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宋明理学 一 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1 儒学的困境 末年 儒学的权威性被严重削弱 魏晋时期 的广泛传播直接冲击着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 东汉 道教和佛教 2 儒学的复兴 1 唐代中后期 和李翱的思想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 2 北宋士大夫掀起 运动 为理学的创立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韩愈 儒学复兴 二 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 太极图 周易 孝 气学 唯物主义 天 理 仁 三 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1 主要思想 1 理气关系方面 认为理比气更根本 理先于气 理不能离开气 万物各有其理 而万物之理终归为一 这就是 太极 中的阴阳变化 2 修养论 区分了教育的 小学 和 两个阶段 强调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 仁 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3 社会政治理论 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理论 道的价值内涵是 主张 正君心 大学 三纲五常 2 理学经典 将 论语 大学 中庸 孟子 集为 并对之加以注解 成为理学的主要经典 3 历史影响 朱熹的思想作为官方 儒学 影响了后世六七百年 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四书 正统 四 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1 表现 1 陆九渊 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 其核心命题是 意思是本心即天理 主张 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准则 要求剥落 扫除 和 意见 心即理也 发明本心 物欲 2 王守仁 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 主张 心外无物 心外无事 学以至圣的关键在于 强调 2 评价 心学的出现 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心外无理 致良知 知行合一 微点拨 1 魏晋南北朝时期 儒学的地位只是受到佛教 道教的冲击 其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但并未失去 2 佛教 道教的兴盛一方面给儒学带来危机 另一方面也给儒学的新生提供了动力和借鉴 微探究 材料周敦颐在 通书 中说 礼 理也 乐 和也 阴阳礼而后和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 万物各得其理而后和 故礼先而乐后 思考 据材料归纳周敦颐的主要思想是怎样的 提示 周敦颐认为理是世界本原 微点拨 1 理学仍是儒学 是儒学融合佛 道思想而进行的自我完善 成为一种唯心主义哲学 2 理学的出现不仅体现了儒学与时俱进的特点 也证明了儒学强大的生命力 微探究2 材料此心此理 我固有之 所谓万物皆备于我 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 陆九渊集 思考 据材料归纳陆九渊的理学思想是怎样的 提示 陆九渊把 心 与 理 说成是人固有的 他提出 心即理也 即本心即天理 微点拨 1 理学对后世的最大影响并非是 理 气 等深奥的哲理 而是儒学的普及化 通俗化 汉代儒学强化了君为臣纲 宋代的理学不仅强化了君为臣纲 而且使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深入人心 2 不论是理学还是心学 都是对儒学的继承和发展 到封建社会后期 儒学越来越走向理论化和思辨化 它的唯心主义色彩也越来越明显 儒学越来越成为统治阶级维护专制制度的工具 史论要旨 1 魏晋时期道教和佛教广泛传播 儒学面临危机 唐宋时期士大夫掀起儒学复兴运动 促进了理学的产生 2 北宋五子吸收佛教 道教思想创立理学 其核心思想是 理 为世界万物的本原 3 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提出 存天理 灭人欲 的命题 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思想 4 南宋陆九渊创立心学 提出 心即理也 的思想命题 明代王守仁为心学的集大成者 提出 心外无物 致良知 等思想 结构图示 主题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 史料研析 1 程朱理学材料一 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人伦者 天理也 父子君臣 天下之定理 1 据材料一 概括二程观点 提示 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人伦即天理 材料二所谓天理 复是何物 仁 义 礼 智岂不是天理 君臣 父子 兄弟 夫妇 朋友岂不是天理 天理人欲 不容并立 天理存则人欲亡 人欲胜则天理灭 朱熹 2 材料二反映了朱熹的什么主张 朱熹提出这些主张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提示 主张 三纲五常即天理 天理 和 人欲 是根本对立的 人们应克制自己的私欲 顺乎天理 存天理 灭人欲 根本目的 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2 陆王心学材料一南宋陆九渊说 此心此理 我固有之 所谓万物皆备于我 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 3 与朱熹相比 陆九渊的思想有何特点 提示 陆九渊将理学发展为心学 认为 心 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穷理不必向外探求 只需反省内心即可得天理 材料二王守仁认为心之良知是为圣 圣人之学惟是致此良知而已 自然而致良知者 圣人也 勉然而致之者 贤人也 自蔽自昧而不肯致之者 愚不肖者也 愚不肖者虽其敝昧之极 良知又未尝不存也 4 概述材料二的主要主张 提示 致良知是个人修养的重要方式 致良知有不同的层次 良知存在于每一个人 史论总结 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深化点拨 理学是儒学的新发展 心学是理学的新发展 归根到底它们都是儒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们在本质上是统一的 都是唯心主义哲学 也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一种御用哲学 主题对宋明理学的认识 史料研析 1 背景材料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 社会动荡不安 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 人们开始了对宗教的渴求 那个时候 从王公贵族到黎民百姓 崇信佛教 纷纷皈依佛门 甚至连皇帝也 舍身 佛寺 1 据材料说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思想界出现了什么状况 针对这种状况儒学家是怎样应对的 提示 状况 儒学思想受到怀疑 社会普遍崇信佛教 应对 掀起儒学复兴运动 开创儒学新体系 理学 2 影响材料一 酷吏以法杀人 后儒以理杀人 人死于法 犹有怜之者 死于理 其谁怜之 清 戴震 2 据材料一 归纳概括理学的消极影响有哪些 提示 维护专制统治 压抑 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材料二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 文天祥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 于谦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 无欲则刚 清 林则徐 3 据材料二 归纳概括理学的积极影响有哪些 提示 重视主观意志力量 崇尚道德 气节 强调自我约束 发奋立志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感 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有着积极影响 史论总结 宋明理学的影响1 消极影响 1 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 压抑 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适应了统治阶级压制人民的需要 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2 宋明理学还存在尊卑等级 重男轻女 轻视自然科学 轻视个体自由 重礼轻法等观念 2 积极影响 1 具有和谐意识 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 强调人与自然 家庭 国家的和谐 2 具有忧患意识 这种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 奋发进取 为理想不懈追求传统的形成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 今天人们依然能从中得到启示 3 崇尚道德 充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 重义轻利 强调自我约束 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4 强调力行 力行意识及其所体现的务实倾向和自主自强的精神 对中国文化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民族英雄戚继光
- 民族舞蹈课件
- 民族脊梁课件
- 民族类说课课件模板
- 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企业竞争情报》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安庆师范大学《制冷装置》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民族团结观摩课件
- 绍兴文理学院《数字化场景服务设计》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民族团结上课课件
- 幼小衔接数学课程教学方案
- 口才与演讲训练教程(第四版)课件2-2普通话训练
- 新教师三年职业成长规划
- 理化检测员考试题及答案
- 应急疏散培训课件
-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片区2025届数学七上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灵芝孢子油培训
- 公司适用法律法规标准清单2025年08月更新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五五”规划》全文
- 2025安徽医科大学辅导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中国肥胖及代谢疾病外科治疗指南(2024版)解读
- 美发店租工位合同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