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特殊的表达方式入手解读散文地下森林断想教学设计杨柳青二中 王杰一、 设计理念:地下森林断想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全篇27小节,共计2500余字。相对来讲,这篇散文篇幅较长,阅读一遍课文便需要十几分钟。如果按照常规教学,分析文章结构,赏析课文语言,剖析文章主旨等,恐怕一节课很难完成教学任务。从中考的角度来看,如今中考的出卷模式已经发生了变化,从今年起,中考语文试卷已经不再涉及课内现代文阅读,更不会涉及地下森林断想这样一篇自读课文。如此看来,课内现代文阅读的教学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呢?我认为,无论是从应试的角度取舍教材,还是从发展学生终身语文素养的目标来考虑,课内现代文阅读教学仍然有存在的必要。关键是语文教师要转变以往单一、传统的教学模式,从新的角度来解决文本的解读,攻其一点,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地有所收获,而不仅仅成为记笔记的“机器”。课文题目“断想”,意即“片断感想”。感想虽呈片段,但作者感受强烈,主题开掘得深,蕴含哲理,具有感动人心和启人深思的魅力。而且本文精心构思,描写细致生动,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因而成为作者的代表作,并成为当代散文名篇。基于上述原因,我将本节课的教学定位为:从特殊的表达方式入手,通过想象、修辞、重点词语、特殊句式等角度进行语言品析,体会由此产生的特殊的表达效果,从而教给学生解读散文的方法,并将之延伸到写作中。二、 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能力:1.梳理文本,概括地下森林的形成过程。 2.品析文本,学会鉴赏散文。(二) 过程与方法:在教师引领学生品析语言的过程中,体会特殊的表达方式能够产生特殊的表达效果,从而学习鉴赏散文的方法。(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保持乐观的精神,坚定信念,以坚韧的毅力面对生活中的逆境。三、 教学过程:(一)语言导入,激发兴趣过渡:在黑龙江省宁安市境内,有一个火山口原始森林。坑底林木蔚然深秀,云烟缭绕,阵阵冷气夹着清香扑面袭来,使人神志飘忽,不知天上人间。如此美妙的风景是怎样形成的呢?今天,就让我们学习张抗抗的地下森林断想,追寻万年前深谷里萌发的生命灵光。设计意图:直入主题,既能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又为学习文章做铺垫。(二)整体感知,梳理文本过渡:同学们之前已经朗读了课文,谁能结合课文说说,地下森林是怎样形成的?(屏幕投影:用几句话概括“地下森林”的形成。)预设:一次火山爆发留下了七个不规则的深坑。后来,山顶有了生命,峡谷还是依然如故。再后来,峡谷里有了泥土,种子。最后,长成了地下森林。设计意图:了解地下森林的形成过程,梳理文本。同时,用自己简单的语言概括“地下森林”的形成过程,与原文生动的语言形成对比,为解析文本特殊的表达方式作铺垫。(三)品读语言,归纳写法过渡:师:我用几句话就能概括“地下森林”的形成过程,作者却洋洋洒洒地写了2000多字,同学们觉得老师是不是比作者写得好?生:我们觉得作者写得好,她把“地下森林”形成的过程写得更生动。师:好,既然如此,下面,我们请几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找找文章中精彩的文字进行品析。(屏幕投影:文章_写得很精彩,理由是_。)预设:1. 标点符号的使用几千年过去了,大自然的生命无处不在,峡谷却没有资格得到哪怕一株小草(学生活动:体会“”的作用,表示话没有说完,更能看出峡谷遭受的煎熬和作者对峡谷遭受不公的惋惜,通过补写语句,深化了学生的情感。补写例句:一片树叶、一颗种子、一粒微尘等)2精妙的修辞都说阳光是公平的,在这里却不,不!它沉湎于高山、大川、平野对它的欢呼致意,却从来没有到这深深的峡谷的底部来过。它吝啬地在崖口徘徊,装模作样地点头。它从没有留意过这陷落的大坑,而早已将它遗忘了。(运用拟人,赋予阳光以人的神态、动作,将阳光对峡谷的虚荣心刻画得淋漓尽致。同时,运用反复,强调了阳光的不公、无情。表达作者对地下森林遭受煎熬与不公的愤激。)学生活动:读出阳光的不屑、作者的愤激。3.重点词语的运用即使夏日的正午偶有几束光线由于好奇而向谷底窥测,也是斜视着,没有几丝暖意。 (正午的阳光应该是“直射”,可是,它还是“斜视”着向谷底窥测,更能体现出阳光对峡谷的不屑、不公。)学生活动:模仿阳光“斜视”的“眼神”。4.特殊的语气、句式阳光不喜欢峡谷,峡谷莫非不知道?阳光是公平的吗?峡谷莫非不明白?(学生活动:改为陈述句。阳关不喜欢峡谷,峡谷知道。阳光不是公平的,峡谷明白。体会改后语气的区别。无疑而问,更增添了愤激的情绪。同时自成段落,起强调作用。)那儿的树木虽然远不如山上的小草高,但它却可以自豪地宣布:我是森林!啊,我听见了,听见了那莽莽群峰和高高天庭上震荡的回声:我是森林!(学生活动:通过全班齐读,体会感叹号流露出的森林的自豪之情。)5.有意的留白它悄然无声地躺在这断壁底下,并不急于到世上去炫耀自己;它隐姓埋名,安于荒僻的大山之间,总好像在期待着什么,希望着什么?(学生活动:峡谷在期待什么,希望什么呢?用几句话说说它的心理活动。作者有意的留白,让学生自主品味,体会到了这句话既为下文作铺垫,有体现了峡谷的坚忍顽强、乐观豪迈。)6.关联词语的精妙如果它早已变成漂亮的小湖,奇丽的深潭,也许早就免除了这“地下”的一切艰辛。但是它不愿意。它懂得阳光虽然嫌弃它,时间却是公正的,为此它宁可付出几万年的代价。(学生活动:去掉关联词语比较与原文的区别。特别是表示转折关系的“但是”“却”更加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倾向性,强调了为了生长森林,峡谷宁愿付出几万年的代价,体现了它的坚忍和坚持。)7.一波三折的情节长空的大风经过这里,停下了脚步。不等探询,便很快理解了它。它把坑口的石块碾成粉末,一点一点地撒落到峡谷的石缝里去。洁净的山泉日日与它相伴,也终于明白了它。它从洞里流出来,又一滴一滴渗进石缝里去,把石块碾成的粉末变成了泥土。(学生活动:品析“一点一点”“一滴一滴”叠词的使用效果,感受“地下森林”形成的艰辛。)师:看来“地下森林”的形成不是一帆风顺的,真有点“过五关斩六将”,正是有了这些波折,才让故事变得更加生动、感人。(四)资料链接,体会哲理过渡:师:通过大家的分析,老师也觉得还是作者写得好,它把“地下森林”的品质充分表现了出来。那么,我们可不可以把文章的题目改为“地下森林礼赞”呢?生:不可以,这些文字都是作者的想象,而非亲眼所见,所以,用“地下森林断想”更为合适。师:说得好!那作者为什么要将地下森林的形成写得如此艰辛,如此的一波三折呢?生:应该有作者的情感在里面吧。师:不错,任何一篇散文都包含着作者的情感。可是,老师很奇怪,“我”只出现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部分。而在中间,写“地下森林”形成的过程中,“我”却消失了?这是怎么回事?生:“地下森林”就是我。屏幕投影:张抗抗1969年到黑龙江一国营农场当农工,在那里生活了8年。她怀有远大志向而羁于田垄之间。有才华却长期被湮没,正如千里马骈死于槽枥之间。然而文革结束,她凭写作才华脱颖而出,走出人生低谷,走向灿烂的前程。师:我就是地下森林,地下森林就是我!就是那些曾在黑暗中追寻光明的“种子”!设计意图:通过链接资料,了解文章写作背景和作者生活背景,学生很好地理解了文章的主旨,突破教学难点。(五)拓展练习,深化情感过渡语:下面,请同学们想象一下,为“地下森林,我想对你说”写几句话或一首小诗吧。设计意图:深化了学生对地下森林品格的认识,落实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熊出没中关于校园消防安全的图片
- 河北省校园消防安全管理条例全文
- 入团考试试卷及标准答案
- 安全培训存在的漏洞课件
- 悬疑故事之命案目睹记
- 地球万岁公开课课件
- 2025年甘肃省陇南市辅警人员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
-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 急诊科多发伤患者疼痛管理查房课件
- 庆阳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培训
- 智能医疗中的知识图谱与多模态数据融合研究-洞察阐释
- 厨师岗位安全协议书
- 2025年4月自考00908网络营销与策划试题及答案
- 公路建设副总岗位职责与要求
- 《绿色建筑施工培训课件》资料
- 2025年行测真题及答案详解
- 黄委会面试真题及答案
- 排污许可培训课件
- 迪拜果蔬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分析
- 2025年调饮师职业技能竞赛(省赛)考试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