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我用残损的手掌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灰烬、荇藻、蝼蚁、锦幢”等词语。2了解戴望舒的涛在委婉曲折中表达心声的特点。3感情诵读并背诵全诗。4、了解戴望舒的涛在委婉曲折中表达心声的特点能力目标: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领会诗歌情感,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 2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把握诗歌的情感历程,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精神。二、教学重点:诵读,理解诗歌中新颖的意象所表现出的凝重的情感。教学难点:探究抒情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准确把握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历程。三、教学方法与策略:1. 诵读感悟法 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深沉情感。 联想想象法 用于对诗中意象含义的把握。四、学法指导:讨论交流 用于对诗歌主题的分析。五、教具准备:教案、教材、小黑板、作者简介六、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积累“灰烬、荇藻、蝼蚁、锦幢”等词语。2了解戴望舒的涛在委婉曲折中表达心声的特点。3、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领会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积累“灰烬、荇藻、蝼蚁、锦幢”等词语。2了解戴望舒的涛在委婉曲折中表达心声的特点。难点:理解诗中艺术形象,领会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三、教学方法与策略:诵读感悟法 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深沉情感。联想想象法 用于对诗中意象含义的把握。四、学法指导: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合作探究、圈点勾画学习法五、教学准备:教案、教材、小黑板、相关练习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过程学生活动过程一、课前练习:出示小黑板上的相关练习,指导学生认真完成。直击p3基础题。二、新授:1、导入语: 抗日战争的炮火震动了许多诗人的心灵。在民族危亡的关头,戴望舒走出了惆怅的丛林和寂寥的雨巷。1942年,他被日军逮捕在狱中备受摧残,但监狱的铁窗禁锢不了他的拳拳爱国之心。他的心飞出了铁窗,飞到了祖国蒙难的土地,飞到了志士流血的战场。2、作者介绍:戴望舒(1905、3、5-1950、2、28) 笔名有戴梦鸥、江恩、艾昂甫等。生于浙江抗州。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1936年10月,与卞之琳、孙大雨、梁宗岱、冯至等创办新诗月刊。三、整体感知:1. 语知归类: 生字注音 灰烬 荇藻 蝼蚁 锦幢 词语积累2、. 理清思路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的最艰苦年代。当时祖国半壁江山沦于敌手,民族处于危亡关头。在诗中,作者面对现实,把个人的不幸同国家的命运融为一体,以深沉的思想炽热的感情,抒发了对灾难深重的祖国的由衷关注和真诚的爱。同时,借助于诗的想象,表达了对“辽远一角”的解放区的向往。四. 讨论解惑课文中的重要语句如何理解?“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手掌”由北向南,抚过大片国土。长白山黄河江南岭南南海,每到一处,作者都突出了该地区的特征性事物“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手掌”终于摸到了“一角依然完整”的土地,那里是?“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这是诗中第二次出现“我用残损的手掌”字样,是?“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五、课后练习:完成直击新课标课内阅读,并要求掌握方法。一、认真完成课前练习,并记忆。同桌之间相互检查二、新授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做主要的背景资料的记录作者介绍(学生积累):1926年同施蛰存杜衡创办璎珞旬刊,在创刊号上发表处女诗作凝泪出门和译魏尔伦的诗。1928年与施蛰存杜衡冯雪蜂一起创办文学工场。1929年4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出版,其中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三、整体感知:学生记忆并记录1. 语知归类: 生字注音Jn、xng zo 、luy、 zhung、 词语积累2. 小组讨论后理清思路并回答自己的答案文章层次如下:第一层:诗人由“残损的手掌”展开想象,总起下文。第二层:诗人想象着用“残损的手掌”抚摸地图上的沦陷区。感情色彩是消极的,冷色调的。第三层:诗人想象着用“残损的手掌”抚摸地图上的解放区。感情色彩是积极的,暖色调的。四. 小组之间讨论解惑,并派代表发言课文中的重要语句如何理解?“灰烬”“血”“泥”是对沦陷区凄凉景象的概括。侵略者的烧杀抢掠,使大地上处处废墟,人民流离失所。诗人的手掌是残损的,祖国的土地也支离破碎,诗人与祖国有着共同的命运。“手掌”将诗人引到了他的“家里的景色曾是那么美丽迷人。作者写到了家乡的春天,繁花嫩柳荇藻水,调动了视觉嗅觉触觉,如同身临其境地回到了家乡。充溢在字里行间浓浓的思乡之情,与作者身陷囹圄的现实形成强烈对比。并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去感受它们的特点:雪峰水夹泥沙新生的禾草蓬蒿荔枝花苦水。在感情色彩上,这几行诗是忧郁的,冷色调的,表达了诗人对苦难中的祖国无法言说的感情。诗人的思绪在祖国大地上驰骋,所到之处,留下的都是国土被侵略者践踏的印象。学生做好笔记,并认真听讲。五、课后练习:在老师方法的指导下完成完成练习,并掌握作题技巧。作业设计背诵课文,完成练习册基础知识题目标回访1、作者简介。 2、生字注音 灰烬 荇藻 蝼蚁 锦幢3、课文中的重要语句理解。板书设计 解放区 太阳 蓬勃 温暖我用残损的手掌 抚摸沦陷区 灰色 憔悴 阴暗(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戴望舒的涛在委婉曲折中表达心声的特点。2、感情诵读并背诵全诗。能力目标:1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2把握诗歌的情感历程,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精神。二、教学重点:诵读,理解诗歌中新颖的意象所表现出的凝重的情感。教学难点:探究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准确把握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历程。三、教学方法:讨论点拨法 用于对诗歌主题的分析。四、教具准备:教案、教材、小黑板、相关练习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过程学生活动过程一、课前练习:出示小黑板上的怜惜(练习册P58),让学生自主完成。二:问题导入:1、导入语:诗人借助于诗的想象,表达了对“辽远一角”的解放区的向往。这首诗以“我”用“无形的手掌”抚摸祖国地图时的联想为抒情线索。“无形的手掌”指的是诗人的思绪联想心理和情感,而“抚摸”则是思绪和联想的展开,心理和情感的流动。2、这首诗描写的对象很多,而我们读起来却不觉芜杂,这是为什么? 我用残损的手掌在想像中展开诗的内容,在想像中,诗人的手掌抚过了广大的国土。对祖国大地上每一处特征性景物的概括这样,把较广泛的描写对象相对集中起来,使之贯穿在“手掌的感受”这一条线索上。因而我们读起来不觉芜杂。三、这首诗前后两部分的感情色彩和描写手法明显不同,结合原诗具体分析一下。(1)从感情色彩上说前半部分,是作者想像着用手掌触摸地图上的沦陷区,这里只有“灰烬”“血和泥”,一片凄凉景象。诗人的情绪还投射到更多的对应物上。以下出现的一系列词语在前半部分里,作者运用了今昔对比的手法(即“江南的水田”一句),加重了情绪的渲染。(2)后半部分,作者抚摸到了解放区那“辽远的一角”,情绪陡然一变。因为那里“温暖”“明朗”“蓬勃生春”,前后两部分(3)这首诗前后手法的运用四、课后练习:讨论诗中的比喻句,分别说明其含义。(1)“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2)“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 (3)“堤上繁花锦障” (4)“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5)“那里是太阳,是春” (6)“无形的手掌”教师小结:全诗运用对照手法,沦陷区的今昔对比,沦陷区与解放区的对照,鲜明地表现出诗人的爱憎感情。一、 课前练习:认真完成练习并记忆相关知识来自我检测。二、 认真思考并聆听:2、这首诗描写的对象很多,而我们读起来却不觉芜杂,这是为什么?先是沦陷区的家乡,继而从祖国疆域的北部一直到最南端,最终停留在解放区。作者突出的是“手掌”的触觉作用(同时也有视觉觉味觉等感觉器官的作用),如“微凉”“冷”“滑出”“细”“软”“蘸”等等。三、这首诗前后两部分的感情色彩和描写手法明显不同,结合原诗具体分析一下。(1)前半部分是消极的冷色调的,后半部分是积极的暖色调的。前后两部分形成明显的对比。(3)对比使作者的感情倾向更加鲜明,表现出他对解放区的深情向往,对祖国光明未来的热切盼望四、课后练习:讨论诗中的比喻句,分别说明其含义。(1)是明喻,以情侣关系与母子关系的比喻,把诗人对“这一角”的温柔感情抒发得细致动人。(2)是明喻,很形象地描绘出能够把握自己命运的确民的新生活。(3)是明喻,用“繁花锦障”来形容家乡百花盛开的美好图景。(4)是借喻,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制造工人劳动合同
- 花式台球技巧与实战教学指南
- 小学语文第二册第5课教案指导
- 学校后勤人员绩效考核细则范本
- 矿用电机车装配工节假日后复工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拉链制作工节假日后复工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飞机结合测量工节假日后复工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糖汁中和工节假日后复工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铸件清理工节假日后复工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度个人购房合同协议书
- 《少年中国说(节选)》(第二课时) 教学课件
- 沥青路面施工方案61841
-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调查实习报告》
- 《中外美术史》课件1中外美术史.1(原始社会)
- 村民自治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刺梨产品之养生有维系列简介共26页课件
- Q∕GDW 12152-2021 输变电工程建设施工安全风险管理规程
- 机械识图-公司培训PPT课件
- 公产房“承租权”能否继承
- 公司收购协议书范本
- 绿色建筑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