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2第七周教案.docx_第1页
中2第七周教案.docx_第2页
中2第七周教案.docx_第3页
中2第七周教案.docx_第4页
中2第七周教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周:好玩的沙“玩沙真开心”星期一:活动(一)健康活动:小脚丫不见了教案:活动目标:1. 亲近沙并喜欢赤足玩沙,练习挖深和埋物的玩沙技能。2. 尝试在沙池中进行各种肢体表现,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乐趣。活动准备:1. 幼儿每人穿戴的玩沙服、玩沙帽。2. 玩沙工具若干,如小铲子、小勺子等。活动过程:一 由“木头人”游戏引入,激发幼儿的兴趣。1.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在沙池里玩一玩“木头人”的游戏,看一看,会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二 玩游戏“小脚丫不见了”,学习快速深挖和埋物。1. 请配班教师事先在沙池中把脚丫埋起来,做好造型。教师:我们这里还有一位“木头人”,她怎么了?(引导幼儿发现这位木头人不会动得原因是“小脚丫不见了”)2. 教师示范如何深挖、埋物,幼儿仔细观察。(指导要点:要把洞挖的深、大,才能把脚放进去:在埋脚的时候,要将沙盖在脚上,要盖满,脚趾不能露出来)三 幼儿尝试教师:请你试一试,把自己的小脚丫藏起来。四 合作游戏:小脚丫不见了。教师:两名小朋友为一组,要商量好要摆得造型。听到老师开始唱“木头人”儿歌时,马上开始挖洞。儿歌结束时,其中一位小朋友要把脚丫藏到洞里,另一位小朋友要帮忙把他得脚丫埋起来。等一下老师要看看哪一组小朋友藏得又快又深并且能摆出特别的造型哦!幼儿轮换,继续游戏,鼓励幼儿每一次摆出不同的造型。五 小脚丫在沙池里“旅行“,体验赤足玩沙的乐趣。放松小脚丫,在沙池里散散步,进一步体验赤足玩沙的乐趣。活动延伸:1. 清洗小脚丫,做小脚丫按摩操。活动提示:1. 赤足游戏对沙的要求比较高。活动前,教师需要亲自感受和体验,排除一切安全隐患。2. 幼儿已经有一定的挖、埋经验,在这一活动中,通过“木头人”游戏提高幼儿挖、埋得速度。同时渗透合作游戏,在游戏中提高幼儿的合作意识。3. 如果沙池足够大,可以引导幼儿在沙池里玩赤足的体育游戏,如:赤足赛跑,感受沙子的松软:赤足在沙地、草地、鹅卵石路上行走,让小脚丫感受不同的触觉:通过各种方式,让幼儿进一步体验沙子的特性。活动(三)数学活动:变的一样多教案:活动目标:1. 感知数量3和4之间的关系。2. 尝试用合适的方法使两种物体的数量变成一样多。活动准备:1.4以内数字卡片1套。2.幼儿每人2张长条记录纸、笔。3.幼儿用书第8页。活动过程:一 导入活动:开火车。1. 教师:请你用最快的速度说出卡片上的数字,并告诉大家它可以代表什么。(出示数字卡片,幼儿报出数字,并说“x个xx”)2. 教师:谁愿意来比一比,看谁报的快。3. 3位幼儿为一组看卡片报数,请34组幼儿。二 变的一样多。1. 教师:我是小猫,喵喵喵。小猫叫了几声?请你拿出一张记录纸,把小猫叫的次数记在纸上。幼儿用自己的方法记录。教师引导幼儿用形状或实物记录。2. 教师:我是小狗,汪汪汪汪。小狗叫了几声?请你再拿一张纸,把小狗叫的次数也记录下来。幼儿操作,教师引导幼儿用形状或实物记录。3. 教师:2张记录纸记录的数量一样多吗?为什么不一样多?你是怎么知道的?教师:哪个多,哪个少?多多少?少多少?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引导幼儿大胆讲诉自己的方法)教师:3大还是4大?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幼儿发现数量与数字的对应关系)教师:大家说4比3大几?3比4小几?4. 教师:用什么办法能让3个变成4个?请你试一试。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教师:请你跟身边的朋友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让3个变成4个的。(引导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操作方法)5. 教师:你能让4个变成3个吗?请你试一试。幼儿操作,教师引导幼儿尝试折叠或划掉等方法。教师:你是怎么让4个变成3个的?(引导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操作方法)三 连一连,比一比。1. 教师:让我们把书翻到第8页,一起来看看绿色卡片上得东西,哪个是4个的,哪些是3个的。(引导幼儿观察与自由发言)2. 教师:第一张卡片上有什么?这2种东西一样多吗?请你用线把它们一个对一个地连起来,再给数量多的那样东西打个钩。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3. 教师:请你再把另外3张卡片上的2种东西也一个对一个地连起来,再给数量多的东西打个钩。幼儿操作,教师指导能力弱的幼儿完成操作任务。活动延伸:一 找一找,涂一涂。1. 教师:小妹妹有许多东西,我们来找一找,哪些东西是3个的,哪些东西是4个的。2. 教师:请你给数量是“3”的东西涂上黄色,给数量是“4”的东西涂上红色。3.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能力弱的幼儿完成操作任务。星期二:活动(一)科学活动:爱喝水的沙子教案:活动目标:1. 探究干沙与湿沙的不同特性,了解沙子渗水的特性。2. 尝试利用湿沙进行各种塑雕。活动准备:1. 玩沙服、玩沙帽幼儿人手一套。2. 吸管若干、沙漏玩具。3. 装有水的水桶若干(分散放置在玩沙场地中)、舀水用的勺子或杯子若干。活动过程:一 感知干沙的特性1. 抓一抓。教师:小朋友,用手摸一摸、抓一抓这里的沙子,你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感受干沙的细小、松软的特点)2. 吹一吹。教师:用吸管轻轻的吹一吹,你发现了什么?(体验干沙比较轻的特点)3. 转一转。教师:轻轻抓一把沙子放在沙漏里,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幼儿发现干沙流动的特性)二 感知湿沙的特性。1. 教师示范在干沙中逐渐加水,引导幼儿观察。教师:你看,沙子宝宝爱喝水吗?喝下去的水到哪里区了?2. 幼儿在沙子中加水,比较干沙和湿沙的区别教师:你的沙子宝宝爱喝水吗?喝过水的沙子宝宝有什么不一样?教师:现在吹一吹喝过水的沙子,你发现了什么?教师:那摸一摸呢?有什么感觉?教师:捏一捏现在的沙子宝宝,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引导幼儿把湿沙和干沙进行对比,发现湿沙结实、质量、可塑等特点)三 尝试用湿沙塑型。1. 教师示范利用湿沙进行随意的造型。教师:喝饱水的沙子宝宝爱变魔术,将沙子拍一拍、捏一捏、堆一堆,可以变出很多好玩的东西,瞧一瞧。2. 幼儿尝试利用湿沙塑型制作。教师:小朋友也来试一试吧!你想把它变成什么样呢?3. 幼儿制作,教师启发幼儿大胆想象,提出创意。活动延伸:寻找制作沙雕作品的相关视频和图片供幼儿欣赏。活动提示:1. 由于是在干沙的基础上开展活动,因此活动前必须保证沙子的干燥,最好选择晴好的天气开展活动。2. “爱喝水的沙子”应放在玩沙活动的初期进行,比较干沙和湿沙的不同特性,为后续的“做蛋糕”、“挖隧道”等操作活动做好经验铺垫。活动(三)安全活动:藏宝藏教案:活动目标:1. 尝试用挖、压、拍、埋等方法玩沙,锻炼手部小肌肉的灵活性。2. 理解玩沙的规则(如不扬沙、扔沙),体验安全玩沙的快乐。活动准备:1. 事先整理好沙地,并在沙地一处设置好“花生地”“番薯地”等场景,田地里有一些花生和番薯形状相似的小玩具。2. 玩沙服、小铲子、小桶、长柄的小勺、废旧的调羹等。3. 幼儿用书第一页活动过程:一 沙中寻宝,初次尝试挖沙洞。1. 找食物。教师:秋天到了,小仓鼠又要为储存冬天的食物而忙碌了,让我们一起到田地里帮小仓鼠们找食物吧!2. 师幼一起在沙地里挖“花生”“番薯”等食物。引导幼儿借助工具,用自己的方法挖宝藏。鼓励幼儿边挖宝藏边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二藏宝藏,巩固挖洞的技能。1师幼共同围坐,交流自己的发现。教师:刚才你挖到了什么?是什么样的?你是怎么挖到的?借助了什么工具?(请幼儿个别表述)2.创设任务情景。教师:小仓鼠要把这些食物藏起来准备过冬。怎么藏才不会被其他小动物吃掉呢?(引导幼儿说出将洞挖深得方法,并注意不同“宝藏”的不同埋法)3. 幼儿藏宝藏,教师引导幼儿使用工具,实践刚才讨论的办法。教师:怎样挖才能挖得又深又安全呢?教师:挖出的沙子怎么处理?(提醒幼儿遵守玩沙的规则,不扬沙、扔沙)三验证宝藏藏好了1.引导幼儿踩一踩、压一压,把宝藏藏好。教师:瞧,这里有一个长长的“番薯”露了出来,为什么会漏出来?该怎么办呢?2.引导幼儿轻轻地将工具里的沙抖掉,拍掉身上的沙子,收拾好工具。活动延伸:1. 在活动第二天的游戏时间,引导幼儿把埋藏的宝藏再挖出来。2. 引导幼儿翻看幼儿用书,了解沙子的多种玩法。活动提示:1.“沙中寻宝”环节中,教师应给予幼儿充分体验的时间。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巡回指导,引导幼儿借助工具挖宝藏。2.“藏宝藏”环节中,教师可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挖深的方法并注意不同的“宝藏”的不同埋法。3.如果沙池较小,可让幼儿分组合作挖、埋。4.部分幼儿可能在玩沙中会出现扬沙、扔沙等不安全的做法,教师要注意观察并及时提醒,避免危险发生。星期三:活动(一)语言活动:小手不能揉教案:活动目标:1. 理解诗歌内容,了解适宜的自我保护方法。2. 形成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活动准备:幼儿用书第2页。活动过程:一 引出话题,唤起幼儿的已有经验。1. 教师出示手偶,并与手偶对话。教师:小兔子,你怎么啦?为什么哭啦?(小兔子:哎呀呀,我的眼睛里好像进了一粒沙子,好难受啊!我要把它揉出来)2. 引导幼儿想一想解决的办法。教师:小朋友们,快来帮小兔子想一想,沙子进到眼睛里该怎么办。二梳理幼儿的经验,以儿歌方式的呈现。1.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逐一用儿歌中的语言进行梳理: 小手不能揉,我来吹一吹。 小手不能揉,我来擦一擦。 眼泪流啊流,眼睛眨呀眨。2.和幼儿进一步讨论。 教师:为什么不能用手揉?眼睛为什么会流泪?教师:怎样才能让沙子跑出来呢?三跟念儿歌。 1.引入儿歌。 教师:小沙子真调皮,进到眼睛里,可真麻烦,多亏小朋友想了那么多好办法。老师把它们编进儿歌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念一念吧! 2.教师边做动作边念儿歌。 3.幼儿跟读。活动延伸:在今后的玩沙活动中,如果出现沙子进幼儿眼睛的情况。可结合具体情境,让幼儿回顾儿歌中的做法,进一步巩固安全玩沙和自我保护的知识。活动提示:1. 本次活动可以作为一个随机活动。当在玩沙过程中幼儿出现沙子进入眼睛的事件时,教师可以以此作为素材,及时将此内容渗透引入,指导幼儿的实际情况。2. 引导幼儿运用幼儿用书的画面把儿歌改编成故事进行讲述。附: 小手不能揉 大家好朋友,一起来玩沙。 一阵风吹来,眼里进了沙。 小手不能揉,我来吹一吹。 小手不能揉,我来擦一擦。 眼泪流啊流,眼睛眨啊眨。 沙子,沙子,快出来。 哈哈,眼泪把沙子冲出来。活动(三)音乐活动:捡果果教案:活动目标:1、初步学会歌曲,培养幼儿在唱歌时咬字清晰,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2、感受歌曲旋律,让幼儿初步感受京剧音乐,会用简易乐器为歌曲伴奏。3、通过对故事主题的提升,培养幼儿从小养成诚实的好品德。重点与难点:1、重点:培养幼儿在唱歌时咬字清晰,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2、难点:让幼儿初步感受京剧音乐。材料与环境创设:多媒体课件、简易乐器设计思路:本次活动设计以幼儿园大课题“传承民族文化,促进幼儿教育”为依据,以中班组小课题“在德育小故事中对音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为导向,并结合本班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寻找一条最佳途径,让音乐与故事完美结合,发挥故事与音乐的艺术魅力,更好的促进幼儿德育发展。“捡果果”是一首具有京调风格的歌曲,在活动中让幼儿初步接触我国多元文化,在民族文化的熏陶下,发现并感受生活中的美。充分利用班级资源-幼儿收集的筷子在音乐活动过程中调动幼儿积极性,通过节奏练习,更有兴趣的学唱歌曲。活动过程:1、律动筷子舞2、练声-请幼儿用正确的嘴形唱歌。-请幼儿用简易乐器伴奏,练习节奏 o 3、教师结合多媒体讲述故事-故事里讲了谁?干什么?-教师设置悬念,“老师把这个故事编成了一首儿歌,儿歌里会告诉我们答案?-教师有节奏的念第一遍儿歌,请幼儿回答问题。教师总结,提升故事的主题:“小朋友从小做个诚实的好孩子。”-教师有节奏的念第二遍儿歌,请幼儿用简易乐器伴奏。-师生共念儿歌,练习节奏。4、教师范唱歌曲,请幼儿倾听。-“老师给这首儿歌编了一段美妙的旋律,你们听听看,跟我们以前学的歌曲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教师重点教唱歌曲中具有京调风格的两句,让幼儿充分感受并学会唱。5、请幼儿再次倾听歌曲,能力强的幼儿跟老师一起唱。-“请小朋友用筷子宝宝给老师伴奏?”-出示音符宝宝,请幼儿整齐的敲打节奏。 o o o o o -教师组织幼儿以不同的形式学唱歌曲。妹妹小朋友唱,弟弟小朋友用筷子伴奏。弟弟小朋友唱,妹妹小朋友用筷子伴奏。请个别小朋友一边唱一边伴奏。延伸活动:请全班幼儿一起演唱歌曲,并用筷子伴奏。星期四:活动(一)社会活动:抗洪抢险教案:活动目标:1. 尝试抱物往返接力跑,锻炼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敏性。2. 尝试围合、联通、垒高等技能,体验小组的合作快乐。活动准备:1. 沙袋每人23个,毛绒玩具6个,两段背景音乐(一段动感,一段相对舒缓)2. 事先布置好场地。(一侧为6个“动物的家”,另一侧为“沙袋仓库”,两者之间画6条线)活动过程:一“小战士”操练 1.幼儿扮演解放军,教师扮演司令员。 教师:小战士们,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运动一下把!(播放动感的音乐,幼儿分成6组,进行热身的活动)二游戏“抗洪抢险” 1参加“抗洪抢险”活动。 教师:小动物们的家被大水淹了,而且洪水还在泛滥,我们赶紧去帮帮它们吧!(出示沙袋,引出任务;用沙袋帮助小动物们搭建一个安全的“家”,阻止洪水的入侵) 2.帮小动物造新家。 请12名幼儿师范,沿指定路线跑道对面“沙袋仓库”运一个沙袋回来,然后到“动物家”的边上垒上沙袋。教师当场点评,强调每组要按指定的线路行进,沙袋要垒叠坚固,沙袋之间无空隙,防止洪水渗进去。 3.紧急行动起来 每组幼儿按自己的路线取沙袋,回到“动物家”边上,合作垒叠沙袋,帮助小动物造新家。 4.参观小动物的新家。教师带领幼儿参观小动物的新家,说一说哪一组的房子搭得好,并说说好在哪里。三“洪水”退去了,整理材料。 1.组织各小组幼儿将沙袋运回“沙袋仓库”,并合作垒叠好。 教师:“洪水”退去了,小动物们要造自己的新家了,请小战士们帮它们把沙袋撤走,送回“沙袋仓库”垒起来,好吗?四放松与整理 1.放松运动。教师:小战士们真能干,帮助灾区的小动物做了那么多得事情,现在让我们一起休息放松一下吧!(放舒缓的音乐,一起做放松运动) 2.师幼一起整理场地。活动延伸:将沙袋投入活动区,让幼儿尝试垒叠沙袋,并用记录表记录自己垒叠沙袋的层数。活动提示:幼儿合作垒叠沙袋时,可能会出现垒叠不牢固的现象。教师可以在每名幼儿垒叠好一个沙包的时候先暂停游戏,组织幼儿对垒叠情况进行检查,讨论合作垒叠又高又牢的“房子”的方法,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也可以在幼儿分组尝试后的参观活动中,引导幼儿比较每组垒高的方法,找出叠得最牢固的方法,再让各组幼儿对垒叠的沙袋进行修整。活动(三)科学活动:沙会不见吗教案:活动目标:1. 探索溶解现象,进一步了解沙子的特点。2. 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体验探究的乐趣。活动准备:1. 盐、沙子若干,透明的一次性塑料杯子每人2只,小勺子人手一个,玻璃缸一只。2. 幼儿用书第4页。活动过程:一 导入活动,了解和辨别两种材料。1.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样东西,它们要和水一起玩游戏,看看是什么。2. 请幼儿一一辨认桌子上的盐和沙。二感受盐能溶解在水中。 1.我们一起猜一猜。 教师:让我们先来猜一猜,盐放到水里去,会发生什么有趣的变化。 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猜想,教师将幼儿的表达用简单的符号记录在表格“?”栏中。 2.盐和水德游戏。 教师:请你把一勺盐放到杯子里,用小勺子轻轻地搅拌,一边搅拌一边看看盐水在水里有什么变化。 幼儿边念儿歌边实验:“盐巴一小勺,轻轻搅一搅,搅一搅,看一看,变化我知道!”3. 说说我的发现。 教师:请小朋友们来说一说,盐放入水中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发现,教师用简笔画的形式在表格笑脸栏中记录幼儿的表述,验证刚才的猜想是否正确。 教师小结:盐在水里溶解了,不见了。三感受沙无法在水中溶解。 1.我们一起猜一猜。 教师:我们先来猜一猜,沙放到水里去,也会像盐一样不见吗? 鼓励幼儿大胆表报述自己的猜想,教师将幼儿的猜想用简单的符号记录在表格“?”栏中。 2.验证猜想。教师:请你把一勺沙放到杯子里,用小勺轻轻地搅拌,一边搅拌一边看看沙在水里有什么变化。幼儿边念儿歌边实验:“沙子一小勺,轻轻搅一搅,搅一搅,看一看,变化我知道!” 3.说说我的发现。教师:请小朋友来说一说,沙放入水中后,有什么变化?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发现,教师用简笔画的形式在表格笑脸栏中记录实验结果,验证刚才的猜想是否正确。4. 教师也来试一试。教师用大玻璃缸演示沙子放入水中的实验,请幼儿仔细观察。教师小结:沙子都沉在杯子的底部了,没有像盐那样消失不见了。四 整理工作。师幼一起整理实验物品。活动延伸:1. 将实验材料放到区角,增加糖、面粉等材料,请幼儿继续实验,并把结果记录在幼儿用书相关页面上。2. 组织幼儿玩一玩沙水混合物,进一步感受沙和水在一起的奇妙变化。活动提示:1. 在猜想沙子在水中是否会不见得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猜想,对幼儿的猜想都要给予鼓励,不做任何评判。2. 教师演示环节重点在于让幼儿发现当搅拌停住后,沙子会逐渐沉到杯底的现象,鼓励幼儿大胆用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星期五:活动(一)手工活动:快乐的蛋糕坊教案:活动目标:1. 尝试用模具制作“蛋糕”,熟练掌握压实、抽模具等玩沙技能。2. 合作制作蛋糕,体验同伴合作游戏的乐趣。活动准备:1. 玩沙服、玩沙帽幼儿人手一套。2. 玩沙工具若干、如小铲子、小勺子等,橡皮泥罐幼儿人手一个。3. 教师事先给沙洒水,使沙有一定的湿度。4. 幼儿用书第3页。活动过程:一 回忆“生日会”激发制作的兴趣。1. 教师:每一次的集体生日会都是小朋友非常期待的,生日的时候我们会一起分享什么?2. 教师:今天又到了我们开心的生日会。这一次我们要为小寿星准备一个特别的蛋糕,大家一起来制作超级大蛋糕,好不好?二制作“小蛋糕”,学会简单的模具。 1.观看幼儿用书中制作蛋糕的页面,交流制作过程。 2.教师示范用模具制作蛋糕的方法,幼儿仔细观看。 教师:先将湿沙子装入橡皮泥罐,边装边用手按压,把沙子尽量压实。装满后把罐子倒过来放下,用力拍打罐子的底部,轻轻将罐子往上抽出即可。(或提供一块泥工板,幼儿装满沙子压实以后盖住泥工板再倒过来,放下后将泥工板抽出,以免沙子半途就撒落) 3摸一摸,感受湿沙与干沙的区别。 4.教师用干沙以同样的步骤操作一遍。 5.幼儿尝试制作。 教师:现在你们也来试一试把! 6.尝试后讨论。 教师:小朋友的蛋糕做成功了吗? 教师:小朋友在制作的时候遇到了什么困难?觉得哪一步特别难?(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尝试,有针对性地进行难点指导或再次示范)三制作“大蛋糕”,体验合作的乐趣。 1.合作制作大蛋糕。 教师:我们的小蛋糕已经做得不错了,我们来试着做一个更大的蛋糕,给我们的小寿星们一个惊喜,好吗?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老师已经在沙池的中间画上了一个打圆圈。请每一位小朋友站在圈外,在线上制作小蛋糕,将小蛋糕排成圈,看看最后会变出什么大惊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