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记承天诗夜游》教学设计.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记承天诗夜游》教学设计.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记承天诗夜游》教学设计.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记承天诗夜游》教学设计.doc_第4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记承天诗夜游》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记承天诗夜游教学设计莆田哲理中学 八年语文组 彭华平课题名称:27、短文两篇第二课时 :记承天诗夜游 教材内容分析:记承天寺夜游是语文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作者苏轼,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全文仅84个字,却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艺术世界,传达了作者豁达乐观的心境。本文语言简练而又极富表现力,可以说是写景抒情的精品。对于陶冶情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来说,本文是学生学习的典范。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对文言文阅读分析还不够到位,特别是情景交融、借景抒怀的文言文,在学法上还要加强指导。因而,这一课的教学既有学生自主探究的一面,又有教师具体指导的一面。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根据文言文学习需要,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一) 知识与能力1.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2.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及写景抒情的方法。3.品味文中的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4.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及写景抒情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形成语感。 2.品味探究,形成个性理解。(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悟文人积极达观的处世态度,树立积极的人生观。教学重难点分析及确立依据:1.反复诵读,形成语感。2.品味文中的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3.作者寄托在文中的幽微情思,正确理解“闲人”二字。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让学生预习,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在反复朗读中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相结合。教学资源准备:利用现代教学媒体-白板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解题1交流有关描写月亮的诗词句。 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西江月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2作者写作背景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作品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其文豪迈,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苏轼有不少随笔式的散文,大都取材于日常生活的片段,或渲染出一种情调,或表现一片心境。 元丰二年,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丢了脑袋。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 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谪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二、初读感知内容1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子停顿。2听录音确定朗读的节奏,请一位同学范读,大家评价。3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合作翻译全文。学生质疑,讨论解疑,理解课文内容。【解释加点词语】(1)月色人户(门) (2)欣然(高兴、快乐的样子)(3)念无与为乐者 ( 想 ) (4)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于是,就 )(5)怀民亦未寝 ( 睡觉 ) (6)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7)庭下如积水空明 (形容水的澄澈 )(8)盖竹柏影也 (原来是)(9)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 ) 【翻译】(1)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 (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窗户(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户外。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4)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三、思读探究感情 【合作探究,分小组讨论】: 1文中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都写了哪些内容? 叙述:寻友赏月。描写:庭中月色。抒情:月下抒怀 2为何寻张怀民?心有灵犀 3、作者用妙笔绘美景,请问作者用笔的巧妙之处体现在哪里? 虚实相生,联想巧妙,无一字提到月,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如临其境。 作者眼中的月色是怎样的月色? 空灵、清丽、淡雅、皎洁 的月色 4其间有怎么的情感变化起伏?欣然无与为乐(微憾)遂(不假思索中的激动)寻(急切访友的心意)亦(“心有灵犀一点通”,同好相知的喜悦)相与步(平和从容) 5、如何理解“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贬官的悲凉、落寞,赏月的欣喜,自我解嘲的达观作者与张怀民欣赏月夜景致时感慨到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得月夜处处都有,有了人的欣赏才有美,因为有情趣高雅的人欣赏它。“闲”是相对“忙”来说的,由于贬官谪居,自然不像在京城时公务缠身。一个“闲”字包含着作者几多感慨,有贬谪的悲凉,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还有有闲赏月的欣喜,这使我们看到作者潇洒人生,达观处世的人生哲学。正因如此,作者笔下的月夜才会那样空灵,皎洁。作者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使得文章富有感染力。 6 、“闲人”究竟是什么人? 明确:“闲人”,即清闲的人,这里并非是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意味。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不为俗务所累,可以悠然赏景。 当然他又何尝愿意做一个“闲人”呢?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探求作者思想感情】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四、赏读品味语言1创造情境,请大家一起吟诵描绘月下美景的语句,并思考作者如何描绘月景的?作者描绘的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五、小结作者在这篇文章中以诗一样的笔触描绘了月色之美,同时也流露出遭贬生涯中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它好像一首清冷的月光曲,每一个音符都闪耀着银色的寒光,都倾诉着作者皎洁而悲凉的情怀。同时也表达了作者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六、作业布置:1走进苏轼的内心世界,与作者对话:当你面对如诗似画的月色,难道不想对苏轼说点什么吗?2 看图写景抒情3.完成阳光课堂练习册27课【板书设计】记承天诗夜游苏轼叙述:寻友赏月描写:庭中月色抒情:月下抒怀人生观热爱生活、旷达处世【教学反思】记承天寺夜游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全文仅84个字,却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艺术世界,传达了作者豁达乐观的心境。课前我让学生预习,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课堂上在反复朗读中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首先,为学生创造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以强来带弱例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组织讨论,互相交流研究,并辅以一定的鼓励措施(小组加分),这样,凭着集体的力量,不仅可以节省去指点每个不懂的学生的时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团结合作精神,自主探究的意识。 其次,在教学中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