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目标:一、 学习文章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二、 感悟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三、 了解小说的要素,重点把握人物形象。四、 理解一些词语及句子的含义,赏析精彩语段。教学重点、难点:1、韩麦尔先生的服饰、语言、神态 、动作,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感情,小弗郎士变化中表现的爱国感情。2、勾画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含义及作用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了解小说的要素,整体感知课文。2、 理解关键的语句,体会人物的爱国情感。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学习19世纪法国著名小说家都德的优秀短篇小说最后一课,这篇小说一直被人们誉为世界文学宝库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为什么一篇不足三千字的小说,会产生如此的艺术魅力呢?教师简介作品的历史背景和作者这篇小说写于1873年,普法战争于1870年爆发,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的土地。普鲁士政府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好永远统治这些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背景。从普鲁士军队占领法兰西国土的那一刻起,法兰西人民就奋起反抗。法国作家都德也参加了这场战争,并以沦陷后的阿尔萨斯的学校被迫停教法语改教德语为题材,通过对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描述,表现了法国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对侵略者的仇恨。都德(18401897),法国著名小说家。他的早期代表作品有自传体小说小东西。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以后,应征入伍,后来以战争生活为题材,创作了不少短篇作品,有柏林之围 最后以课等。最后一课是他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二、检查“自主学习卡片”1、解决疑难字词 诧异 懊悔 钥匙 惩罚 郝叟 祈祷 哽住 挟着戒尺 踱来踱去2、引导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学生相互讨论本课的三要素 交流、明确:人物:韩麦尔先生、小弗郎士、以郝叟为代表的“镇上的人”,韩麦尔是主要人物,小弗郎士是在全篇小说中起“穿针引线”作用的重要人物。情节:开端 上学路上(16) 发展 上课 (723)第一层:(710)上课前教室里异乎寻常的情景。 第二层:(1116)写韩麦尔先生宣布上“最后一课”后,小弗郎士的悔恨和镇上的人对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纪念。 第三层:(1723)写上“最后一课”的动人情景。 高潮和结局 下课 (2429)环境:自然环境 天气、画眉、草地 (反映出小弗郎士无忧无虑、纯真幼稚的心理状态为以后小弗郎士思想感情的转变作了铺垫,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更加突出爱国主义的主题。) 社会环境 布告牌、普鲁士兵出操、收操 (点明了“最后一课”发生的背景)三、师生合作学习1、学生勾画出描写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神态的相关句子,找几句加以品味。体会韩麦尔先生的爱国情感。讨论、交流 2、结合“探究练习一”理解小弗郎士这一人物形象学生自由朗读小弗郎士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3、探究:作者为什么不把韩麦尔写成一个高大的战斗英雄,把小弗郎士写成一个少年英雄,而让他们都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出现?(讨论,点拨。)教师点拨: 正因为普通,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才能够成为千千万万法国人的代表,他们那朴素、热烈、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才能被理解成是所有法国大众所具有的,才能使这篇小说所表现的成为整个法兰西民族的共同心声。4、 国际歌,让学生沉浸音乐世界,回忆故事情节,想象故事情境,体会文章主旨四、深入探究:从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身上我们学习到了哪些金子般的东西?对于爱国主义你有什么样的认识?(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感悟)五、作业把你对爱国主义的认识、感悟写出来,在班内交流,字数在300字左右。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揣摩一些词语及句子的含义。2、赏析精彩的语段。教学过程:一、 复习导入。二、 师生合作学习新课。1、 仔细读7-10段,学生勾画出最后一课与平日上课异乎寻常句子,体会其作用。2、 细读第11段,讨论:(1)韩麦尔先生的讲话中用了两个“最后”,你觉得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讨论后明确:前一个“最后”表现了他沉痛而愤慨的心情,后一个“最后”提出了希望“用心学习”的原因,表现了他对祖国的热爱。(2)韩麦尔先生讲话的态度是“又柔和又严肃”,对谁柔和?为什么严肃?讨论后明确:韩麦尔先生对孩子们充满了爱,所以态度柔和,但宣布的是一个十分沉痛的重大消息,所以又很“严肃”。三、 精读20-22三小节,小组合作讨论以下问题:1、 找出20小节中含义深的句子,加以品味:(1)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2) 这可怜的人好象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2、 韩麦尔先生在他的字帖上都写上“法兰西”、“阿尔萨斯”,用意是什么?3、 “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这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4、 找出21小节中表现小弗郎士心理活动的句子并说明其作用。5、 怎样理解“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好象那也算是法国字。”6、 找出22小节中的环境描写,体会其作用。讨论、交流四、师生共同赏析结尾(24-29节),齐读后思考以下问题:1、 文中三处破析号的作用是什么?2、 “钟声”宣告了“最后一课”的结束,为什么还要写普鲁士兵的号声?3、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句中“忽然”能否删去,为什么?4、 写粉笔字本不是吃力的事情,韩麦尔为什么“使出全身力量”?5、 为什么韩麦尔竞至于“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个手势?6、 用这样的动作描写作结尾,好在哪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五、讨论完成“探究练习三、四”。六、小结全文。七、探究:读完这篇小说,同学们会有许多想法:是不是小说没有写完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