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年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模拟试卷(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 下列诗作,主要寄托着作者对西方文明深挚向往和追求的是()A. 闻一多一句话B. 徐志摩再别康桥C. 戴望舒雨巷D.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答案:B解析:再别康桥寄托了作者对西方文明的向往和追求。A项表达了作者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C项反映了作者痛苦与彷徨的心境;D项表达了渴望祖国日益富强的殷切心意。答案为B。2. 婴宁的主旨是()A. 批判封建礼教对妇女健康天性的压抑和窒息B. 揭露古代女子狡诈的一面C. 描绘古代青年人之间的爱情D. 批判封建专制答案:A解析:文中通过狐女婴宁自然天性的失落批判了封建礼教对妇女健康天性的压抑和窒息。D项过于笼统,答案为A。3. 咬文嚼字的中心论点是()A. 斟酌字句就是调整思想感情B. 文学的文字更注重联想意义C. 文字的运用要有创造精神D. 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答案:D解析:层递和正反对比仅在论毅力中使用,两篇文章均使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答案为D。4. 先说冯谖“无好”、“无能”,且再三要求提高待遇,然后再写他为孟尝君营就三窟的奇异才能,这种表现手法是()A. 铺垫反托B. 前后照应C. 一波三折D. 先抑后扬答案:D解析:先写冯谖“无好”,“无能”,且再三要求提高待遇,是对冯谖的“抑”,后写他为孟尝君营就三窟的奇异才能,是对他的“扬”,因此采用的表现手法是先抑后扬。答案为D。5. 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作田园诗的诗人是()A. 屈原B. 陶渊明C. 谢灵运D. 王维答案:B解析: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作田园诗且在诗文中体现出适意自然人生态度的诗人是晋末宋初的陶渊明。屈原是浪漫主义诗人;谢灵运是南朝宋诗人;王维是唐朝的山水诗人。答案为B。6. 婴宁中,促使婴宁“矢不复笑”的事件是()A. 爬上树梢,狂笑而坠B. 走出深山,嫁到王家C. 惩罚邻子,遭遇诉讼D. 归葬鬼母,伏尸痛哭答案:C解析:促使婴宁“矢不复笑”的事件是惩罚邻子,遭遇诉讼。A项是婴宁在深山时表现;D项在“矢不复笑”之后。答案为C。7. 秋夜中,具有作者自喻意味的意象是()A. 圆满的月亮B. 铁似的枣树C. 瑟缩的小花D. 扑火的青虫答案:B解析:运用象征手法抒情,是秋夜最主要的艺术表现特点,创造了天空、枣树、小粉红花,小青虫等具有深刻意蕴的象征性形象。答案为A。8. 爱尔克的灯光的中心思想是()A. 抒写对于故居的留恋B. 悼念亡姐的不幸C. 否定封建家庭和礼教D. 展现作者的理想答案:C解析:本文通过对姐姐悲剧的回忆,暴露了封建家庭和礼教窒息青春和生命的罪恶,从而体现其否定封建礼教和家庭的中心思想。答案为C。9. 从秋水看,庄子“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所依据的道理是()A. 以人为本、施行仁政的治国思想B. 多元并立、和而不同的普适理念C. 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的观念D. 顺应自然、清静无为的人生哲学答案:C解析:秋水以对话方式展开,说明了“宇宙无限,而人的认识有限”,庄子“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正是基于这一道理。答案为C。10. 再别康桥中,象征着西方文明的事物是()A. 西天的云彩B. 河畔的金柳C. 彩虹似的梦D. 别离的笙箫答案:A解析:象征着西方文明的事物是西天的云彩,C项是隐喻美好理想的事物。答案为A。11. 罗素认为克服狂妄自大的根本途径是()A. 坚持科学认知态度B. 善于听取不同意见C. 克服自我中心主义D. 树立“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的观念答案:D解析:克服狂妄自大的根本途径是树立“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的观念,A、B、C项是出于此观念的观点。答案为D。12. 杜牧早雁中早雁的象征意义是()A. 守边的士兵B. 受袭的鸟兽C. 北地少数民族D. 北地逃难的边民答案:D解析:本诗创作之时正值回纥进犯唐王朝北方边境地区,诗人以四散的飞雁比兴百姓的流离失所的痛苦生活。答案为D。13. 哦,香雪中用鸡蛋换塑料铅笔盒,所表现的香雪的性格特征是()A. 心地质朴纯真B. 性格执著坚韧C. 追求现代文明D. 心灵愚昧无知答案:B解析:香雪是质朴美的化身,她“洁净如水晶的眼睛”及“慷慨大方”突出了她的纯真。而为了“铅笔盒”这个小心愿,用鸡蛋换并冲上火车这一情节展现了她执著坚韧的性格。答案为B。14. 金鲤鱼的百裥裙作者叙述故事的基本笔法是()A. 夹叙夹议B. 幽默风趣C. 充满激情的抒写D. 不动声色的白描答案:D15. 断魂枪中下列人物,属于“东方的大梦不得不醒”的“醒者”是()A. 沙子龙B. 王三胜C. 孙老者D. 小顺子答案:A16. 张中丞传后叙的主要写作特色是()A. 叙述与抒情相结合B. 议论与抒情 相结合C. 叙述与议论相结合D. 描写与抒情相结合答案:C17. 种树郭橐驼传是一篇()A. 寓言性传记文B. 记叙文C. 议论文D. 抒情文答案:A18. 纪念傅雷中贯穿全文的行文线索是()A. 傅雷的翻译B. 傅雷的三次发怒C. 傅雷的死去D. 傅雷的人格答案:B19. 爱尔克的灯光中“我心灵的灯”的象征意义是()A. 封建家庭和礼教的没落与崩溃B. 美好希望的破灭与生活的悲剧C. 美好希望的破灭与生活的悲剧D. 对新生活的信念和对理想的追求答案:D20. 我愿是一条急流的五组对应比喻意象中与“荒林”相对应的比喻意象是()A. 小鱼B. 小鸟C. 常青藤D. 炉火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 都江堰中写都江堰水流的声音,“如地震前兆,如海啸将临,如山崩即至”。这里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有()A. 比喻B. 比拟C. 对偶D. 排比E. 借代答案:AD解析:“如如如”是排比句式,而“如”字意为“像一样”是比喻词。因此,这里采用的修辞手法有排比和比喻。2. 苦恼中下列描述,属于人与马类比的有()A. 姚纳“一动不动”,马“在想心事”B. 姚纳像“幽灵”,瘦马像“蜜糖饼”C. 姚纳挨了“脖儿拐”,马挨了鞭子D. 姚纳死了儿子,小母马死了马崽儿E. 姚纳诉说苦恼没人听,小马却听着答案:ABCD解析:类比是将性质、特点相同或相近的非同类事物进行比较,A、B、C、D项中人与马均有相似之处符合类比的要求。E项不是类比。3. 长恨歌的主题历来有争议,主要说法有()A. 象征说B. 讽喻说C. 爱情说D. 双重主题说E. 叙事说答案:BCD解析:长恨歌主题历来有不同认识,有说是讽刺荒淫,有认为是歌颂爱情,有认为是讽刺与爱情的双重主题。答案为BCD。4. 关于宝黛吵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本文中主要描写了热恋中少男少女普遍而微妙的心理情态B. 本文的精到在于提示了恋爱中少男少女内心与言行不符及至悖反的普遍现象C. 本文反映出作者最擅于心理描写,所以很少引入其他描写方式D. 作者带着嬉笑怒骂的语气描写的本文E. 本文点拨了一个道理就是“不是冤家不聚头”“人居两地,情发一心”答案:ABE解析:红楼梦通常以行动和对话来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情节发展,本文是例外,因此C项不正确。且本文描写了热恋中少男少女的微妙心理情态,并没有使用嬉笑怒骂的语气。答案为ABE。5. 下列作品,抒写怀念母亲之情的有()A. 垓下之围B. 先妣事略C. 秋夜D. 我与地坛E. 都江堰答案:BD三、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答案:瓜葛:一根藤上的瓜之间的关系,喻亲戚关系。2.答案:莳:栽种。若子:像对待子女。置:搁置,放置。若弃:像把它丢掉。3.答案:属:跟随。4.答案:易衣:换掉戏装。遁:逃走。5. 宛在水中沚。 蒹葭沚:答案:水中沙滩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1. 说说早雁一诗托物言志、比兴象征手法的运用。答案:这是一首咏物诗,托物言志,通篇运用比兴象征手法,表面上句句写雁,实际上句句关系时事与逃难的人民。首联点明时间地点,同时用雁遭到惊吓而四散飞逃、声声哀鸣,比兴百姓流离失所、纷纷逃难的痛苦生活。颔联写失群的孤雁飞过长安、经过皇宫时的凄凉情景,暗示朝廷对百姓的漠不关心。颈联用反问的语气告诫大雁不要返回北方,反映出敌人的猖狂、朝廷的无能,以致百姓有家难回。尾联叮嘱大雁暂留南方,安居潇湘,实为同情百姓而又无可奈何的宽慰。全诗表层意象与深层意蕴两相契合,含蓄而深沉。2. 根据胡适容忍与自由一文谈谈你对“容忍”与“自由”之间关系的理解。答案:只有人与人之间相互容忍,每个人的行为、言论才不受限制,才会有自由。自由是需要以容忍为前提的,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自由比容忍更重要。3. 胡适在容忍与自由中认为不存在“绝对之是”,你的看法如何?答案:赞同胡适的观点。原因有二:(1)宇宙是无限的,人的认识总是很有限的,不可能有“绝对之是”。(2)不存在绝对真理,只有相对真理。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一定的条件的,当条件发生变化时,真理也会变化。五、简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 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棉。入城,则缉,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遇僮奴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选自先妣事略(1). 这两段文字表现了母亲哪些品德?答案:这两段文字表现了母亲勤劳、俭朴、待人厚道、严以教子的品德。(2). 文中为什么要写“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答案:文中第三、四段交代外祖家“资雄,敦尚简实”,“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更侧面烘托母亲出身富贵而不娇,待人和气,勤俭持家,善待奴婢的品德。(3). 这两段在描写母亲方面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答案:这两段在描写母亲方面运用了细节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有动作行为细节描写,侧面描写有佣仆“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皆喜”的细节。(4). 这两段文字有什么叙事特色?答案:叙事简洁省净、情感含蕴多藏。2. 阅读吃饭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这个世界给人弄得混乱颠倒,到处是磨擦冲突,只有两件最和谐的事物总算是人造的:音乐和烹调。一碗好菜仿佛一支乐曲,也是一种一贯的多元,调和滋味,使相反的分子相成相济,变作可分而不可离的综和。(1). 这里倡导的是什么样的社会理想?答案:多元,相成相济,和而不同的社会理想。(2). 倡导这一理想的针对性是什么?答案:针对当时社会的“混乱颠倒,到处是磨擦冲突”现象。(3). 本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答案:类比法(4). 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答案:比喻3. 阅读前赤壁赋中一段文字,回答问题。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1). 这段文字阐发了什么哲理?答案:哲理:变与不变的相对性。(2). 为什么说这里的“水”和“月”既是例证又是喻证?答案:从“万物都处在变与不变的相对之中”这一普遍哲理来看,“水”、“月”只是两个举证,故可看作“例证”。作者在这里是运用自然之理来阐发人生态度,从这一角度看,“水”、“月”又是比喻,故可以看作“喻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3.3计算机程序和程序设计语言-粤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教学设计
- 2025年高中地理《4.1自然资源与人类》说课稿 鲁教版必修1
- 线缆厂请假记录管理细则
- 化肥厂高温作业防护制度
- 2025年国内戏曲表演合同范本
- 居民有线电视服务合同协议
- 人教版物理 选修3─2 第六章 传感器 第2节 传感器的应用 教学设计
- 化肥市场推广合同
- 第9课 三点水说课稿-2025-2026学年小学书法湘美版四年级下册-湘美版
- 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 2 初识电脑朋友说课稿3 闽教版
- 2025年GCP制度培训测试题(附答案)
- 乡镇卫生院肿瘤随访课件
- 冷库维保合同(2025版)
- 2025国核示范电站有限责任公司校园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护士资格证考试试题(附答案)
- 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
- 生活垃圾清运工安全教育培训手册
- 普通诊所污水、污物、粪便处理方案及周边环境情况说明
- 防诈骗班会课件
- 老年照护芳香疗法应用规范
- 2025年高考语文真题全国一、二卷古诗词鉴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