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勤奋李时珍夜宿古寺.doc_第1页
说勤奋李时珍夜宿古寺.doc_第2页
说勤奋李时珍夜宿古寺.doc_第3页
说勤奋李时珍夜宿古寺.doc_第4页
说勤奋李时珍夜宿古寺.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上第 五 单元 课题 16 说勤奋 第 1 教时 总第 个教案课型:新授课 陈尚义 小学 沈冬华 设计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准音,能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文中关键词语,进而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品读第一自然段,了解本课的主要观点。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教学准备先学提纲、小黑板 【先学提纲】一、生字新词我自学1.划一划: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2.查一查:查工具书,学习生字新词3.练一练(1)我来写一写容易读错的字词: (2)再来写一写容易写错的字词: (3)给生字组词各三个。二、初读课文我做主1.标一标:标出段落的序号。2.读一读:至少读课文三遍,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3.想一想:想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试着写出每段的大体意思。第1段: 第2段: 第3段: 第4段: 学情分析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一、突显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课文说勤奋。2.你知道“勤奋”是什么意思吗?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努力;十分努力;为了达到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 3.自由轻声读文一遍,感觉这篇课文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文章相比,有什么特点? (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告诉我们有关勤奋方面的道理;通过司马光、童第周两个具体的勤奋事例来告诉我们同一个道理。) 4.教师小结:这是一篇专门说明道理的说理文章。(板书:说理)作者围绕“勤奋”这一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谈论自己的观点。二、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一)出示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音,会书写本课生字。(二)师简述目标学习课文,我们首先要做到学会生字新词:读准音,会书写。(三)检测字词1.学习生字新词一 头 微 期 习 远重洋 园 (1)正音通过预习,你认为哪些字的读音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学生提醒后,指名一名同学读准这些词语。(2)辨形字音都读准了,咱们仔细看看这些加点的字,这是需要我们这节课学会书写的。通过课前学习,你认为哪个字特容易写错?一遍 枕头 稍微 期末 习惯 远渡重洋 基础 校园学生根据先学情况互相提醒。描红:视实际情况,把其中容易错误的生字描一描,记一记。2.齐读课后第3部分的词语。现在请同学们捧起语文书,一起把课后第3部分的词语读一读。滚瓜烂熟 毫不气馁 急起直追 名列前茅 有所作为 远渡重洋(四)出示目标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文中关键词语,进而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五)师简述目标:学会了生字新词,就为学习课文打下基础。那现在咱们就来读通课文,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了解课文大意。(六)顺读课文(1)突破障碍,顺畅阅读第1自然段。课文首先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呢?请一名同学朗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帮助纠正。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随文理解词语:学生质疑,互相交流解决。(2)突破障碍,顺畅阅读第2自然段揭示主要内容:司马光勤奋学习,终于编成资治通鉴。指名朗读:我们一起来看看司马光是怎样勤奋学习的。反馈交流。理解词语:滚瓜烂熟像从瓜蔓上掉下来的瓜那样熟。形容读书或背书流利纯熟。(3)突破障碍,顺畅阅读第3自然段第二自然段举了司马光的例子,告诉我们成功是由勤奋浇灌出来的,第三自然段举了谁的例子?谁来读一读?指名朗读。理解词语:毫不气馁虽然失败了,但丝毫不失望。又继续努力,常形容一个人的勇气与耐力。馁:馁怯。气馁:丧失信心和勇气。名列前茅名:名次;茅:古指楚国的特产,楚军斥候兵拿来作信号旗用,斥候兵发现前沿敌人有什么动静,就举茅打信号。因此前锋就叫“前茅”。后来,人们借用“前茅”来比喻名次排列在最前面。比喻名次或成绩排在前面,形容人十分优秀。急起直追:立即行动起来,努力追赶上去。远渡重洋:指坐船到很远的地方去,或者坐船从很远的地方来。(4)突破障碍,顺畅阅读第4自然段指名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反馈交流。理解词语:有所作为可以做事情,并能取得较大的成绩。再读四字词语:滚瓜烂熟 毫不气馁 急起直追 名列前茅 有所作为 远渡重洋你能任选两个词语口头造句吗?三、把握文章主旋律,顺清脉络.1生自由阅读课文,画出整篇课文所说的道理。2交流:出示:“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理想,你可知道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只有一生勤奋,才能为人民、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1)通篇所围绕的道理分别出现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那么文章的结构也一目了然,你知道吗?(总分总)(2)小结:作者以总分总的方法来布局,脉络十分清晰。以后咱们写作文时也可以学习用总分总的方法来构思,如果能像这样列列提纲,那写作内容就更明晰了。(3)第三句话是对文章的总结,比较容易理解。文章开头的两句话你都懂吗?四、精选课文一部分,品读感悟。(一)出示目标3出示目标3:品读第一自然段,了解课文需要阐述的道理。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一段。 (1)找出中心句。(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2)这儿是什么句?把什么比作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的意思吗? (3)把这个自问自答的句子换一个说法。 板书: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学生齐读) (4)过渡:是的,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用他们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讨论:“鲜花”在这里指什么、“汗水和心血”又是指什么? (5)你能说一说这一句话的意思吗? 2指导朗读第一段。 课堂小结,顺延激情古今中外的成功者很多,在说明这个道理时,作者为什么单单选择司马光和童第周呢?对照“古今中外”一词,你觉得作者在选材时是否还有不足呢?请带着这样的问题去搜集你认为恰当的事例,我们下节课上交流。五、精心设计练习题,检测完善:一、看拼音,写词语。 二、组词遍( )稍( )校( )础( )偏( )梢( )咬( )拙( )编( )哨( )效( )拙( )篇( )悄( )较( )咄( )三、造句 毫不气馁 滚瓜烂熟六、板书设计 16 说勤奋 勤奋 成才 七、教后反思五上第 五 单元 课题 16 说勤奋 第 2 教时 总第 个教案课型:新授课 陈尚义小学 沈冬华设计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成才的故事,懂得勤奋是实现理想境界的桥梁的道理。2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习,长大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教学重点学习司马光、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事例,从中受到教育。教学难点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习,长大后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课前准备先学提纲、小黑板 一、品读感悟我先行1.画一画:读课文24自然段,画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写写自己的理解。2.找一找:找一找有关勤奋的名人名言。3.查一查:搜集古今中外勤奋成才的例子。4.品一品: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你怎么理解这句话?学情分析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一、复习导入1.指读课题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说勤奋2.检测生词师报词,生默写。一遍 枕头 稍微 期末 习惯 远渡重洋 基础 校园3.师生校对4.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要想成功,需要用汗水和心血浇灌。5.出示目标1学习目标1:学习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成才的故事,懂得勤奋是实现理想境界的桥梁的道理。二、品读感悟(一)整体感知:课文哪个自然段用具体事例说明成功需要付出勤奋?(二)学习第二自然段,感受司马光成才的故事。1.提示任务1任务提示1:第一步:自由读读第2自然段;第二步:想一想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2.自主学习3.交流共享(1)从这个故事你知道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看出司马光小时候就聪明过人)(2)司马光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用19年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抓住“19年时间”可见时间长,“著名”、“巨著”可见不同一般。 简介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叫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4.提示任务2任务提示2:第一步:再读第2自然段;第二步:想一想司马光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容易吗?从哪个词可看出来?5.自主学习6.交流共享(1)指出“终于”一词说明资治通鉴是司马光花费心血和汗水换来的,怎样读好这一句?(2)自读课文讨论:司马光勤奋表现在哪些地方?交流:a.小时候别人玩的时候他仍读书。b.长大后用“警枕”的自励自勉。(3)出示:小时候,别人玩的时候他仍读书。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你较喜欢哪一句?为什么?(抓住:“每当”、“却”、“一遍又一遍”、“一直”、“滚瓜烂熟”等词体会司马光的惜时,读书次数多、时间长、程度深,以及对比手法更突出了司马光的勤奋)如何读好这一句?自由练读,读给同桌听,推荐读,注重评议。 (4)文中“警枕”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5)小结:司马光的例子告诉我们,即使天资聪颖过人,也同样需要勤奋,只有勤奋,才能获取成功的硕果。(6)齐读课文第2自然段。(二)学习第三自然段,感受童第周成才的故事。1.提示任务1任务提示3:第一步:自由读读第3自然段;第二步:想一想童第周是个怎样的人?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童第周与司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从哪些词语看出来?2.自主学习3.交流共享(1)(起步晚,基础差,抓住“17岁才进中学”、“学习成绩很差”)(2)但“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了上来,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3)“终于”一词说明了什么?(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付出艰辛的劳动)(4)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后来他远渡重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简介“青蛙卵剥离手术”体会“高难度”。(5)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为什么他同样会取得成功?交流:抓住“毫不气馁,奋起直追”、“天刚亮就”、“睡觉前总要还”等词句体会,怎样读好这些句子?体会童第周的勤奋。(6)童第周的成功说明了一个道理:“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从课文中找出语句来理解“勤能补拙”,用浪线划出。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这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名言,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勤奋”的名言?学生交流师补充:成功=1份天才+99份汗水。爱迪生古往今来,凡成就事业,对人类有所作为的,无不是脚踏实地,艰苦登攀的结果。钱三强(当代物理学家) 攀登科学高峰,就像登山运动员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要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懦夫和懒汉是不可能享受到胜利的喜悦和幸福的。陈景润(当代数学家)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韩愈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 卡莱尔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达芬奇(意大利)4自由练读第3自然段。5教师小结:勤奋能使天资聪明的人成才,反之也会流于平庸;勤奋也能使基础较差的人成为可用之才,不应算暴自弃权。作者通过一古一今两个人的典型事例再一次证明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成功者的成功无一不是勤奋刻苦、孜孜以求的结果。6除了司马光、童第周外,你还知道古今中外名人勤奋好学的事例?(二)学习第三自然段,感受童第周成才的故事。1.提示任务4任务提示4:第一步:自由读读第4自然段;第二步:想一想这一段主要写什么?2.自主学习3.交流共享(1)这一段主要写作者对我们的要求和希望。(2)齐读最后一句话,(抓住“只有才能才能”体会勤奋的意义。)(3)根据第三段的内容,完成填空:司马光只有(),才能()。童第周只有(),才能()。(4)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5)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说勤奋这篇课文,知道了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能以课文中的司马光、童第周为榜样,学习他们那种勤奋刻苦、孜孜以求的精神,相信你们在人生旅途中有所作为,为人民、为社会作出贡献。三、检测完善 补充习题P53-55 四、板书设计 16 说勤奋 提出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举例说明司马光和童第周的成功事例总结观点学习条件好了,但仍然不能忘了勤奋 五、教后反思四上第 五 单元 课题 17 李时珍夜宿古寺 第1教时 总第 个教案课型:新授课 陈尚义小学 沈冬华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9个生字,重点掌握并列式词语的结构特点。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理解生字词,掌握并列式词语的结构特点。教学准备先学提纲、PPT、小黑板 【先学提纲】一、生字新词我自学1.划一划: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2.查一查:查工具书,学习生字新词3.练一练(1)我来写一写容易读错的字词: (2)再来写一写容易写错的字词: (3)给生字组词各三个。二、初读课文我做主1.标一标:标出段落的序号。2.读一读:至少读课文三遍,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3.想一想:想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根据提示,给课文分段。第一段( ):外出察访第二段( ):夜宿古寺第三段( ):寺中谈“苦”、连夜记录 学情分析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一、突显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课题是李时珍夜宿古寺(齐读课题)2.从课题中,你了解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课题了解文章内容)人物:李时珍(1)请学生介绍李时珍。(2)教师拓展:当时医生诊断病情、救治病人并没有一套科学系统的方法,用错药、诊错病的情况时有发生,老百姓深受其害。时间:夜地点:古寺哪位同学连起来说说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内容?3.拓展: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有些文章直接以描写的对象为题,如九寨沟;有些文章的题目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如李时珍夜宿古寺;有的文章则用凝练的语言概括了中心,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如一路花香。我们读文章的时候就要善于从课题中捕捉有效信息,帮助更好的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主题思想。二、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一)出示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音,会书写田字格中的10个生字。(二)师简述目标学习课文,我们首先要做到学会生字新词:读准音,会书写。(三)检测字词1.学习生字新词出示二类字 (1) 认读生字。读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2) 说说它们在课文中的词语。(3) 分别组组词。 出示词组一晓行夜 药 师 灰 沸 寺 修 瓦 细 下 (1)认读生字词。读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2)有哪些词语不理解,谁能帮帮他。(3)观察生字,想想怎样记忆。全班交流。用钢笔给生字描红。出示词组二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断垣残壁 枯枝杂草 长年累月 解暑消热 (1)请一位同学准确读一遍。(2)有没有发现,这些词语都有什么样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并列式词语)(3)像这样的词语还有很多,能再说几个吗?(开天辟地、桃红柳绿等)(4)这些词语简洁凝练,富有表现力,在读课文的时候,我们要抓住这样的词语仔细领会。(5)齐读词语。(四)出示目标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文中关键词语,进而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五)师简述目标:学会了生字新词,就为学习课文打下基础。那现在咱们就来读通课文,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了解课文大意。(六)顺读课文相机理解词语饥餐渴饮:形容阐述问题不顾一切的状态(形同很久未进餐饮(进餐与饮水)的样子)。饿了吃饭,渴了喝水。形容生活必需。晓行夜宿:晓:天明。一早起来赶路,到夜里才住宿下来。形容旅途奔波劳苦。断垣残壁:垣,墙。形容房屋倒塌残破的景象。长年累月:长年:多年,整年。累:累积。过了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形容经过了很多年月。若有所悟:若:似乎、好像。悟:理解、明白、领会。有点明白或好像有点理解、领会到了什么。三、把握文章主旋律,顺清脉络.1.学生分小节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从课文中了解到李时珍是个怎样的人。(李时珍不畏艰险、克服困难、坚持不懈,一心为老百姓着想。) 2. 理清层次。 外出察访(1) 夜宿古寺(2-4)寺中谈“苦”、连夜记录(5-13) 3.交流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的?能够解决的,马上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留到下节课的教学中。四、精选课文一部分,品读感悟。(一)出示目标31.小黑板出示:出示目标3:品读第一自然段,感受李时珍外出察访药材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精神。2.教师简述目标:接下来咱们就一起品读第一段,感受李时珍外出察访药材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精神从整体上感受李时珍夜宿的古寺。(二)提示任务第一步:请你读一读课文第1段,说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第二步:在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三)自主阅读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习情况。(四)展示交流咱们来交流交流,你通过朗读获得了哪些信息。 1.指名读第一节,扣住关键词谈理解。地方多:安徽、河南、湖北、等路途长:好几个月条件差: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工作细:查、到人迹罕至的地方实地调查访:走访许许多多的人2.有感情朗读第一小节。课堂小结,顺延激情孩子们,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近李时珍,学会了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品读了第一段,从整体上感受了李时珍外出察访的艰辛。下一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作者走近李时珍、了解李时珍为。5、 精心设计练习题,检测完善: 1.看拼音写词语 2.组词材( )徒( )尘( )煮( )财( )陡( )尖( )著( )庙( )砖( )详( )扯( )苗( )转( )祥( )址( )六、板书设计17 李时珍夜宿山寺 外出察访(1)晓行夜 药 师 灰 沸 夜宿古寺(2-4)寺 修 瓦 细 下 寺中谈“苦”、连夜记录(5-13)七、教学反思四上第 五 单元 课题17 李时珍夜宿古寺 第2教时 总第 个教案课型:新授课 陈尚义小学 沈冬华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教学重点通过重要段落,分析体会人物形象感知人物精神。教学难点体会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课前准备先学提纲、小黑板 【先学提纲】一、品读感悟我先行1.画一画:读课文213自然段,画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写写自己的理解。2.找一找:文中哪些句子分别写李时珍为了编撰本草纲目所吃的苦?用读书记号标示出来。3.查一查:查资料,了解本草纲目。 学情分析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一、复习导入1.读题。通过昨天的学习,你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2.是呀,为编写本草,李时珍和庞宪(引读课文第一小节) 3.然而,对于这一切,李时珍却认为:出示: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齐读)4.吃点苦就是,修订本草真的只要吃一点点苦吗?5.通过昨天的学习,你知道他们吃了什么苦?看来,李时珍真像他所说的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6.出示目标1 。学习目标:理解课文,体会李时珍为修订本草所吃的苦,感受李时珍的崇高品质。二、品读感悟(一)整体感知:课文具体描述李时珍吃了那些苦呢?1.提示任务1:任务提示1:第一步:自由读读课文2-13;第二步:想一想李时珍吃了哪些苦。2.交流、总结(1)奔波苦。(2)住得苦。(3)吃得苦。(4)工作苦。(二)细读研讨第二段李时珍“奔波苦”,我们上一节课已经体会了,现在先看“住得苦”。1. 提示任务2任务提示2:第一步:自由读读课文2-4;第二步:想一想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2.交流(1)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一心”是什么意思?李时珍为了什么事“一心”赶路?从这一点中,你体会到什么?错过了客店,就没有其他人家投宿了吗?(2)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断垣残壁:倒了一半还只剩一点的墙壁,摇摇欲坠,住在里面十分危险。长满了青苔:阴暗潮湿到处是灰尘、厚厚的蜘蛛网:很久没人打扫,又脏又乱,荒凉恐怖皎洁的月光透过露天的屋顶,照进房子里:屋顶破了个大洞,古寺根本无法挡风遮雨。小结与指导朗读:(看图)古寺墙壁已经倒塌,地上满是残砖剩瓦,仅剩的墙壁也摇摇欲坠,上面爬满青苔,神像上蒙着厚厚的蛛网,透露着一种荒凉、阴森的气息。这种景象就叫“破败”。你能用朗读表现出这种环境的恶劣吗?相机点评:你读出了古寺的残破、荒凉。我听出了师徒二人为本草吃尽了苦。断垣残壁,多么危险!假如你来到这样的古寺,你愿意夜宿在此吗?(板书:夜宿)可李时珍面对这样荒凉破败甚至危险的古寺有一丝犹豫吗?读“我们就在这里住一夜吧!”一个“就”字和一个感叹号写尽了李时珍对生活无所求,随遇而安的淡泊。让我们再来读读他的话。3.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这一段的主要意思。4.看样子,大家都被这古寺破败的样子惊呆了,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段。5. 这表现了李时珍的什么精神?(三)细读研讨第三段1.提示任务3任务提示3:第一步:默读第三段;第二步:想一想李时珍怎样在古寺里过夜的,怎样具体写李时珍他们吃得苦、工作苦的。2.自主学习3.交流共享(1)吃得苦。你是从哪些词句看出的?抓住“啃”能看出食物硬,师徒饿。(辛苦一天,师徒二人饿得饥肠辘辘才啃几口硬邦邦的干粮,渴得嗓子冒烟才喝几口山泉水。这就是文中所说的“饥餐渴饮”(板书),察访之路可真苦啊!)(2)你从师徒俩的对话中还能感受到什么?指明分角色读对话。“挺”勉强支撑。(介绍:李时珍为了完成修改本草的艰巨任务,他挺着走遍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地的名川大山,行程不下万里。)从“挺”你能想象出李时珍可能在“行”中可能会遇到哪些苦?结合身体、天气、野兽、地势说一段话。“李时珍在察访药材中受了很多苦,有时,他就;有时他就;有时他就”偶尔一次不难做到,但几十年天天“晓行”就太难了,更何况李时珍是一个快50岁的人啊。他挺住了吗?“长年累月”这是李时珍所说的“吃点苦”吗?(是吃尽了千辛万苦。)(师补充:李时珍从35岁开始编写本草纲目,在编写的过程中,他脚穿草鞋,身背药蒌,带着徒弟,翻山越岭,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访医采药,到现在已经快50岁了,这样长期在外奔波的日子已经快15年了!可是李时珍却毫不在意地说(生再读:“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他是怎么说这句话的,找一找描写神态的词(笑着说,他是多么乐观呀!板书:不怕吃苦)小结: 李时珍完全不将苦放在心上。李时珍这种以苦为乐的精神读出来了。为了让万民得福,而自己甘愿吃苦的胸襟让我们感佩。(3)分角色读5-7自然段。让我们重温师徒俩的对话,去感受他以苦为乐的乐观吧!(4)工作苦。你是从哪些词句看出的?这么艰苦的条件下,李时珍用乐观和执着坚持着,那他工作时又是怎样一番情景呢?记录很艰苦:借着“皎洁的月光”,搬来“几块砖垒成桌子”,可见条件之差,记录之苦;冒险尝草药;他们的叶子十分相似,但是药性不同。怎么区别它们呢?李时珍端详一阵,各扯下一点放进嘴里嚼嚼,若有所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