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后感作者:林丽娟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961 更新时间:2009-3-27 9:28:25 读书,是人生的一个乐趣,读一本好书,更是乐趣中的幸福。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就是一本能让人产生幸福的好书。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这本书是一本关于选择与运用方法的书,是“人性教育”的个案分析,介绍了作者的一套独特而新颖的教育方法,是作者李跃儿老师经过二十二年的摸索的经验结晶。 作者是个有着一颗真爱之心的作者,她是用心去感受生活,用情去滋养生活、用爱去升华生活的一个人。所以她的书里处处捕捉到的是生活中令人心颤的实例,每一个在她笔下的受传统教育毒害的孩子,都能清晰得让人勾勒出来,这些被父母和教育工作者不当方法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可怜或可悲的命运沉重的另人窒息,要么沦为杀人犯,要么精神不正常、要么自闭、要么自虐,他们本是像花朵一样的孩子,本来应该都有一个幸福的童年,但是,可怜的孩子,为了成为爸爸妈妈心中想要的“人才”,不仅搭上了自己本应快乐的童年,还要承受心灵扭曲而成人后的种种苦恼。 李跃儿在书中所提到的教育,说白了就是“爱”育,“爱”是教育的基础和根基,没有爱的教育是苍白的、空洞的、没有说服力的教育。 读她,就像品一杯香茗,恬静而淡雅;读她,就像和一个朋友在交流,亲切而自然;读她,就像在一面光洁的镜子前观照自己,渺小而卑微;读她,就像咂尘封的老酒,迷醉而痴狂。她使我的心灵受到震撼,使我的灵魂受到洗礼。虽然距她的教育观点还差得很远很远,但是,自从读完这本书后,我就向着“爱无私的爱自己的学生,爱对教育事业发自内心的热爱”的方向努力了。她的爱育观就像教育界里的航灯,给了我们前进的方向。 看完李跃儿老师的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这本书后,我就不停地思索,不停地问自己:现在的孩子幸福吗?那么,孩子想要的幸福究竟是什么?是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李跃儿说过“要是不懂什么是儿童,就不如不交,不交或许会更好。”教育不得法,抽去孩子的自然属性,按照成人的想法去朔造,本质上就是一种严重的“毒化”,它使得孩子丧失了作为人的基础,最后只能成为“非人”。 作为孩子的家长或老师,我们要知道儿童的认知状况与心理特征。儿童正处于探知世界的阶段,处处与成人作对;处处执拗。为什么会这样?亚杰有个说法,就是儿童还不能理解自然的规律,如时间不能倒流、空间不能重叠、因果必定关联等等,不理解就会哭闹,这是作为人必须经过的阶段。教育者所要做的就是既要理解又要有耐心,放手让孩子依照自己的努力认知,“经验”到“规律是不能由人的意志所转移的”。如果我们用“教”的方式告诉了她,就会切断她进一步思考的可能,久而久之就会丧失思维能力;如果强行阻断,比如采用打骂的方式,不但会使孩子失去探索精神,还会造成心理问题。 李跃儿还说过“教育只能分为两种,一种是好的教育,一种是不好的教育;好的教育是成熟的、建设性的,不好的教育是不成熟的、掠夺性的;建设性教育促进孩子成长,帮助孩子进行内在建构,掠夺性教育阻碍孩子成长,破坏孩子的内在建构。眼下许多用人单位抱怨现在的大学生大都不能用,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的自然属性从小被不正确的教育破坏了。比如零到六岁,被教育学家们称之为学习的关键期。如果他的内在需求受到妨碍,就会丧失学习的最佳时机,日后若想再学习这项事物,不仅要付出更大的心力和时间,学习的效果也不会理想。因此,成人应尊重自然赋予儿童的行为与动作,并提供必要的帮助,以免错失一生仅有一次的吸收性心智最强的时期。而大多数家长此时逼着孩子认字、计算,完全违背了人的自然属性。人的生理生长机制不但是预先设置好的,精神的机制也是预先设置好的。它就像一棵树,何时发芽、何时出土、何时抽叶、何时开花都由其内在预先设置好了的机制所决定的。这个阶段的孩子是处于感性认知阶段,还没有发展起逻辑思维的能力,如果逼着他们算算术,无疑于赶着鸭子上架,结果只能徒劳无功。不尊从孩子成长机制的行为是愚蠢的。 今天让孩子学音乐,明天健身、画画,提前为孩子灌输古诗、算数口诀一提到素质教育,大家想到的无非就是练舞、学琴、唱歌、绘画等与艺术有关的话题,与之相对的应试教育也自然就是学生痛苦地听老师灌,沉闷地游在题海。这能让孩子幸福吗?大人们往往是站在成人的角度,考虑的更多的是如何给孩子灌输更多的知识,让孩子处处“优秀”,至于这样做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孩子幸不幸福,他们却很少考虑。实际上这样的理解都失之偏颇,素质是指人多彩多姿的特点和应对社会的综合能力。素质教育,主要以培养人的个体自主、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为目的,突出学习的乐趣性,思维的创造性,精神的愉悦性和心理的健康性。 李跃儿老师认为中国的家长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类既懂教育又有责任心,他们的孩子最容易成为人才;第三类家长既不懂教育又没有责任心,他们的孩子也比较容易成为人才;最可悲的是第二类家长,不懂教育但有责任心,他们占据绝大多数,失败的孩子大都由这类家长制造。李跃儿老师在书中讲述了现代教育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对于如何改进现代家庭教育具有指导意义。 读完这本书我还有一个感悟:教育与爱育的最大差别就在于:教育往往是居高临下的,而爱育则是平等自由的。居高临下通常会压抑、束缚、甚至会扼杀孩子生命的健康成长,而平等自由却能大大发挥孩子生命中巨大的原创潜能。把幸福还给孩子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后感作者: 廊下幼儿园发布时间: 2011年10月12日李跃儿的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作为老师或家长,这本书,值得大家读!多少次,我被书中的故事感动着、教育着、融化着。有着一颗真爱之心的作者,她是用心去感受生活,用情去滋养生活、用爱去升华生活。文中指出,如今的许多家长总拿自己的思想、方法、经验去教育孩子,让孩子从小就处在数学、语文、英语、钢琴、绘画等的包裹和重压之中,而且必须是听话学好。然而,大多数孩子都无法实现家长的超值期待,令他们深感失望。究其原因是大多数家长在教育孩子当中,只是想当然地认为让孩子无限制地多学东西就是素质教育,而忽视孩子的个性培养,禁锢了孩子的创造性,随着孩子年龄的逐渐增长,问题就会凸显出来。更有甚者,一些家长爱孩子却不把孩子当人看,在他们的眼里孩子是介于植物和宠物之间,看作是自己的私有财产,高兴时使劲宠着,生气了踢上一脚,爱与恨之间的转换肯定会带来孩子心灵的扭曲,孩子的心里怎么能够承受住这些呢?究竟是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是谁让我们的孩子变得这样冷漠残忍?是老师、家长、社会对教育的曲解,对孩子的漠视当孩子一旦出现错误时,家长往往用打骂、呵斥的方式让他们刻骨铭心,或者在孩子没有犯错误之前就提醒孩子不要犯错误,这样孩子为了不出错,只好收敛幻想,自我约束,缩手缩脚。成人在禁止孩子出错的同时,也使孩子失去了通向正确、通向成功的机会。李跃儿说,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大胆进取、独立思考、合作精神、参与意识等等方面的能力。可是,我们的家长往往在家中不让孩子破坏玩具,因为心疼钱,在学校里,我们的老师急功近利,不是让孩子在尝试中去学习,而是填鸭式的灌输,讲究立杆见影。这些孩子都是当配角惯了,小小年纪就已被一道道无形的绳索捆住了心灵,每做一件事似乎非要给个规定不可,如此下去,孩子什么时候才能建构起主动、进取的精神。廊下幼儿园陆全英2011.8相关附件:无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后感作者:璜山镇中心幼儿园 许招娣时间:2013-04-07 08:27:34来源:原创阅读次数: 66 次 因为我既是幼儿园老师又是一位妈妈,所以我是怀着忐忑的心情快速把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这本书读完,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是一本关于选择与运用教育方法的书,介绍了作者的一套独特而新颖的教育方法,是李跃儿老师经过二十二年摸索的经验结晶。读了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后,我被书中的故事感动着,我被书中的情感感染着,我被书中的思想教育着,我被书中那浓得不能化解的爱融化着。我是一个普通的一线幼儿园老师,在工作岗位上默默地走过了20多个春秋,在工作中没有得到过大的荣耀和光环,但自认为对孩子是充满爱心和责任心的。在没有读到这本书之前,我总是自信地认为自己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好老师。可是,读完这本书后,我汗颜呀!我离一个好老师的标准太远了。回想我的教育生涯,我对教育的理解和投入只是空有热情。如果一个真爱学生的老师,不仅仅关心孩子的身体、学习,更应关心他们的心灵。感谢李跃儿老师,在这个时候,为我、为许许多多迷失在教育里的人们,倾情奉献了这样的一本好书,这样的一个理念,这样的一份情感,这样的一声爱的宣言。使我猛然醒悟,非常庆幸今天我读到到了她。教育的难点不在于有没有现成的方法,而是在众多的方法中选择出“只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这就需要教育的智慧。古人讲:药无贵贱,医病者良;法无高下,契机者贵,说的就是这样的意思。还给孩子本应有的幸福,呵护与珍爱幸福童年,我们也知道是教育的根本职责,但急功近利的教育方式,缺乏尝试的教育方法带给我们观念与现实强烈的冲击。在教学中,我们往往更注重的是孩子的分数成绩,而忽视孩子们的心灵成长。片面的应试教育,使我们不愿给孩子犯错的机会。要深知,孩子就是在错误中成长啊!我们却总是在斥责声中磨尽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李跃儿老师提出自己的观点就是“孩子是脚、教育是鞋”,教育者(教师、家长)是造鞋人,只有他们了解了孩子脚的大小、形状、特点,造出合适的鞋,孩子才会感到幸福。同样,教育者只有在研究了孩子的心理路程、精神世界以及成长机制的前提下,才能设计出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李跃儿老师已将自己教育孩子、教育教师、教育家长的经历、经验及成果写成一本书: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她告诉读者:由于不懂孩子,本应给予孩子的幸福的成人却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而没有幸福感,人就很难成材,因为只有沉浸在幸福之中才会获得足够强大的内在驱动。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也要在了解孩子心声上多努力多探索,争取做一盏能照亮孩子心灵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感 读后感作者:郑婧录入人:郑婧录入时间:2012-8-29 21:54:18点击数:1102 暑假里读了李跃儿的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我们一直都在说要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可是对于孩子来说到底什么是他们的幸福呢?我们有没有减少或剥夺他们的幸福呢?怎么样才能使他们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幸福呢?李跃儿已将自己教育孩子、教育教师、教育家长的经历、经验及成果写成一本书,生动有趣的解读孩子内心世界的声音和叙述、分析、客观地评价教育者的各种状态,读这本书时,我被书中的各种真实的小故事感动着,被李跃儿独特的思想教育着,被她那那浓浓的爱融化着。这些许的小故事也不尽使我联系到自己的工作中发生的点点滴滴。也觉得自己跟好老师的标准相差太远了。大人们往往是站在成人的角度,考虑的更多的是如何给孩子灌输更多的知识,让孩子处处“优秀”,至于这样做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孩子幸不幸福,他们却很少考虑。这本书的封底有一段话:“中国的家长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类既懂教育又有责任心,他们的孩子最容易成为人才;第三类家长既不懂教育又没有责任心,他们的孩子也比较容易成为人才;最可悲的是第二类家长,不懂教育但有责任心,他们占绝大多数,失败的孩子都由这类家长制造。触目惊心的一段文字,不尽让我扪心自问:“我懂教育吗?我是不是也在制造失败的孩子?”它在提醒着我:爱不是教育的一个部分,而是教育的前提。教育必须在爱的基础上建立,少了爱就无法实施教育。智慧的爱能使孩子富于理智,愚昧的爱只能毁灭孩子,慈爱是智慧之爱,溺爱是愚昧之爱,教育与爱育的最大差别就在于:教育往往是居高临下的,而爱育则是平等自由的。居高临下通常会压抑、束缚、甚至会扼杀孩子生命的健康成长,而平等自由却能大大发挥孩子生命中巨大的原创潜能。这又让我想到了作者在第二章立提到的关于价值观和人才的讨论先“人”后“才”才是人才。在正常的生活中,价值观的问题好像不被人们注意,对于教育者的来讲,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价值观更是起着巨大的作用。每一个事件、每一次冲突、每一次机会的选择都决定了这个孩子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决定着这个人的一生是幸福的还是痛苦的,对人类和社会是建设性的还是破坏性的。实际上,一个人如果想成为人才,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他的素质构成中还有比情商更为重要的东西,我们称之为人的核心部分,那就是感受力,就是爱! 如果将人的素质比作一棵树的话,“人”是根、是干,“才”是枝、是叶。或者说,“才”里面的“能力”是枝,“知识”是叶。可现在,一些父母逼着孩子只在枝与叶上使力,这种舍本逐末的行为,只能造成根与干的枯萎甚至死亡。作者说的多好啊,有的时候,我们逼着孩子干这个干哪个,恰恰把他们心灵的一些东西忽略掉了!从这本书中,我幡然醒悟,课堂的作用不在传授,而在激发。激发才能产生兴趣,有了兴趣也就有了动力,这个动力是干什么的?就是要将所学变作经验,完成一个实体化的过程。从品格到知识,都在这个过程当中,创造呀,想象呀,参与呀全部包含在这个过程当中。一个好老师之所以好,虽然他有一个总体的设想,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是硬性地控制,完全按照自己的思路,而是顺着孩子的思路去引导推动孩子。当然,其中也有家长或教育工作者提到我不想把我的孩子培养成所谓的“天才”,只要他快乐幸福的长大。可是,我也深知,在一个竞争如此激烈的时代,如果不用心“培养”孩子,也许他将来真的不能适应这个社会。就像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里所说的:“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这些问题虽然不是我们一个小小的教师能改变的,但是我们可以从自我做起,在教学中尽可能的为孩子的发展提供空间。李跃儿在书中篇尾的一句话“一个合格的老师必须永远处在自我提升的状态”,作为一位年轻教师就更是了。作为大人我们都在追求幸福感,那么让我们的学生从小就能感受到幸福感是多么的重要呢。每一次学习都是一次提升,作者也说人是一种需要提升的动物,在提升后,他们是幸福的。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告诉我们:由于不懂孩子,本应给予孩子的幸福的成人却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从而使孩子没有了幸福感,孩子就很难成材,因为只有沉浸在幸福之中才会获得足够强大的内在驱动。所以,“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就快还给孩子吧!上一篇:向孩子学习读后感下一篇:创造属于我的奇迹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后感2012-02-21 09:37:28|分类:好书分享|举报|字号订阅我读了名为李跃儿的女教师写的书,书名是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这是一部经典的教育专著,深刻剖析了许多值得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忽视的许多“好心的罪恶”。我想告诉你,看完这本书,我的心中布满了无限内疚。 “我们太不了解我们的服务对象、我们深爱着的学生了!”李老师的书中谈到了许多让我们愕然醒来的现象:人类天生就爱学习,但为什么我们的孩子把学习当成了痛苦的差事?孩子的天性爱唱爱跳爱画画,但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不愿走进艺术课堂?许多家长渴望孩子成才,但他们的行动为什么却既不懂得教育又没责任心?孩子们是苦难重重,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最不愿考虑或者说最漠视的,而恰恰又是最重要的是“孩子们是不是活得幸福?”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我想问问大家:现在的孩子幸福吗?那么,孩子想要的幸福究竟是什么?是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大人们往往是站在成人的角度,考虑的更多的是如何给孩子灌输更多的知识,让孩子处处“优秀”,至于这样做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孩子幸不幸福,他们却很少考虑。实际上这样的理解都失之偏颇,素质是指人多彩多姿的特点和应对社会的综合能力。素质教育,主要以培养人的个体自主、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为目的,突出学习的乐趣性,思维的创造性,精神的愉悦性和心理的健康性。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这本书是一本关于选择与运用方法的书,是“人性教育”的个案分析,介绍了作者的一套独特而新颖的教育方法,是作者李跃儿老师经过二十二年的摸索的经验结晶。 李跃儿老师认为中国的家长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类既懂教育又有责任心,他们的孩子最容易成为人才;第三类家长既不懂教育又没有责任心,他们的孩子也比较容易成为人才;最可悲的是第二类家长,不懂教育但有责任心,他们占据绝大多数,失败的孩子大都由这类家长制造。李跃儿老师在书中讲述了现代教育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对于如何改进现代家庭教育具有指导意义。李跃儿说过“要是不懂什么是儿童,就不如不教,不教或许会更好。”教育不得法,抽去孩子的自然属性,按照成人的想法去塑造,本质上就是一种严重的“毒化”,它使得孩子丧失了作为人的基础,最后只能成为“非人”。 李跃儿已将自己教育孩子、教育教师、教育家长的经历、经验及成果写成一本书: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她告诉读者:由于不懂孩子,本应给予孩子的幸福的成人却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而没有幸福感,人就很难成材,因为只有沉浸在幸福之中才会获得足够强大的内在驱动。做为一名小学教师也要在了解孩子心声上多努力多探索,争取做一名照亮孩子心灵的明灯。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后感前段时间闲来无事走进鄞州书城想去买几本参考书,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后感。走入教育类书籍区一眼就看到了这本很夺目的书。说它夺目,一是因为它的大红色封面,在众多的书中显得特别突出;二是因为它的标题显示这是一本关注孩子幸福的书。直觉令我第一时间感觉到这本教育书籍的价值。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也是我始料未及的。连续二周,我一直捧着这本书,翻来覆去地看了好几遍我被书中鲜活的个案所震慑,使我想起了上个世纪初,鲁迅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呐喊,假如鲁迅先生地下有灵的话,看到这本书他定会发出一丝会心的微笑的,虽然微笑之后仍然还是沉重。这本书解剖了中国教育体系、分析了失败的家庭教育、也分析了国内流行的刘亦婷等育儿招数,同时以大量的鲜活的育儿和教学实例来例示了作者22年来的作为母亲和美术教师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探索。作者深受国际著名儿童教育家蒙特梭利的教育理论和皮亚杰认知理论的影响,并在自己丰富的艺术教育经验和感受的基础上,提出了富有哲理和启迪意义的教育观点,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科学与艺术教育体系,读后感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后感。首先,和蒙特梭利教育观类似,作者认为了解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基础。“孩子是脚,教育方法是鞋,教育者是造鞋人。造鞋人只有在充分了解了脚的大小、形状,脚的需要及感受的前提下,才能够制造出合脚的鞋子;同样,教育者只有在研究了孩子,懂得孩子的心理路程、精神世界以及成长机制的前提下,才能设计出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其次,作者提出自己关于素质教育的看法。“素质教育的第一要素是爱的教育。教育者应该是天使,而不是上帝!以教育者智慧的、而不是愚昧的爱来爱孩子,同时要孩子学会爱,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所有人、爱所有美好的东西,这就是爱的交互,也是教育的终极目的。”“应培养孩子在不幸的时候找到幸福的感觉的能力。”看了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推荐各位阅读。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后感前段时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种牙专属方案咨询
- Y型钢墩柱施工方案
- 建筑方案设计文本深度要求
- 咨询方案费用
- 商业春季营销活动策划方案
- 清明节营销策划方案
- 房地产夏季营销活动方案
- 职工食堂自查报告
- 绿化给水施工组织设计
- 营口方案智能营销咨询
-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英语Unit 3 Same or Different 教案
- 2025新版一级建造师《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与实务》考点速记手册
- 脑卒中的康复护理医学课件
- 【MOOC】《电路实验》(东南大学)章节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植物组织培养论文 月季
- QC∕T 900-1997 汽车整车产品质量检验评定方法
- TCECS 822-2021 变截面双向搅拌桩技术规程
- Q∕GDW 12130-2021 敏感用户接入电网电能质量技术规范
- 2019年广东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县级)
- 电工常用工具(课堂PPT)
- 虹桥高铁外墙顾问建议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