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扶沟县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河南省周口扶沟县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河南省周口扶沟县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河南省周口扶沟县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河南省周口扶沟县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周口扶沟县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本试题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第卷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关于秦汉农业的若干问题一文中写道:战国初期,粮食产量每亩只有一石半左右(合今10517石),而西汉时,据农学家氾胜之讲,在某些地方“中田亩十三石(合今376石),薄田亩十石(合今289石)”。这说明a. 铁犁牛耕技术得到推广b. 精耕细作生产有所发展c. 国家重农政策效果显著d. 小农生产的优越性显现【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知,西汉的粮食亩产产量和战国初期相比有了显著的增长,这和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的发展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精耕细作的特点就是在有限的土地上,通过提高耕作技术,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材料中战国初期到西汉时期粮食亩产量的大幅提高,正说明精耕细作的发展。故选项b正确。选项a,铁犁牛耕得到推广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时间不符。选项c,重农抑商政策的效果和亩产无关。选项d,小农生产主要指男耕女织,虽然有利于提高生产的积极性,但和粮食亩产关系不明显。2.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但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员级别)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这反映出a. 重农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b. 休养生息造成消费观念的改变c. 商品经济发展挑战原有规制d. 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趋一致【答案】c【解析】【详解】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员级别)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说明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汉初的抑商规则,故c正确;西汉一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a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休养生息,排除b;汉朝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不可能与官员的社会地位趋向一致,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员级别)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紧扣关键信息并联系我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分析解答。3.唐朝法律曾详细规定了对宰杀耕牛的处罚,杀自家牛者也要判一年徒刑。宋代对杀牛者的处罚更为严厉,杀牛者要处徒刑两年,甚至要刺配充军。上述规定反映了a. 小农经济地位的重要性b. 奖励耕战政策的必要性c. 封建王朝法律的严酷性d. 自给自足经济的脆弱性【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看出,政府对宰杀耕牛的严厉处罚,原因是耕牛作为小农经济生产条件下的重要畜力,是保障生产的重要条件,保护耕牛体现的是保护小农经济,因此是政府重视小农经济的表现,c项是表面现象,a项才是真正的反映,故a项正确排除c;材料中没有体现奖励“战”的内容,故排除b;材料中也没有体现“自给自足经济的脆弱性”的内容,故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唐朝法律曾详细规定了对宰杀耕牛的处罚,杀自家牛者也要判一年徒刑。宋代对杀牛者的处罚更为严厉,杀牛者要处徒刑两年,甚至要刺配充军”,联系所学我国古代农业的特点分析解答。4.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这表明唐代工匠a. 频繁更换工种b. 技术精湛c. 职业是世袭的d. 是临时工人【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教作者传家技”可知,唐代工匠职业是世袭的,技术也是家传的,故c正确;根据“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可知,工匠是世袭的,不能频繁更换工种,a错误;材料反映工匠职业世袭,不能看出工匠技术是否精湛,排除b;根据“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可知,工匠的职业是终身的,世袭的,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教作者传家技”,联系所学我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的特点分析解答。5.唐律疏议规定商人有“行滥短狭者(指假冒伪劣商品)而卖者,杖六十”,“得利赃重者”按盗窃论处;宋代太平广记中多有“卖油条者在油中掺杂鱼膏以图厚利,终被暴雷击死,商人背信弃义而家遭火灾”等记载。这些记载说明唐宋时期a. 严格推行重农抑商b. 获取重利遭到严惩c. 商人笃信因果之说d. 注重规范商业行为【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行滥短狭者(指假冒伪劣商品)而卖者,杖六十”,“得利赃重者”按盗窃论处,“卖油条者在油中掺杂鱼膏以图厚利,终被暴雷击死,商人背信弃义而家遭火灾”,说明唐宋时期,对商人的商业行为进行规范,故d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对商人的商业行为进行规范,无法体现重农抑商,排除a;b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排除;材料反映对商人的商业行为进行规范,不能反映商人是否笃信因果之说,排除c。6.北宋时期,国家对私有土地买卖几乎完全不加限制,仅要求买卖双方到当地官府履行一定的登记手续,以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不致流失。这一政策a. 推动了农产品商品化b. 有利于促进人口流动c. 使国家财政收入增加d. 使雇佣关系得以确立【答案】b【解析】据材料“对私有土地的买卖几乎完全不加限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的买卖的频繁会导致原来土地上的人口因为失去土地而流动到其它地区或行业,故b选项正确;土地的买卖与农产品商品化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故a选项错误;国家财政收入仍然来自于原来的土地,并未增加,故c选项错误;雇佣关系确立,在明朝中后期的手工业领域,故d选项错误。故选b。7.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我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甚至有些地方只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由此可知,当时a.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 抑商观念发生改变c. 经济结构发生变化d. 区域经济繁荣发展【答案】c【解析】“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甚至有些地方只种植棉花”说明粮食作物生产不在是主流,经济作物开始成为主体,体现出经济结构发生变化,c正确;a是鸦片战争之后;b不符合事实;d中区域经济材料没有体现。8.近代史上有首卖布谣这样写道:“土布粗,洋布细,洋布便宜,财主欢喜。土布没人要,饿倒哥哥嫂嫂”。这反映了a. 外商企业发展艰难b.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c. 民族工业陷入绝境d. 官僚资本极度膨胀【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土布粗,洋布细,洋布便宜,财主欢喜。土布没人要,饿倒哥哥嫂嫂”反映出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b项正确;外商企业发展在中国比较顺利,故a项错误;“土布”指的是家庭手工业和民营手工业,不属于民族工业,故c项错误;官僚资本出现于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故d项错误。9.下图为18121888年中国国家财政税收结构变化图。该图说明当时中国a. 税收项目较为单一b. 逐渐卷入世界市场c. 土地兼并日益严重d. 关税税率不断提高【答案】b【解析】材料表明主要税种有田赋、关税等,说明税收项目并不单一,排除a;关税增加,说明进出口贸易增加,结合时间信息,可知当时我国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选b;材料无关土地兼并信息,排除c;近代以来,由于关税自主权的丧失,为了便于列强的商品输出,关税税率不断下降,排除d。点睛:本题的判定要结合两方面的信息,一是时间信息“1812年到1888年”,当时我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是统计信息中的“关税”攀升放到我国当时特殊国情里考察。10.据浙江百年大事记记载:“一八八九年(清光绪十五年已丑)二月十日,有宁波商人在慈溪县开设浙江慈溪火柴制造厂,雇佣日本工匠,制造火柴,宁波道台批准立案并通知海关。此为浙江民营火柴厂之始。”这一现象反映出a. 商业资本投资近代工业b. 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c. 中国民族工业开始兴起d. 外国资本控制了国内民族资本【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宁波商人在慈溪县开设浙江慈溪火柴制造厂,雇佣日本工匠,制造火柴”可知,商业资本投资近代工业,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是在1895年甲午战争结束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c选项错误,中国民族工业开始兴起是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d选项错误,该企业是中国商人创办的,并未受到的外国资本控制。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1.下图所示是中国近代不同时段机器设备进口年平均值的变化情况。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洋务运动的进一步发展b. 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c. 近代民族工业迅速发展d. 清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动【答案】d【解析】【详解】图片信息表明1895一1899年中国机器设备进口年平均值远远高于1889一1893年,结合所学,1895年甲午战后,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导致中国机器设备进口年平均值增长,故d正确;甲午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不可能出现1895一1899年中国机器设备进口年平均值大幅增长,a错误;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1895一1899年中国机器设备进口年平均值远远高于1889一1893年与关税自主权丧失关系不大,排除b;1895年后,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并非迅速发展,其发展较快的时期为一战时期。12.20世纪初,民国政府颁布了大量发展实业的法律、法规,如公司条例商人条例矿业条例等,这种做法a. 有利于保障民族资本主义的合法地位b. 有效遏制了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c. 奠定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基础d. 促使资本主义经济成为中国经济的主体【答案】a【解析】材料涉及政府颁布相关法律促进实业的发展,相关条文的提出使得民族资本主义有了相关法律文件的保护,a符合题意;材料与地址外来侵略无关,b不正确;c与材料无关;d说法与史实不符,近代中国经济的主题依然是自然经济。13.1938年初,国民党中央通过的决议规定:经济建设以军事为中心,实行“计划经济”,“树立重工业基础”,采取扩大国防生产能力、奖励海内外人民投资、鼓励轻工业的发展等措施。这个决议意在a. 使国民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b. 强化官僚资本垄断地位c. 使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合理化d. 积极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以军事为中心”、“重工业基础”、“国防生产能力”,可得出这个决议意在使国民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a项正确;材料这个决议意在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没有体现出强化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垄断地位,b项错误;材料这个决议意在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没有体现对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影响,c项错误;材料这个决议意在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没有体现出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项错误。14.新中国建国初期,一些干部明显地歧视私营工商业,公私兼顾变成了“只公不私”。为此,党的文件指出“国营经济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是有所不同的,但在工作上、待遇上则又应该一视同仁”。这一政策a. 加快了国家工业化步伐b. 促进了农轻重比例协调发展c. 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d. 适应了经济体制变化的要求【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一些干部明显地歧视私营工商业”“国营经济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是有所不同的,但在工作上、待遇上则又应该一视同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的主要任务就是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材料中要求对待“国营经济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一视同仁”恰好说明了当时急需进行国民经济的恢复,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故答案为c项。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1953-1956年)的完成奠定了新中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其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与“新中国建国初期”需要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不符,排除;b项,材料是对待“国营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与农业无关,也不能使农轻重比例协调发展,排除;d项,经济体制改革是在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的,与材料中的时间“新中国建国初期”,排除。15.1958年2月,为“加强田间管理”、保障“粮食放卫星”,中共中央发出关于除四害讲卫生的指示。麻雀因“偷盗国家粮食”而在“灭四害”运动中被确定为“四害”之一加以捕杀。当时这一举措a. 保障了全国各地粮食丰产b. 是运动式经济建设的写照c. 改善了人民公社生活环境d. 是伪科学大行其道的表现【答案】b【解析】由材料“1958年2月,为加强田间管理、保障粮食放卫星”可知,所谓的除四害运动是受大跃进运动的影响,b符合题意;材料所述为经济建设中的失误,a不正确;材料做法旨在确保粮食指标,而不是着眼于改善公社环境,c不正确;d“大行其道”说法过于夸张,d不正确。点睛:解答本题,应注意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即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兴起的基本史实,将材料所述放入该情景中作答即可。16.下表反映了我国19611962年生产指标变化情况,这说明当时年份钢产量煤产量基本投资积累率1961年750万吨2.5亿吨59.5亿元19.2%1962年600万吨2.39亿吨46亿元10.4%a. 全国工业产量急剧下滑b. 政治斗争抑制了经济发展c. 国民经济结构得到优化d. 中央对“左”倾错误进行了纠正【答案】d【解析】经过1960年开始国民经济八字方针调整,我国经济出现缓和机会,表格显示我国19611962年生产指标变化逐渐呈上升趋势,d正确;a明显不符合材料信息;此时尚未进行阶级斗争,b错误;c中优化不符合事实。17.下表20世纪80-90年代中国城乡登记注册个体工商户和从业人员统计表。1988年1992年1996年1997年个体工商户(万户)1454.91533.92703.72850从业人员(万人)2304.92467.75017.15441据王玉茹中国经济史对表中数据变化,正确的解释是a. 单一的所有制结构开始打破b. 理论突破推动改革深入发展c. 个体企业逐渐占据主体地位d. 城乡经济发展水平趋于均衡【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无法体现“开始”的限定,排除a;20世纪8090年代中国城乡登记注册个体工商户和从业人员均呈上升趋势,表明理论突破推动改革深入发展,故b正确;材料无法反映个体企业逐渐占据主体地位和城乡经济发展水平趋于均衡,排除cd。18.“打个比方,商品经济发展是一个能量巨大的蓄水池,东西方贸易逆差是一块巨石,巨石砸向水池,激起欧洲货币短缺的阵阵波浪,这种波浪通过地区间各种贸易关系传播,最终在伊比利亚半岛找到泄洪口。”这说明了a. 新航路开辟的必要性b. 欧洲出现“价格革命”c. 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d. 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实际上是在强调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新航路开辟是不可避免的,即强调新航路开辟的必要性,a正确;材料是强调新航路开辟的必要性而未强调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而欧洲出现“价格革命”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排除b;材料是强调新航路开辟的条件而非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排除c;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是工业革命的影响,而与新航路无关,排除d。所以选a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的原因19.16世纪从事奴隶贸易的主要是葡萄牙人,只有少量西班牙人。到17世纪,荷兰人统治了大多数奴隶市场。18世纪又以英国人领先。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是a. 工业革命顺利完成b. 英国成为海上霸主c. 海上殖民霸权转移d. 奴隶贸易空前繁荣【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国家实力的变化,因此可以判断出c项说法正确。ab项说法只适合于英国,葡萄牙和西班牙在当时只是封建国家,并未涉及到工业革命,可以排除。d项说法与材料信息无关,可以排除。20.“它在1500年至1750年间所发挥的作用在欧洲乃至整个人类历史上都是罕见的,它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其他经济活动,成为推动整个人类社会机器运转的巨大机轮”。材料中的“它”是指a. 开辟殖民地b. 商业贸易c. 奴隶贸易d. 机器生产【答案】b【解析】【详解】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商业贸易推动了世界经济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故b正确;开辟殖民地不属于经济活动,排除a;奴隶贸易给非洲人民带来深重实难,不符合“成为推动整个人类社会机器运转的巨大机轮”,排除c;1765年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标志机器生产的工业革命开始,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21.2011版英国50英镑纸币背面图案是,詹姆斯瓦特和马修博尔顿的头像。博尔顿不仅为瓦特改良蒸汽机提供了经济保障,而且将蒸汽机推向市场,使其获得广泛应用。这表明英国人认为a. 技术创新和推广同样重要b. 发明创造受益于专利制度c. 工业革命是近代历史起点d. 改良蒸汽机推动经济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英国50英镑纸币背面图案是詹姆斯瓦特和马修博尔顿的头像,瓦特改良蒸汽机,博尔顿将蒸汽机推向市场,表明英国人认为技术创新和推广同样重要,故a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涉及专利制度,排除b;164o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近代历史的起点,c错误;d项不能体现博尔顿的作用,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纸币背面图案是,詹姆斯瓦特和马修博尔顿的头像”“将蒸汽机推向市场”,并联系所学瓦特的成就分析解答。22.有人根据英国海关记录整理出下表,从表中信息可知英国18世纪主要年份英国离港商船的吨位情况表年份1700171417371751177417831800吨位(单位:万吨)32445052.58496192a. 海上贸易突飞猛进b. 成为“世界工厂”c. 已经掌控世界市场d. 自由经济政策盛行【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18世纪英国离港商船的吨位”可知,反映的是英国的海上贸易,故a项正确;成为“世界工厂”是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完成后,故b项错误;“已经”说法错误,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故c项错误;自由主义盛行是19世纪中期,故d项错误。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英国的殖民扩张【名师点睛】评价早期殖民扩张。全球史观:促进世界市场拓展欧洲立场:促进资本原始积累,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英国制造业的发展。欧洲人扮演了奴隶贩子、商人、殖民者、刽子手角度。非拉立场:带有血腥性和罪恶性,带来贫困与落后。奴隶贸易是内容之一。美洲建立奴隶制度,发展种植园经济。亚洲立场:大量白银流入亚洲,促进了亚洲经济发展。2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中: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的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这表明a. 世界普遍确立工业文明主导地位b. 工业文明推广实质是各国之间相互借鉴c. 交通工具变革成为文明演进关键d. 世界市场逐步发展推动工业文明的扩展【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a不符合史实。材料强调西方工业文明对全球的影响,并没有反映各国的相互借鉴,b错误。c错误,材料的重点在工业文明的扩展,并非交通工具变革,故d正确。24.1890年美国国会通过“谢尔曼反托拉斯法”,禁止垄断的行为;1914年又通过“克莱顿反托拉斯法”为“谢尔曼法”的修订法案,旨在针对地方上的价格歧视,及更进一步打击贸易限制。这些法案颁布的主要目的是a. 维护资本主义自由市场体制b. 保障美国社会弱势群体利益c. 防止企业之间进行盲目竞争d.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答案】a【解析】首先通过时间1890年判定此时美国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然后结合“禁止”“限制”推理出对自由经济的干预,故a项正确;美国国会法律目的是从经济角度出发,故b项错误;防止企业之间进行盲目竞争不吃了这主旨,故c项错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经济干预是罗斯福新政时期,故d项错误。【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评价第卷本卷共4个小题,共52分。其中25题15分,26题12分,27题14分,28题11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宋代因西北陆路通道阻塞,海外贸易获得巨大发展。与宋通商的国家除了日本、高丽以外,还有散布于印度支那半岛、南海群岛、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以及东北非洲海岸的海南诸国与西天诸国共50多国两宋先后在广州、明州、杭州等处设置市舶司与市舶务,主管进出口贸易市舶收入不少,仁宗皇祜年间,岁入53万余贯,南宋高宗时达到200万余贯。李春棠侯力中国古代史教程材料二 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皇明祖训记朱元璋认为,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朝廷“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宋代发展对外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初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答案】(1)特点:海外贸易获得巨大发展;海外贸易范围广;政府设专门机构进行管理;海外贸易收入成为宋代政府重要收入。原因:政治:国家由分裂走向局部统一中央集权加强,社会相对安定;政策:政府重视海外贸易,并实行开明的对外政策;经济:农业、手工业发展及商业繁荣;交通:西北陆路通道阻塞;技术:造船技术及航海技术的进步(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2)原因:明政府敌对势力残余利用大海继续对抗;倭寇侵扰,海盗与沿海不法之徒勾结;传统自然经济的影响;统治者对海外诸国的轻视。【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海外贸易获得巨大发展”得出海外贸易获得巨大发展;根据“与宋通商国家除了日本、高丽以外,还有散布于印度支那半岛、南海群岛、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以及东北非洲海岸的海南诸国与西天诸国共50多国”得出海外贸易范围广;根据“设置市舶司与市舶务,主管进出口贸易”得出政府设专门机构进行管理;根据“市舶收入不少,仁宗皇祜年间,岁入53万余贯,南宋高宗时达到200万余贯”得出海外贸易收入成为宋代政府重要收入。原因:根据所学,可从国家由分裂走向局部统一中央集权加强、政府重视海外贸易、农业、手工业发展及商业繁荣、造船技术及航海技术的进步等角度分析总结,根据“宋代因西北陆路通道阻塞”得出西北陆路通道阻塞。(2)原因:根据“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得出明政府敌对势力残余利用大海继续对抗,海盗与沿海不法之徒勾结;根据“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得出统治者对海外诸国的轻视;根据所学可知,传统自然经济是明初实行海禁政策的根源。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历史事实之间有着横向、纵向的关系。横向即比较同一时空不同空间的历史事物,纵向即按照时序叙述历史事物的发展。新航路开辟广州“十三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欧洲联盟南方谈话丝绸之路第一次工业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世界贸易组织“海上马车夫”请从以上表格中任选3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简述其历史事实之间的逻辑关联。【答案】示例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起来。1978年,我国开始在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992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各省,发表南方谈话,提出在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他角度:全球化视角(新航路开辟、第一次工业革命、丝绸之路、欧洲联盟、世界贸易组织)。东西方交流(新航路开辟、第一次工业革命、海上马车夫、广州十三行、丝绸之路)。中国与世界(丝绸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南方谈话、世界贸易组织)【解析】【详解】首先,从表格中任选3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如根据关键词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十一届三中全会、南方谈话,提炼出主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然后,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三者之间的联系。即: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经济体制改革开始;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提出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他角度,符合史实,言之成理即可。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时间发展历程1868年英国伦敦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信号灯,它由一位警察牵动皮带操作:红灯停,绿灯行。1903年英国颁布实施了首部交通法则,第一次提出了建立红绿灯信号、行人安全岛、人行横道标志等设施,后为世界各国所效仿1914年英国的克里夫兰、美国的纽约和芝加哥相继出现了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1926年英国第一次安装和使用自动化的控制器来控制交通信号灯,成为城市交通自动控制的起点。20世纪30年代初英国开始使用车辆感应式信号控制器,雷达、超声波、电磁等检测器相继问世。1964年加拿大多伦多建立一套由计算机控制的交通信号协调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电子计算机交通控制系统的城市据郑祖武城市道路交通等整编材料二 我国历来都是“靠左走”国家,在汽车进入中国后,出现了南北各不相同的两种行车方式南方靠左,北方靠右。清朝末年,政府颁布的交通规章完全是欧洲式的,于是靠左行驶就变成了靠右行驶。抗战胜利后,行政院立法通过了“靠右走”的规定。摘编自道路交通规则起源:中国曾“以右为尊”(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以来城市交通信号灯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一的科技改进对城市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2)依据材料二概括影响我国近代行路规则确立因素有哪些?【答案】(1)趋势:与科技进步同步;由人工操作到智能化影响:改善了城市生活环境,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高了城市文明程度(规则意识、法制观念、行为方式)。(2)因素:传统习俗的影响;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列强入侵;政府的政策等。【解析】【详解】(1)趋势:根据“英国伦敦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信号灯”“出现了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由计算机控制的交通信号协调系统”等信息得出与科技进步同步,由人工操作到智能化。影响: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从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文明程度等方面总结。(2)因素:根据“我国历来都是靠左走国家”得出传统习俗的影响;根据“在汽车进入中国后”得出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列强入侵;根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