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期中试卷席小丽.doc_第1页
高二语文期中试卷席小丽.doc_第2页
高二语文期中试卷席小丽.doc_第3页
高二语文期中试卷席小丽.doc_第4页
高二语文期中试卷席小丽.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语文试卷本试卷总分为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3分)( ) A、险衅(xn) 锦囊(nng) 折腾(zh) 濒临(bn) B、笑靥(y) 笃实(d) 戏谑(xu) 逶迤(wi) C、浩瀚(hn) 形骸(hi) 地壳 (k) 干练(gn) D、菲薄(fi) 熟稔(rn) 强颜(qing) 框架(kung)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缺憾 希冀 划地为牢 浑浑噩噩B、盘桓修葺永保青春 举案齐眉C、慰藉 陷阱芸芸众生陨身不恤D、沧桑胸臆日薄西山 黯然泣下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在与洪涝灾害的斗争中,全体指战员不畏艰险,奋力拼搏,终于取得最后的胜利,在胜利面前,他们安之若素。B、某建筑公司会计程某,为填补贪污挪用公款的亏空,不惜再次把巨额公款投入股市,她的这种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C、现有产品的条形码很容易被仿造,且让消费者很难识别。最近,科学家们发明出一种DNA产品条码,有了它,造假者只能望其项背。D、面对民俗展览会上展出的秦淮扎灯、桃花坞年华、惠山泥人、扬州漆器灯民间艺术中的瑰宝,很多观众交口称赞,感叹相见恨晚。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花粉含菌量高的主要原因,往往是收集后未及时脱水或储存方法不当造成的,所以,不仅要注意含菌总数和大肠杆菌含量,还应格外注意霉菌。B、在即将到来的下学期,全国1.5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用上了免费教科书,部分科目用书还将循环使用。C、南京郊外的阳山,有三块经人工雕塑、长达40米的巨大石头,专家认为这是朱棣为给朱元璋修建神功圣德碑选的碑材。D、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认为,国内专利申请的持续快速增长,表明我国公众的专利意识和研究开发水平不断提高。5、国家推出了家电下乡等惠民政策,网易对此进行了相关调查,下表是其中一项调查内容及结果。阅读该表,回答问题。(6分)在家电下乡活动中,哪些问题最受关注(票数:3561)选项比例票数价格33.5%1177品牌2.02%72质量来源:学+科+网Z+X+X+K43.81%1560服务7.5%267补贴额数20.38%726能耗3.31%118来源:Z&xx&k.Com(1)根据上表,你得出什么结论?(2分) (2)为了把这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请你给政府部门提两条建议。(4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追和陶渊明诗引苏 辙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日啖薯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于胸中。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此亦皆罢去。独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平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嗟夫!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儿,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处进退,犹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有以处之矣。孔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孟子曰:“曾子、子思同道。”区区之迹,盖未足以论士也。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子瞻尝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诗比李太白、杜子美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而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丁丑十二月海康城南东斋引。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癯而实腴 癯:清瘦 B、与物多忤 忤:抵触 C、 终不能悛 悛:悔改 D、其出处进退 处:处所7、下列句子中,对苏轼追和陶诗的理由解释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A、 未有追和古人者 少而穷苦 B、 诗有古人之风 其学日进来源:Zxxk.Com C、 其诗质而实绮 如其为人,实有感焉 D、 平生出仕,以犯世患 自托于渊明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苏轼垂暮之年,远谪天涯,生活非常艰难,其他读书写作活动大都终止了,惟喜写诗,尤喜读陶渊明的诗歌,追和陶诗。 B、文章第一段虽不是直接论苏轼和陶诗,却谈了苏轼和陶诗的写作背景,暗示苏轼和陶诗与他当时的处境和心境有关。C、文中对陶渊明其诗其人的评价全用苏轼来信的原文来表现,引文占全文的三分之一,这样更贴近苏轼的本意,也含蓄地表达了苏辙对陶诗不作评论的态度。 D、本文是苏辙应苏轼要求为其和陶诗写的序言,文章充分肯定了苏诗的成就,对苏轼追和陶诗的心迹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并相信后人自有公论。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 独与幼子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3分) (2) 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4分) (3) 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3分) 三、古诗词鉴赏(7分)10、阅读下面的一首诗歌。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7分)从军行杨 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注】牙璋;皇帝调兵的符信,分凹凸两块,分别掌握在皇帝和主将手中。凤阚:皇宫。 (1)以从军行为题的诗很多,如王昌龄写的从军行,请你写出开头两句。 (2分) (2)第三联分别从哪两个角度描写战争场面的? (2分) (3)最后两句采用何种抒情方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补写出下面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8分)(1)但以刘 ,气息奄奄,人命危浅, 。(陈情表)(2) ?总是离人泪。(长亭送别)(3) ,江月年年只相似。 (春江花月夜)(4) ,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望月怀远)(5)明月松间照, 。 ,莲动下渔舟。(山居秋暝)(6)吾闻之, ,新浴者必振衣。(渔父)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3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水乡月色 李清明我的家乡是一个十足的水乡。人口骤然增长的年代,祖辈们在浩淼的洞庭湖边上,利用秋冬季节湖水干涸的时候,手挖肩挑,人背牛拉,用泥土筑堤,围起了一个个人畜居住的人工围子。至今家乡的乡镇还一直沿用过去的“围”字命名,什么洞庭围乡、湖滨围镇、临河围乡等等。围堤筑起来之后,春夏季节,洞庭湖水就汹涌而至,水涨多高,围堤便要修多高。记得,我离开家乡的1982年,水乡的堤坝已临河床筑到三十八米多高了。站在高高的河堤上俯瞰垸内,人们仿佛在一个巨大的木盆底下生存。人如蚁牛如蝇,一切渺小而忙碌。月光下的水乡波光粼粼,风动影斜,一切静谧而幽远。 临水而建的家乡过去总是十年九涝,不得安生。汛期一至,浑黄的湖水便会将牛羊成群、柳枝吐蕊、草木茵茵的湖床抬高许多,人工围起来的垸子像极了一个个在洪水中颤栗的盆罐。一旦垸溃,整个家乡便会一片黄汤,树枝瓜藤,木柜门板,还有用茅草和树木结成的整个屋顶都会随风浪吹送至残剩的垸堤边,极目苍凉。 或许是为了传承,抑或也是想告诉后人:你来自哪里,将要去向何方?于是,早有心理准备的乡亲们,每有婴儿出生,总是会将小孩的胞衣置于一个陶罐之中,深埋在房屋边一棵高大的树木底下。小孩满月之后,大多数孩子的父亲便会把小孩的生辰八字工工整整地雕刻于装衣物的木柜壁上。如此这般,于水乡的人们来说,故乡就是他(她)埋胞衣罐子的地方,而自己的历史便是那个刻着自己生辰八字的木柜。即使被洪水冲走,经泥水泡过,太阳晒过,洗一洗,擦一擦,仍可以认出木板上的文字。 洞庭湖水凶涨的时候,垸堤内房前屋后的河汊、水塘的积水也跟着上涨。夜幕降临,浑黄色月光下的水乡到处凄惶一片,房屋和树木的倒影在水中时隐时现,被惊飞的长嘴鱼鹰的叫声在水波的回应下,悠长而凄厉这时,出来游玩的小孩若受到惊吓,睡到半夜往往会发低烧、说胡话,甚至梦游。老人们便会说,孩子的魂魄在外游荡,遇见了水鬼在追赶要赶紧“收吓”,将孩子在外面游荡的魂魄喊回来(也叫“喊魂”)。这时孩子的母亲大都会按照祖辈遗传下来的方法:找到小孩受惊吓的地方,点上几根香烛,跪在香烛前将小孩的生辰年月、病症等一一禀告,然后虔诚地喊:“宝宝哎,回来哦宝宝哎,回来哦”这时,坐在小孩睡床边的家人,便会回应:“回来哒回来哒。” 寂寥的夜空下,一个母亲的喊声,往往引来好几个母亲在喊:“宝宝哎,回来哦宝宝哎,回来哦”母亲呼唤孩儿的声音在孤星残月的夜晚,经水波的回应,由小变大,由近而远声音凄厉而惊悚。 似乎直到我长大之后,才渐渐地明白和理解,为何故乡的人们爱唱花鼓戏,又总是选择一些有悲苦剧情的曲目,然后将唱词变换成一种长长的哭腔,拉得很长很长也许那是他们对长期遭受苦难的一种倾诉和宣泄咧! 如今的家乡,垸堤加固了,汛期也少了,就连过去通往城镇的水路也都由政府花巨资建成了四通八达的钢筋水泥大桥。虽久住都市,但只要回到水乡,遥望着自己“埋胞衣罐子”的地方,开启着早已油漆斑驳,吱呀作响的木柜,我仿佛一下子明白 月色依旧,水乡已然换了人间。12、文中“人工围起来的垸子像极了一个个在洪水中颤栗的盆罐”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突出了垸子什么样的情形?反映了那时人们怎样的生活?(6分) 13、联系相关语境,说说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能不能删去,为什么?(5分)于是,早有心理准备的乡亲们,每有婴儿出生,总是会将小孩的胞衣置于一个陶罐之中,深埋在房屋边一棵高大的树木底下。 14、“宝宝哎,回来哦宝宝哎,回来哦”你能听出母亲的呼唤声有什么特点?读了这些呼唤声之后你心里有什么感受?(6分) 15、有人说本文大量描写了以前的水乡的艰苦生活,这与最后一段的“月色依旧,水乡已然换了人间”不相符合,对此你是如何认为的?请简述理由。(6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过传统节日翁敏华 过节是全世界各民族的普遍文化现象,并非中国独有。英语作holiday,含有神圣(holi-ness)的意味;日语作“祭,突出节日活动;但是这些都不如“节日”来得形象生动。2005年11月,韩国的“江陵端午祭”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这一事件让我们警醒。三年来,每到端午节,我们心里总有一丝隐痛。它让我们认识到:所谓国家意识,绝不仅仅指空间上的领土。 派定哪些日子作为节日?西方每每同历史上的人事相关,无论是圣诞节、万圣节还是情人节;中国却不是这样。你看:一月一“元旦”,一年中第一个冉冉升起的旭日;三月三上巳,蛇开始活跃了,让我们亲近春水;五月五端午,毒虫百脚需要好好对付,才能平安度夏原来,中国的节日尽是太阳的、月亮的、星星的、山的、水的节日,其本质就是一个和谐天人的节日。我国的岁时节日还非常强调“节物”,比如,梅花是新年的节物,桃花是三月三的节物,石榴花是端午的节物,桂花属于中秋,菊花属于重阳。新年的饺子年糕、元宵的汤圆、清明的青团、端午的粽子、七夕的巧果、中秋的月饼、九月九的重阳糕,包括腊月初八的腊八粥,凡此等等,也同样是“节物”。 传统节日,历来还是国人和谐人事的一个有效的时间节点,是国人沟通人心的一个有效的平台。在孔夫子时代,人们过年,就是“乡人傩,一国皆若狂”,举国狂欢,真正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我们能以什么样的名义凝聚在一起,温习、积累和增加我们的缘分?在我看来,再也没有比传统节日更好的名义了。“缘”,大概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个独特的命题,他国语言中很难有一个对应的译词来与之匹配了。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缘字:相互关联的人们,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共同祭祀。多少年过去,现代人也许早已不再记得传统节日各自的崇拜对象和初始起源了,但是,一种共同血脉的感觉还在,一种“我们感”在这些日子里显得格外强烈:因为我是中国人,所以我今天过节。我们的传统节日在一年四季中分布匀称,大小交替,大致一两个月必然有一节,也就是说:“竹筒”有段时日了,该“竹节”一下了,聚一聚,聊一聊,深化一下感情。 我们江苏中秋节有一个奇俗叫“摸秋。这一天晚上,无论男女,都可以到别人家的田地里偷一个瓜吃什么的。人性中的一些缺点,比如说小偷小摸,一味的“堵”也不成,有的时候,得给它们一点出路。它是民间的一种约定俗成:平时不许偷,中秋夜允许他们稍稍地去过一下“偷”瘾。注意:只许“偷”别人家地里的东西,而且是小东西。第二天就不行了。这与西方的“万圣节”,孩子们戴着各种可怕的面具,到各家各户恶作剧,去闹、去讨糖果吃,有异曲同工之妙。平日里,西方社会是最忌随便打搅别人的。或许,安顿人们不太光彩的欲望,和谐人们疲惫的身心,原本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