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吆喝》.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吆喝》.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吆喝》.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说课稿18、吆 喝【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词的读音、意义。把握文章的结构。 2培养调查能力、收集整理能力和表演能力等。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上集市调查、收集、整理如今当地的种种“吆喝”,研究其规律、特点及价值,探讨其中包含的民风民俗等。 2行动法、讨论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品味日常生活中的动人底蕴,做生活的有心人。 2培养热爱本土民俗文化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1品味京味语言,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 2分析文章结构,学习本文在材料安排及过渡方面的技巧。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 1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掌握“读一读,写一写”中列举的词语的音、形、义。 2提前一周到所在城市的街道上去搜集本地商贩的吆喝声,并做简单的书面描述归类和评论。 教师 1搜集当地的一些吆喝声,并进行归类。 2借助录音、录像等媒体来让学生直观感受,增加学生对“吆喝”的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分钟) 同学们,刚才的这些图片是不是有种很熟悉的感觉,请同学们想一想他们都曾给你留下了什么深刻的印象。请一位同学与大家共同分享一下。相信大家对他们的吆喝声也印象深刻吧。如果时光倒流,在旧北京城的大街小巷,人们经常可以听到商贩叫卖的各种吆喝声,这在无心人听来或许顿生厌烦,而在有生活情趣的人听来,却是优美动人的音乐。今天,我们就随萧乾一起领略一下旧北京城那悠远的吆喝声吧! 二速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意。(10分钟)(1)掌握下列词语 1、掌握下列加红字的读音。 钹(b)荸荠(bqi)铁铉(xun)秫秸秆(shjign)招徕(li)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随机应变:机:时机,形势。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 合辙押韵:押韵的意思。 油嘴滑舌:形容说话油滑,耍嘴皮子。(2)速读全文,初步感知文意 ,思考、合作、讨论问题1、什么是吆喝吆喝,说穿了就是大声叫卖,是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市井文化。 2、本文写的是什么内容?归纳、小结:作者儿时北京街头巷尾经常回荡着的商贩等的吆喝声。3、我们小组最喜欢的段落、句子、词语。小组所有成员一起大声读出来,然后说出为什么喜欢。三、品读赏析(23分钟)1课文写了很多吆喝声,与同学的介绍相比,课文的内容似乎更为丰富、复杂。那么,作者又是如何做到条理清楚、杂而不乱的?作者是按什么样的顺序组织起来的? 明确:吆喝声首先是按从早到晚的顺序,其次是按一年四季的顺序介绍。 追问:作者写从早到晚的吆喝声,具体写了哪些叫卖声?重点又写了什么?学生朗读相关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 明确:作者从早写到晚。写早晨吆喝卖早点的:大米粥、油炸果的和卖新鲜蔬菜的、卖青菜和卖花儿的。写白天卖日用百货和修理各种家具的,这就更热闹了。然而重点是写晚上。北京胡同的晚上好不热闹:卖夜宵的,唱话匣子的,用凄厉动人的叫喊讨饭的,真是应有尽有。这一层作者重在写出北京胡同里小贩的叫卖声持续时间之长,种类之多。 2课文思路清晰,这要归功于语段之间的衔接过渡语句,它们像路标一样,标示作者的思路,请找出本文衔接过渡的语句并谈谈其作用。 “囿于语言的隔阂,洋人只能欣赏器乐。其实,更值得一提的是声乐部分就是北京街头各种商贩的叫卖。”这一句很自然地将话题由北京商贩运用“乐器”招徕顾客转到口头叫卖,扣住了文章标题“吆喝”。 “可夜晚过的,并不都是卖吃食的。”从卖吃食的转而谈论三种夜间吆喝:唱话匣子、算卦盲人、乞丐。 “四季叫卖的货色自然都不同。”从“一日”转到“一年”。 “叫卖实际上就是一种口头广告。”是对吆喝的一种评论、概括。对吆喝的叙述介绍自此开始转向对吆喝的评价品析。 3作者围绕北京的吆喝声介绍了什么?他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怎样的感情? 明确:作者介绍了北京的吆喝声所代表的经营品种,介绍了各种吆喝声的具体内容,表现方式以及音韵节奏等。从中流露出作者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那就是愉悦和怀想。 4试比较下列两个句子,说说哪句的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甲)只要兜里还有钱,一听到卖烤白薯的声音,就买一块。一路上既可以取暖,到学校还可以拿来吃。 (乙)只要兜里还有个制钱,一听“烤白薯呀真热乎”,就非买一块不可。一路上既可以把那烫手的白薯揣在袖筒里取暖,到学校还可以拿出来大嚼一通。 明确:(乙)对吆喝的描写,是用地道的京白(北京口语)来写的,特别是描写吆喝的语句,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读者从这门“戏剧性”的艺术中,听到那些奇妙无比、特色鲜明的“声乐艺术”,走进富有京城特色民俗风情的世界。 四.拓展延伸(6分钟) 1荔枝、柚子、青果是我们合江的三大特产,请你从中任选一项,为家乡的特产设计一句广告词并当场表演,以推销我们的特产。 2吆喝其实是一种广告,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类广告在逐渐消失。但作为一种文化遗产,自有其独特的魅力,应该注意抢救。你不妨把家乡的吆喝,或者类似吆喝的口头文化遗产记录下来,为抢救和保护工作做点贡献。 五.课堂总结(2分钟) 这节课,我们从吆喝没个停和变着法儿吸引顾客这两方面了解了吆喝。一听到吆喝,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一群群走街串巷的身影;仿佛感受到了作者那愉悦的怀想;仿佛听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六.课后作业(2分钟) 每一个地方都有每一个地方的语言特点。课下请同学们分小组到市场或街道、商店等收集有特点的吆喝并记录下来;自己为一种商品创造一则吆喝广告。附: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13)引出话题 (4) 总领下文 吆喝 第二部分:(410)介绍吆喝声 (59) 从早到晚 时间顺序(10) 一年四季主要内容第三部分:(1114)概括吆喝声的特点 声调变化音韵节奏七、教学评价设计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