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岳阳楼记》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岳阳楼记》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岳阳楼记》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范仲淹资料宋代名臣范仲淹,字希文,989年生于江苏吴县,他的生母生父早年亡,继母谢氏无以为生,便改嫁于青阳县长山朱文瀚。当时,尚在襁褓之中的范仲淹,也随继母育于朱家,不久,朱氏因病而亡,范仲淹全由继母抚养长大。尽管生活贫苦,但他坚持刻苦读书。大中祥符八年(1015),范仲淹与滕子京同时进士及第,不久,便邀滕子京来青阳长山,并赴九华山游憩。从此,两人成为至交。 范仲淹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庆历三年(1043),仁宗任用范仲淹为参知政事(副宰相)。这年9月,他奉诏条上十事,即“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桑农”、“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意欲改革时弊、考核官吏、裁减闲冗。但他提出的所谓“新政”,前后只一年时间,便因贵族官僚的攻击和反对而告失败。庆历四年,范仲淹出任陕西河东宣抚使,翌年初又被罢。滕子京中进士后也曾任京官多年,后因被人诬告,于仁宗庆历四年贬为岳州(岳阳县)知州。1046年,滕子京重修建于唐初的岳阳楼,并加以扩建,把唐宋人咏岳阳楼的诗赋刻在石上,嵌于楼壁。范仲淹于这年9月15日“作文以记之”。尽管他们当时或被谪贬,或被罢官,但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是指出自己的更高抱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是这样的思想境界,岳阳楼记成了世世代代的名篇。岳阳楼资料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楼上,濒临洞庭湖,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美誉。 岳阳楼历史悠久,迄今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岳阳楼始建于三国,原为吴将鲁肃训练水师的阅兵台。到唐代时,唐中书令张说谪守岳阳,在此筑楼,正式定名为岳阳楼。宋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重修,现存建筑是清同治六年(公元 1867年)所建。岳阳楼主楼有5层,高达15米,中间以4根大楠木撑起。整个建筑设有一颗铁钉,没有用一道巨梁,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建筑的精湛工艺。岳阳楼主楼平面为长方形,宽17.4米,进深14.54米。楼分三层,高19.72米。一、二层均有回廊。黄琉璃瓦屋顶,飞檐翘角,气势雄伟。全楼不用一根横梁、一枚铁钉,匠心独运。 岳阳楼不只建筑精巧,而且还是一个集对联、诗文及民间故事为一体的艺术世界。12块檀木板组成的木雕屏篆刻着岳阳楼记全文,各种对联悬于四壁,长的达100余字,短的只有8个字。 唐代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刘禹锡等先后登临,写下不少传诵千古的诗篇。宋滕子京贬岳阳时重修此楼,请范仲淹撰作了震古烁今雄文岳阳楼记,文中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大下之乐而乐”,表达了作者的崇高品格与宏大抱负,人所共仰。岳阳楼从此楼以文传,声名益振。 岳阳楼保存的历代文物,当推诗仙李白对联“水天一色,风月无边”最为著名,其次要数清书法家张照书写的岳阳楼记雕屏。雕屏由12块巨大紫檀木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