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中考化学模拟试卷(1)(I)卷.doc_第1页
沪教版中考化学模拟试卷(1)(I)卷.doc_第2页
沪教版中考化学模拟试卷(1)(I)卷.doc_第3页
沪教版中考化学模拟试卷(1)(I)卷.doc_第4页
沪教版中考化学模拟试卷(1)(I)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沪教版中考化学模拟试卷(1)(I)卷一、 选择题 (共10题;共20分)1. (2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铁水铸锅B . 蜡烛融化C . 胆矾破碎D . 火柴燃烧2. (2分)某化学活动小组做了如下四种设想,你认为具有可行性的是( )用“蒸馏法”淡化海水来解决淡水危机为了减少水体的污染,农业上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可用高粱、玉米制酒精生产混合汽油做汽车发动机的燃料加高燃煤锅炉的烟囱,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A . B . C . D . 3. (2分)“吃得营养,吃得安全,吃出健康”是人们普遍的饮食追求。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 用小苏打焙制糕点B . 用霉变花生榨花生油C . 用甲醛溶液保存海鲜D . 用含亚硝酸钠的工业用盐烹调食物4. (2分)“粗盐提纯”实验的下列基本操作中,操作规范的是( ) A . B . C . D . 5. (2分)2018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 . 积极参加植树活动B . 淘米水用用来浇花C . 随意丢弃废旧电池D . 减少使用塑料袋6. (2分)森林或草场发生火灾时,救火的措施之一是在火场附近的周围铲除一定宽度的树木和草类,形成一道“防火墙”,其理由是 ( ) A . 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B . 使可燃物与火源隔离C . 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D . 使树木草类变为不可燃物质7. (2分)上海建成了我国第一条磁悬浮铁路。磁悬浮的核心技术是利用超导体的反磁性。高温超导物质(Y2Ba4Cu6O13)是以YmOn、BaO和CuO为原料,经研磨烧结而成,此过程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则高温超导物质(Y2Ba4Cu6O13)中Y元素的化合价是( )A . +2B . + 3C . +4D . +58. (2分)物质X可发生下列所示的两个反应,则X可能是( )X碱盐水 X金属氧化物盐水A . CaOB . CO2C . NaOHD . H2SO49. (2分)往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根据上述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A . 滤渣中一定有FeB . 滤渣中一定有CuC . 滤液中一定有Fe2+D . 滤液中一定有Ag+、Cu2+10. (2分)下列实验方案中,设计合理的是( ) A .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比较镁条燃烧前后固体质量B . 探究燃烧条件之一是需要可燃物:用坩埚钳分别夹取棉花和玻璃棒放到酒精灯火焰上C . 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用木炭代替红磷D .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两瓶气体中二、 非选择题 (共8题;共63分)11. (12分)现有H、O、N、C、Na五种元素,请选用其中的元素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各一个(用化学式表示):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_; (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_; (3)食醋中含有的酸_; (4)可用于制作“叶脉书签”的碱_ (5)发酵粉成分之一的小苏打_; (6)可用于人工降雨的干冰_ (7)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_; (8)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_; (9)食醋中含有的酸_; (10)可用于制作“叶脉书签”的碱_ (11)发酵粉成分之一的小苏打_; (12)可用于人工降雨的干冰_ 12. (4分)请从A或B两题中任选1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A计分。A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B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填字母序号)。将燃着的木条接近集气瓶口,看到木条_,证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所需装置如下图所示:13. (4分)石灰水露置于空气中容易_而产生一层白膜,写出石灰水在空气中变质的方程式_石灰水露置于空气中,溶液的质量变_了,质量分数变_ 14. (5分)“化学来源于生活,同时服务于生活”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据报道,截止今年5月3日,我省已查封、暂存346.05吨,其中济南20.15吨涉事企业解释说岩盐都含有一种成分丁酸,化学式为C4H8O2 , 这种成分会有一点点臭味,在该物质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填写最简整数比) (2)5月31日是第30个世界无烟日,我国的宣传主题是“无烟健康发展”烟草中含有剧毒物质尼古丁(C10H14N2)、苯并芘(C20H12)等这两种物质中所含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前者_后者(填写“大于”“小于”“等于”之一) (3)5月18日消息,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在南海神狐海域实现连续8天稳定产气,试采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的历史性突破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还含有乙烷(C2H6)、丙烷(C3H8)等物质,丙烷燃烧与甲烷燃烧生成的产物相同,试写出在点燃条件下,丙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 (4)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写序号A、B、C、D之一)在六大类营养素中,除了水以外,我们每天需要量最大的营养素是维生素;工业上常用熟石灰处理硫酸厂的污水;生活中用含有NaOH的清洁剂去油污;炒菜中加入适量的加碘盐,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大;油锅着火可以立即用冷水浇灭A . B . C . D . 15. (14分)多彩的“碳”,多姿的生活,让我们一起走进“碳”的世界 (1)下列含碳元素的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 (填字母序号) A . 碳酸钙B . 乙醇(C2H5OH)C . 二氧化碳(2)近期,浙江大学实验室里诞生了世界上最轻的材料“碳海绵”(如图甲所示),由碳元素组成,具有多孔结构,弹性好它对石油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不吸水),将吸入的石油挤出后仍可恢复原状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 . 具有吸附性B . 可重复利用C . 可处理海上石油泄漏(3)如图乙,二氧化碳是很重要的化工原料,科学家设想利用太阳能加热器“捕捉CO2”、“释放CO2”,实现碳循环步骤1的化学方程式为_为确定步骤2中的碳酸钙是否完全分解,设计的实验步骤为: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滴加过量_溶液,若观察到试管内_则分解不完全上述设想的优点有_(填字母序号)a原料易得且可循环利用 b充分利用太阳能 c可全地域全天候使用CO2是宝贵的碳氧资源CO2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可合成甲酸(HCOOH),此反应中CO2与H2的分子个数比为_,若要检验1%甲酸水溶液是否显酸性,能选用的有_(填字母序号)a无色酚酞溶液 b紫色石蕊溶液 cpH试纸(4)如图丙,在A瓶中盛满CO2气体,将装有96以上但未沸腾热水的B瓶,放入装有相同热水的烧杯中,进行如下实验:先用注射器抽取20mL的水,注入A瓶中,充分振荡,其化学方程式为_,但未见B瓶中发生现象再用另一只注射器抽取20mL的浓NaOH,注入A瓶中,充分振荡,观察到的现象为_,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16. (7分)如图,ABCD四种物质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和C是含有相同元素的化合物,且为液体“”表示反应生成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化学式,A为_,B为_,C为_,D为_(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 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 17. (6分)某校同学选用下列装置制备二氧化碳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填字母序号),收集装置是_(填字母序号) (3)该校同学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然后取来一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将小花的一半用水喷湿,放入集气瓶中,如图F所示,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_ (4)若选用与制取二氧化碳相同的发生装置制备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18. (11分)为测定某石灰石中CaCO3的含量,某课外小组对其成分进行实验测定,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表: 甲乙丙所取混合物的质量/g8g8g10g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80g100g80g反应后产生气体的质量/g2.2g2.2g2.2g(1)所取混合物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是_同学的实验 (2)该同学所取的混合物中碳酸钙的质量 (3)计算该同学所取混合物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留一位小数) 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0题;共20分)1-1、2-1、3-1、4-1、5-1、6-1、7-1、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