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道的思想核心ppt.ppt_第1页
老子的道的思想核心ppt.ppt_第2页
老子的道的思想核心ppt.ppt_第3页
老子的道的思想核心ppt.ppt_第4页
老子的道的思想核心ppt.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解读 道德经 之 道 云海 鲁迅先生说 不读 老子 一书 就不知中国文化 不知人生真谛 中国根柢全在道教 德国总理施罗德曾在电视上呼吁 每个德国家庭买一本中国的 道德经 以帮助解决人们思想上的困惑 日本当代学者卢川芳郎说 老子 有一种魅力 它给在世俗世界压迫下疲惫的人们以一种神奇的力量 名人眼中的 道德经 理解道德经之 道 字 道 在 道德经 中都是以什么形式出现的 在多少章 多少次出现 下面 我用学术界比较公认的 都比较认可 王弼所排定的章次 来把 道 在 道德经 中所出现的章次 简单的一一列出 1 一章 道 可道 非常道 宇宙之道 2 四章 道 冲而用之 或不盈 道之所用 3 八章 水利万物而不争 故几于道 取象尽意 4 九章 功成名就遂身退 天之道 效法天道 5 十四章 执古之道 以御今有 能知古始 是谓道纪 道的纲纪 6 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 保此道者不欲盈 修道之人 7 十六章 知常客 客乃公 公乃全 全乃天 天乃道 道乃久 自然之道 8 十八章 大道废 有仁义 智慧出 大有为 政治之道 9 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 唯道是从 道之为物 唯恍唯惚 道之形体 10 二十三章 故从事于道者 同于道 同于道者 道亦乐之 无为之道 11 二十四章 其在道也 曰余食赘形 物或恶之 故有道不处 道之所为 12 二十五章 吾不知其名 强字之曰道 故道大 天大地大 人亦大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道始与万事万物关系 13 三十章 以道左人者不以兵强天下 物壮则老 是谓不道 不道早亡 道之所用 14 三十一章 夫兵者 不详之器 物或恶之 故有道者不处 道之所用 15 三十二章 道 常无 名朴 道之在天下 犹川谷之于江海 以物比道 16 三十四章 大道泛兮 其可左右 宇宙之道 17 三十五章 道之出口 谈乎其无味 道本无言 18 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无为之道 19 三十八章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 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故失道而后德 前识者道之华 而愚之始 20 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 弱者道之用 用之道 21 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 勤而行之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下士闻道 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为道 明道若昧 进道若退 类道若数 道隐无名 夫为道 善贷且成 行道与修道 22 四十二章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道的自然过程 23 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 却走马以粪 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人之道 24 四十七章 不窥片庸知天道 感应之道 25 四十八章 为学日益 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 以至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 如何修道 26 五十一章 道生之 德富之 物形之 势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 而贵德 道之尊 德之贵 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故道生之 德处之 长之育之 亭之蜀之 美之覆之 道与德之关系 27 五十三章 使我介然有知 行于大道 唯施是最 大道甚夷 而民好径 是谓盗夸 非道也哉 道与世人的关系 28 五十五章 心使气日强 壮者亡 谓之不道 不道早亡 精神思维之道 29 五十九章长生久视之道 长生之道 30 六十章 治大国 若烹小鲜 以道位天下 取政治之道 32 十二章 道者万物之奥 不如坐进此道 古之所以贵道者何 万物为道之本 30 六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 非以明民 将以愚之 政治之道 31 六十七章 天下皆谓我道大 似不肖 修为之道 32 七十三章 天之道 不争而善胜 不言而善应 天之道 33 七十七章 天之道 天之道 人之道 唯有道者 修之道 34 七十九章 天道无亲 修之道 35 八十一章 天之道 利而不害 人之道为而不争 天人合一之道 道是什么 为什么要学 道 道可道 非常道 名可名 非常名 什么是 道 道是清静无为 德是柔软谦卑 道法自然 道德经 第25章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第一章原文 道 可道 非常道 名 可名 非常名 无名 万物之始 有名 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 以观其妙 常有欲 以观其徼 以两者同出而异名 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 众妙之门 傅佩荣解读 道 可以用言语表述的 就不是永恒的道 名 可以用名称界定的 就不是恒久的名 名称未定之前 那是万物的起源 名称已定之后 那是万物的母体 因此 总是在消解欲望时 才可看出起源的奥妙 总是在保存欲望时 才可看出母体的广大 起源与母体 这二者来自一处无名称不同 都可以称为神奇 神奇之中还有神奇 那是一切奥妙的由来 重点章节解读 第四章原文 道 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 解其纷 和其光 同其尘 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其谁之子 象帝之先 傅佩荣解读 道 空虚而作用似乎没有极限 是那么渊深啊 像是万物的本源 它收敛锐气 排除纷杂 调和光芒 混同尘垢 是那么沉静啊 像是若有若无地存在着 我不知道它是由谁产生的 好像在上帝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第四章原文 道 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 解其纷 和其光 同其尘 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其谁之子 象帝之先 傅佩荣解读 道 空虚而作用似乎没有极限 是那么渊深啊 像是万物的本源 它收敛锐气 排除纷杂 调和光芒 混同尘垢 是那么沉静啊 像是若有若无地存在着 我不知道它是由谁产生的 好像在上帝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重点章节解读 第十四章原文 视之不见 名曰夷 听之不闻 名曰希 搏之不得 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 故混而为一 其上不皦 其下不昧 绳绳兮不可名 复归于无物 是谓无状之状 无物之象 是谓惚恍 迎之不见其首 随之不见其后 执古之道 以御今之有 能知古始 是谓道纪 傅佩荣解读 看它却看不见 称它为 夷 听它却听不到 称它为 希 摸它却摸不着 称它为 微 这三方面都无法穷究底细 所以它是浑然一体的 它外显的部分并不明亮 隐含的部分也不晦暗 绵绵不绝的样子无法为它定名 然后又回归于空无一物 这叫做没有形状的形状 没有物体的形象 这叫做若有若无的惚恍 迎向它 看不见它的源头 眼随它 看不见它的后续 把握早已存在的 道 可以用来驾驭当前的一切 能够了解最早的开始 这叫做 道 的规律 第二十一章原文 孔德之容 惟道是从 道之为物 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 其中有象 恍兮惚兮 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 其中有精 其精甚真 其中有信 自今及古 其名不去 以阅众甫 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 以此 傅佩荣解读 大德的表现 完全跟随着道 道这种东西 是恍恍惚惚的 惚惚恍恍啊 其中却有某种形象 恍恍惚惚啊 其中却有某种物体 深远暗味啊 其中却有精微之气 精微之气极为实在 其中竟有可靠验证 从现在上溯到古代 它的名字不会落空 根据它可以观察万物的本源 我怎么知道万物的本源是什么样子呢 根据就在这里 第二十五章原文 有物混成 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 独立而不改 周行而不殆 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 字之曰道 强为之名 曰大 大曰逝 逝曰远 远曰反 故道大 天大 地大 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 而王居其一焉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傅佩荣解读 有一个浑然一体的东西 在天地出现之前就存在了 寂静无声啊 空虚无形啊 它独立长存而不改变 循环运行而不止息 可以作为天下万物的母体 我不知道它的名字 勉强叫它做 道 再勉强命名为 大 它广大无边而周流不息 周流不息而伸展遥远 伸展遥远而返回本源 所以 道 是大的 天是大的 地是大的 人也是大的 存在界有四种大 而人是其中之一 人所取法的是地 地所取法的是天 天所取法的是 道 道 所取法的是自已如此的状态 第四十章原文 反者道之动 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 有生于无 傅佩荣解读 道 的活动 表现在返回上 道 的效用 表现在柔弱上 天下万物源自有 有再源自无 第四十二章原文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 冲气以为和 人之所恶 唯孤 寡 不谷 而王公以为称 故物或损之而益 或益之而损 人之所教 我亦教之 梁者不得其死 吾将以为教父 傅佩荣解读 道展现为统一的整体 统一的整体展现为阴阳二气 阴阳二气交流形成阴 阳 和三气 这三气再产生万物 万物都是背靠阴而面向阳 由阴阳激荡而成的和谐体 人们所厌恶的 就是沦为 孤家 寡人 仆人 但是王公却以此来称呼自已 所以一切事物 有时是受损反而获益 有时是获益反而受损 别人教导我的 我也用来教导别人 强悍的人没有办法得到终善 我将以此作为施教的开始 老子破天荒提出 道 这个概念 作为自己的哲学思想体系的核心 它的涵义博大精深 可从历史的角度来认识 也可从文学的方面去理解 还可从美学原理去探求 更应从哲学体系的辩证法去思维 哲学家们在解释 道 这一范畴时并不完全一致 有的认为它是一种物质性的东西 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元素 有的认为它是一种精神性的东西 同时也是产生宇宙万物的泉源 不过在 道 的解释中 学者们也有大致相同的认识 即认为它是运动变化的 而非僵化静止的 而且宇宙万物包括自然界 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等一切运动 都是遵循 道 的规律而发展变化 总之 在这一章里 老子说 道 产生了天地万物 但它不可以用语言来说明 而是非常深邃奥妙的 并不是可以轻而易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