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a糖尿病诊疗指南解读.doc_第1页
ada糖尿病诊疗指南解读.doc_第2页
ada糖尿病诊疗指南解读.doc_第3页
ada糖尿病诊疗指南解读.doc_第4页
ada糖尿病诊疗指南解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ADA2009糖尿病诊疗指南解读 前言 美国糖尿病协会多年来致力于糖尿病诊疗标准、指南制定与传播,相关文献发表在多种学术期刊上供相关人士阅读学习。文献中包含糖尿病诊疗中各主要要点的建议标准,同时也关注某些特定问题的解答,是目前世界最具权威的有关糖尿病诊疗标准指南之一。2009年版ADA糖尿病诊疗指南已经公布,现整理如下供大家参考学习。 一 有关2009年版ADA糖尿病诊疗指南科学循证评级 ADA第一次公布指南时就已经充分考虑到科学依据与循证基础,建立了支持ADA新的和修订的立场声明,指南标注的ABCE的分级决定于循证质量(表一)。值得注意的是,循证只是临床决定的一个组成部分,临床医生对于病人的具体诊疗应该个体化来解释。 表一:ADA临床实用指南的循证分级 循证分级 说明 A 来自来年搞好的指导与总结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包括: 证据来自良好指导的多中心临床试验 证据来自包括高质量分析的荟萃分析 来自按牛津循证医学中心的“全或无”规则而必须接受的非试验性证据,支持性 证据来自良好指导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包括: 来自一个或多个研究单位的有良好指导的临床试验 来自包括高质量分析的荟萃分析 B 支持性证据来自良好指导的的队列研究,包括: l 证据来自来良好指导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或登记 l 证据来自良好指导的队列研究的荟萃分析 l 证据来自良好的病例对照研究 C 证据来自对照差或无对照的研究,包括: l 证据来自随机临床试养带有一个或更多较大的,或有3个以上小的缺点以致影响其结果 l 证据来自带有高度倾向性的研究 (如与过去的对照组比较的病例系列) l 证据来自病例系列或病例报告 l 在支持指南的证据分量上有争议的证据 E专家共识或临床经验 二、糖尿病诊疗主要内容及指南建议 2.1 糖尿病诊断标准 空腹血糖(FPG)126mg/dl(7.0 mmol/l)。“空腹”指至少8h未进食(未摄入热量) 有糖尿病症状和随意血糖200mg/dl(11.1 mmol/l)。“随意”是指一天内任何时间,无论进食与否。糖尿病典型症状包括多尿、多饮和不可解释的体重减轻 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时2小时餐后血糖(2h PG)200mg/dl(11.1 mmol/l)。试验需按世界卫生组织(WHO)要求用75g无水葡萄糖溶于水 2.2 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筛查建议 超重、肥胖(体重指数(BMI)25kg/m2)或有其他糖尿病高危因素的人群及没有高危因素年龄超过45岁的人群都应该进行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筛查检测(B) 如果筛查结果无异常,至少每3年应该进行定期复查(E) 单用FPG或2-h OGTT或者两者同时应用进行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筛查均可(B) 对于空腹血糖受损人群(IFG),2-hOGTT能更好的确定其患糖尿病风险(E) 对于糖尿病前期患者和其他具有心脑血管疾病(CVD)危险因素的人群进行筛查是必要的(B) 2.3 青少年2型糖尿病建议 超重(BMI相应年龄、性别第85百分点,体重对比身高第85百分点或体重120%理想身高)加上下列任何两个危险因素: n 1级或2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 n 民族/种族(土著美国人、非洲裔美国人、拉丁美洲人、亚裔美国人、太平洋岛民) n 有胰岛素抵抗或合并胰岛素抵抗情况的体征(黑棘皮病、高血压、血脂异常或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 起病年龄在10岁或在青春期,或者青春期提前人群,筛查频率为每3年一次(E) 母亲有糖尿病史或有妊娠糖尿病(GDM)史(E) FPG检测是首选筛查检测方法(E) 2.4 妊娠糖尿病(GDM)的诊断筛查建议 对具有妊娠糖尿病高危因素的孕妇,条件许可是孕期内首选2-hOGTT筛查糖尿病(C) GDM患者产后6-12周再次进行OGTT检查,并在以后定期随诊,筛查是否发生糖尿病与糖尿病前期(E) 2.5 预防和延缓2型糖尿病建议 对于糖耐量异常(IGT) (A)或IFG患者(E)应该医嘱其减轻体重5-10%,同时每周至少增加150分钟中等强度步行锻炼(B) 同时定期随访跟踪体重减轻及锻炼医嘱执行情况也是非常重要的(B) 考虑到糖尿病预防的潜在减轻家庭医疗费用支出的价值,上述医嘱应该同时告知患者家庭成员是必要的(E) 另外生活方式医嘱也是必要的,对于那些糖尿病高危人群(包括IFG和IGT加其他危险因素如糖化血红蛋白(A1C)6%,高血压、低高密度脂蛋白(HDL)、甘油三脂升高、一级直系家属有糖尿病史人群)、60岁以下肥胖人群使用二甲双胍(如美迪康)是适宜的(E) 糖尿病前期患者应该每年进行随访检测确定是否发展为糖尿病(E) 2.6 血糖水平的自我监测(SMBG)建议 使用多次注射胰岛素或采用胰岛素泵治疗的患者,每天应该进行SMBG3次以上(A) 对于胰岛素注射次数少或仅采用口服药物或医学营养治疗(MNT)的患者,SMBG有利于血糖控制达标(E) 餐后血糖SMBG也是适宜的,同时有利于餐后血糖控制达标(E) SMBG医嘱和定期随访评估是必要的,以确保患者使用SMBG能力与治疗是匹配的(E) 对于年龄25岁以上1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持续血糖监测(CGM)有助于使用胰岛素强化血糖达标,控制A1C水平(A) 尽管有证据表明对于年龄25岁以下1型糖尿病患者无需像25岁以上成人一样要求强化血糖达标,控制A1C水平,但是进行CGM对该人群是有益的(C) CGM可以作为SMBG的一种选择方式,特别适宜无症状低血糖和或频发低血糖患者人群(E) 2.7 糖化血红蛋白(A1c)检查建议 对于治疗达标(血糖控制稳定)患者每年至少进行两次A1C检测(E) 对改变治疗或血糖控制未达标患者每季度进行一次A1C检测(E) 在需要决定改变治疗方案时可适时检测A1C(E) 2.8 成人血糖控制目标建议 降低A1C到7%可显著减少糖尿病微血管和神经并发症,因此非妊娠成人A1C控制目标为7%(A) 随机对照双盲实验表明:糖尿病患者采取强化血糖控制与标准血糖控制之间,在减少CVD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对美国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研究(DCCT)和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实验中患者长期随访中发现新诊断糖尿病患者A1C调整到7%左右或以下数年,可带来长期大血管并发症风险显著减少的益处。因此在没有更多循证医学信息时,考虑控制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风险,对成人糖尿病患者A1C控制目标为7%是适宜的(B)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A1C从7%降低到正常范围可以给患者带来明确的益处,因此在避免低血糖情况下,血糖控制目标尽可能接近正常(70最大心率)以改善血糖控制,帮助保持体重和减少CVD危险。体力活动每周至少3天和不得连续两天不活动(A) l 对无禁忌证的2型糖尿病患者鼓励每周进行3次耐力运动,目标是所有大肌肉进行3套810次重复动作(A) 2.12 心理测试与护理建议 l 糖尿病治疗应包括心理学和社会状态测试部分(E) l 心理筛查不只限于对疾病的态度,还包括对治疗和预后的期望、情感/情绪状态、一般的及与糖尿病相关的生活质量、生活来源(经济上,社会和情感方面)以及精神病史(E) l 筛查如抑郁、偏食之类的心理问题,当对医疗方案依赖差时还需要检查认识功能损害(E) l 最好将心理治疗纳入医疗常规,这样要比等确定出特殊问题或心理状况恶化时在处理为好(E) 2.13 低血糖建议 l 治疗低血糖首选葡萄糖(1520g),也可用任何含有葡萄糖的碳水化合物,如果治疗15分钟后SMBG依然为低血糖,需要再次补充治疗。一旦SMBG血糖正常后,患者应该继续加一次正常饮食,以预防低血糖复发(E) l 所有严重低血糖患者均应给予胰高血糖素,患者家人应该学习注射,以便紧急情况时能够帮助患者,胰高血糖素不要求必须专业人员给予(E) l 对于无症状低血糖或出现过一次或多次严重低血糖糖尿病患者,应该降低严格的血糖控制目标,以避免至少在近几周内再次发生低血糖,预防严重低血糖甚者更加严重后果出现,高血糖风险以年计,低血糖风险以秒计(B)。 2.14 糖尿病患者免疫接种建议 l 年龄6个月的糖尿病患者每年要接种流感疫苗(C) l 成人糖尿病患者一生至少接种一次肺炎球菌疫苗,年龄65岁者,如5年前接种过疫苗需再接种一次,再接种指征还包括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病及器官移植后免疫损害者(C) 2.15 糖尿病患者高血压/血压控制建议 2.15.1 筛查和诊断 糖尿病患者每次就诊均应该测量血压。收缩压130mmHg和或者舒张压80mmHg的患者,应该在另一天确认血压是否升高,多次收缩压130mmHg和或者舒张压80mmHg应被诊断为高血压(C) 2.15.2 目标血压 l 糖尿病患者收缩压应该控制在130 mmHg以下.(C) l 糖尿病患者舒张压应该控制在80 mmHg以下.(B) 2.15.3 治疗 l 收缩压130139 mmHg或者舒张压8089 mmHg的患者应该接受生活方式和行为治疗;如果疗程达到3个月,血压仍然不达标,则给予药物治疗(E) l 高血压患者(收缩压140mmHg,或者舒张压90mmHg),除了接受生活方式和行为治疗外,应该接受药物治疗(A) l 一切糖尿病患者的高血压的治疗方案应该包括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者血管紧张素受体拈抗剂(ARB);如果其中的一种不能耐受,应该以另一种代替。如果血压仍然未达标,当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50ml/min/1.73m2,应该加用噻嗪类利尿剂,当患者GFR50ml/min/1.73m2,应该加用髓袢类利尿剂(E) l 常常需要多种药物联合治疗(2种或者更多种药物,而且剂量应该适当)才能达到血压控制目标(B) l 如果已经应用ACEI、ARB或者利尿剂,应该监测肾脏功能和血清钾(E) l GDM患者出现慢性高血压时,为了母亲长期健康和减少胎儿生长受损,ADA建议血压目标值应该是110129/6579mmHg。妊娠期间,ACEI和ARB均属禁忌(E) 2.16 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及其治疗建议 2.16.1 筛查 l 成人糖尿病患者筛查血脂异常至少每年一次。处于血脂异常低危状态的成人LDL-C50mg/dl(1.25mmol/L),TG150mg/dl(1.7mmol/L),血脂测定可以每两年测定一次(E) 2.16.2 治疗建议与控制目标 l 减少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取,减肥,增加体力活动能够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脂谱(A) l 所有下列糖尿病患者,无论血脂水平如何,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前提下,都建议使用他汀类降脂药: n 有明确的CVD(A) n 没有CVD,但是年龄超过40岁和具有CVD一个或一个以上高危因素的患者(A) n 除外上述低风险人群外(如没有明确CVD及年龄在40岁以下),如果患者LDL-C100 mg/dl或者具有CVD一个或一个以上高危因素,建议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前提下,使用他汀类降脂药(E) l 糖尿病患者没有CVD,LDL-C应该控制在100 mg/dl (2.6 mmol/l)以下(A) l 糖尿病患者伴有CVD,LDL-C应该控制在70 mg/dl (1.8 mmol/l)以下,合理加大他汀降脂药用药剂量是适宜的(B) l 如果最大剂量他汀类降脂药没有达到治疗目标,使得LDL-c降低30-40%也是可以接受的(A) l TG降至40mg/dl(1.0 mmol/l)。应该考虑女性患者的HDL-C的目标值50mg/dl(1.3 mmol/l),他汀类降脂药依然是控制LDL-C最佳选择(C) l 联合应用他汀和其它降脂药物,对于达到血脂目标可能是必要的;但是其安全性和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至今尚未作出结论性评估(E) l 妊娠期间禁忌应用他汀治疗(E) 抗凝血治疗建议 l 年龄大于40岁、或有CVD家族史、高血压、吸烟、高血脂或蛋白尿之一的糖尿病患者可以采取阿司匹林一级预防治疗(剂量75-162mg/day)(C) l 伴有CVD病史糖尿病患者可以服用阿司匹林(剂量75-162mg/day)二级预防治疗(A) l 伴有CVD病史且对阿司匹林过敏的糖尿病患者,可以选用氯吡格雷(剂量75mg/day)(B) l 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后,可以采用阿司匹林(剂量75-162mg/day)联合氯吡格雷(剂量75mg/day)抗凝治疗(B) l 不推荐30岁以下糖尿病患者采取阿斯匹林抗凝治疗,一是因为目前缺乏循证医学证据证明这是有益的,二是21岁以下人群是阿司匹林的使用禁忌人群,这部分人群使用阿司匹林容易引起赖氏综合征(E) 2.17 糖尿病患者戒烟建议 l 所有患者都应禁烟(A) l 戒烟咨询和其他形式的戒烟治疗是糖尿病常规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B) 2.18 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筛查与治疗建议 2.18.1 筛查建议 l 对于无症状患者,应该评估心血管危险因素,用10年危险度分级并据此给予相应治疗(B) 2.18.2 治疗建议 l 确诊伴有CVD患者,ACEI抑制剂(C)、阿司匹林(A)和他汀类降脂药(A)(如果没有禁忌症)都应该使用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l 对于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者,应该考虑加用-受体阻滞剂,以便降低死亡率(A) l 对于年龄大于40岁、只要有另外一个心血管危险因素(高血压、心血管病病史、血脂异常、微量白蛋白尿,或吸烟),应该考虑给予阿司匹林和他汀类降脂药治疗(如果无禁忌证)以便降低心血管病事件(B) l 对于被治疗的慢性充血性心衰(CHF)患者,禁用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物(C) l 二甲双胍(如美迪康)可以用于肾功能正常,CHF病情稳定的糖尿病患者,但是不建议使用在CHF病情不稳定或住院的CHF糖尿病患者(C) 2.19 糖尿病患者肾病筛查与治疗建议 2.19.1 整体建议 为了减少和或延缓肾病的进展,应该优化血糖的控制(A) 为了减少和或延缓肾病的进展,应该优化血压的控制(A) 2.19.2 筛查 对于1型糖尿病病程5年者及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应该每年检查有无微量白蛋白尿(E) 对于所有成人糖尿病不管其尿白蛋白排泄率多少,至少每年测定血清肌酐,以便评估肾小球滤过率(GFR);血浆肌酐本身不能评估肾功能,但是可以被用来评估GFR和进行性慢性肾脏病分期(E) 2.19.3 治疗 l 除了妊娠期间外,ACEI或ARB都可用于治疗微量和大量白蛋白(A) l 尽管尚无ACEI和ARB二者直接合理的比较,已经有临床试验支持下属观点: n 对于1型糖尿病伴有高血压和任何程度白蛋白尿患者,ACEI已经显示能够延缓肾病的进展(A) n 对于2型糖尿病伴有高血压、微量白蛋白尿的患者,ACEI和ARB均显示能够延缓向大量白蛋白进展(A) n 对于2型糖尿病伴有高血压、大量白蛋白尿和肾功能不全(血肌酐1.5mg/dl)的患者,ARBs显示能够延缓肾病的进展(A) n 如果ACEI和ARB有任何一种不能耐受,则应该用另一种替代(E) l 对于糖尿病伴有早期慢性肾病和晚期慢性肾病患者,蛋白质摄取量分别减少到0.81.0g/kg/d 和0.8 g/kg/d均可改善肾功能指标(尿白蛋白排泄率、GFR),因此受到推荐(B) l 应用ACEI、ARB、利尿剂者,应该检测血钾以便监测高血钾和急性肾病的发展(E) l 建议反复监测微量白蛋白尿/蛋白尿,以便评估疗效反应和肾病进展(E) 如果肾病原发病因不明确(活动性尿沉淀、无视网膜病变、GFR快速下降),处理困难或者肾病非常严重时,应该把患者转诊给糖尿病肾病专家(B) 2.20 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筛查与治疗建议 2.20.1 整体建议 l 优化患者血糖控制能够从根本上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患病危险并延缓它的进展(A) l 优化患者血压控制能够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患病危险并延缓其进展(A) 2.20.2 筛查建议 l 糖尿病发病后的5年内,成人或10岁以上的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应该接受眼科专家或验光师散瞳后综合眼科检查(B) l 2型糖尿病患者确诊后应该接受眼科专家或验光师散瞳条件下综合性眼科检查(B) l 以后,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患者应该每年到眼科检查。检查结果正常者,可以每23年检查1次。视网膜并病进展者,应该经常进行眼科检查(B) l 育龄糖尿病女性计划怀孕或已经妊娠患者应该进行综合性眼科检查,综合评价糖尿病视网膜病发生或/发展风险。眼科检查应该在妊娠早期进行,同时随后整个妊娠和产后1年期间定期密切随诊(B) 2.20.3 治疗建议 对于患有任何程度黄斑水肿、严重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NPDR)、或任何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PDR)的患者,应该迅速转诊给糖尿病视网膜病专家(A) 对于具有高危特征的PDR、临床黄斑水肿严重和部分NPDR患者,激光治疗能够降低失明的危险(A) 视网膜病不是阿司匹林预防性保护心脏措施的禁忌症,同时该措施也不会增加视网膜出血风险(A) 2.21 糖尿病患者神经病变筛查与治疗建议 l 所有患者应该在诊断时、诊断后至少每年使用简单的临床检测手段筛查一次对称性多发性末梢神经病情况(DPN)(A) l 除外有典型神经病变临床表现,一般不需进行电生理学检查(E) l 对患者进行自我保护双足的教育,给予病足所需要的靴鞋及鞋垫,对治疗非常重要(B) l 2型糖尿病诊断时和1型糖尿病诊断5年后,应该进行自主神经病变筛查。对于自主神经病变特殊电生理学测定,甚少需要,它也不大可能影响其诊断和治疗(E) l 各种药物被推荐用于减轻自主神经病变的特定症状,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E) 2.22 糖尿病足诊治建议 l 对于糖尿病患者应该每年进行综合性足检查,以便查明足溃疡和截肢的危险因素。在社区诊所就应该能够熟练的完成综合性足部检查,包括双侧大拇趾的跖侧10g单纤丝压迫觉检查、音叉检查、触诊和望诊(B) l 对所有糖尿病患者都应给予糖尿病足自我保护的教育(B) l 对于足溃疡及其高危患者,尤其有足溃疡和截肢病史者,应该进行多学科会诊(B) l 吸烟或既往患下肢并发症者,应该转诊给糖尿病足的诊疗专家进行预防性诊疗和终生监护(C) l 初期筛查外周动脉病(PAD)时,应该包括破行的病史,检查足背动脉搏动。许多外周动脉病患者并无症状,故应该估算踝肱指数(ABI)(C) l 明确的破行或踝肱指数异常者,应该进行进一步血管评估,以仔细考虑对运动,药物和手术治疗的选择(C) 2.23 儿童青少年糖尿病诊疗建议 2.23.1 血糖控制建议 l 对于儿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考虑其生长发育,特别是年龄越小的,一般不宜过严(E) 2.23.2 儿童青少年糖尿病肾病建议 l 一旦儿童达到10岁,或糖尿病病程业已5年,应该每年筛查尿微量白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与肌苷比值(E) l 2次尿样本监测结果表明存在持久升高的微量白蛋白尿应该应用ACEI治疗,如果可能,力求治疗到正常(E) 2.23.3 儿童青少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诊疗建议 l 正常高值血压是指收缩压或舒张压反复大于年龄、性别、身高相关的血压水平的的第90个百分位数。这种血压应该给予治疗,包括饮食干预、运动,控制体重和增加运动量。如果生活方式干预36个月仍然不达标,应该开始药物治疗(E) l 高血压是指收缩压或舒张压反复大于年龄、性别、身高相关的血压水平的第95个百分位数或经常大于130/80mmHg。一旦确诊高血压诊断,应该立即开始药物治疗(E) l 启动高血压治疗时,应该考虑首先应用ACEI类药物(E) l 血压目标值控制在130/80 mmHg以下或年龄、性别、身高相关的血压水平的的第90个百分位数以下(E) 2.23.4 儿童青少年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建议 2.23.4.1筛查建议 l 青春期以前的儿童:所有大于2岁的儿童在诊断糖尿病后,如果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应该在血糖得到控制后立即检查空腹血脂谱:1)高胆固醇血症家族史(总胆固醇240mg/dl);2)家族在55岁前出现心血管事件;3)或家族史不明。如果不必担心家族史,青春期开始(10岁)后应该进行首次血脂筛查。所有在青春期或青春期后确诊的青少年儿童糖尿病患者都应在确诊时,血糖控制好后进行空腹血脂筛查测定(E) l 如果血脂不正常,均应该每年监测血脂。如血脂测定值小于公认的危险水平(LDL-C100mg/dl 2.6 mmol/l),应该每5年复查血脂谱(E) 2.23.4.2 治疗建议 l 应该依据血糖得到控制后的空腹血脂水平(主要是LDL-C)进行治疗。启动治疗应该包括优化血糖控制和实施医学营养治疗、降低饮食中饱和脂肪含量(E) l 对于LDL-C160 mg/dl(4.1 mmol/l)的患者,以及LDL-C水平达到130159 mg/dl(3.4 mmol/l)、伴有其他心血管病(CVD)危险因素的患者,在医学营养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善未能奏效时,应该加用他汀类降低血脂的药物(E) l 治疗目标时LDL-C100 mg/dl(2.6 mmol/l)(E) 2.23 5 儿童青少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建议 l 一旦儿童10岁、患糖尿病35年,应该进行首次眼科检查(E) l 首次检查后,应该每年进行常规随访。按照眼科医师的建议,可以减少检查次数(E) 2.23 6 儿童青少年糖尿病乳糜泻诊疗建议 l 1型糖尿病患者出现乳糜泻症状、血清IgA水平正常者,应该筛查组织型转谷氨酰胺酶(Ttg)类抗体和抗肌内膜抗体(EMA)IgA抗体(E) l 儿童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出现生长发育停滞如体重不增或下降,有胃肠道系统症状出现时应该反复复查上述抗体(E) l 对没有相关症状的患者定期进行相关排查也是必要的(E) l 抗体阳性的儿童应该转诊给胃肠病学家(E) l 确诊乳糜泻的儿童应该就诊营养医师,安排无谷胶饮食(E) 2.23.7 儿童青少年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建议 l 1型糖尿病患者应该进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筛查(TG-Ab)(E) l 在代谢控制正常后应进行促甲状腺激素水平(TSH)测定,如果TSH水平正常或患者疑有甲减临床表现或生长发育异常,随访每1-2年复查一次TSH。如果TSH水平异常,同时应该进一步测定游离T4水平(E) 2.24 孕龄和妊娠女性糖尿病患者建议 l 孕龄女性在怀孕前其A1C尽可能控制在7%以下(B) l 所有糖尿病孕龄女性都应知晓在孕前血糖控制达标是必要的,同时应该参加相关孕前学习班接受相关咨询与培训学习(E) l 计划怀孕的育龄糖尿病患者,孕前应进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及CVD的风险评估,如果有治疗指征应该及时予以治疗(E) l 在孕前要仔细评估采用治疗糖尿病药物的利弊,因为大多数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药物对于孕妇来说可能是禁忌或不推荐使用的如他汀类降脂药、ACEI 、ARB药物和大多数非胰岛素降糖治疗药物(E) 2.25 老年人糖尿病诊疗建议 l 对于预期能够长期生存、强化糖尿病治疗获益时间长的患者,以及活动自如、认知完整、乐意承担自我糖尿病管理的患者,应该鼓励他们选择年纪较轻的成人糖尿病治疗目标(E) l 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不一定如上述那么严格,但是所有老年患者都应避免出现高血糖临床症状或急性高血糖并发症出现(E) l 老年患者的其他心血管风险因素处理应该考虑患者实际情况及处理后的利弊决定。对于所有患者高血压都是应该及时积极治疗的,降脂和阿司匹林治疗在延长患者生命上是有益的(E) l 老年患者进行糖尿病并发症筛查应该注意个体化原则,特别应该注意哪些引起脏器功能不可逆性损伤的并发症筛查处理(E) 2.26 1 住院糖尿病患者护理建议 所有糖尿病住院患者都应建立明确的病例档案(E) 所有糖尿病住院患者都应进行血糖监测,同时监测结果应该所有治疗团队知晓(E) 2.26.2 住院病人血糖控制目标 l 住院患者血糖控制目标: n 危重住院患者:血糖尽可能控制接近110 mg/dl (6.1 mmol/l),一般控制在140 mg/dl (7.8 mmol/l)以下(A)。需要通过静脉点滴胰岛素控制血糖患者应该在注意不引起严重低血糖的情况下,调整血糖到目标理想范围(E) n 危重非手术住院患者血糖控制目标没有明确的要求。有研究表明:通过静脉点滴胰岛素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在110-140mg/dl以下,可以降低糖尿病住院病人致残率和致死率。一般推荐对该类患者采取通过静脉点滴胰岛素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在140mg/dl以下(C) n 非危重患者:目前循证医学尚无明确的血糖控制目标特定值。荟萃文献研究提示:如果患者在不引起低血糖的情况下,空腹血糖控制在126 mg/dl以下,随机血糖控制在180 200 mg/dl范围,其临床结果相对是较理想的。住院患者血糖控制首选胰岛素治疗(E) n 考虑到低血糖的危险,某些专家认为上述血糖水平作为起始目标过于严格,而且一般在改善生活方式后,血糖可以逐步达到上述目标水平(E) l 应该依据进餐给予3餐餐时预定的胰岛素剂量,并按照相应血糖水平调节剂量。传统的临时计算单独一次胰岛素剂量的方案疗效不好,不再推荐(C) l 除了预先安排的3餐胰岛素和基础胰岛素之外,建议应用胰岛素订正剂量或追加剂量来纠正餐前高血糖(E) l 对于接受任何可能出现高血糖风险治疗措施包括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肠道营养治疗或奥曲肽或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的的住院患者,一开始都应进行血糖监测以便调整胰岛素用量(B)。如果出现持续性高血糖,应该采用基础胰岛素或长效胰岛素治疗是必要的。该类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等同如糖尿病患者(E) l 应该对每一位患者安排低血糖治疗计划。医院内低血糖发作应该记录(E) l 所有糖尿病住院患者如果没有前2-3月的A1C监测值,住院期间都应进行A1C检查(E) l 糖尿病患者教育包括各种应急生存教育,同时确保每名患者保持随诊(E) l 住院期间血糖升高、但是未确诊糖尿病的患者,出院时应该书面制定恰当的计划进行随访。(E) 2.27 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在校日常护理建议 l 青少年糖尿病患者的父母/监护人及学校糖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