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语文期末考试试卷.doc_第1页
2011语文期末考试试卷.doc_第2页
2011语文期末考试试卷.doc_第3页
2011语文期末考试试卷.doc_第4页
2011语文期末考试试卷.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仙居外语学校2010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测试卷(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命题人:李小庆 审题者:杨剑在这一学期里,很高兴和同学们一起感悟了“人生真谛”,感受了“多彩四季”,领悟了“自然美丽”,尝试了“奇思妙想”你们求知的热情,谦恭的态度真的让老师深受感动。最美的赞语莫过于无声,那么,坚毅而自信的你们,请挥毫而行!一、 抄写。(5分,卷面分3分)1、 用你最拿手的字将下列句子写在格子内,不错字,不漏字,不涂改(2分)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二、语言运用和积累。(23分)1、 根据汉语拼音写汉字。(4分)下雪了!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给大家带了许多的惊喜。漫天的雪花飞舞在校园里,冬爷爷似乎把一年以来酝(ning)_的寒气一下释放了出来。校园里同学们裹着厚厚的棉衣,贪(ln )_的呼吸着雪花带来的快乐气息。纷纷扬扬的雪花( lng )_罩着校园的一切,一(shn)_间,我仿佛沉浸在另一个世界里。2、按照上下文连贯的要求,下面横线上依次应填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有一颗感恩的心,会让我们的社会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多一些和谐与温暖, ,多一些真诚与团结, 。A、少一些争吵与冷漠, 少一些指责与误会, 少一些欺瞒与涣散。B、少一些指责与误会, 少一些争吵与冷漠, 少一些欺瞒与涣散。C、少一些欺瞒与涣散, 少一些争吵与冷漠, 少一些指责与误会。D、少一些指责与误会, 少一些欺瞒与涣散, 少一些争吵与冷漠。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2010年11月15日14时上海居民楼失火事件,死亡58人,真是骇人听闻。 B、学校的手工比赛,弟弟苦心孤诣做了一架飞机,获得了一等奖。 C、星期天,我和姐姐在家里玩得不亦乐乎,真乃天伦之乐啊。 D、终于放假回家了,以前在家不喜欢吃的菜,现在也吃得津津有味。4、请按一年四季的正确顺序排列下列诗句的序号:_(2分)、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几年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A、 B、 C、 D、5、背诵优美的诗文可以丰富语言,提高语文素养。请你根据提示默写出下列名篇中的诗句。(7分)(1)次北固山下中表达新旧事物交替的诗句 , 。 (2)过故人庄中, , 。两句写出了农村的优美风光。(3)几处早莺争暖树, 。 ,浅草才能没马蹄。(4) ,为有源头活水来。 6、名著导读。(4 分) (1) (人名)写的繁星、春水 是在的诗人 (人名)的影响下写成的。 (2)阅读下面伊索寓言,写出寓意。狐狸偷偷地溜进羊群里,抱起一只羔羊,假惺惺抚摸着他。狗问狐狸在干什么,他说:“我在逗他,与他玩耍呢。”狗又说:“现在你若不放下这小羊,我将叫你尝尝狗的抚摸。” 7、口语交际。阅读下面的文字,在横线上补写一段话,要求语意明确,语言得体。(2分)在熙熙攘攘的汽车售票大厅的一角,一位60岁左右的男子似乎无视大厅里的禁烟标志,正在一边吸烟,一边等人。此时,一位年轻的控烟志愿者,走上前去对这位吸烟的男子说: 三、现代文阅读。(20分)(一)课内阅读。(10分)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位,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个孩子讲的话私自低声地传播开来。“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呀!”“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皇帝有点发抖,因为他似乎觉得老百姓所讲的话是真的。不过他自己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8文中加点的“这样的称赞”指的是什么?(2分) 9“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是什么原因? (2分)10文章第段中划线句子一连用了四个感叹号,有什么作用?(2分) 11皇帝在“发抖”之余,却“摆出一副骄傲的神气”,这说明了什么?(2分) 12本文通过皇帝受骗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什么? (2分)(二) 课外阅读。(10分)父亲二十年前的叮嘱 天刚蒙蒙亮,父亲就挑着柴火和我上路了。那时我刚到县城里上初中,父亲的负担因此更重了。隆冬将近,父亲经常抽空上山砍柴,然后卖到县城,由此给我凑生活费以及学杂费。每个周末,我都会回家帮助父亲一起砍柴,然后周一凌晨再走二十里的山路到学校去。这一次,因为我额外需要五元钱的奥数测试费,所以父亲昨晚又摸黑砍了一担柴,等到今天早晨在县城卖掉后再把钱给我。 “最近钱是越来越紧张了。”父亲挑着担,边走边嘀咕。自从到县城上学,这句话我听了已经不下百遍了。一阵轻微的冷风袭来。天渐渐亮了,山脊的轮廓越来越清晰。有白而软的东西从空中飘下来,落在父亲的身上,倏忽就不见了。忽然又有两个落到我的鼻子上,用手一摸也没了,鼻尖只留下一点冰凉的酸。抬头远望,雪花正从天而降,有些大一点的树叶上已经挂白了。除了扁担的颤悠和我们轻重不一的脚步声,山路静谧而空明。 不知不觉间,县城到了。 街上大部分的人家还没有开门。父亲挑着担,带着我挨家挨户找买主。由于担心耽误我上学,又怕柴火打湿了没人要,父亲走得很快,我能听到他的喘气声越来越大了。最后终于在一条城乡结合部的弄堂里遇到了买柴人。父亲卸下柴火,从那人手里接过一沓毛票,仔细地数了数,一共四元。父亲说:“同志,我这担柴要五块钱哩。”“什么?昨天不还是四块吗?”那人瞟了一眼父亲。“昨天是昨天。您没看我这担柴,比别人的要厚重得多吗?”父亲小心翼翼地说。“那我不管,都是四块钱,我又没有让你搞这么厚重。”那人没有丝毫加钱的意思。“今天下雪了,您看我多不容易。您就加一块吧。”父亲几乎是哀求的口吻了。 我从门缝看见那人在裤兜掏来掏去,终于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五元纸钞,然后把那沓毛票从我父亲手里抓过去,又把那张纸钞从门缝往外一扔,丢下一句话:“拿去吧!” 风裹挟着雪吹过来,纸钞落到门槛前父亲的脚下。父亲怔怔地站着,不知是因为冷还是累,他的鼻气变得忽粗忽细。等我走过去刚要把地上的钱捡起来,父亲忽然把我拉到一边,然后低下头,弯下腰,缓缓地把那张纸钞拾了起来,揣在怀里。父亲弯腰去捡钱的时候,我发现他的身体几乎弯成了一个零度角,头几乎触到了地上。父亲站起身来,对那人说一声:“多谢了!”然后转身拉着我默默离开。 “爹,你冷不冷?”等走远了,我问父亲。因为要挑担,父亲出门的时候穿得有点少。“你可得给我好好读书,”父亲顿了顿,说:“没有别的出路,只有读书才能进城里哩。” 雪下得越来越大,整个县城变成了一片银白色。父亲没有急着回家,他要一直把我送到学校去。“爹,本来我不想花那么多钱去那个什么测试的。可是老师说了,要是获得好名次,将来能保送上北京的大学。”眼看快到学校,我终于忍不住说了心里话。我有点想哭了,眼睛湿湿的。“测试好啊,爹和娘支持你。要是能保送上大学,那真要感谢老祖宗了。”父亲摸着我的头说:“我当年也想上大学呢!看来这个愿望你能帮我了啦。” 到学校门口了,父亲从怀里把那五元钱掏出来,塞到我的书包里。好像生怕它还会飘走似的,他使劲地把书包捏了又捏。“孩子,爹还有一句话。”父亲望着我,神情与以往大不一样。“等你将来有钱了,假使也遇到了像我这样的人,你最好、不要让他” “什么?爹?” “在你面前低头弯腰。” 13、文章第段划线句子的作用是什么? (2分) 14、体会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作用。(4分) “什么?昨天不还是四块吗?”那人瞟了一眼父亲。 然后把那沓毛票从我父亲手里抓过去,又把那张纸钞从门缝往外一扔,丢下一句话:“拿去吧!” 15、等“我”要去捡地下的钱时候,“父亲”为什么把“我”拉到一边,不让“我”去捡?(2分) 16、“父亲”二十年前对“我”叮嘱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并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 四、古诗文阅读。(22分)(一)阅读欧阳修的丰乐亭游春,回答下列问题。(4分)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注释】此诗作于庆历七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的第三年。丰乐亭,在琅琊山幽谷泉上,为欧阳修所建。17、(1)诗歌的第一、二句写了哪些景物?(2分)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19-23题。(10分)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2分)相委而去 入门不顾 19.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A. 项为之强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C. 尊君在不 D.撒盐空中差可拟20、翻译下列句子。(4分)(1)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1、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2分) (三)阅读下列课外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8分)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注释:鄙:偏远地方 恃:凭借。2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贫者语于富者曰:_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_ 23、下列各句子中 “之”与“吾欲之南海”中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