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国林地变更调查技术方案(试行) 国家林业局二一五年四月2目 录第一章 总则1 第一条 目的任务1 第二条 技术路线1 第三条 变更时点3 第四条 调查内容3第二章 技术要求6 第五条 参照标准6 第六条 地类划分7 第七条 地类变化原因8 第八条 遥感判读10 第九条 数据库结构10 第十条 其他要求10第三章 变更方法12 第十一条 资料收集12 第十二条 林业经营管理资料处理13 第十三条 遥感影像处理13 第十四条 遥感影像判读区划13 第十五条 核实调查14 第十六条 属性因子记载15 第十七条 林地变化数据库结构16 第十八条 数据汇总16第四章 质量检查17 第十九条 组织方式17 第二十条 检查内容17 第二十一条 检查数量18 第二十二条 质量评定18第五章 统计汇总19 第二十三条 统计汇总要求19 第二十四条 成果统计19第六章 成果要求23 第二十五条 林地变更调查成果数据23 第二十六条 林地变更调查成果统计表23 第二十七条 林地变更调查成果报告24附件一 林地变更调查统计表25 表1 各类林地面积变化统计表25 表2 公益林地面积变化统计表26 表3 商品林地面积变化统计表27 表4林地与非林地动态转移统计表28 表5 林地变化原因分析统计表29 表6 林地保护等级变化分析统计表30附件二31 表1 林地数据库属性结构表31 表2 林地变化图斑因子属性填写要求33 表3 遥感判读区划图斑因子数据库结构36 表4 林地变化图斑核实调查属性记录表37 表5 林地变化数据库增加的属性字段结构表38全国林地变更调查技术方案为规范全国林地变更调查工作,统一主体技术方法,明确调查成果要求,确保成果质量,特制定本技术方案。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目的任务全国林地变更调查,是在全国林地“一张图”基础上,开展林地范围、林地保护利用状况以及林地管理属性等变化情况的调查分析,是提高林地监管能力,加强林地保护利用管理,深化国家和地方政府宏观决策管理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全国林地变更调查任务是收集林业经营管理等原因导致林地变化的资料,通过遥感判读区划,现地调查核实等技术手段,掌握林地变化的空间分布与管理属性变化信息,产出林地变更调查成果,更新林地“一张图”数据库。第二条 技术路线全国林地变更调查以县(林业局、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为变更调查基本单位,以最近林地变更调查(或林地落界)成果为基础,收集掌握间隔期内(最近林地变更调查或林地落界时间至本次变更调查前一年年底)的林地范围、地类和管理属性变更资料,应用前后期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进行对比分析,判读区划变化图斑,结合林业经营管理资料,通过调查核实后,确定林地变化情况,产出本期林地变更调查成果,经逐级汇总,更新全国林地“一张图”数据库。主要包括资料收集处理、核实调查、成果生成3个主要技术环节。工序流程见图1。否是遥感影像判读区划林地变化图斑林业经营管理资料收集和处理现地核实调查资料收集处理形成本期林地数据库林业经营管理资料与遥感判读区划结果对比分析前期林地数据库是否需现地核实成果编制形成本期林地变化数据库核实调查成果生成图1全国林地变更调查工序流程第三条 变更时点变更时点截止日期为开展变更调查工作前一年12月31日。如2015年开展林地变更调查的成果数据截止日期为2014年12月31日。第四条 调查内容全国林地变更调查重点,是对林地范围、林地利用状况(地类)以及林地管理属性等内容的变更调查。(一)林地范围变化调查经批准实施的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和林地“一张图”中落实的林地边界和范围是林地管理的法定界线,不得随意变动。确因林地转入转出需要调整林地界线的,要有确切依据;确属林地落界错误需要调整林地界线的要说明原因,并在林地变更调查成果报告以及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上报给国家林业局林地变更调查成果文件中进行说明。1.新增林地。包括:(1)因林业工程建设增加的林地。(2)因通道绿化、农田林网建设等植树造林增加的林地。(3)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规划实施后,使土地用途发生改变,新增的林地。新增林地的地类,按现状情况进行调查确认,调查记载相关因子。由于种植结构调整,农民在农地上种植林木,使土地用途发生改变的,按现状调查确认地类,并在“林地管理类型”字段中填写“非林业部门”。2.减少林地。指因占用征收减少的林地。依照有关土地(林地)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审批,办理占用征收林地手续,建设项目实施后变为非林地而减少的林地。在林地规划范围内,没经过审批已确实变为建设用地、且无法恢复林业生产条件的,按建设用地记载,并做备注说明。(二)林地范围内地类变化调查1.新增森林地块。由非森林的地类转为有林地或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新增的森林地块。2.减少森林地块。由有林地或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转为非森林减少的森林地块。3.其他林地地类变化的地块。包括疏林地、一般灌木林地、未成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地、林业辅助生产用地之间地类变化的林地地块。临时占用的林地地块,尽管暂时(2年内)改变了林地用途,但仍属林地范围。毁林开垦种植农作物,从土地利用现状看改变了林地用途,但仍属于林地范围。地震、塌方、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导致林业生产条件完全丧失的林地地块,在规划调整前也属林地范围。这3种情况在林地变更调查中地类因子按其他无立木林地记载。各地开展的二类调查、公益林区划界定等工作,原则上不得改变经批准实施的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和林地“一张图”确定的林地界线,对于近期二类调查没有依据林地“一张图”进行的,在林地“一张图”确定的林地界线范围内,可以采用近期二类调查成果对林地小班进行更新或替换,并提取林地地类变化地块。(三)管理属性变更调查1.林地权属。国有和集体所有林地之间的变更,以及集体所有林地的农户家庭承包经营、联户合作经营和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林地之间的变更,依据有关权属证明核实确认。2.森林类别。国家级公益林地、地方公益林地和商品林地之间的变更,依据森林分类区划界定成果核实确认。3.林种。按防护林、特用林、用材林、经济林和薪炭林进行变更调查,核实确认记载到亚林种。4.工程类别。根据林业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核实确认。上述地类或管理属性发生变化的林地图斑,除了核实调查记载地类、管理属性及其变化原因外,还应核实基础因子等其他相关因子是否有变化,并做相应变更。第二章 技术要求第五条 参照标准全国林地变更调查技术要求参照以下技术标准:(一)森林资源调查卫星遥感影像图制作技术规程(LY/T 1954-2011)。(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技术规程(LY/T1955-2011)。(三)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成果验收检查办法(资地函20122号)。(四)林地分类(LY/T 1812-2009)(五) 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规定(国家林业局,2004)。(六)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GB/T 26424-2010)。(七)森林资源数据采集技术规范 第2部分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LY/T2188.2-2013)(八)林业数据库更新技术规范(LY/T2174-2013)(九)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林资发 2009 214号)。 (十)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司关于全国林地变更调查工作有关要求的函(资地函201431号)第六条 地类划分土地类型(以下简称地类)划分为林地和非林地2个一级地类。其中,林地划分为8个二级地类,13个三级地类,具体见表1。表1 地类划分表一级二级三级代码林地有林地乔木林地111红树林地112竹林地113疏林地120灌木林地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131其他灌木林地132未成林地未成林造林地141未成林封育地142苗圃地150无立木林地采伐迹地161火烧迹地162其他无立木林地163宜林地宜林荒山荒地171宜林沙荒地172其他宜林地173林业辅助生产用地180非林地耕地210牧草地220水域230未利用地240建设用地250临时占用、毁林开垦以及地震、塌方、泥石流造成的林地变化,按“其他无立木林地”记载,为了区别于原范围的“其他无立木林地”,代码分别记为临时占用(1632)和毁林开垦(1633),地震、塌方、泥石流(1634)。原范围的“其他无林木林地”代码记为1631。对于没经过审批已确实变为建设用地、且无法恢复林业生产条件的,按建设用地记载,并做备注说明。林地变更调查时,林地地类记载到三级地类;非林地地类记载详细程度由各省自行确定记载到一级或二级地类。第七条 地类变化原因林地地类变化原因包括造林更新、森林采伐、规划调整、占用征收、毁林开垦、灾害因素、自然因素、调查因素8个一级变化原因,12个二级变化原因。地类变化原因要求调查填写到二级变化原因。具体见表2。表2 林地变化原因划分标准及代码一级变化原因二级变化原因代码说明造林更新人工造林或飞播造林11前期地类为宜林地和其它无立木林地,由于间隔期内人工造林或飞播造林,本期地类变为有林地、未成林造林地、疏林地、人工灌木林地。人工更新12前期地类为迹地(火烧迹地、采伐迹地),由于间隔期内人工造林,本期地类变为有林地、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人工灌木林地。或者,前期地类为有林地、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人工灌木林地,由于间隔期内采伐和更新,本期地类又变为有林地、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人工灌木林地。森林采伐20前期地类为有林地,由于采伐,地类变为疏林地或采伐迹地;前期地类为疏林地,由于采伐,地类变为采伐迹地。规划调整30包括退耕还林、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规划实施后引起地类变化,以及未规划为发展林业的土地上农民自主经营引起的农林种植结构引起的地类变化。建设项目使用林地经审批使用林地41依法办理审核审批手续,征用集体或占用国有各类林地用于勘察、开采矿藏、修建道路、水利、电力、通讯等工程建设,使林地变为非林地。包括临时占用林地。未审批使用林地42未办理审核审批手续,用于勘察、开采矿藏、修建道路、水利、电力、通讯等工程建设,已使林地变为非林地。包括未经审核审批临时占用林地。毁林开垦50非法侵占各类林地,开垦种植农作物,使林地转为农地。灾害因素火灾71由于自然灾害引起的林地地类发生变化。地质灾害72其他灾害因素73自然因素封山育林81由于封山育林使林地中非有林地地类变为有林地、灌木林地或未成林封育地。其他自然因素82以上自然因素不能包括的自然因素。调查因素漏划91因人为调查原因导致的地类发生变化。错划92其他调查因素93注:变化原因记载到二级代码,各省可以根据当地情况进一步扩充和细化。地类变化地块有多个变化原因的,记录导致地类变化的主要变化原因,变化年度填写发生变化原因的年度。因行政界线改变而引起图斑发生变化,在变化原因属性字段标注代码96。地类未发生变化,管理因子发生变化的在变化原因属性字段填写代码99。前期林地“一张图”没有落实自然保护区等管理界线的,本期落实界线时,按照现状地类、管理属性等情况核实落界,填写属性因子,地类发生变化的按地类变化原因填写,地类未发生变化的,变化原因代码记为98。国营林场等管理界线与前期不一致,或因应用最新二类调查成果作为更新数据源,数据叠加产生大量细碎图斑的,应对属性因子相同的相邻图斑进行合并处理,为掌握细碎图斑数量,可增加变化原因代码记为97。第八条 遥感判读根据林地数据库中的地类属性以及前后期遥感影像变化,判读区划林地地类变化图斑,按有林地、灌木林地、无立木林地、其他林地及非林地5种判读地类记载。第九条 数据库结构林地数据库结构增加了 “变化原因”、“变化年度”和“林地管理类型”3个字段,共44个字段。数据库结构见附件二表1。第十条 其他要求(一)最小变更图斑面积对于林地转入转出的地块,最小变更图斑面积为0.067公顷(1亩),对于林地内发生变化的地块,最小面积可执行本地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要求。对宽度小于图上2mm,但连续面积大于最小上图面积的林带,用单线符号表示,记载林带平均宽度和长度,精确至0.1m;当宽度变化大于20时,应分段记载。对在宅旁、村旁、路旁、水旁等地栽植的达不到有林地标准的各种竹丛、林木,包括平原农区达不到有林地标准的农田林网树,不进行变更。(二)变更图斑区划要求1.在相应遥感底图的比例尺上,变更图斑界线与遥感影像上同名地物的偏移不得大于图上0.5mm,不明显界线不得大于图上1.0mm。2.前期区划图斑界线与遥感影像上同名地物的偏移大于图上0.5mm,不明显界线大于图上1.0mm,应修改前期区划界线。当两次区划图斑面积误差大于5%时,需调整面积,并对涉及图斑面积进行平差处理。3.图斑发生合并、分割等变更时,应保持与原图斑面积一致。(三)面积控制要求1.林班界线和林班总面积原则上保持不变。2.省级和县级行政区域界线和土地总面积不得擅自改变。确经省级以上民政管理部门批准变更的,须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报国家林业局备案。 3.对于沿海滩涂围垦、红树林分布等导致的新增林地地块,应按要求区划,并填写属性因子。(四)错划或漏划要求1.错划:图斑界线区划不符合本方案第十条第二款区划要求的图斑。但因季节性涨水、影像阴影、卫星侧视角及影像校正误差产生位移等导致的影像边界变化,现地未发生变化的,维持原小班界线,不予修改。2.漏划:属于林地范围,但前期未区划成林地的图斑。对于错划和漏划的,要求在调查报告中说明原因。第三章 变更方法第十一条 资料收集(一)林地变更调查基础资料。包括:1.前期林地数据库以及遥感影像图。2.本期遥感影像。本期遥感影像由国家林业局统一处理提供。其中,北方地区购置上一年度8-10月份的高分辨率(不低于5米)遥感影像,南方地区购置上一年度9-12月份的高分辨率(不低于5米)遥感影像。上述时间内遥感影像覆盖不全的,经国家林业局资源司同意后,可采用当年植被生长季节时的其他遥感影像作为补充,遥感数据接收时间截止调查当年9月底,遥感数据处理提供时间截止当年10月底。(二)林业经营管理资料。收集变更期间的林业经营管理资料,包括:1.勘察、开采矿藏、修建道路、水利、电力、通讯以及商业开发等工程建设项目占用征收林地的可研报告以及相关审核审批资料和设计图,以及可能引起林地范围变化的其他规划实施的相关资料。2.森林分类区划界定成果(图)、林地权属发生变化的证明材料、林业工程建设项目实施资料等可能引起林地图斑管理属性变化的相关资料。3.人工造林、人工更新和飞播造林等造林设计(图)和验收资料,以及其他可能引起林地范围和林地利用状况(地类)变化的林业工程建设的设计(图)和验收资料。4.引起林地地类变化的森林主伐、低产(效)林改造和更新性采伐等森林采伐设计(图)和验收资料。5.引起林地利用状况(地类)变化的林政案件或刑事案件的卷宗和相关勘查资料。6.森林火灾、地质灾害、病虫害等灾害调查资料。7.其他能证明林地范围变化及林地利用状况和管理属性变化的材料。第十二条 林业经营管理资料处理各地根据林业经营管理资料的管理方式,以及技术条件,可采用不同方法,将林业经营管理资料上图、矢量化。第十三条 遥感影像处理对遥感影像进行正射校正、波段融合、影像增强和裁切分幅等处理。遥感影像处理执行森林资源调查卫星遥感影像图制作技术规程(LY/T 1954-2011)的标准和要求,统一处理。第十四条 遥感影像判读区划将本期遥感影像叠加到前期林地数据库及前期遥感影像上,对比分析,判读区划林地发生变化的图斑。(一)将本期遥感影像特征对照林地数据库,按有林地、灌木林地、无立木林地、其他林地及非林地5种类型建立判读标志。(二)对照两期遥感影像,判读区划出林地发生变化的图斑,遥感判读区划图斑因子按表3记录,数据库结构见附件二表3。表3 遥感判读区划图斑因子记录表判读图斑编号乡(镇、场)村(营林区)林班判读地类备注123456注:1.判读图斑编号,以县为单位,按顺序依次编码。2.乡(镇、场),填写遥感判读区划图斑所属的乡代码,可从前期数据库自动提取。3.村(营林区),填写遥感判读区划图斑所属的村(营林区)代码,可从前期数据库自动提取。4.林班,填写遥感判读区划图斑所属的林班代码,可从前期数据库自动提取。5.判读地类,根据后期遥感影像判出的判读地类,按有林地、灌木林地、无立木林地、其他林地及非林地5种类型代码填写。(三)遥感判读区划采取双轨制判读, 1人判读区划后,由另1人结合第1人的判读结果再次判读。两人判读结果不一致的,根据遥感影像变化特征共同商定,最终形成遥感判读区划矢量图层。(四)判读时遥感影像图的比例尺原则上不低于林地落界的遥感底图比例尺。(五)图斑(小班)编号:无变化的图斑延用原图斑号,有变化的图斑编号原则从本村(林班)的最大图斑(小班)号续编。第十五条 核实调查林地变化图斑核实调查可采用内业核实与现地核实两种方式,首先通过遥感影像与林业经营管理资料内业核实变化图斑及其属性因子,内业无法核实的再进行现地核实调查。(一)与林业经营管理资料对应的判读变化图斑。根据林业经营管理资料、林地数据库、基础地理数据等资料可以确定的属性因子,可直接记载相关因子;根据有关资料无法确定的属性因子,应做必要的补充调查。(二)与林业经营管理资料不对应的判读变化图斑。根据遥感判读以及林地数据库可确认的属性因子,可以直接填写;根据以上资料无法确定的属性因子,特别是林地转变为非林地的图斑,应到现地补充调查,记载相关属性因子。(三)遥感影像未反映的变化图斑和没有遥感影像覆盖地区的变化图斑(包括因遥感影像时相与林地变更时点不一致而没有反映的变化图斑)。可以参照有关设计或验收资料,或者进行补充调查,记载图斑形状、位置及相关属性因子。根据核实情况,对变化图斑的位置、界线进行确认或修改,并转录或填写林地变化图斑核实调查属性记录表(可参考附件二表4)。第十六条 属性因子记载林地数据库原有属性字段原则上按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技术规程(LY/T1955-2011)记载,对于有林地的郁闭度/覆盖度、平均胸径、公顷蓄积(活立木)和每公顷株数等4个属性因子不做更新硬性要求,各地可根据当地森林资源管理需要自行确定是否更新。林地管理类型、变化原因和变化年度3个新增属性字段按以下方法记载:(一)林地管理类型:分为“林业部门”(代码10)、“非林业部门”(代码20)、“有争议”(代码30)3类,所有图斑均要求填写此项因子。林业部门:指用于林业生态建设和生产经营的、由林业主管部门依法管理的土地。非林业部门:指有森林植被分布、但由交通、水利、农业等其他部门依法管理的土地。有争议:指土地用途目前存在争议的土地。(二)变化年度:按图斑实际变化年度记载,如2013。(三)变化原因:按照表2记载。第十七条 林地变化数据库结构林地变化数据库是在林地数据库属性字段基础上,增加 “前期地类”、“前期土地权属”、“前期林种”、“前期森林类别”、“前期事权等级”、“前期工程类别”、“前期林地保护等级”7个字段,共51个字段,用于林地变化的统计分析。林地变化数据库增加属性字段结构见附件二表5。第十八条 数据汇总省级单位以县级单位为基本单位进行汇总;全国以省级单位为基本单位进行汇总,形成全国林地数据库。第四章 质量检查第十九条 组织方式采取县级自检、省级检查和国家级核查的组织方式,实行分级检查。1.县级自检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负责本县级单位(以下简称县)林地变更成果质量检查。2.省级检查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负责本省各县林地变更成果质量检查,编制省级质量检查报告,汇总本省林地变更成果。3.国家林业局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华东、中南、西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和昆明勘察设计院分别负责本监测区各省林地变更成果核查,编制核查报告。各级检查要强调事中和事后检查,事中检查确保技术路线和技术标准符合本方案,不走弯路;事后检查确保变更调查成果符合要求。第二十条 检查内容(一)林地变化图斑检查。包括图斑边界与影像的吻合程度,是否存在漏划、错划图斑,面积求算检查等。(二)林地数据库检查。主要包括:矢量数据拓扑关系、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关联性、属性因子完整性和正确性。(三)前后期专题图检查。分别制作林地“一张图”和林地变更调查数据“地类分布图”、“国家级公益林分布图”、“林地保护等级图”,通过卷帘比对,核实地类、公益林、保护等级有无突变情况。具体要求依据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成果验收检查办法(资地函20122号)执行。第二十一条 检查数量(一)县级自检。对林地变化数据进行全面检查。(二)省级检查。对林地变化数据内业进行全面检查;外业抽查比例视内业检查情况确定,一般抽取比例为地类变化图斑总数的2-3%。重点检查遥感影像特征变化明显,但未变更的图斑。 (三)国家级核查。随机抽取20-30%县级单位,对林地变化数据内业进行全面检查;外业抽查比例视内业检查情况确定,一般抽取比例不少于地类变化图斑总数的1%。重点检查遥感影像特征变化明显,但未变更的图斑。第二十二条 质量评定(一)林地变化区划情况。图斑的空间拓扑和属性数据逻辑性、图斑和属性数据的关联性等检查项目完全合格为合格,有一项不合格的,则为不合格。林地变化图斑区划和面积求算检查中,发现问题图斑数小于检查图斑总数的5%,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二)本期林地数据库和林地变化数据库。数据的空间拓扑和属性数据逻辑性检查完全合格则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对于检查不合格的,检查者应根据变更调查计划安排及检查修改的工作量,限定修改完成时间;被检查者须按要求认真修改,修改完成后再履行检查程序,直至合格后为止。对检查2次仍不合格的变更调查单位,可将有关情况报告其上级单位要求监督执行。第五章 统计汇总第二十三条 统计汇总要求(一)统计单位。县级以乡级单位、省级以县级单位、国家以省级为单位,逐级统计汇总。(二)面积单位。面积单位为公顷,保留2位小数。第二十四条 成果统计林地变更调查成果统计表共计6个,统计方法如下:(一)各类林地面积变化统计表。分别统计各类林地的现状面积、新增面积、减少面积和净增面积。1.现状面积。第i种地类现状面积=。其中,为第i种地类中第j个图斑面积。 2.新增面积。第i种地类新增面积=。其中,为第i种地类中,新增的第j个图斑面积。 3.减少面积。第i种地类减少面积=。其中,为第i种地类中,减少的第j个图斑面积。 4.净增面积。第i种地类净增面积=第i种地类新增面积-第i种地类减少面积。(二)公益林地面积变化统计表。分别重点公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工程师招聘考试试题集与答案解析含专业知识
- 2025年教育行业招聘考试模拟试题集及答案解析
- 护理本科开题答辩
- 化疗肺部感染护理
- 护理同学出科小讲课
- 护理病例报告毕业答辩
- 2025数理金融试题及答案
- 安徽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战略与风险管理》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热点公务员面试题及答案
- 滨州医学院《生态修复理论与技术》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企业资产收购尽职调查操作手册
- 2025年陕西省综合评标评审专家库考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软件开发项目进展汇报
- 六安市辅警真题2024
- 心电监护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 海南省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 2025年《资料员》考试题库附答案【模拟题】
- 磷石膏砌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Unit 8 Let's Communicate!Section A(1a-1d)同步练习(含答案)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八年级英语上册
- 现场调试合同协议书模板
- DB65∕T 4791-2024 水工隧洞敞开式TBM施工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