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秋高二上期末测试卷.doc_第1页
2011年秋高二上期末测试卷.doc_第2页
2011年秋高二上期末测试卷.doc_第3页
2011年秋高二上期末测试卷.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年秋高二上期末测试卷(文科)历史部分试卷分析一、按高考命题方式,本次考试政治、地理和历史三科合卷进行综合测试。历史部分试题命题总体呈如下特点:1按课改要求,试题整体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能力立意倾向。在对教材知识的考查中,直白地对知识进行重复、再现的试题基本没有,大多数试题都对学生的各种能力提出了考查要求。如12道选择题中,有5道均以材料的方式呈现,对学生的史料解读与运用、信息的阅读和提取、调动知识进行比较分析等能力进行了考查。再如材料题第一题,对“近代以来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这一知识点,从古至今,有中国史到世界史,长时间、大跨度地进行设问考查,对学生对于同一历史事件在不同历史时间的发展情况的把握和梳理能力提出了要求。2历史试题难易搭配适中,并有一定的区分度。全卷没有一道题是学生半点都动不起笔的,大题上也没有出现较多学生得满分的情况。既照顾到大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考查,也通过少量试题用于拉开差距。二、学生答题结果:班级192021222324252627282930年级任课教师罗文彬莫脆喁莫脆喁罗文彬高永福高永福郭朝燕郭朝燕胡丽娟胡丽娟余 红余 红罗文彬参考人数61 75 79 77 78 81 76 78 83 75 64 56 883 最高分80 80 78 84 88 78 76 83 88 83 86 95 95 90100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801001 1 0 1 2 0 0 3 3 3 7 10 31 701003 14 7 9 7 5 10 11 26 9 26 32 159 6010013 34 26 22 22 21 26 37 42 27 47 47 364 5010023 53 36 41 39 50 53 58 59 45 55 54 566 4010039 65 51 58 57 67 65 68 70 59 62 55 716 3010050 73 68 70 69 76 72 75 78 69 63 56 819 及格率0.213 0.453 0.329 0.286 0.282 0.259 0.342 0.474 0.506 0.360 0.734 0.839 0.412 优生率0.016 0.013 0.000 0.013 0.026 0.000 0.000 0.038 0.036 0.040 0.109 0.179 0.035 平均分44.9 55.9 47.4 50.3 49.7 51.2 54.0 56.0 57.6 52.1 65.0 69.7 54.1 重点有效分上线数2 10 3 7 5 2 4 8 15 7 15 23 101 #有效数0 1 0 1 2 0 0 0 2 0 9 14 29 二本有效分上线数4 18 13 15 11 9 14 15 28 13 38 37 215 #有效数1 7 3 3 3 1 6 4 9 1 34 36 108 三本有效分上线数11 28 23 20 19 15 19 27 38 18 43 44 305 #有效数2 15 10 9 9 5 10 9 21 5 42 43 180 专科有效分上线数27 57 37 44 42 55 56 62 62 47 56 55 600 #有效数15 56 32 35 39 39 47 51 56 40 56 55 521 三、教学建议第一、必需认真的研究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高中课程的九个模块有深入的了解和分析,使之在时序上、内容上、难易程度上和内在逻辑上有一个总的设计。教师只有通过新的课程标准的学习,才能理解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以及课程的内容标准、教学建议和评估建议等,只有理解了这些内容,我们才能更好的把握教材。因此,我们一定要确立课程标准的法规地位,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指导教学,全面构建高中历史教学。第二、加强分析史料练习。从近三年各省高考命题看,新课标增加史料难度已经是大势所趋,非常长的史料如何抓住要点,如何建立史料中所给与教材所学的联系,如何总结史料中的观点并分析,这些必将成为将来考试的大方向。教师在课堂多给史料,学生多练习是个有效的应对方案。史料读不懂可能并不影响最后形成答案,但是对考生心理的无形影响还是值得关注。加强史料分析,既能够联系背景知识,减少死记硬背,又可以进一步上升到史学研究方法的培养以及简单的史学理论学习。第三、基础才是硬道理。考试形式千变万化,新颖材料层出不穷,但是归根结底还是要落实到大家的历史基础知识的储备上来。第四:全面看待重庆卷近几年的发展变化。稳中有变,变中有新,开了今后命题的先河,明年应考的考生应多研究近几年的命题思路。事实上,现在的中学希望降低难度,减少学生的负担,可是大学方面却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基本史实出现问题,甚至在论文中常有史实硬伤,双方都会通过博弈谋求一个平衡点。随着全国范围内课改的完成,考生对新课标试卷的熟悉,那么可以预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