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部10月月考七年级语文试卷.doc_第1页
初中部10月月考七年级语文试卷.doc_第2页
初中部10月月考七年级语文试卷.doc_第3页
初中部10月月考七年级语文试卷.doc_第4页
初中部10月月考七年级语文试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部10月月考七年级语文试卷班级: 姓名: 分数: 一、基础知识积累和运用(22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者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3分)jun( ) 刻 b( )益 呜咽(A、y B、yn)( )安tin( ) 家jun( ) 归省(A、shng B、xng )( )2、用课文原句填空。(4分)(1)潮平两岸阔, 。(2)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 , 。(3)苏轼的浣溪沙中体现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诗句是: ? , 。(4)请从你积累的古诗词中,写两句有关咏春的诗句: , 。3、仿照下列句式,在续写两个句子。(3分)如果你是一颗大树,就洒下一片绿荫; ; 。4、在你熟悉的古今中外名著中选择一部,仿照示例,完成读书卡片。(示例中的人物、情节、评价不能抄袭)(3分)主要人物:孙悟空 相关情节:三打白骨精 人物评价:机智勇敢,富有斗争精神所选作品: 主要人物: 相关情节: 人物评价: 5、下面语段中有两个病句,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在原句上用修改符号修改。(3分) 精彩纷呈的校园艺术节,激发了同学们积极参与的热情。在艺术节上,同学们充分发扬了自身的特长。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的艺术才能得到了极大提高。6、根据要求完成下面题目。(6分,每小题2分)为了引导同学们对生命的价值有更深的思考和理解,学校准备开展以“珍爱生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1)同学们拟定了以下几个选题,你认为不适合作为选题的一项是( ) A珍爱生命与保护环境 B珍爱生命与仿生技术C珍爱生命与远离毒品 D珍爱生命与见义勇为(2)假如你们小组的综合性学习报告题目拟定为珍爱生命需要智慧,你会选用下面哪一则材料?为什么?甲邰丽华身残志坚,为实现梦想,和同伴们一起克服重重困难,经过艰苦训练,终于为人们奉献了精彩绝伦的“千手观音”。乙22岁的乐刘会,困在地震废墟中冷静等待救援。听不到任何声音,她就平静呼吸,保存体力;听到有人经过的声音,她就大声地呼救。在被困70多个小时后,她终于获救。答: (3)星期天,课题小组的同学们终于完成了综合性学习报告。由于天热,有位同伴提议一起到江边去游泳,你不赞同他的想法。这时,你看了看学习报告的题目呵护生命从现在做起,灵机一动,说:“_ _ 。”二、现代文阅读(32分)(一)课内阅读(共8分,第9题2分,其余每小题3分)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7、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8、文中的景物描写具有特色。作者调动了各种感觉器官进行多方面描写,各找出一句写在下面。视觉: 嗅觉: 听觉: 9、本段主要写月夜行船,突出了“我”急于看戏的迫切心情。从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二)阅读父亲的眼神,完成后面的练习。(12分,每小题3分) 星期天,我到商场买鞋。鞋柜台前挤满了人,我好不容易才挑选了一双满意的旅游鞋,正爱不释手,耳边响起一个沙哑的声音: “同志,你手上这双鞋蛮好看的,得多少钱一双啊?” 不用回头,一听我就知道是个乡下人。我转过身来,仔细地打量着他:个子不算高,有些单薄,身上的中山装早已褪色,带洞的解放鞋上沾着泥土,头发乱蓬蓬的,一个十三、四岁的男孩正牵着他的手,好奇地望着周围的一切。 我指着“254元”的标价给他看。 那乡下人看了,嘴角轻微撇了一下,不禁面带愧色地对那男孩说:“孩子,爹买不起,太贵了。”那孩子低下了头,咬着嘴唇,把爹的手握得更紧了。过了半天,才抬起头来,用乞求的眼神望着爹,怯生生地说:“就是就是他们都有。” 我虽不知道“他们”所指何人,但我想一定是他的小伙伴们。从小孩子的声音中分明觉出一种委屈,一种渴望。这小孩也太不懂事了,这么小就会跟人家攀 父亲见孩子那委屈的样子,也只有硬着头皮,来到柜台前挑了起来,柜台里有各色各样的新潮旅游鞋,可我见他似乎没有在意鞋的式样和质量,而只在意那一张张价格表。他咂了咂嘴,似乎很难找到使他满意的价格在这家商场里,最便宜的鞋也得一百多块。总算挑了一双最便宜的鞋,父亲问孩子:“要买就买这双吧。”孩子懂事地点了点头。 那父亲只好从内衣里摸出一张皱巴巴的百元票子和两张大团结,手略有些颤抖地递给营业员。就在那一霎那,我注意到这位父亲望着这血汗钱的眼神,那眼神流露出的是对这一百多元钱的“依依不舍”,那眼神是对孩子可以“风光”地穿上新鞋的满足那眼神打动了我,我感觉眼前这位父亲的形象突然高大起来。 噢,记起来了,在我十几岁的时候,也经常和人家攀吃攀喝,经常向父亲要钱买这买那,父亲将钱递给我时,又何尝不是这样的眼神?而我那时太粗心了,没有把它当回事,我经常买这买那,却从未见过父亲给自己买什么新鞋,买什么新衣服。 我放下挑好的旅游鞋,来到柜台前,精心为父亲挑选了一双既轻便又舒服的棉夹鞋 10、文章通过典型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父亲”这个人物形象,请结合语句具体分析“父亲”这一人物形象。 11、看到“254元”的标价,那乡下人为什么“面带愧色”地面对“男孩”?当他选好鞋子从内衣中摸出钱递给营业员时,为什么“手略有些颤抖”?请揣摩并写出父亲当时的心理活动。 12、那“父亲”的眼神传递出了哪些情感?为什么那眼神“打动了我”? 13、在你的成长经历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文中父亲那样的眼神?请将当时的情景描绘出来。(不少于30字) (三)、阅读母亲我 狗,完成文后问题。(12分,每小题3分)小时候我极怕狗。现在想来,虽称不上是“谈狗色变”,也确有些“说狗心寒”,对狗的怕简直甚于想像中的鬼怪。每到夜间,远处的几声狗叫都能把我的心吊起来,好长时间才在母亲的细语柔抚下慢慢落下去。到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要求上早读。可整个村子上三年级的就我一个,另有几个四五年级的学生在校住宿。我作难了:学校和我们村子之间正好有一个“恶狗云集”的大庄子,白天和别人一起倒还不怎么怕;这早上起来,黑咕隆咚的邻居大婶也来劝母亲:“别让洪水上了吧,就弟兄一个,他爹又不在家,万一有个好歹咋向他爹交代呢?”母亲笑着谢了大婶,摸摸我的头说:“我送他,学不能不上啊。”大婶瞪了母亲一眼:“你,能行吗?”母亲顿了一下,点点头。第二天早上,我一觉醒来,发现母亲已点着灯在忙碌了。“五点半了,起来吧。”母亲见我醒了,转身为我打来洗脸水。待我洗好脸,她到院里找了一根木棒拿在手中,夹上我的书包,然后拉上我:“走吧。”摸了摸母亲手中的棍子,拉着母亲的手我顿时觉得安全多了。到了那个村子,我的心也不再那么恐惧了,只是紧紧地攥着母亲的手。母亲紧张地盯着周围,像是怕狗突然从暗处扑上来似的。忽然,我感到母亲的手湿漉漉的,有些发抖,我抬头看着母亲,母亲赶忙俯下身拍拍我的头:“洪水,别怕!有妈在,狗子不敢来的。”我便像置身于一把保护伞下似的,心慢慢的安稳下来。以后,母亲每天早晨起床后总是先把我送到学校,然后再回去做饭。几年过去了,有一次同大婶闲谈,一句话说得我的心猛得一颤:母亲对狗的怕其实一点也不亚于我!她小时候曾被狗咬得差点丢了命。母亲那湿漉漉的颤抖的手在眼前一闪,我真想跑到正忙碌的母亲身边,抱住她大哭一场-为她那颗受苦受累还经常受着惊吓的羸弱的心!如今我已不再是怕狗的小孩子了,而母亲依然很怕狗。于是每次外出,我总细心的守护在母亲的身旁-因为,我忘不了那个怕狗的童年;忘不了母亲那只手,湿漉漉的,有些发抖14、用简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15、文章从两个不同角度告诉我们母亲其实是很怕狗的,试借用文中的语句进行说明。 16、文章多次写到母亲湿漉漉的手,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7、母亲到底是胆大还是胆小?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不少于50字) 三、古诗文阅读(16分)(一)阅读刻舟求剑,完成下列题目。(12分,每小题3分)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楚人有涉江者( )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遽契其舟( )19、翻译句子。是吾剑之所从坠。 译文:_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_ 20、刻舟求剑为什么详写“刻”这一细节? 21、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 (二)、读杜牧的赤壁,然后答题。(4分,每小题2分)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22、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 ;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人物 。23、赤壁之战中,如果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因此有人认为,杜牧作本诗的目的是为曹操叫屈。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何? 四、写作(50分)24、(1)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许多值得我们感谢的:养育我们的父母,谆谆教导的老师。团结友爱的同学,博大精深的文学名著有时候,意外、磨难、不幸,因激发了我们向上的动力也让我们心存感激可以说,懂得感谢是一种生活的态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