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登鹳雀楼【教材分析】唐代诗人王之涣登鹳雀楼(小语第五册)一诗中首句“白日依山尽”,人教社参考资料解释为:“白日:这里指傍晚的太阳。依:挨着或靠着。山:这里不是指某一具体的山,而泛指连绵起伏的群山。尽:完,尽头,这里指太阳快要落山了。”全句解释与其他有关鉴赏分析一样,为“太阳靠近山头,慢慢地落下去。”我以为此解甚不妥。 其一,此解与诗的意境基调相悖。这首诗构思高超,哲理深邃。前两句写实景,意境壮阔,气象宏大;后两句启发读者想象虚景,阐发“站得越高,看得越远”的哲理,定下激发人奋发进取、昂扬向上的基调。如果是“日落西山”,岂不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之悲凉、凄苦之感?诚然古人笔下有将“白日”当作“落日”的,如宋代谢翱的西台哭所思有“残年哭知己,白日下荒台”。晋代陶渊明的饮酒二十首有“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但这些都与上下句或全诗意境一致。而更多的人是把“朝阳”、“艳阳”写作“白日”,如宋代苏轼贺端明启“白日一照,浮云自开”。唐代张嫔登单于台“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晋代乐府古辞晋白纤舞歌三首“阳春白日风花香”。三国魏曹植侍太子坐“白日曜青春,时雨静飞尘”。战国楚宋玉神女赋序“其始来也,耀乎若白日初照屋梁”等。为此,“白日依山尽”中的“白日”理解为生机勃勃、奋发向上的“朝阳”更合诗情、诗境、诗理。 再看“尽”字,如果理解成“完,尽头”,即没有了,落尽了,又怎好说成“快要落山了”呢?辞海辞源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中“尽”字都有“达到极点”的义项。而这个“极点”正是高山之绝顶。这样,这一句就可理解为“一轮红日升上了高山之巅”或“一轮红日从巍峨的中条山山顶喷薄而出”,与下句“滔滔黄河水滚滚流入大海”一起组成一幅雄伟壮丽的山河图。其二,此解与当时当地实际相背。诗中的“山”不是诗人登楼西望的群山,而应是地处鹳鹊楼东南的中条山及其主峰雪花山。沈括梦溪笔谈和唐诗三百首注中都说:“鹳鹊楼在河中府,前瞻中条,下瞰大河。”人教社参考资料上也释为:“楼阁的名字,旧址在山西省永济县的西南城上,前面可以望见中条山,下面临近黄河。”江苏省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百科知识辞典解释为:“一座古代建筑,故址在现山西省永济县西南。向东15里,是气势宏伟的中条主峰,海拔1994米,登上这座楼可以看山观水,是唐代著名的游览胜地。”辞海对“中条山”的解释是:“在山西省西南部,黄河和涑水河、沁河间。东北西南走向。长约160公里。主峰雪花山在永济县东南。”再从课文插图看,右边的山、太阳都在鹳鹊楼东边,与黄河流向大海一致。由此看来,诗人登鹳鹊楼与其他游人一样向东远眺连绵起伏的中条山,向下俯瞰滔滔的黄河水。向东看山时看到的太阳正是东升之朝阳,而不是西沉之夕阳。这样,全诗就可理解为:一轮红日从高山之顶喷薄而出,滔滔黄河水滚滚流向大海。要想把很远很远的景色尽收眼底,就要再登上一层楼。前两句写景,描绘祖国山河雄伟壮丽;后两句抒情,抒发作者蓬勃向上、不断进取的情怀。景中融情,情中寓理。【学习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 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学习诗人王之涣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3. 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学习重难点】理解诗句含义,想像诗句描写的景象,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两课时【资料链接】1鹳雀楼:在今山西省蒲县西南,传说鹳雀经常栖息于此。旧址原山西省永济县西黄河中一座土山上,楼有三层,唐代为游览胜地,宋朝以后随土山被河水冲没。2.王之涣 (698742),字季凌,唐代诗人。盛唐时期有一批诗人,善于描写塞外风光和征战生活,称为“边塞诗派”,王之涣是其中的一位【学习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初读古诗,知道诗题以其意思本诗的作者。一、自主导学1.了解诗人王之涣2.积累王之涣的其他古诗3、搜集黄鹤楼、黄河的相关资料二、课题研讨一、谈话提示课题同学们还记得黄河吗?它是我国第二大河。从青海省流出,经过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等省区,在山东流入渤海。在黄河流过的山西永济县有一座著名的高楼,叫鹳雀楼。(板书部分课题:鹳雀楼)一千多年前的一个傍晚,诗人王之涣登上这座楼,看到远处太阳正在慢慢地落下,楼下滔滔的黄河水奔流东去,兴奋不已,写下了一首诗(板书“登”完成课题)登鹳雀楼。齐读课题。注意读准“登”字。这座楼后来被黄河水冲毁,但是这首诗,却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二、范读课文三、自学课文。教师巡视指导要求:1借助汉语拼音把课文读通顺。2画出本课要求掌握和要求认识的字,读准每个字音。四、检查自学情况1认读生字。楼入穷目更层登鹳雀依2朗读课文。(指名朗读,齐读)五、指导朗读,初步了解诗意1登上鹳雀楼,诗人看到了什么?(指导看图:远处,太阳靠近山头,慢慢地落下去。楼下,黄河水奔腾着,流向大海。2读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教师示范读出夕阳夕下、河水滔滔的情境,再学生反复练读。3眼前的景象吸引着、鼓舞着诗人,他想到了什么?读第三、四行。教师讲解:诗人想看到更远的景物,就对自己说,我应该再上一层楼。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联系登高活动,明白站得高,才能看得远。)4指名读: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5朗读课文。以不同形式反复练读。六、识字、写字指导入:与“人”、“八”比较。组词:入口、出入、进入。穷:上边是穴宝盖儿,写法与宝盖不同。目:比“日”多一横。更:第一笔横较短,是间为扁“日”,第六笔长撇顶在横中,直穿“日”后撇向左下方,捺起笔在“日”的左下方,撇捺要平衡。层:外面是“尸字头,里面是“云”字。楼:左窄右宽。右边“米、女”上下各半。“米”最后一笔是捺,“女”第一笔是撇点,最后一笔横稍长,托起上部,组词训练。三、当堂练习。1认读生字(包括要认识的字)。2练习背诵。 以个人、小组、全班等形式练习背诵。3完成课后练习3。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学习诗人王之涣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一、自主导学1.检查背诵古诗二、课堂研读一、学习理解诗意1.学习一二行。(1)指名读。(2)说说哪些词不懂,借助图画理解“白日”、“依”、“尽”。(3)指名说一二行诗意。(4)看图想象,说说黄河怎样流入大海。(5)小结:这两行诗主要讲诗人在鹳雀楼上看到傍晚的太阳靠着山慢慢落下去,黄河滚滚地流入大海。(6)指导朗读。同学们想想,应该怎么读,试着在座位上读一读,指名读,齐读。过渡:看到如此壮丽的景象,诗人产生什么想法。2.学习三四行。(1)理解词语的意思:欲、穷、千里、目、更。(2)说说诗句的意思。(3)结合生活体验谈谈“站得高,才能看得远”。(4)师小结:要想看得远必须站得高,这是诗人写下这一千古名句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我们要多学习一些知识、本领,眼界才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DB61T 863-2014 玉米 敦玉328规范
- DB61T 843-2014 水稻 黄华占规范
- DB61T 776-2014 小麦 宝麦8号规范
- 围挡劳务合同2篇
- 施工项目风险评估与管控方案
- 2025年南阳内乡县人民检察院招聘聘用制书记员13名备考练习题库及答案解析
- 委托采购委托采购合同范本的应用4篇
- 2025年德惠市公开招聘社区工作者(194人)备考练习题库及答案解析
- 货物运输书面合同4篇
- 第3课 奖牌设计 教案(表格)人教版美术七年级上册
- 手术室安全知识
- DL-T 5876-2024 水工沥青混凝土应用酸性骨料技术规范
- 运动解剖学课件完整版
- 地下室管理制度
- 骨科术后下肢肿胀护理
- 《套期保值会计》课件
- Unit 1 This is me reading I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译林版英语七年级上册
- 河南省南阳市2023-2024学年小升初语文试卷(含答案)
- 月饼订购合同模板
- 2024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护理与管理专家共识要点(全文)
- 七上人教地理新教材教学计划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2024)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