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上燃气设施安全工作守则抢险事故处理程序.docx_第1页
地上燃气设施安全工作守则抢险事故处理程序.docx_第2页
地上燃气设施安全工作守则抢险事故处理程序.docx_第3页
地上燃气设施安全工作守则抢险事故处理程序.docx_第4页
地上燃气设施安全工作守则抢险事故处理程序.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地上燃气设施安全工作守则抢险事故处理程序客户服务:抢险事故处理程序目录页数前言iii参考依据iii1.处理抢险事故的原则12.抢险事故的初步举报22.1消息来源22.2事件详情22.3抢险事故工作纸23.抢修作业分类33.1严重紧急事故33.2一般紧急事故34.抢险工作程序45.现场的修复工作55.1 客户服务抢险人员在现场一般注意要点55.2 火灾与爆炸55.3 不受控制的燃气泄漏65.4 燃气供应故障75.5 已受控制的燃气泄漏不安全的炉具及燃气装置85.6 与燃具设施有关的事故处理86.善后工作11附录1可燃气体检测器12附录2可导致点燃的来源13附录3严重漏气事故报告(涉及人命损失/非涉及人命损失) (样本)15附录4严重漏气事件报告-与燃气公司无关 (样本)21此工作守则可在负责工程师的判断下作适当的变更。工作守则乃根据当时最充份的资料撰写,但将会随国标版次更新、物料供应及工作方法变动时作出适当的改进。工作守则是以改版或发出修订附页的方式作出修定。使用守则的人士应确定持有最近期的修定附页或版本。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前言此工作守则主要为关于户外及户内立管,和用户室内燃气设施的抢修作业工作。管网工程及生产厂区系统紧急情况处理,不在此守则范围。本工作守则并未授予豁免法律责任的权力。在任何情况之下,除执行本规程外,亦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条例、标准的规定。参考依据此抢险事故处理程序,是以香港中华煤气的工作守则为基础,并遵照国家及行业标准要求,以及国内的运作模式撰写而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93(2002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家用燃烧器具安全管理规程GB17905-2004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镇燃气设施运行、维护和抢修安全技术规程CJJ51-2001J112-2001(2001年版) 城市燃气安全管理规定 (1991年3月30日建设部、劳动部、公安部令第10号发布) 城市燃气管理办法(1997年12月23日建设部令第62号发布) 燃气燃烧器具安装维修管理规定(2000年1月21日建设部令第73号发布) 江苏省燃气管理条例 南京市燃气管理条例1.处理抢险事故的原则1.1所有抢险事故必须超越其它工作,列为最优先处理。1.2所有抢险事故应尽可能于下列目标时间内到达现场(参看第3段的抢修作业分类):(a)严重/未受控制的气体泄漏45分钟。(b)已被控制的气体泄漏12小时。1.3配备足够人力资源及设备,配合相应协调及监察进行的各项修理工作。1.4行动时优先处理次序:在处理抢险事故时,应依照以下的先后次序进行:-(a)保障生命。(b)保障财产。(c)找出及修理气体泄漏。(d)在现场作最后调查。(e)找出抢险事故的起因及作出报告。1.5抢险事故优先处理次序:下列为依优先次序排列的各类事故:-(a)气体泄漏火警爆炸。(b)气体供应中止供应不稳定区域压力过高或过低。(c)不安全的炉具或燃气装置。(d)医院的燃具或燃气设施损坏或失效。(e)工商业客户的燃具损坏或失效。注:在处理抢险事故时的先后次序,还须根据常识及专业知识作判断,因有些不属以上任何一类的突发事件亦须紧急处理。2.抢险事故的初步举报2.l消息来源抢险事故通过以下途径获知:-(a)客户;(b)警察、消防局及其它公共事业公司;(c)公司员工及(d)其它机构人士。客户服务热线/抢险热线接收抢险事故报告。如其它部门接获这类报告,应转交客户服务热线/抢险热线,以便采取适当行动。2.2事件详情对报讯者态度必须谦恭有礼,以便确切了解事件的详情及严重程度,须获资料如下:(a)报讯者的姓名地址及联络电话号码及客户号码(如具备)。(b)事件发生的性质及时间地点(如确知)。确定为泄漏事故后对报讯者的询问及建议如下:(a)气体味道是在屋内或屋外嗅到?(b)发觉燃气味有多久?(c)询问燃气表控制阀有无关上,如没有,嘱其立即关上及等候公司人员到达。(d)嘱客户打开门窗以便空气流通。(e)嘱客户采取以下安全措施:(i)切勿开关任何电闸或电器连接;(ii)切勿按动电钟、门铃;(iii)在燃气充斥地点不要使用电话;(iv)切勿吸烟;(v)熄灭所有明火;(vi)切勿以火找寻漏气气源。(f)劝告客户在截断漏气之前,如要用电话与合资公司再联络时,请用屋外的电话。2.3抢险事故工作单在接获抢险事故报告后,客户服务主任须发出抢险事故工作单。3.抢修作业分类在管理立场而言,在1.5节所列的各项紧急工作,可分为严重紧急事故及一般紧急事故两大类:-3.1严重紧急事故(a)所有来自警察或消防联络中心的抢险事故报告。(b)不受控制的气体泄漏关闭燃气表控制阀也不能确定可以制止的燃气泄漏。(c)致命或非致命的伤人事故。(d)涉及爆炸或火灾的事故。(e)燃气供应中止,影响到整幢大厦或地区。3.2一般紧急事故除3.1所列之外的所有紧急事故,包括:-(a)已受控制的气体泄漏已受控制的气体泄漏是指虽然泄漏气体的地方仍未修理妥当,但因客户关闭燃气表控制阀而暂时停止的气体泄漏。当处理由电话投诉的燃气泄漏事件时,应反复查询致电者以确定已制止该泄漏。因为关闭燃气表控制阀并不表示一定可以制止气体泄漏。除非肯定无疑因关上燃气表控制阀而使气体泄漏终止及不再存在任何危险时,才可将此事件分类为已受控制的气体泄漏。(b)只影响单一用户的燃气供应中止。4.抢险工作程序4.1接到抢险事故报告时,抢险热线/客户服务热线须通知抢险单位,以采取适当行动。严重的抢险事故须由抢险工程师及技术员出勤处理。如发生或怀疑有严重/不受控制的燃气泄漏,抢险热线/客户服务热线必须即时通知消防局及公安局*。一般紧急事故由抢险技术员处理。4.2当由同一地点有两个或以上人士致电报称气体泄漏时,此事件应立即升级为严重紧急事故,抢险热线/客户服务热线必须立即通知消防局及公安局。4.3如紧急事故涉及管网部,抢险热线/客户服务热线应立即通知管网部门主管人员,以便派出管网抢修工程队往现场。4.4如抢险技术员抵达现场及将事件界定为严重事故时,他应立即通知抢险热线/客户服务热线、抢险工程师及经理,使其将有关详情通知消防局及公安局。4.5在有需要时,如客户受影响,客户服务人员亦须加入管网抢修工程队工作。 * 燃气供应中止时,可视情况决定是否须通知消防局及公安局。5.现场的修复工作5.1抢险人员在现场的一般注意要点5.1.1应尽快迅速赶往现场。抵达现场后,应采取必要步骤保障人命及财产安全。接触提供报告的警方消防员及其他人士。应根据燃气泄漏程度设定警界区和警示标志,管制交通。5.1.2综合现场情况,尽快向抢险工程师/抢险经理报告。如现场需要加派人手协助,可向客户服务部管网部警方消防局及其他部门求助。为安全起见,严禁单独在有危险性的现场作业,可向抢险工程师/管网工程抢修人员要求迅速派员协助。应留驻现场保护公众,免受爆炸或气体中毒的威胁(或者需要疏散)。5.1.3在自身安全无威胁的情况下,被邀约时应协助警方或消防员工作。5.1.4 在燃气积聚的地方,不要在没有配戴呼吸设备的情况下工作,不要干预、操作任何电力设备用具或装置。5.1.5只可使用防爆电筒照明。严禁明火或其他照明设备。5.1.6使用具备防爆性能的气体检测器(见附录1)探测现场附近,查看是否达到要疏散程度,及人命财产有没有受威胁。如燃气浓度持续于危险水平,应报告抢险工程师/抢险事故经理,以作出进一步的决定。5.2火灾与爆炸5.2.1接触用户/报讯者/警方/消防局人员以了解爆炸/火警的情况。5.2.2了解及查明现场是否有燃气管道;需要时向抢险工程师查询。5.2.3如该单位或大厦有燃气供应,应关上燃气表控制阀(表掣)/立管阀。如无法接近燃气表控制阀/立管阀时,可关上地下管阀。应迅速控制气源和火种,应保护好事故现场,防止次生灾害。5.2.4如火警或爆炸在压力调节器地下管或立管附近发生,应向管网部求助。应采取切断气源或降低压力方法控制火势,应防止管道产生负压。5.2.5如因燃气泄漏导致火警或爆炸,必须进行调查。5.2.6 如出事现场的住户、建筑物并无燃气设备,向抢险工程师报告及等候进一步指示。如现场有警察/消防局官员,应将此情况向他们报告。如现场无有关官员,抢险工程师应向消防或地区警察报告此情况。5.2.7 紧急事故消除后,应对管道和设备进行全面检查,清除隐患。5.3不受控制的燃气泄漏5.3.1注意要点在燃气弥漫的空间,应弄熄所有明火,切勿开关任何电器用具电闸及干扰连接。同样地,勿按动门铃或使用电话。绝对不可吸烟,以明火找寻漏气来源亦绝不可以。为安全起见,应采取所有必要的步骤止漏。应有第二位人员在现场协助,可以在屋内与他一起工作,也可在屋外候命并与他保持联络。5.3.2疏散准则如在密封空间内泄漏(或怀疑泄漏)燃气,而不能靠关上总阀及/通风将之驱散,及/或如测试显示燃气浓度相等于20%爆炸下限(LEL)并在上升趋势时,则必须进行疏散。当有怀疑,尤其当燃气渗入多层大厦或较大的建筑物时,又或者认为一氧化碳气体浓度已达致危险程度或有人被燃气或任何不明气体引致不适,应将大厦内人士疏散。毗邻或相对的楼宇如可能受爆炸波及亦须进行疏散。当奉命去处理紧急事故时,即使最后证实与燃气无关,亦应采取适当行动以保障生命安全,并通知有关部门和作好事故现场的安全防护工作。5.3.3在客户的屋外(a)用具有防爆功能的可燃气体检测器(附录1的C.G.I.)在大厦走廊管槽楼梯采光井等找寻可能的泄漏来源。搜索范围包括上下层楼房。(b)如找获泄漏的确实位置,需要时切断燃气来源及进行修理。在现场作最后检查,以策安全。(c)如找不到泄漏确实位置,通知抢险工程师/管网抢修队求助。5.3.4在客户的屋内未能进入(a)如相信泄漏是来自客户屋内而生命或/及财产受威胁时,应尝试各种可行的办法进入及在屋外关上阀门以终止燃气供应。如不可能进入,向消防员或/及警察求助,及通知抢险工程师。(b)留在现场,以可燃气体检测器在建筑物周围测试,获得燃气积聚情况的读数,记录在工作文件上,至有关部门人员到来为止,必要时须疏散现场。5.3.5进入有燃气积聚的建筑物进入有燃气积聚的建筑物前先获得入屋的许可,肯定燃气表控制阀/炉具阀已关妥,打开门窗使空气流通,然后在屋内搜索。受燃气影响的人士应移往外间空气清新处。如受影响人士失去知觉,向救护人员及警察求助,通知抢险工程师。5.3.6准确判断泄漏点在现场试漏。如泄漏来自炉具,修理泄漏处或关上炉具阀及截断燃气供应,发出隐患整改通知单给有关单位。如泄漏来自燃气表或燃气装置,修理泄漏处或关上燃气表控制阀及截断燃气供应,发出隐患整改通知单给有关单位。在下述情况,须向抢险工程师请示:(a)找寻不到燃气泄漏处。(b)燃气供应无法终止。5.3.7应采用防爆措施/工具如炉具或燃气装置终止燃气供应,要通知客户及解释原因。如果需要任何善后工作,亦须通知客户有关的安排。事故未查清或隐患未消除时不得撤离现场,应采取安全措施,直至查清事故原因并消除隐患为止。5.4燃气供应故障5.4.1接触客户先获入屋的许可,向客户查询燃气供应故障的确实时间及持续情况。5.4.2检查燃气供应检查燃气供应检查炉具,需要时调校及修复。如出现无供应弱供应短暂中止供应或供应忽强忽弱,可在试压点检查供应压力。如发现燃气表损坏及不能正常通气,更换燃气表。在安装有立管压力调节器或燃气表压力调节器时,检查这些压力调节器操作是否正常。如肯定供应不正常源于管网系统,向抢险工程师/抢险经理报告情况,使彼等通知管网部门人员采取适当行动。5.4.3燃气供应终止如肯定某地区的燃气供应突然中止,抢险单位及管网部应采取迅速及必要的行动,尽快恢复燃气供应。(a)抢险单位将指派一位工程师与管网人员一起,进行计划工作部署控制及监察恢复供应燃气。(b)管网部门人员向事故发生所在区域的抢险工程师提供受影响的范围,抢险工程师要确定受停气影响的客户数目及类别,此资料可要求资讯科技部或相关部门提供。(c)取得客户数目及名单后,抢险工程师可计算所需人力及安排每一队人员负责指定的区域。(d)管网部门人员知道实际情况后,在适当地方设立临时地区控制中心。各队人员分别前往其负责区域。(e)到达其负责的建筑物后,工程人员将立管阀及用户的燃气表控制阀关上,在大厦报告板张贴燃气停止供应的通告;同时,通知大厦管理处及管理员。(f)完成上述行动后,工程队须向抢险工程师报告,令他通知管网督导人员。(g)工程队在现场待命,等候抢险工程师进一步指示。(h)在准备恢复供气的工作进行时,抢险工程师应部署立管置换所需的人力。用户停气后的通气,严禁在夜间进行。(i)在置换前,抢险技术员应尝试进入客户屋内将所有燃气表控制阀关上,然后进行立管全面检查。如无漏,管网工程队便打开地下阀,抢险技术员进行置换。如有漏气,抢险技术员须找出及修妥漏气处。如漏气是因为一些未能进入的单位内有炉具开着而致,立管阀便不应打开,及要向抢险工程师报告及请示。(j)立管及炉具设施置换完成后,通知客户燃气供应已可复用。5.5已受控制的燃气泄漏不安全的炉具及燃气装置对炉具及燃气装置试漏。检查炉具的点火系统/火种/炉头/安全装备及燃烧状况,燃气装置的完整及一般情况。此外,肯定烟道系统亦完好。如发觉有气体泄漏,应修复漏气点。如无法修妥,则应:-(a)截断燃气供应予该炉具,及发出隐患整改通知单给有关单位。或(b)关及锁上或截断燃气表控制阀,部署下一步修复行动。向客户解释此情况,及向抢险工程师报告。5.6与燃具设施有关的事故处理5.6.1此类事故包括:-(a)故意或意外吸入不完全燃烧后的废气未燃气体而产生的致命或非致命严重事故;(b)由燃气爆炸火警而引致的致命非致命财产损失等严重事故。5.6.2燃具事故处理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第73号令燃气燃烧器具安装维修管理规定第29条处理,包括在事故现场立即切断气源,采取通风、防火等措施,并向有关部门报告,然后按国家规定进行调查。5.6.3燃具用户发生意外事故时,抵达事故现场后,必须采取以下的行动:(a)如嗅到燃气味,应立即切断燃气气源,关上燃气表控制阀。(b)打开门窗,严禁开关电器。(c)调查有无任何人士受燃气影响,如有需要,将伤者抬到空气流通处急救或立即送往医院救治。(d)检查炉具控制阀(掣)有无打开。(e)在关上燃气表控制阀的前提下,维持所有炉具于原状,其他如用户管管件等亦不可移动及带走,维持原状。(f)将情况告知抢险工程师/抢险经理。5.6.4第一见证人应保护好现场,立即通知有关部门勘察现场、封存燃具。5.6.5重大事故处理应按有关规定进行;由有关部门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处理。5.6.6处理燃具事故时,应按与燃具有关的规章、标准,对事故做出四个技术鉴定证书(见GB17905-2004,规范性附录A、B、C及D):1) 燃具安装和排烟通风及管路气密性;2) 燃具使用和维修;3) 燃气供应质量;4) 燃具质量。5.6.7事故燃具检验时,检验机构应将事故燃具清除异物后,按不同事故类型进行检测:1) 一氧化碳中毒事故(以下性能应符合产品相关标准明示的规定);1. 燃具的气密性;2. 火焰稳定性;3. 烟气中一氧化碳含量。燃具售出一年内,应符合GB6932中规定;燃具售出一年以上,直排式燃气热水器应小于0.14,烟道式和平衡式燃气热水器应小于0.28,燃气灶具应小于0.14。2) 燃气泄漏引起的事故:1. 捡查燃气管道的气密性;2. 燃具燃气入口在4.2kPa空气压力下,泄漏量应小于0.07L/h。3) 交流电电击事故,按产品相关标准明示的规定检验。5.6.8测量现场及绘草图,检查烟道及烟道末端,记録当意外发生的时候有关烟道或空气流通情况。亦要列出炉具位置及受害者位置。5.6.9记下立管燃气表及有关户内管的尺寸,包括炉具的型号,其使用及安装年份。5.6.10和有关人士洽谈,及向警察/消防员取得更详细的资料。5.6.11如受害者已送医院诊治,向医院了解受害者的情况。6.善后工作6.l如炉具/燃气装置已被截断燃气供应,通知客户及客户服务人员以安排修复工作,但此工作必须于警察/事故调查组在现场完成事故调查后方可进行。6.2立管/燃气装置已暂时修妥及无漏气,应安排永久性的修复工作。6.3抢险工程师/抢险经理应按事故分类填写严重漏气事件报告(附录3、4)。- 完 -附录1-可燃气体检测器(具防爆功能)仪器介绍具防爆功能的可燃气体检测器(C.G.I.)用来测量空气中可燃气体的浓度,特别用于密闭空间及测试孔。可读出100%爆炸下限(LEL)100%燃气(GAS)试验时利用仪器将空气样本抽入。要测试工作井墙孔内的样本时,应使用探管协助。从测试孔抽取样本时必须小心,以防把积水抽入仪器。附录2-可导致点燃的来源2.1可导致点燃的来源可导致点燃的来源包括有:(a)照明及电器设备,包括发电机;(b)丙烷/丁烷发热设备;(c)车辆及使用汽油/柴油的器材;(d)电话及无线电器材包括手提家庭式收音机;(e)危险灯,交通灯;(f)火柴打火机烟斗香烟等;(g)非防爆的气体检测器,如火焰电离检测器.;(h)可能产生及泄出静电的物质。2.2一般事项在存有燃气或已挥发的可燃液体(例如汽油)的情况下,使用任何会引致点燃的物件都是危险的,并可能导致爆炸或起火。如遵守下列指示,工作可以更为安全。但如对任何个别工作的安全性有怀疑时,工作前应咨询工程师/督导级职员。(a)在带气工程进行时,任何可引致点燃的来源必须远离工作现场。(b)如需将照明设备移近工作位置时,必须使用认可的防爆照明设备。附录3-严重漏气事故报告(涉及人命损失/非涉及人命损失) (样本)机密性文件严重漏气事故报告 ( 涉及人命损失 非涉及人命损失 ) 报告编号.: 地区: 报告日期: 部门: 消息来源: 公安档案报告编号: 报案日期: 投案时间: 公安派出所地点: 事主及事故资料:事主姓名:年龄: 住址: 电活号码: 客户编号: 紧急工作单编号: 事故日期: 时间: 事故地点:(如跟以上住址不同,请填写)燃气类别:天然气人工煤气液化气代天然气(空混气).供气压力事故发生时的环境:a)当地温度 b)天气状况 燃气有否被燃点?有没有立管:管径 已使用年限 状况 燃气表:设计流量 已使用年限 制造厂家 编号 读数 点火开通曰期 户内管:管径 已使用年限 状况 气密性测试结果: 有关的炉具资料制造厂家: 种类: 由谁安装? 公司技术员 / 外判厂家 ( )安装日期: 最后维修/检查日期: 炉具的使用年期及状况: 故障性质及原因: 炉具是否含自动点火装置?自动点火装置是否操作正常?炉具有否贴上警告标贴?炉具是否含自动熄火保护装置?自动熄火保护装置是否操作正常?室内换气 (并附上草图)房间尺寸:长 宽 高 房间体积 (平方米)窗口尺寸 宽 高 窗口类型: 长型 / 横型 / 固定式百叶窗有没安装排气扇?有/ 没有种类: 门上有没有百叶排气口:有 / 没有尺寸: 烟气的排除烟道状况 烟囱出口的状况 排烟设施草图:事故发生的房间平面草图: 事故现场記錄当发现伤/死者时,炉具装置是否处于开启状态?炉具的燃烧状况(包括火焰形态、颜色、稳定性)如何?炉具是否装置于设有窗户或通风孔之房间内?炉具是否具有产品质量检验报告和出厂合格证?有关报告和检测证的签发日期及签发单位名称?炉具是采用钢网管、金属波纹管或橡胶软管连接?钢网管、金属波纹管或橡胶软管的材料及安装是否符合标准?钢网管、金属波纹管或橡胶软管的状况如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