鼋头渚导游词范文.doc_第1页
鼋头渚导游词范文.doc_第2页
鼋头渚导游词范文.doc_第3页
鼋头渚导游词范文.doc_第4页
鼋头渚导游词范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鼋头渚导游词范文 太湖鼋头渚风景区 【景区概况】鼋头渚位于无锡西南郊的太湖之滨,距离市区约18公里。它是国家5A级景区。渚是指三面临水的小陆地,因为它状如鼋头而叫鼋头渚。它可以说是独占太湖最美的一角。在这一片真山真水的自然景色中辅之以别具匠心的人工点缀,使之成为观赏太湖最为理想的游览胜地。鼋头渚以其“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辽阔”的无边风月和春花秋月、夏荷冬雪的四时之景吸引着无数游人。我们所要重点游览的就是鼋渚春涛景区了,他的基础就是1918年由杨翰西所建的横云山庄,它是整个园林的精华所在。下面让我介绍一下本次的游览路线:首先我们来到的是结构古雅的“太湖佳绝处”牌坊、长春桥和“横云山庄”牌坊,接下来浏览的是幽深寂静的藕花深处,最后我们参观的就是景区的精华鼋渚春涛了。下面开始我们的游览吧。 【太湖佳绝处牌坊】 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座“太湖佳绝处”牌坊是由郭沫若老先生手书。 【长春花漪】 绕过涵万轩,我们来到长春桥,我们看到的这座长春桥是园主为了改变原来的横云山庄用地局促,所以利用湖边的芦苇荡,拦水围堤,堤上架“长春桥”,在桥头两侧的长堤上,种植了日本樱花的著名品种“染井吉野”,长春桥是仿照颐和园昆明湖上的玉带桥所建。她是一座拱石桥,高耸湖面,它挡住了外湖的景色,分隔了水面和空间,从平面上看,增加了变化,使浩大的湖面产生了大小、虚实、动静的对比;从立面上看,丰富了景色层次,它与涵万轩、绛雪轩和东面山坡自成一个空间,构成长春花漪的景色。这里又有一座“具区胜境”牌坊,具区是太湖的别称之一,在这个牌坊的背面写着“横云山庄”,它是这座风景区原来的名字。 【藕花深处】各位朋友,这组被称为“藕花深处”的庭园建筑是景区中最幽静的地方,这里的水池中遍植荷花,来到此地,似乎进入了“兴尽晚归舟,误入藕花深处”的诗情画意。藕花深处景区包含荷塘、小岛、曲桥,芳亭、湖石,轩厅等景点。 【无锡旅情】 现在在我们眼前的这块巨石上刻有无锡早期的旅游口号无锡,充满温情与水。温情是指无锡人温文尔雅,待人热情。至于“水”,那是指无锡的旅游资源以水为主,以水出名,有太湖、京杭大运河,还有长江。因此,说无锡充满温情与水当之无愧。背面刻的是无锡旅情的中文歌词。这是无锡市为了提高知名度邀请了日本作曲家和音乐出版社长来无锡旅游,他们回国后便出版发行了无锡旅情,由日本当红歌星演唱。无锡旅情从此风靡日本全境,许多日本友人纷纷慕名前来无锡旅游。 【鼋渚灯塔】 各位来宾,走过了幽静的藕花深处,我们来到景色豁然开朗的太湖佳绝处鼋头渚。请大家向右看,那里从青龙山到闾江口,沿湖有18个山湾,简称“湖西十八湾”;它的前端就是马山岛,岛上有国际度假区,更有“灵山大佛”遐迩闻名。在请大家往中间看,那好像由三个小岛组成的“三山岛”,既有秀气,又有灵气,更像“蓬莱仙岛”那样有点仙气,已被建成中外驰名的“太湖仙岛”。请大家回过身,欣赏一下太湖航行的保护神“鼋渚灯塔”。它是作导航之用。1920年,就有人在这里立杆挂灯,为也行船只导航。1924年,锡湖轮船公司首航太湖,地方人士集资建一座灯塔以示祝贺。 【鼋渚春涛】 请大家向前走,这里是鼋头渚的景名刻石,这块“鼋头渚”的刻石高2米,正面的“鼋头渚”三字是由无锡举人秦敦世书写的。另一面刻“鼋渚春涛”4字,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状元刘春霖写的。“鼋渚春涛”的“春”字用的最妙,一是刘春霖来锡时正是仲春时节;二是这里面对着太湖的一个内湖,叫梅梁湖。根据具区志记载:“梅梁湖在夫椒山(今马山)东,吴时进梅梁至此,舟沉失梁,后每至春首则水面生花。”后人据此典故把鼋头渚、马山、拖山之间的水面称为“梅梁湖”。每逢春天,这里会出现神话般的奇景:春涛好似古梅在水上开花一般,显得美丽极了;三是无锡正处在太湖北岸,春天时多东南风,太湖无日不起浪,尤以鼋头渚一带水势浩大,波涛汹涌,声势雄壮。鼋渚涛声是这里的一大特色。若遇 风和日暖,微波涟漪,涛声则清缓而流畅,和谐而有节奏;若遇狂风怒号,浊浪滔天,则轰然巨鸣,犹如万马奔腾,真有“涛声吼鼋渚,地胜十洲三岛”的感觉。所以鼋渚春涛是鼋渚涛声中最神奇的。 【摩崖石刻】各位朋友,在这里我们主要欣赏鼋头渚两组具有深刻人文内涵的摩崖石刻。 横云石壁是鼋头渚著名的风景点。在绝壁悬崖上刻有“横云”和“包孕吴越”6个字,这是清末无锡县令廖纶书写的。“包孕吴越”形容太湖气势宏大,跨越江浙两省,江浙两省在以前主要是吴越两国的疆域,太湖在其间,湖水浇灌了两国的土地,使两国百姓受益非浅。太湖像伟大的母亲以自己的“乳汁”哺育了吴越儿女。 “横云”是说在湖中远处回望鼋头渚,只见上下苍苍茫茫,水天一色,这一带湖岸好似横在半空中的一抹彩云,在轻轻漂移。原来的横云山庄也是因为这横云石刻题名的。 【澄澜堂】 澄澜堂建于1931年,是仿照宋、明宫殿式样营建的,面阔5间,四周游廊,气宇不凡,是“鼋渚春涛”的主建筑。“澄”是指水平静清澈,“澜”则是波浪起伏之意。取名“澄澜堂”是说在这里可以饱赏太湖多变的天然景色。太湖一年四季变化万千,太湖晴天,淡泊明净;雨天,烟波浩渺;有风时,白浪奔腾;有雾时,青烟缦渺。真是“浪涛与松涛齐名,碧水共长天一色”!风景能与唐朝文学家王勃写的滕王阁序所描写的洪都风景相媲美。所以陈夔龙在堂两边抱柱联上写道: 山横马迹,渚峙鼋头,尽纳湖光开绿野; 雨卷珠帘,云飞画栋,此间风景胜洪都。 “洪都”指的就是“滕王阁”了。 好了,鼋渚春涛景区就讲解到这里,下面给大家自由活动的时间。 江苏太湖鼋头渚导游词 鼋头渚 yun tu zh 鼋头渚是横卧太湖西北岸的一个半岛,位于无锡,因巨石突入湖中形状酷似神龟昂首而得名。鼋头渚风景区始建于1916年,现面积达539公顷。有充山隐秀、鹿顶迎晖、鼋渚春涛、横云山庄、广福寺、太湖仙岛、江南兰苑,中日樱花友谊林等众多景观,各具风貌。风景区已成为中外驰名的旅游度假休养胜地。 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您来太湖鼋头渚游览,我是导游员小萌。今天有幸陪同大家游览太湖鼋头渚,共度美好时光,我感到十分荣幸。 现在前往游览的是有太湖第一名胜之称的鼋头渚。它距无锡市区18公里,是无锡境内太湖西北岸的一个半岛,因有巨石突入湖中,状如浮重翘首而得名。山清水秀的鼋头渚是无锡最佳游览胜地,著名文学家郭沫若曾有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的诗赞,道出了重头清今人神往的意境。游客们:在前往鼋头渚的途中,让我先来介绍一下太湖。 太湖概况民间传说成因和物产 太湖地处长江三角洲,横贯江、浙两省,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湖泊面积为2427.8平方公里,除去湖中51个岛屿,湖泊实际面积为2338.l平方公里,号称三万六千顷,南北长68公里,湖面海拔3米,平均水深约2米。湖边的山和湖中的岛台称72峰,尤以鼋头渚、三山、洞庭东西山最为著名。湖中遗存着大量的文物古迹,是吴越文化的发源地。 有关太湖的来历,民间有多种说法:相传在很久以前,王母做寿,在天宫大设皤桃宴,玉皇大帝命四大金刚送去一份寿礼,是一个大银盒,里面装有72颗特大的翡翠,外表还雕饰着千姿百态、五颜六色的飞禽走兽,如同一只聚宝盆,令在场的各路神仙赞不绝口。但王母设宴时没请孙悟空,于是这位齐天大圣就大闹天宫。当他看见王帝送的这只大银盒时,一棒打翻,银盒便从空中翻落下来,砸到地上成了一大坑,银盒立即化成了湖水。因湖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天字上的一横落在下面成一点,就是太,所以此湖取名为太湖。而72颗翡翠分撒在太湖之中,变成了72峰。本来银盒是圆的,被孙悟空打了一棒,这便是太湖不圆的原因。 游客们:太湖的传说,发人遐想。其实,太湖原是一个大海湾,约在5000多年前,这里地壳下陷,东部的泥沙不断淤积,导致长江三角洲向东伸展,西部的洼地便形成烟波浩森的太湖。然而,民间传说更增添了太湖的神秘感。 太湖为我国第三大淡水湖,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和,雨量充足,物产特别丰富,水产品种多达30多种。其中以银鱼、青蟹、白虾最为有名。各种水生植物也深受客人的喜爱,如莲藕、菱白。水芹、药菜等已成为人们品尝绿色植物的美味佳肴。 鼋头渚所处的位置人文景观的营建经过 各位游客:我们的车开过宝界桥后,就进入了充山(也叫南犊山)。重头清就位于南犊山西端,请看山形突入太湖水中,三面临水,好像一只巨大鼋头伸出水面。这就是鼋头渚。鼋头渚独占地势,在这里可以眺望太湖,三山仙岛随波浮动,如同仙境一般,令人心驰神往。因此,在明朝时,这里早已被称为世外桃源,是富人们郊游踏青的地方。 关于鼋头渚的营建历史,可以追述到1918年。当时,杨翰西在这里购得60亩山地,开始对鼋头渚进行最初开发,建造了仿帝王宫苑的横云山庄。20年代起又陆续兴建了王心如的太湖别墅,陈仲言的若圃,郑明山的郑园,何辑五的别墅和蔡缄的退庐。到建国以后逐渐规划建成完整的鼋头渚公园。现面积达500公顷。有充山隐秀、湖山真意、十里芳径、万浪卷雪、鹿顶迎晖、鼋渚春涛、江南兰苑、太湖仙岛等十多个景观,各具风貌。 充山隐秀聂耳亭鹿顶迎晖舒天阁范蠡堂西子池中日樱花友谊林江南兰苑 各位游客:进人大门后,我们正式进入鼋头渚景区。首先参观充山隐秀景点。充山隐秀位于充山最高处鹿顶山的东南面,原来是陈家花园的所在地。陈家花园,也叫若圃,是1928年无锡本地民族工商业者陈仲言所建。1984年开始建设充山隐秀景点。种植了各种花草树木,分为春花、夏荫、秋色、冬景四个区。面积为13.3公顷。 沿着空中列车站的石路向上,便到春花区内,大家看到的水池名叫翠湖,它利用地势,顺其自然回旋在幽谷之中。水边的土山是人工堆积的,种植着桃李、杏梅、玉兰、杜鹃、月季等花卉和竹、柳、香樟等树木。在翠湖的水面上,架设着一曲一直两座桥,直桥名为跨绿,曲桥名为俯青。水边两层楼是供游人品茗小憩的地方,上层为醉方楼,下层为春风人座。楼边的方亭,名叫家风。大家绕过寥风小亭,穿过俯青曲桥,便看到山坡上林边有一六角形的竹亭。6根柱子仿照毛竹形状,十分逼真。因个字形如竹叶,此亭命名为个亭。 各位游客:穿过荇春桥亭,我们到达夏荫景区,这里有许多名贵的树木。其中两株苦櫧,高20米,已有六七百年的树龄,而高大挺拔的大王松,是当年若圃园主陈仲言栽种的。 各位游客:现在看到的建筑是聂耳亭。这里原来是陈仲言于1928年所建的一座花园。1934年,22岁的聂耳随电影大路摄制组来无锡时就居住在这里,并谱写了著名的大路歌和开路先锋两首插曲。当年,这里正在修建公路,聂耳来到筑路工地,将大路歌唱给民工们听。电影尚未拍完,歌曲已在民工中传开了。1959年无锡市政府主修了这座小阎,为纪念这位人民的音乐家,取名聂耳亭。1981年还雕塑了聂耳胸像供游人们瞻仰。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鹿顶山的十里芳径景点。它是由茂盛的树木、开山留下的池塘、石壁串连在一起的游步小道组成。每到秋天,这里漫山遍地的原野景色,令游人置身其中,仿佛如在画中畅游。 现在我们登上了鹿顶山,这里海拔96米,是鼋头渚景区的制高点。鹿顶山还有一个传说:南极仙翁的天鹿触犯了无规,被仙翁一掌打下云头。仙鹿下凡时,看中了水草丰美的太湖,于是就在湖边化成了美丽的山峰,永远守护着太湖。鹿顶山共有6个山顶,在无锡鹿和六同音,所以此山也叫六顶山。1984年,在这里建造了鹿顶迎晖景区。 舒天阁是鹿顶山的最高点,坐落在600平方米的平台上,阁高24米,三层八角四重檐,黄色琉璃瓦顶,意为四时有景,八方入画。登阁北望五里湖波光点点,南望整个鼋头渚一览无遗,真有极目楚天舒,饱览鼋头渚的意境。 舒天阁东南是范蠡堂和西子池,相传,越国大夫范蠡和西施隐居五里湖时,经常来鹿顶山。范蠡堂的屋顶为歇山式建筑,庄重大方。里面有泥塑彩绘的范蠡像,西边墙上青铜色浮雕分别为泛舟、养鱼、制陶、经商,记叙了范蠡生前的事迹。 向上走,便是西子池。池壁上刻照影两字,故叫照影池,据说西施曾在浣纱溪边,以水为镜,鱼儿见她美貌无比,羞得纷纷潜入池底,从而有沉鱼之容的传说。池边还有一轩一亭,分别叫西子、淡抹。整个景致清远幽静,别具情趣。再向上走,金沤亭展现在眼前,亭名取自郭沫若的游鼋头渚诗中的四周腾黛浪,万顷泛金沤。亭立在峭壁之上,居高临下,向东眺望,远处五里湖上的宝界桥如长龙卧波;北岸的鱼池星罗棋布;南岸山峰绵绵,绿树成荫;湖面上波光粼粼,美不胜收。此情此景,各位游客想要细细品味,还可以到旁边的环碧楼、静观茶室坐下来,慢慢体会。 往前,是碑刻影壁。正面刻有艺术大师刘海粟手书的鹿顶迎晖4宇,是刘大师90高龄时书写的,气势雄伟,笔力苍劲。背面刻沙陆墟撰稿的鹿顶迎晖建设记。最后看到的是准望亭,这里原是鹿顶山的最高点,海拔96.6米的三级测量点就设在这里。后来用石亭取代了原先的三脚架,所以取名准望亭。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沿着环山路向面穿过鹿碑,来到了中日樱花友谊林。樱花是日本的国花。80年代中期,日本青年友好访问团来到无锡,为了日中青年友谊长存,世世代代友好下去,中日青年在鹿顶山上种下樱花树,还建筑中日友谊亭。现在,这些樱花树已经很深叶茂,春天盛开的樱花象征着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万古长青。 沿林间小路向西,来到的是江南兰苑。这是一个小巧精致的建筑,一面开敞的亭子,面对着一塘池水,掩映在茂密的竹林中,他中莲叶浮动,体现着江南园林特有的精致幽静、淡雅。 鼋头渚门楼太湖佳绝处牌坊照壁涵万轩绛云轩长春桥具区胜境牌坊菊花深处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便是鼋头渚门楼、这座琉璃瓦顶,飞檐翘角的门楼是1973年建造的。正面鼋头渚3个馏金大宇;背面山辉川媚四字,点明了鼋头渚风景的特点。门楼左边是太湖别墅门楼。顺小路上山可到达广福寺。右边有一巨大的盆景,是一棵百年柏树,树高7米,树冠直径6米,重达10吨,是1978年从梅园水厂移植来的。它姿态如云冠,配上假山湖石,似在欢迎各位游客的到来。 顺着大道往前,是300多米的杜鹃坡。如果春天到此,山坡上的杜鹃花漫山遍野,映红周围。右边则是高大的香樟树、枫树、大山樱等树木与花草相互映衬,构成了美丽的图画。 各位游客:前面的又一座牌坊,上写太湖佳绝处5个大字,只见牌坊外形古朴典雅,斗拱相连,飞檐翘角。此牌坊是鼋头渚公园的老大门,于1931年建造,当时有题额山辉川媚,1973年移到鼋头渚牌楼处。1981年,以郭沫若手迹制作现在的匾额。牌楼右边门洞两面分别题有问津、利涉,表明这里原来是游船停靠的码头。1934年以前鼋头渚不通陆路。游人进入重头猪,只能走水路,渡船停泊在此,名利涉;而游人上岸,却不知道桃花源在何处,所以要问津。 穿过太湖佳绝处门洞,是一块照壁,起到挡住园中景色的作用,这是造园艺术中障景的巧妙运用。照壁上装饰的凤戏牡丹图案是1981年制作的。照壁后临水的小轩名为涵万轩,上方有朱汝珍书写的匾额,呈扇形,取意亭小,却能包涵万顷波涛;另块匾额是清乾隆御书的湖山置画,原在北京静明园内,1934年园主人从北京天安门外烟袋斜街购得后,制匾挂在这里。 鼋头渚实地路线导游词 鼋头渚外围交通:一共有两个大门,一个充山大门,一个独山大门。如果从灵山胜景方向过来,司机就会过独山大桥,达到风景区的独山大门,在这里买完门票,再开四百米到达景区大门。(节假日独山大门只出不进)如果从苏州或无锡市区方向过来,会经过太湖的摩天轮,即太湖之星,经过蠡园,来到充山大门,在这里也可以买票。没买票的走外围,到独山大门买票,买了票的走内围。一道围墙分割了两条道。 充山大门左手边有洗手间。 从外围进入,右手边的是蠡湖,左手边是里面的风景区。现在左手边开辟了樱花谷,每年的三月底四月初的时候看樱花非常漂亮。一直开车前行,到了独山大桥方向过来的岔路口,过去就是渔人码头,然后就是独山大门,可以在右手边买票。然后从右边进去。 进入大门后,抬头看见的门楼上有“鼋头渚”三个字,背面是“山辉川媚”,这四个字也点明了鼋头渚风景的特点,这个门楼建于1973年。左边。进去后左边有个太湖别墅的门楼,那条路一直上去可以通到光福寺。再在导览图前作介绍。它之所以叫鼋头渚,鼋是古代一种水生动物,也是现在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长得有点像乌龟,所以我们看鼋头渚的地形就像一只乌龟,看这里的三山岛,样子也有点像一个小乌龟,所以是非常吉祥的。同时这里是观赏太湖最好的地方之一。整个鼋头渚的营建历史可以追溯到1916年。1916年,清末举人杨瀚西购买了包括鼋头渚在内的60亩山地,从1918年开始造别墅园林“横云山庄”。建国以后,他又把这里与附近的太湖别墅、陈园、郑园等连成一片,组成了鼋头渚公园。后来又进一步扩展到了今天的样子。我们现在这个位置,不管你从独山大门还是充山大门进来,都要从我们这进园。其实整个鼋头渚分为八大景点,包括充山隐秀、鹿顶迎辉、湖山真意、江南兰苑、十里芳径、万浪卷雪、鼋渚春涛、太湖仙岛。然后今天,我们游览就是“鼋渚春涛”,它可是精品中的极品。我们沿着这条路走。这里是游船码头,这一个是坐游船,一个是坐快艇。两条路线不一样。坐游船会到这里,坐快艇会到包孕吴越这里转一圈到达快艇码头。如果不坐船,我们就沿着这条路到达灯塔,再到包孕吴越这里,然后我们自由活动,然后就返回了。 这里有一颗桧(gui)柏,当年从梅园水厂移植到这里来的,已经有百年的历史了。这里右手边是横云饭店,旁边有个洗手间,有需要的游客可以去上厕所,因为里面厕所不多,所以晚点要上厕所可能会有点小小的麻烦。 这里右手边就是游船码头。从这里可以直接坐船到三山岛。这里的渔船都是仿制的,真正的渔船在前面。我们继续往前去看。(讲解太湖)现在我们就可以看到太湖了,太湖总面积2427.8平方公里,除去里面的51个岛屿,实际面积是2338.1平方公里,号称三万六千顷,南北长68公里,平均水深2米左右,总蓄水量44亿立方米,属于大型浅洼碟形淡水湖泊,说白了就是湖大水浅像个大盆子。这个“大盆子”中水产丰富,但是以小小的白鱼、银鱼和梅脐鱼最为丰富,此外白鱼白虾和银鱼又被称为“太湖三白”。 现在我们看到的门楼上有五个大字“太湖佳绝处”是按郭沫若手迹制成的。这里原来是鼋头渚的老大门,建于1931年,当时上面写的不是太湖佳绝处,而是山辉川媚,就是我们之前看到的那个,在1973年被移到了刚才我们看到的门楼上。大家看门楼右边写着“利涉”、“问津”,因为1934年前的鼋头渚只通水路,渡船就停在这里,所以叫“利涉”。游人上岸后,不知桃花源在何处,所以就要问津了。迎面这座照壁雕塑这“凤穿牡丹”图案,祝福大家吉 祥如意的同时,也起到了“障景”的作用。 前面这座桥叫长春桥,建于1936年,造好之后,就从日本引进了很多樱花,这上面的樱花是日本著名的品种,叫染井吉野。现在去日本东京的话会看到的会比较多。每年三月底四月初樱花盛开的季节,红白相间的樱花沾着清晨的露水或者春天的毛毛雨,显得格外晶莹娇艳。据说这座桥是仿照北京颐和园昆明湖上的玉带桥建造的。而且这座桥把鼋头渚分成了两部分,一边烟波浩渺,一边小巧精致。这里就是当年的横云山庄所在地。 走过长春桥,大家一定注意到了这艘渔船,这就是我之前所说的真的渔船。它是整个风景区管委会在1999年年底的时候,向一个叫蒋乾元的渔民,花了21万元购买的。这艘船是蒋乾元的曾祖父从浙江建德购买的百年的老柏木,约在清道光年间建成的,上面有7根桅杆。传了三代,传到蒋乾元手里的时候进行了一次大修。我们可以看到它上面有些颜色比较淡,就是当年补上去的上等的杉木。这艘船的船号叫太湖01K283,整个船长27米,宽5米,实际载重有88吨。你不要小看它哦,它的7根桅杆全部打开后,时速可以达到20公里每小时,在当时来说,已经是非常快的了。这艘船也是当时捕捞银鱼的主力船只,曾经与另外三艘船一起一网捕捞起了三千六百公斤的银鱼,注意是公斤哦。一直到1980年左右,整个太湖中还有一百艘这样的渔船,后来因为环境破坏以及一些生态原因,捕捞工具的变化等等,都用铁壳船,这种船就越来越少了。最后只剩下这一艘了。所以能够看到这样一艘渔船是非常难得的,号称是太湖渔船博物馆。不过现在已经克隆了好几艘,如果我们去三山岛的话,路上也可以看到这样的渔船,但是只有这一艘是真迹。 到了分岔路口,左边过去是被称为“藕花深处”的庭院建筑,庭院前的水池里种满了荷花。它的名字取自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右边过去,左手边看到的是“诵芬堂”,曾经是杨家祠堂。再往前走可以看到一块石头,写着“到此忘机,是高邮的王荫之写的。意思是,到了这里,“凡念顿消,超然尘外”。 这里有块石头,上面写的是“无锡,充满温情和水”,有人做过解释说,无锡的旅游景点离不开三点水,第一点水是太湖水,有一首歌太湖美大家应该都知道,说“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第二点水是“天下第二泉”,有一首曲叫二泉映月,是瞎子阿炳的成名曲。第三点水是古运河,因为无锡这座城市也是被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的。至于温情,就是惠山泥人大阿福了。它是无锡以前的旅游口号,现在的是无锡是个好地方。背面刻的是无锡旅情的歌词,它是一首中日合作的歌曲,由尾形大作演唱,许多日本友人就是从这首歌曲中了解无锡,然后纷纷慕名而来的。 走过石台阶,我们就来到了粉红色的灯塔。它被称为太湖航行的保护神。因为鼋头渚处于太湖和蠡湖航道的突出位置,因此在很早就有人在这里立杆挂灯,为晚上航行的船导航。这座灯塔最早开工建筑于公元924年, 1982年进行了翻修,加固了底座,高度也从原来的12.56米加高到了13.1米,成为了鼋头渚的标志性建筑。这个边上就是鼋头渚鼋头所在的位置。 天气好的时候就能看到对面的三山岛,天气不好的时候看起来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继续往前,大家看右手边的太湖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