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八年级物理期末考试试卷.doc_第1页
2014八年级物理期末考试试卷.doc_第2页
2014八年级物理期末考试试卷.doc_第3页
2014八年级物理期末考试试卷.doc_第4页
2014八年级物理期末考试试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八年级物理期末考试试卷1、 填空题(共16分,每空1分)1.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160_(填单位),若苹果的密度为0.8g/cm3,这个苹果的体积约为_cm32.在我市“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许多学校开展了“绿丝带”的活动,同学利用周末在人行横道处争当“文明监督员”若行人闯红灯就吹哨笛提醒,那么哨笛声传到闯红灯的行人耳中的传声介质是_;某人行横道宽25m,亮绿灯的时间为25s,则行人至少要以_m/s的速度才能安全穿过该人行横道3.坐在快速行驶轿车上的小强看到前方一辆同向行驶的卡车向自己“倒退”而来,这是因为小强以_作为参照物的缘故,由此现象可推断_的速度快4.用质量相等的0的水和0的冰来冷却食物_的效果好一些,这是因为 。5.如图1所示,小明将一枚硬币放在碗的底部,眼睛在A处恰好看不到它(1)小明看不到硬币,这是因为光在均匀介质中沿 传播;(2)将水倒入碗中到适当的位置,小明在A处看到了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 现象;6.善于观察的小明发现,张老师上课时,观察远处的同学时要摘下眼镜,而看近处的课本时,又要戴上眼镜这样频繁地戴上摘下眼镜非常不方便张老师的眼镜属于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如图2所示的是一种新型眼镜,这种眼镜的镜片分上下两个区,A区厚薄均匀,B区可以矫正视力张老师戴上这种眼镜就可以通过_看远处同学(填“A区”或“B区”),再不需要频繁地戴上摘下眼镜了。7. 如图3所示,甲、乙两个房间里的相同的两壶水放在相同的电炉上都已烧开,判断出_(选填“甲”或“乙”)房间的气温较高依据是_。图3图2图18. 在赛跑中,我们经常会比较运动员运动的快慢,物理学中我们通常可以采用相同 比较 的办法。二、选择题(共20分,第9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第13、14小题,每小题有一个或几个正确答案,每小题4分,全部选择正确得4分,选择正确但不全得2分,不选.多选或选错得0分)9关于对考场内一些物理量的估测,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A课桌高度约为80cm B考场内的气温约为50 C一份物理试卷的质量约为80g D一块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所用时间约为5s 图410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 如图4所示。根据图像可以判断( ) A0 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m/s B07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m/s甲 乙 C2s5s内,小车做匀速运动 D5s7s内,小车做加速运动11.两只外型不同的容器,如图5所示。原来里面盛有质量相等的水,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后,容器内水的多少情况是( )A. 甲容器内水较多B. 乙容器内水较多图5C. 两容器内水一样多D. 少条件不好判断12.小军对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和对应解释,正确的是() A水中的月亮光的直线传播 B路灯下人影相随光的反射C潜水艇能观察到水面上的物体平面镜成像 D近视眼镜的镜片凸透镜13.(多选)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我们在欣赏这些诗歌辞赋时,不仅要挖掘其思想内涵,还可以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部分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 A“人画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 B“露似珍珠月似弓”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冰熔化形成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特征“响度” D“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的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14.(多选) 体积和质量都相等的铁球、铜球和铅球,已知,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如果铁球是实心的,则铜球和铅球一定是空心的 B. 如果铅球是实心的,则铜球和铁球一定是空心的 C. 如果铜球是实心的,则铁球和铅球一定是空心的 D. 铅球、铜球和铁球都可能是空心的3、 作图、简答或计算题( 共24分,第15、16小题各4分,第17、18小题各8分 )15. (1)在图6中完成光路,画出两条入射光线的出射光线。(2分) (2)如图7所示,SA表示从空气斜射向水面的一束光线,在图中画出这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水中的折射光线(大致方向)。(2分)图6图7 16.前段时间全国遭遇到极寒天气,细心的汤羽同学发现:冬天取暖用的暖气片一般安装在房间的下面,而夏天制冷用的空调却安装在房间的上部,请你分别对这两种现象作出解释(分)17. 某同学买了一张火车时刻表,他注意到在北京到上海间的13次特别快车(13)运行时刻表如下(到站时间指火车到达该车站时间,发车时间指火车从该车站出发的时间):车次到、发站时间北京天津西济南上海13到站时间16:1120:118:04发车时间14:4016:1620:23他了解了13次列车由北京开往上海总的铁路长1462km,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1)13次列车由天津西到济南的时间(两地到站时间间隔)是多少?(2分)(2)如天津西到济南两地之间铁路长520km,则13次列车由天津西到济南的平均速度为是多少?(2分)(3) 中途13次列车以36km/h的速度,用了3min完全穿过长度为1600m的一个隧道,求这列火车的长度是多少?(分)18. 在测定液体密度时,某同学测出了液体的体积,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实验共做了三次;记录结果如下表: 实验次数液体的体积/cm316.535.040.0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g21.439.9m求:(1)该液体密度是多少 kg/m3;(分) (2)容器的质量是多少 g;(2分) (3)表格中m数值是多少 g。(2分)四、实验题(共16分,每空1分)19.亲爱的同学:您会使用下面的基本实验仪器吗?(1)用同一支温度计分别测量当天正午与晚上的气温,两次温度计的示数如图8甲、乙所示,其中 图是晚上的气温,其示数是 。(2) 如图所示,用、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长度,就分度值而言, 刻度尺更精确,其中放置正确的是 刻度尺。图820请写出如图9所示的几个实验所揭示的物理道理:图9甲: 。 乙: 丙: 。 丁: 21.在观察水沸腾的实验中:图10(1)图10甲所示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若温度计中的液柱稳定后的示数如图10乙所示,则此时水温是 .(2)下表是某同学在实验中观察记录的数据,当水温升到90时开始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度,有关数据如下:时间(分)012345678温度()909294969898969898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实验测得水的沸点是 ,第 分钟记录错误.(3)实验中发现加热烧杯中的水到沸腾时,时间过长,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种即可)解决的方法是 .(4)如图10丙所示,小试管中装有热水,悬放在正在加热的沸水的烧杯中,小试管中的水 (选填“能”或“不能”)沸腾,原因是 .五、探究题(共24分)22.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如图11所示,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 调整(选填“上”或“下”);(2)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清晰的像,该像是 的(选填“放大”、 “等大”或“缩小”);(3)接着使烛焰向左移动5cm,此时应该将光屏向 移到某一位置(选填“左”或“右”),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4)在上一步实验获得清晰的像后,小明取了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如图11所示),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时要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该将光屏向 移(选填“左”或“右”)。(5)对于焦距相同的凸透镜,一个物距应该对应唯一的像距,但从各组汇报数据中发现,物距均为12.00cm时,有三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23.00cm,24.00cm,26.00cm。若他们的数据差别不是因为长度测量误差导致的,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操作原因是 。图1123.小明用天平和量筒测花岗岩的密度,取一小石块作样品。ml1050403020ml1050403020120345g20g20g乙丙甲(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托盘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停在分度盘的左侧,如下图12甲所示,要使天平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图12调好天平后将小石块放在天平的左盘。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上图12乙所示,小石块的质量为 g。(2)测小石块的体积。将小石块缓缓地放入装有一定体积水的量筒中,水面升高到如右图12丙所示,小石块的体积为_cm3,花岗岩的密度=_kgm3。(3)若将步骤(1)和(2)顺序对调,则测量的密度结果将_。(填“偏大”、“不变”或“偏小”)24.衡衡同学在爸爸车库边上看到一只竖立放置的装油的铁皮桶,他好奇地在桶不同部位敲了几下,注意到发出的声音有差别。于是决定探究为何敲不同部位声音有差别?(1)衡衡敲桶的上部时,听到声音比较清脆悦耳;敲打桶的下端时,声音比较沉闷沙哑,于是他明白桶上边发声的音调比桶下边发声的音调 (填“高”或“低”)。他通过思考判断出:桶内的油是不满的,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2)他继续进行探究,当他敲打桶发声时,用手摸了摸桶壁,感觉桶在动,这说明桶发声的原因是桶壁在 ,他再根据物理课学到的: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 有关。于是他猜想可能是下面装了油,振动时受油的阻碍作用,下部振动得较 ,上部没有油,振动就较 (填“快”或“慢”),导致桶的上、下部发出的声音音调不同。25某兴趣小组的甲、乙、丙三位同学合作估测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1)他们选择了鼓(含鼓槌)做实验,除了这种器材外。至少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 _ _和_ _;(2)如图所示,甲负责敲鼓、乙负责计时、丙负责听声实验步骤如下,请你将实验操作步骤D补充完整A、第一次量出200米的直线距离s并做记录;B、甲同学用力敲一下鼓,乙同学看到敲鼓的同时开始记时;C、当负责听声的丙同学听到鼓声时立即喊“停”;D、乙同学_;E、将测得的时间t记录下来;F、改变距离,重复其它步骤,计算出三次测量声音速度v的大小并求出平均值。(3)请你为他们设计一个测量声音速度的实验记录表格,设计的表格应体现上述实验要求。(4)请写出造成本实验误差的原因之一:_。图13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八年级物理期末考试试卷参考答案一、填空题(共16分,每空1分)1.g 200 2.空气 1 3.轿车 轿车 4.冰 0的冰熔化为0的水还要吸收热量 5.直线 折射 6.远视眼 区 7. 乙 “白气”(水蒸汽液化成的小水珠)甲房中比乙房中更多 8.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二、选择题(共20分,第9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第13、14小题,每小题有一个或几个正确答案,每小题4分,全部选择正确得4分,选择正确但不全得2分,不选.多选或选错得0分)9. 10. 11. 12. 13. 14. 三、作图、简答或计算题( 共32分,第15、17小题各4分,第16、18、19和20小题各6分 )15.略 16.冬天,暖气片周围热空气的密度小,房间上面冷空气密度大,这样可以使房间空气流动(对流),使房间气温整体升高。夏天,空调出来的气体温度低,密度大,下面的热空气密度下,这样可以使房间空气流动(对流),使房间气温整体降低。17.(1)4小时 ()平均速度为130km/h (3)火车长200m18.(1)1103 (2)4.9 (3)44.9四、实验题(共16分,每空1分)19.(1)乙 4 (2) 20. 甲:液体可以传声。 乙:温度降低可以使气体液化。 丙:真空不能传声 丁: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21.(1) 77 (2)98 6 (3)水太多或水初温太低 倒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