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联片办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甘肃省兰州市联片办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甘肃省兰州市联片办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甘肃省兰州市联片办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甘肃省兰州市联片办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度第四片区联考期中考试试卷高一地理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50分)1. 天安门广场上的国旗与太阳同时升起,下列日期中升旗仪式最早的是( )a. 5月1日b. 7月1日c. 8月1日d. 10月1日【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昼夜长短。升旗最早即日出最早,日出最早则昼长最长,北半球昼最长为夏至日,故7月1日最接近夏至日。如下图是北半球某河流,图中箭头表示河流的流向,甲乙位于河岸。读图回答下列各题。2. 关于图中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甲河岸应该加固大堤b. 乙河岸应该加固大堤c. 枯水期时c附近河床水较深d. 枯水期时d附近河床水较浅3. 该河流位于山区,如果大量从该河采沙子作建筑材料选择合适的位置a. 甲b. 乙c. c地d. d地【答案】2. b 3. c【解析】本题组考查河流地貌。北半球平直河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显著,右岸为侵蚀岸,左岸为堆积岸。采砂应选择在较宽广的河床部位。一般,河岸不仅沙子少,也不宜开采。【2题详解】图示河流为北半球的平直河道,因此,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乙河岸为侵蚀岸,应该加固大堤。枯水期时由于d位于侵蚀岸附近,故其河床水较深。所以选b。【3题详解】结合上题,甲岸c处为堆积岸,但c位于河床部位,河流淤沙较多,甲处为河岸,不能大量采砂。所以选c。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读图回答下列各题。4. 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昼夜的交替四季的更替 运动物体偏向地方时差异a. b. c. d. 5. 图中p地a. 位于晨线上b. 位于昏线上c. 当地时间6时日出d. 当地时间8时日出【答案】4. c 5. a【解析】考查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晨昏线的判读。【4题详解】读图可知,转动地球仪,图中只能演示出昼夜更替和地方时差异,不能演示出四季的交替和运动物体偏向。故选c。【5题详解】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图中p点应位于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交界线上,属于晨线上,a正确。故选a。6.读“太阳黑子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曲线图”,完成问题。图中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的关系是( )a. 正相关b. 负相关c. 成反比d. 没有相关性【答案】a【解析】分析】主要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根据图中曲线的变化进行判断二者的关系。【详解】读太阳黑子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曲线图,图中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的变化周期相同,变化趋势大致相同,所以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正相关故选a。【点睛】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读图确定两者的变化趋势。7.2016年9月25日,有着“超级天眼”之称的全球最大球面射电望远镜在贵州平塘的喀斯特洼坑大窝凼中落成启用(如图)。“天眼”探测范围可到达目前人类可知的宇宙边缘,对探索地外文明具有重要意义。据此回答可知,该望远镜可探测到的最高级别天体系统为( )a. 太阳系b. 银河系c. 河外星系d. 总星系【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该望远镜探测范围可到达目前人类可知的宇宙边缘,目前人类可以探测到的宇宙范围为可见宇宙,属于目前天体系统的最高级别,属于总星系,选d。8.光年表示( )天体间的距离单位光在天体间的运行时间天体间的时间单位光在一年中通过的距离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光年的理解程度。【详解】光年是指光在宇宙真空中沿直线传播了一年时间所经过的距离,为9 460 730 472 580 800米,是时间和光速计算出来的单位。由此可知,光年是天体间的距离单位,对。光年是天体间的距离单位,不是时间单位,、错。光年是指光在一年中通过的距离,对。综合上述判断,选项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9. 关于地球自转速度的正确叙述是a. 广州与北京的线速度相等b. 广州与北京的角速度相等c. 广州的线速度小于北京的线速度d. 广州的角速度大于北京的角速度【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球自转速度。【详解】地球自转角速度规律:除两极点外,处处相等;地球自转线速度的规律: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故广州与北京的角速度相等,b正确,d错误;广州纬度较北京低,故广州的线速度大于北京的线速度,ac错误。故选b。下图是摄影爱好者拍摄的“银河与极光交相呼应”照片。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0. 照片中的“银河”是拍摄者看到的a. 地月系b. 太阳系c. 银河系d. 河外星系11. 该照片的拍摄地点在a. 北京郊区b. 青藏高原c. 赤道附近d. 极圈附近12. 为了取得最佳效果,拍摄者应提前在网站查询的信息是a. 太阳辐射强度b. 耀斑活动周期c. 大气层的厚度d. 八大行星位置【答案】10. c 11. d 12. b【解析】地月系、太阳系属于银河系的一部分,极光只出现在两极高纬地区的极夜时期,极光现象是太阳活动引发的。【10题详解】照片中的“银河”是拍摄者看到的银河系,c对。地月系、太阳系属于银河系的一部分,a、b错。河外星系与银河系并列,没有包含关系,d错。所以选c。【11题详解】极光只出现在两极高纬地区的极夜时期,该照片中有极光现象,拍摄地点在极圈附近,d对。北京郊区、青藏高原 、赤道附近看不到极光现象,a、b、c错。所以选d。【12题详解】极光现象是太阳活动引发的,为了取得最佳效果,拍摄者应提前在网站查询的信息是耀斑活动周期,b对。太阳辐射强度、大气层的厚度、八大行星位置与极光现象出现无关,a、c、d错。所以选b。下表是12月5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长度状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3. 四地按纬度从低到高依次( )a. 甲乙丙丁b. 甲乙丁丙c. 丙丁甲乙d. 丙丁乙甲14. 下图中,与此日太阳直射情况最接近的是( )a. b. c. d. 【答案】13. d 14. c【解析】【13题详解】除春分和秋分全球昼夜平分,其余日期,无极昼和极夜现象地区的昼夜长短差值是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加。由表可推算出,甲、乙、丙、丁四地的昼夜长短差值分别为6小时30分、2小时51分、0小时、1小时56分,昼夜长短差值由小到大依次为丙、丁、乙、甲;因此,四地按纬度从低到高依次是丙、丁、乙、甲。故选d。【14题详解】选项a为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的太阳光照情况,选项b和d为春分日(3月21日前后)或秋分日(9月23日前后)的太阳光照情况,选项c为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的太阳光照情况;因此,12月5日与选项c所示太阳光照情况最接近。故选c。【点睛】表格中四地的昼夜长短差值,即是四地白昼时长与12小时的差值。读“五带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15. 下列地区四季变化最明显的是a. 热带b. 北温带c. 北寒带d. 低纬度地区16. 如果黄赤交角变为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地球上任意位置年内昼夜长短将保持不变b. 地球上任意位置年内正午太阳高度角将保持不变c. 四季将消失d. 地球上将不存在“五带”【答案】15. b 16. d【解析】【15题详解】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以及是否有太阳光线的垂直照射、是否有极昼和极夜现象,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热带处于低纬度地区有阳光直射现象,终年炎热,无明显四季更替,故ad错误;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无阳光直射现象,终年寒冷,无明显四季更替,故c错误;温带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故该题选b。【16题详解】若黄赤交角为0,则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分,无极昼极夜现象,故a错误;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和直射点的移动相关,黄赤交角为0,太阳直射点不移动,所以地球上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将保持不变,故b错误;四季的产生是因为黄赤交角的出现导致太阳直射点移动从而产生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黄赤交角为0时,直射点不移动,故没有了四季的更替,故c错误;黄赤交角为0时,太阳直射赤道,高低纬度获得太阳辐射多少不同,不同纬度温度不同,地球上“五带”仍然存在,故d正确。【点睛】17.读中国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完成下题。影响地区间太阳辐射不均衡的原因不包括()a. 太阳高度大小b. 日照时间长短c. 大气的削弱作用大小d. 地面植被多少【答案】d【解析】【详解】太阳高度角越大,太阳光在地面的照射面积越小,太阳能就越集中;太阳高度角越大,太阳光在穿越大气层时走过的路程越短,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就越少,因此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就越多;日照时间越长,接受的太阳辐射越多,日照时间越短,接受的太阳辐射越少;大气的削弱作用若,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就多,大气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就少;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能与地面植被的多少无关。本题要求选择“不包括”项,故选d。利用“温室效应”原理,可以采用大棚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小题。18. 大棚技术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 有利于充分利用太阳能,提高大棚内的温度b. 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空气的湿度c. 有利于提高光照强度,增强作物光合作用d. 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土壤水分19. 每年7、8月,南京郊区农民给蔬菜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其主要目的是( )a. 增加大气逆辐射,提高夜间温度b. 阻止地面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c. 增强地面辐射,提高作物存活率d. 削弱太阳辐射,减少作物水分蒸腾【答案】18. c 19. d【解析】此题考查大棚技术的应用。【18题详解】大棚技术使农作物之上覆盖一层透明塑料膜,透明塑料膜能使短波的太阳辐射穿过,却阻挡长波的地面辐射,达到保温保湿的作用。而透明塑料膜不能提高光照强度,c描述违反客观事实,故选c。【19题详解】每年7、8月,南京盛行“伏旱”天气。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沉气流,多晴天天气,光照强,蒸发量大,不利于农作物生长。蔬菜大棚覆盖雷黑色尼龙网,减少太阳辐射穿透率,可以削弱太阳辐射,减少作物水分蒸腾。故选d。20.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a. 大气辐射b. 地面辐射c. 大气逆辐射d. 太阳辐射【答案】b【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大气垂直分层。【详解】对流层是贴近地面的大气最低层,集中了整个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与固体杂质。能量来源于地面辐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与人类关系最密切。故选b。21.下列所表示海陆间热力环流示意图,正确的是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白天,陆地气温较海洋高,故陆地盛行上升气流,海洋盛行下沉气流,故正确;晚上,陆地气温较海洋低,则陆地盛行下沉气流,而海洋盛行上升气流,故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难度低,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并结合白天、晚上的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即可分析。读“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为短波辐射,b为长波辐射b. 四川盆地的年太阳总辐射量较小,与a较小有关c. 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dd. b的全年总量我国最大值出现在海南岛23. 烟熏是农作物预防冻害的常用方法之一,该方法主要是导致图中的a. a增强b. b增强c. d增强d. e增强【答案】22. c 23. a【解析】本题组以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两道试题,考查学生对大气受热过程的理解程度。【22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和图中信息判断,图中a为大气逆辐射,b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c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d为地面辐射,e为大气反射的太阳辐射,f为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地面和大气辐射为长波辐射,因此a错。四川盆地的年太阳总辐射量较小,与大气反射的太阳辐射(e)多有关,因此b错。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d),因此c对。我国太阳辐射总量最大值出现在青藏高原,因此d错。【23题详解】烟的主要物质是颗粒物和水汽,烟熏会增加大气逆辐射(a)增强,从而增强了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起到预防冻害的目的,选项a符合题意。烟会削弱太阳辐射,b不符合题意。d增强,即地面辐射增强,地面损失的能量增多,不能起到预防冻害作用,c不符合题意。e增强,即大气反射的太阳辐射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减少,不能起到预防冻害作用,d不符合题意。2019年国庆节期间,全国人民在祝福伟大祖国的同时也在享受国庆假期带来的快乐。据此完成下列各题。24. 在国庆节期间,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处于图中的()a. ab之间b. cd之间c. bc之间d. de之间25. 太阳直射点从abcde运动的周期是()a. 365日5时48分46秒b. 365日6时9分10秒c. 23时56分4秒d. 29天【答案】24. b 25. a【解析】【24题详解】我国国庆节是10月1日,处在秋分(9月23日前后)和冬至(12月22日)之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正向南移动,即位于图中c、d之间。故选b。【25题详解】太阳直射点从abcde的运动属于一次完整的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其周期称为“回归年”,时间为365日5时48分46秒,a正确;365日6时9分10秒为恒星年,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b错误;23时56分4秒为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c错误;29天不属于地球自转或公转的任何周期,d错误。故选a。二、综合题(共50分)26.读太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八颗行星中,b表示的名称是_,d表示的名称是_。按结构特征,它们都属于_行星。(2)按运动特征,八颗行星绕日公转有同向性,即都是自_向_的方向运行,呈_时针方向运动。另外,还具有_性和 _性。(3)若地球在h行星的轨道上运行,则会发生的现象有( )a变为寒冷的“冰球” b变为炽热的“火球” c大气层将会消失 d体积将会变小(4)地球具有生命存在条件和其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a适于生命呼吸的大气适中的日地距离b稳定的光照地球适中的质量和体积c适宜的温度适中的日地距离d液态水地球的大气成分【答案】 (1). 金 (2). 火 (3). 类地 (4). 西 (5). 东 (6). 逆 (7). 共面性 (8). 近圆性 (9). a (10). 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太阳系的组成和特征、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以及读图分析能力。【详解】(1)读图,b是距离太阳第二近的行星,故b为金星;d是距离太阳第四近的行星,故d为火星;由于,金星于火星的结构特征与地球类似,故将其划分为类地行星。(2)八颗行星都是自西向东绕日公转,图示呈逆时针方向运动,所以八颗行星具有同向性。由于八颗行星的公转轨道几乎在同一平面,且公转轨道近似正圆,所以八颗行星还具有共面性和近圆性等两个运动特征。(3)若地球在h轨道上,则地球距离太阳比原来远,接受的太阳辐射就会减少,从而变成寒冷的“冰球”,a正确,b错误;大气层的形成与地球的体积和重量密切相关,与距太阳的远近关系不大,c错误;地球的体积是不会改变的,d错误。故选a。(4)地球具有适于生命呼吸的大气,成因是地球具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a错误;地球具有稳定的光照,成因是太阳正值壮年,太阳光照稳定,b错误;地球具有适宜的温度,成因是日地距离适中,c正确;地球具有液态水,成因是原始地球体积收缩和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热能,地球内部温度升高,不断产生水汽,地表温度适宜且变化不大,d错误。故选c。【点睛】太阳系八颗行星距太阳从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27.读下面两图,回答下列问题。(1)m星是指_。(2)图一中:的度数是_,的度数是_,代表黄赤交角的是_;平面的名称是_,平面的名称是_,。(3)写出图二中、代表的日期_,_,_,_。【答案】 (1). 北极星 (2). 2326 (3). 6634 (4). (5). 黄道平面 (6). 赤道平面 (7). 3月21日前后 (8). 6月22日前后 (9). 9月23日前后 (10). 12月22日前后【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包括地轴的指向性、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运动轨迹图,旨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详解】(1)地球处于不断的运动中,其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故m星为北极星。(2)图一中,平面与地轴垂直,应为赤道平面,则平面为黄道平面;为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夹角,即黄赤交角,其度数大小为2326;为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与黄赤交角互余,故其度数为6634。(3)读图二,这天,太阳直射赤道,且过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应为春分,即3月21日前后;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应为夏至,即6月22日前后;这天,太阳直射赤道,且过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应为秋分,即9月23日前后;这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应为冬至,即12月22日前后。28.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虚线表示回归线和极圈。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此图是以_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太阳光照图,此时为北半球的_(节气)。此后一个月内,太阳直射点向_(南或北)移动,地球公转的速度变化是_。(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3)图中晨昏线abc中,表示晨线是_,表示昏线是_。(4)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_。a、d、e三点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的排列是_。该日,北京市(40n)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_。(5)此时,北京时间为_。(6)此时,b点的太阳高度角为_。出现极夜的范围是_。【答案】 (1). 南 (2). 冬至 (3). 北 (4). 先变快后变慢 (5). 2326s,90w (6). ab (7). bc (8). 由南回归线(或2326s)向两侧递减 (9). d、a、e (10). 2634 (11). 2时 (12). 0 (13).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太阳光照图的判断、晨昏线的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和变化规律、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等,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详解】(1)根据经度变化规律判断,b点位于90e经线上,45e与90e为顺时针方向递增,故图示为以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太阳光照图,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出现极昼,此时为北半球的冬至,即12月22日前后;此日后的一个月内,即冬至日到第二年的1月22日前后,该段时间处于冬至和春分之间,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即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期间,地球先靠近近日点,后远离近日点,公转速度先变快、后变慢。(2)根据上题判断,此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故直射点的纬度为2326s。读图,b点经度为90e,地方时为0时(24时),则此时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为90w经线,故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90w。因此,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2326s,90w)。(3)根据第一小题分析,图示半球为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转动,ab上的点即将进入白天,故ab为晨线;bc上的点即将进入黑夜,故bc为昏线。(4)根据第一小题分析,该日为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则全球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南回归线向两侧递减。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计算,a位于赤道,其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23266654;d位于南回归线,其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e位于南极圈,其正午太阳高度为90(66542326)438;因此,a、d、e三点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的排列是d、a、e。同理,北京位于40n,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402326)2634。(5)根据以上小题分析,b点地方时为0时,位于为90e经线(东六区中央经线)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