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凝结换热第二节沸腾换热第三节热管 第七章凝结与沸腾换热 1 膜状凝结 珠状凝结 7 1凝结换热 1凝结形式 1 定义 蒸汽与低于饱和温度的壁面接触时 将汽化潜热释放给固体壁面 并在壁面上形成凝结液的过程 称凝结换热现象 2 视凝结液体依附壁面的不同 可分为膜状凝结和珠状凝结两种 2 膜状凝结 1 定义 凝结液体能很好地湿润壁面 并能在壁面上均匀铺展成膜的凝结形式 称膜状凝结 2 特点 壁面上有一层液膜 凝结放出的相变热 潜热 须穿过液膜才能传到冷却壁面上 此时液膜成为主要的换热热阻 如果冷凝壁面是水平放置 那么随着凝结过程的进行液膜厚度会逐步增加 热阻也就越来越大 如果冷凝壁面是竖直安放 那么液膜会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流动 形成一个流动的液膜层 随着沿途蒸汽的不断凝结液膜也会逐步增厚 变成一个类似于流体边界层的流动换热的模式 显然 竖直壁面上部的换热性能要好于竖直壁面的下部 3 珠状凝结 1 定义 凝结液体不能很好地湿润壁面 凝结液体在壁面上形成一个个小液珠的凝结形式 称珠状凝结 2 特点 凝结放出的潜热不须穿过液膜的阻力即可传到冷却壁面上 当凝结液不能润湿壁面时 凝结液在壁面许多点上以 颗颗小液珠的形式依附于壁面 在重力的作用下 液珠滚下并与相通的液珠汇合成较大的液滴 在向下滚动的同时 扫清了沿途的液珠 让出无液珠的壁面供继续凝结 凝结过程主要是直接在冷壁面上进行的 没有凝结液膜引起的附加热阻 因此有较高的换热强度 实验表明珠状凝结的换热系数比膜状凝结要高5 10倍以上 虽然如此 但到目前为止 在工业冷凝器中还没能创造出持久地保持珠状凝结的工作条件 珠状凝结的机理及保证产生珠状凝结的条件正在广泛地研究中 如果冷凝壁面水平放置 壁面迟早会被冷凝液覆盖 如果冷凝壁面是竖直安放 液珠会逐步变大而沿着壁面向下滚动 使得冷凝壁面始终能与蒸汽直接接触 保持良好的热交换性能 在其它条件相同时 珠状凝结的表面传热系数定大于膜状凝结的传热系数 4 2膜状液膜的流态 凝结液体流动也分层流和湍流 并且其判断依据仍然是Re 式中 ul为x l处液膜层的平均流速 de为该截面处液膜层的当量直径 5 如图 由热平衡 所以根据膜层雷诺数的大小 其流动状态分 层流Re 1800湍流Re 1800 蒸汽凝结量 对流换热量 6 3层流膜状凝结的分析求解 在下面假设的基础上 1916年 Nusselt提出的简单膜状凝结换热分析是近代膜状凝结理论和传热分析的基础 假定 1 纯蒸汽 常物性 2 蒸气静止 3 液膜的惯性力忽略 4 气液界面上无温差 即液膜温度等于饱和温度 5 膜内温度线性分布 即热量转移只有导热 6 液膜的过冷度忽略 7 忽略蒸汽密度 8 液膜表面平整无波动 7 边界层微分方程组 下脚标l表示液相 x 8 1 液膜的惯性力忽略 3 膜内温度线性分布 即热量转移只有导热 2 忽略蒸汽密度 只有u和t两个未知量 于是 上面方程组化简为 根据假设条件 边界条件 为液膜在x方向的压力梯度 可按y 处液膜表面蒸汽压力梯度计算 9 求解上面方程可得 1 液膜厚度 定性温度 2 局部对流换热系数 整个竖壁的平均表面传热系数 注意 r按ts确定 3 修正 实验表明 由于液膜表面波动 凝结换热得到强化 因此 实验值比上述理论值高20 左右 修正后 10 4紊流膜状凝结换热 对紊流液膜 除了靠近壁面的层流底层仍依靠导热来传递热量外 层流底层之外以紊流传递为主 换热大为增强 对竖壁的紊流凝结换热 其沿整个壁面的平均表面传热系数计算式为 式中 hl为层流段的传热系数 ht为湍流段的传热系数 xc为层流转变为湍流时转折点的高度l为竖壁的总高度 竖壁紊流膜段的平均表面传热系数 11 5水平圆管外壁的凝结换热 Rec 3600 努塞尔的理论分析可推广到水平圆管外壁的层流膜状凝结 式中 下标 H 表示水平管 定性温度与前面的公式相同 定性尺寸 单管为管外径d水平管束为nd 12 利用上面思想 整理的整个表面的平均努塞尔数 6水平管内凝结换热 13 6影响膜状凝结的因素 工程实际中所发生的膜状凝结过程往往比较复杂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1 蒸汽流速2 不凝气体3 表面粗糙度4 蒸汽含油5 过热蒸气 14 7增强凝结换热的措施 1 该表表面几何形状2 有效排除不凝气体3 加速凝液的排除4 易于珠状凝结形成的措施 15 1 定义 沸腾和沸腾换热 3 分类 大容器沸腾和有限空间沸腾过冷沸腾和饱和沸腾本书主要介绍了常见的大容器沸腾 池内沸腾 加热表面 7 2沸腾换热 沸腾 工质在饱和温度下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沸腾 2 沸腾的特点1 液体汽化吸收大量的汽化潜热 2 由于汽泡形成和脱离时带走热量 使加热表面不断受到冷流体的冲刷和强烈的扰动 所以沸腾换热强度远大于无相变的换热 16 4汽泡动力学简介 1 汽泡的成长过程实验表明 通常情况下 沸腾开始时汽泡只发生在加热面的某些点 而不是整个加热面上 这些产生气泡的点被称为汽化核心 较普遍的看法认为 壁面上的凹穴和裂缝易残留气体 是最好的汽化核心 如图所示 17 2 汽泡的存在条件汽泡半径R必须满足下列条件才能存活 式中 表面张力 N m r 汽化潜热 J kg v 蒸汽密度 kg m3 tw 壁面温度 Cts 对应压力下的饱和温度 C可见 tw ts Rmin 同一加热面上 成为汽化核心的凹穴数量增加 汽化核心数增加 换热增强 克拉贝隆方程 18 5大容器饱和沸腾曲线 qmax qmin 19 6沸腾换热计算式 沸腾换热也是对流换热的一种 因此 牛顿冷却公式仍然适用 即 但对于沸腾换热的h却有许多不同的计算公式 为此 书中分别推荐了两个计算式 1 米海耶夫公式 水对于水的大容器饱和核态沸腾 教材推荐使用 压力范围 105 4 106Pa 按 2 罗森瑙公式 多种液体 20 7 3热管 热管技术是1963年美国LosAlamos国家实验室的G M Grover发明的一种称为 热管 的传热元件 它充分利用了热传导原理与制冷介质的快速热传递性质 透过热管将发热物体的热量迅速传递到热源外 其导热能力超过任何已知金属的导热能力 热管技术以前被广泛应用在宇航 军工等行业 自从被引入散热器制造行业 使得人们改变了传统散热器的设计思路 摆脱了单纯依靠高风量电机来获得更好散热效果的单一散热模式 采用热管技术使得散热器即便采用低转速 低风量电机 同样可以得到满意效果 使得困扰风冷散热的噪音问题得到良好解决 开辟了散热行业新天地 21 1 结构 管壳 管芯 工作液2 工作原理 沸腾与凝结两种相变过程的巧妙结合 加热蒸发段时 管内工质蒸发 蒸汽从管中心通道流向凝结段散热区 放出其潜热 凝集后借助管芯的毛细力的作用 液体重新返回蒸发段再蒸发 22 3 特点 1 很高的导热性 热管内部主要靠工作液体的汽 液相变传热 热阻很小 因此具有很高的导热能力 与银 铜 铝等金属相比 单位重量的热管可多传递几个数量级的热量 2 优良的等温性 热管内腔的蒸汽是处于饱和状态 饱和蒸汽的压力决定于饱和温度 饱和蒸汽从蒸发段流向冷凝段所产生的压降很小 根据热力学中的方程式可知 温降亦很小 因而热管具有优良的等温性 3 采用不同的工作液 热管适用 200到2200 温度范围内的工作 4 热流密度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福建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类专业能力测试试卷(工程类)真题模拟
- 用户行为预测分析-第3篇-洞察与解读
- 烘焙课堂考试题库及答案
- 核磁氢谱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国考北京证监局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高频考点及答案
- 2025国考农业农村部申论题库含答案
- 2025国考承德市刑事技术岗位申论必刷题及答案
- 2025国考宁夏法语专业科目必刷题及答案
- 2025国考本溪市统计调查岗位申论必刷题及答案
- 2025国考北京审特申论公文写作模拟题及答案
- SGS公司MSA模板 五性分析
- 硬笔书法课讲义课件
- 第三章 金属的塑性
- 工程公司“十四五”发展战略规划(专业完整模板)
- GB/T 5013.3-2008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第3部分:耐热硅橡胶绝缘电缆
- GB/T 25728-2010粮油机械气压磨粉机
- UPW系统介绍(培训学习资料)解析课件
- 轮机英语(新版)
- 后的英雄-中国远征军
- 不宁腿综合征诊断与治疗
- 我的家乡吉林松原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