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区域性书院研究综述区域性书院研究综述 摘 要:书院相关研究已形成“书院文化”。书院发展与当地文化、经济、政治等紧密相关、彼此影响。从区域性书院研究的视角由涉及的研究地域、研究年代、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四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区域性书院研究的特点以及研究展望。 关键词:区域;书院;研究综述 本文得到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科研项目(编号KYB110611)、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课题(编号KT2011359)、绍兴市哲社科课题(编号125200)、浙江省社科联合会课题(编号2012N151)的资助。 书院作为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的文化教育组织,在培养人才、研究学术、传承文化、化育人生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书院名称最早出现于唐初其职责多为收集整理、校刊修订图书,而真正意义上的书院出现在唐末五代。宋元时期书院与理学相互推动发展,这时期形成了书院的大发展时期。明清时书院的规模和数量超过以往。在清末科举改制浪潮中,我国古代书院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被其他形式的新学取代。许多学者都给予古代书院以高度评价。毛泽东曾以书院为楷模创办湖南自修大学。他认为书院的好处,一来是师生关系甚笃;二来是没有教授管理,但为精神往来,自由研究;三来是课程简而研究周,可以优游暇豫,玩索有得。1又如胡适指出:书院并不拒绝科学,如清代书院的课程,亦有天文、算学、地理、历史、声、光、化、电等科学。并认为光绪变政将一千年来的书院制度完全推翻,而以在德国已行一百余年的学校代替使一千年来学者自动的研究精神将不复现于今日。 自20世纪以来,国内外出版发表了不少与书院有关的专著和论文,对书院的历史、书院与学术的关系、书院的教学、书院的藏书刻书、书院的经费筹措、书院的管理体制等问题进行了比较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在众多研究中,我们发现书院发展与当地文化、经济、政治等紧密相关、彼此影响,本文拟从区域性书院研究的视角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一、涉及的研究地域 地域范围有大有小,有长江流域3、江南地区4、两湖地区5、西北地区6、岭南地区7。有一省为界,广东8、广西9、甘肃10、陕西11 、湖北12、江西13、河南14、湖南15、海南16、福建17、云南18、江苏19、贵州20、山东21、台湾22、四川23、河北24、安徽25、山西26、浙江27等。再缩小些,广东的有广州28、越秀29、梅州30、潮州31;湖北有荆州32;湖南有长沙府33;福建有闽北34、泉州35、福州36;江苏有苏州37、扬州38、江阴39;安徽有徽州40;浙江有宁波41等。曾出现著名书院、著名学者、著名学术思想或最早进入新时代思潮影响和改制的区域,相对研究量多且深入,主要是由于研究价值显化以及研究素材丰富推动。当然,有一批专门的书院研究学者,对当地区域书院研究发展的促进性不言而寓,像湖南书院的研究繁荣就很大得宜于湖南岳麓书院中国书院史研究中心的存在。 二、涉及的研究年代 不少区域性书院研究是对该区域书院从唐至清的整体追述,如周玲的广西书院文化研究、杨远征的陕西古代书院研究、叶其声的福州地区书院研究,但也有不少是断代研究,涉及宋代、北宋、宋元、元代、明清、清代、晚清。其中以宋、明清和清代为最多。庞亚妮写有近三十年清代书院研究综述42、郑升等写有近三十年明清云南书院、文学研究综述43。 三、涉及的研究内容 一些区域性书院是围绕书院的四大功能做宏观的概述,但许多区域性书院研究较有针对性,或切入点较小。如从学术思想出发,如刘平的长江流域书院的学术研究、卓进的地域儒学与书院发展44、衷海燕的宋元时期书院与理学的发展以江西吉安府为例45;从书院教育思想、教学模式与管理出发,如刘伯骥的广东书院制度沿革、俞梓炜的苏州书院教育思想研究、周文娟的清代湖南书院考试研究46、陈吉良的清代湖南书院课程研究47、谢丰的晚清湖南书院改制研究等。蒋建国对清代湖南书院的内部管理如教学、祭祀、藏书、刊刻、教职员选拔及其教学实践的规范、学田和经费管理等都有较为详细的描述48;从书院的社会影响出发,如简虎的论宋元之际江南书院对社会的教化、慕容勋的清代广州书院城市化研究。还有不少还有一些学者进行了专题研究,如周郁的清代长沙府书院经费研究、张维的清代前期广西书院藏书研究49、江凌的试论清代两湖地区书院的刻书业及其兴盛原因、蔡志荣等的清代湖北书院的祭祀特点及意义50、张莹莹的山西书院建筑的调查与实例分析51等。江阴书院史话介绍了江阴自宋代至晚清的地方教育史的发展过程,侧重记述了庙学的产生及发展演变为书院、高等学堂的情况,书中还涉及江苏学政驻节江阴的相关内容。 四、涉及的研究方法 概括区域性书院研究方法,有两种书院研究范式比较突出,一是研究书院本身问题,而是通过书院研究问题。第一种研究范式,多集中于书院的建立背景、官立私立、学术大师、教学管理等聚焦于书院本身问题的研究,这是书院研究中基本范式;第二种研究范式,不是以书院本身为聚焦对象,而是通过书院的分布、学术、教学组织、祭祀对象等等自变量来研究文化学术、地域、时代、政治等等综合性的社会现象和问题。第二种研究以第一种研究为起点。李洁的宋代福建路书院研究的研究范式可作代表性说明,该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对宋代福建路的书院进行考察。首先通过对书院的地域及时段分布、书院类型、书院建修者身份的考察,力图对宋代福建路书院的分布及创建形成一个总体性的认识;其次通过对书院师生的构成、学规的制定及其经费的来源等进行分析,以具体考察书院的运转情况;再次通过对书院里由于求学原因而形成的祖孙、父子、兄弟同事一师及学术婚姻等的考察,为研究宋代学术流派的巩固与发展及当时社会的人伦理念提供一个相对独特而有意义的视角;最后通过考察杰出人物和社会变动等对福建书院的影响,进一步探究书院和理学的密切联系以及书院在面临社会巨变时所做出的反应及呈现出的面貌。周文娟在清代湖南书院考试研究中 对湖南书院招生人数、生徒分布、年龄结构、家庭举业情况等都借助了图表的分析方法。此类量化研究是对书院传统研究的一种丰富。 五、整体述评与展望 纵观学术界、教育界、文化界对区域性书院的研究,有如下特点:(1)对书院整体综合性的研究如对书院演变、发展历史和书院制度形成、沿革方面非常深入;(2)对地方性书院的研究近年来出现热潮,涉及到的区域更为广泛,但专著较少,研究还不够深入,特别是对特定地区书院的研究尚未全面铺开;(3)在对特定某一书院的研究上,多集中在如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应天府书院、鹅湖书院等著名书院的研究上,对其他书院关注较少;(4)对和书院有关的义学、家学、族学的研究还相对较少;(5)在对个人和书院的关系研究方面逐渐重视起来,尤其是对朱熹和书院关系的研究,但其他名人涉及较少;(6)关于区域文化方面的研究虽颇有成果,但将地区的书院建设,与学者、学派和书院相结合来考察地区文化渊源的论著尚不多见。由此,我们可以对今后的区域性书院研究做出展望。原有的基础性研究和综合性研究还将会继续,但研究的潜力已经大不如昔,但专题性研究仍大有可为,区域性书院研究的热点将从上述6个特点突破和补充中产生。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J.新时代,1(1),1923年4月. 2胡适.书院制史略J.东方杂志,21(3),1924年2月,转引自陈谷嘉,邓洪波.中国书院史资料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2597. 3刘平.长江流域书院的学术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1. 4简虎.宋元之际江南书院社会教化的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4. 5江凌.试论清代两湖地区书院的刻书业及其兴盛原因J. 三峡大学学报,2008,(9). 6张世清.西北书院制度略论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7曾燕闻.明清时期的岭南书院及其对文化的贡献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4) . 8刘伯骥.广东书院制度沿革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1. 9周玲.广西书院文化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6. 10王迎喜.简谈清代甘肃的书院J.河西学院学报,1988,(1). 11杨远征.陕西古代书院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5. 12蔡志荣.明清湖北书院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13李才栋.江西古代书院研究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 14刘卫东,高尚刚.河南书院教育史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 15谢丰.晚清湖南书院改制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6. 16汉霞.明清两朝的海南书院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05年. 17李洁.宋代福建路书院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7. 18李天凤.明清云南书院发展述略J.教育评论,2003,(2). 19赵秉忠,王申.清代江苏书院述论J.清史研究,1993,(4). 20高志刚.论明代贵州书院发展及对贵州区域文化的影响J.贵州:贵州师范大学,2008. 21李伟.山东书院史话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 22蒋素芝.康雍乾时期台湾书院教育初探J.船山学刊,2010,(1). 23胡昭曦.四川书院史M.成都:巴蜀书社,2000. 24衣长春.清代河北书院述论J.学术探讨,2010,(3). 25张晓婧. 明代安徽书院研究D.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07. 26王志超.山西书院文化的历史流变D.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 27王心喜.浙江古代书院通论J.杭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9). 28慕容勋.清代广州书院城市化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5. 29广州市越秀区地方志办公室等.广州越秀古书院概观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 30李惠芳.客家梅州地区书院发展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9. 31吴榕青.潮州的书院M. 成都:艺苑出版社,2001. 32张相猛.明清时期地方书院教育研究以荆州地区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3. 33周郁.清代长沙府书院经费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6. 34吴昊.闽北书院教育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5. 35陈笃彬,苏黎明.泉州古代书院M.济南:齐鲁书社,2003. 36叶其声.福州地区书院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9. 37俞梓炜.苏州书院教育思想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8. 38徐祥玲,杨本红.清代扬州书院的兴衰J.扬州师院学报,1995,(1). 39赵统.江阴书院史话M.合肥:黄山书社,2005. 40李琳琦.清代徽州书院的教学和经营管理特色J.清史研究,1999,(3). 41钟小斐.宁波历史上的书院及学术流派刍议J.嘉兴学院学报,2005,(5). 42庞亚妮.近三十年清代书院研究综述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4). 43郑升,赵锦华.近三十年明清云南书院、文学研究综述与展望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 44卓进.地域儒学与书院发展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5. 45衷海燕.宋元时期书院与理学的发展以江西吉安府为例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4). 46周文娟.清代湖南书院考试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自然灾害防范安全知识考试题库全攻略附答案
- 2025年临床医师三基三严考核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辅警招聘考试基础知识试题(含答案)
- 各科目2025年护士考试试题及答案总结
- 2025年电工技师考试题及答案
- 一建管理模拟试题及答案
- 茅台医院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2年幼儿园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主题班会课件
- 2025年皮肤科常见皮肤病诊断治疗能力考核答案及解析
- 2025年神经内科疾病诊治综合测试卷答案及解析
- 民办学校财务管理体系构建与制度汇编
- 助理医师题库及答案
- 食品关键控制点知识培训
- 中医肠道健康课件
- DZ/T 0275.1-2015岩矿鉴定技术规范第1部分:总则及一般规定
- 纸箱委托加工合同协议书
- 竞选青协笔试题及答案
- 智能导购创业计划书模板
- 医院核心制度流程图
- 抗抑郁症临床用药分类
- 百货公司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