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师大附中2014-2015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试卷 语文.doc_第1页
南师大附中2014-2015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试卷 语文.doc_第2页
南师大附中2014-2015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试卷 语文.doc_第3页
南师大附中2014-2015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试卷 语文.doc_第4页
南师大附中2014-2015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试卷 语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月考 高二语文试卷 2014.12.13一、语言文字运用(21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2分)A. 刹那/千年古刹 伺候/伺机而动 薄利/日薄西山B. 辟易/鞭辟入里 号召/昭告天下 史乘/千乘之国C. 拖累/连篇累牍 载体/载誉归来 间架/间不容发D. 强颜/强弩之末 冠名/冠盖云集 露面/崭露头角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 布署 萦绕 响遏行云 捷然不同B. 厮打 桎梏 坐壁上观 破釜沉舟C. 阻梗 谛造 砭人肌骨 防御攻事D. 陷阱 融洽 惨淡栗冽 耳熟能详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2分) A杨振宁教授对别人把他和什么歌星同日而语,估计不是不屑一顾就是一笑了之。B小夫妻俩背井离乡,从山西来到江苏,白手起家,盘下一家小面馆,通过几年的惨淡经营,小面馆的生意煞是红火。C日本右翼政府无视历史,无视中国政府的警告,对中国领土钓鱼岛实行“收购”“国有化”,我国政府派出公务船、科考船以至海军船到钓鱼岛海域我领海及专属经济区巡航、执法、维权,这是天经地义、无可厚非的。D. 当人们纷纷向灾区人民捐钱捐物的时候,你却无动于衷,细大不捐,这样做,不感到羞愧吗?4下列各项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 两位律师指出,根据法庭调查的事实和新城分局刑警队出具的书面证明材料看,王宣是在并未被采取强制措施时就交代了自己的罪行。B. 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话剧蔡文姬定于5月1日在首都剧场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中。C. 湖南省历史博物馆近日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该馆展出了数以万计的八千年前新出土的栽培稻。D. 有关商品房质量的投诉,这些年一直居高不下,原因之一就是目前建设中大量采用的现场浇铸施工工艺使得施工质量难以控制。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披绣闼 披:打开 躬逢胜饯 躬:亲自B宇文新州之懿范 懿:美的、好的 烟霏云敛 霏:很盛的样子 C亦何恨乎秋声 恨:埋怨 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 勒:统率 D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属:跟随 自矜功伐 伐:讨伐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草拂之而变色 平明,汉军乃觉之襟三江而带五湖 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A. 两个“而”相同,两个“之”也相同 B. 两个“而”相同,两个“之”不同C. 两个“而”不同,两个“之”相同 D. 两个“而”不同,两个“之”也不同7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活用情况完全相同的一组是(2分)A. 徐孺下陈蕃之榻 屈贾谊于长沙B. 梁以此奇藉 砭人肌骨C. 此天之亡我 目吴会于云间D. 无不膝行而前 百忧感其心8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闻有声自西南来者A. 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B. 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C. 胡为而来哉 D.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9仔细阅读下面的漫画,按要求答题。(5分)(1)漫画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2分)(2)你对此有什么看法?写一则短评,50字以内。(3分)答:(1) (2) 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患盗论 宋刘敞 天下方患盗。或问刘子曰:“盗可除乎?”对曰:“何为不可除也?顾盗有源,能止其源,何盗之患?”或曰:“请问盗源?”对曰:“衣食不足,盗之源也;政赋不均,盗之源也;教化不修,盗之源也。一源慢,则探囊发箧而为盗矣;二源慢,则操兵刃劫良民而为盗矣;三源慢,则攻城邑略百姓而为盗矣。此所谓盗有源也。” 丰世无盗者,足也;治世无赋者,均也;化世无乱者,顺也。今不务衣食而务无盗贼,是止水而不塞源也;不务化盗而务禁盗,是纵焚而救以升龠也。且律:使窃财者刑,伤人者死,其法重矣;而盗不为止者,非不畏死也,念无以生,以谓坐而待死,不若起而图生也。且律:使凡盗贼能自告者,除其罪,或赐之衣裳剑带,官爵品秩,其恩深矣;而盗不应募,非不愿生也,念无以乐生,以谓为民乃甚苦,为盗乃甚逸也。然则盗非其自欲为之,由上以法驱之使为也。其不欲出也,非其自不欲出,由上以法持之使留也。若夫衣食素周其身,廉耻夙加其心,彼唯恐不得齿良人,何敢然哉?故惧之以死而不惧,劝之以生而不劝,则虽烦直指之使,重督捕之科,固未有益也。 今有司本源之不恤,而倚办于牧守,此乃藏武仲所以辞不能诘也。凡人有九年耕,然后有三年之食;有三年之食,然后可教以礼义。今所以使衣食不足,政赋不均,教化不修者,牧守乎哉?吾恐未得其益,而汉武沈命之敝,殆复起矣。故仲尼有言:“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推而广之,亦曰:“用兵吾犹人也,必也使无战乎!”引而伸之,亦曰:“禁盗吾犹人也,必也使无盗乎!”盍亦反其本而已矣。 爰自元昊犯边,中国颇多盗,山东尤甚。天子使侍御史督捕,且招怀之,不能尽得。于是令州郡:“盗发而不辄得者,长吏坐之。”欲重其事。予以谓未尽于防,故作此论。 (选自宋文鉴卷九十五,有删改)注解:升龠(yu):都是象酒杯一样的容器。藏武仲句:藏武仲是周代春秋时鲁国大臣。作者引用这个典故的意思是:如果说牧守捕盗不力是有罪当罚,那么朝廷不去正本清源,养成盗贼,不是一样有罪当罚吗?沈命之敝:“沈命法”是汉武帝时颁布的一项法律,规定“盗贼起,不发觉”,或捕盗不力者,就将有关大小官员一律处死。结果引发因官员怕治罪而相互隐瞒,以致盗贼更多,称作“沈命之敝”。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一源慢,则探囊发箧而为盗矣 慢:缓慢B. 为盗乃甚逸也 逸:闲适、安逸C. 彼唯恐不得齿良人 齿:排列,列入D. 用兵吾犹人也,必也使无战乎 犹:如同,和一样11. 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作者不赞成对盗贼采用“严刑峻法”的理由的一组是(3分)三源慢,则攻城邑略百姓而为盗矣。今不务衣食而务无盗贼,是止水而不塞源也。非不愿生也,念无以乐生。有三年之食,然后可教以礼义。而汉武沈命之敝,殆复起矣。A.B.C.D.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本文主要说明“盗”的产生是由于“衣食不足”、“政赋不均”、“教化不修”,一句话,是“由上以法驱之”造成的。B. 本文着重指出,如果不解决盗贼出现的这些根本问题,任何严刑峻法,残酷镇压,以至招安诱骗,都只能更加激起百姓的反抗。C. 本文写作虽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但文中用大量的事实,生动的语言,论证了官逼民反这一客观的现实。D. 作者引用孔子的名言,其主要用意是借此说明:做州县长官的捕获了盗贼,如果不如实公正的审理判决,就会激起更大的社会矛盾。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故惧之以死而不惧,劝之以生而不劝。(3分)_(2)天子使侍御史督捕,且招怀之,不能尽得。(3分)_ _三、古诗词鉴赏( 10分)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采 桑 子 晏 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1)“好梦频惊”是全词点睛之笔,词中引起“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4分) (2)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 10分)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鱼鳖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2)飞湍瀑流争喧豗, 。(蜀道难)(3)夜深忽梦少年事, 。(琵琶行)(4)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 。(滕王阁序)(5) ,黟然黑者为星星。(秋声赋)(6)画栋朝飞南浦云, 。(滕王阁诗)(7) ,只是朱颜改。(虞美人)(8)文章合为时而著, 。(与元九书)(9) ,任重而道远。(论语)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2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题。花 事潘向黎(1)三月里,不记得是哪一天了,到花园一看,母亲种的贴梗海棠开了。白色的,很柔,花瓣圆圆的,很润,是江南娇小女儿态,居然冲寒而来,让人心头一热。连续两个月反反复复的病好像好了起来。(2)三月底,樱花开了。特地去复旦南区看,原先最大的一株,不知道为什么少了很粗的一枝,不知道是台风刮断了,还是砍掉的。这一来就不成气势了,一瞬间的失望几乎变成气愤。真是不如不来,不来的话,这里的樱花在记忆中照旧浮一片云霞。(3)可是若是不来,待到花期过了,肯定以为是人辜负了花。谁知却是花辜负人。可是那么美妙,那么短暂,比起辜负来,还是宁可被辜负吧。(4)四月中旬。竟不知道自己住的小区里有樱花。就在后面一个自行车棚前面,有三大棵,是日本晚樱,似乎又叫八重樱的,一棵白色,两棵粉色。想必是自己也知道是迟了,于是格外盛大地开了,在花下仰了头看,一层花上面还是一层花,竟是花天。让人薄醉的明媚梦境,难怪“花天”是和“酒地”连在一起。(5)想起上一次这样仰看樱花,是几年前在扬州的徐园,就在院子门内一侧,牡丹正开,盛大无比,色泽灼人,上面居然一棵樱花,密密盖住了天,这种搭配在别处从未见过,给 人的感觉足够奇异,简直有几分妖魅。人坐在中间的石凳上,眼睛被花光照得晕眩,只好闭上,还觉花气填满了肺腑。人生到此,还有什么愿望?大概只有一个:希望这个梦不要醒来。(6)但是樱花还是谢了,最初几瓣飘落,就让人担心风雨。但是风雨该来的时候还是来了,于是樱花雪一阵比一阵密。一夜风雨之后,出门时倒吸一口气,台阶下,堆了一堆的粉色花瓣。(7)本来想改后主词一个字,叹一句:砌下落樱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8)正好我白发苍苍的母亲走过樱花树,抬头说:“不要这样嘛。”我就觉得不必说了。(9)今年天暖得疯疯癫癫,花期都乱了,还没到谷雨,牡丹都开过了。好不容易到了植物园,人家告诉我,牡丹都谢了。心想,只要还有三四朵,让我看看,也算没白来这一趟。到了一看,十停里谢了七八停,开着的那些也是萎靡。(10)站在这样的园中,才明白什么叫大势已去。(11)牡丹是热闹到不避杂乱的花,红的,粉的,紫的,白的,黄的,还有一种接近黑色的紫绛。花前的小牌子都写了品种名,无心看。没有花,秃秃地光知道名称做什么用?若有花时,更不需要了,它本身就是最好的说明。(12)这有点像爱情,爱着的时候不需要任何概念和定义,不爱了,多少种界定和解释都不能挽救。(13)那么,地上的花瓣是没有结果的爱情,而那些没有花只剩名称的植株,是无爱的婚姻。(14)春天是一年中最让人心烦的季节。伤感细密而粘稠,有时让人觉得自己脆弱到可耻。(15)春暖花开?不,春天是花谢的季节。你不会在别的季节里,看到这么多的花凋谢。(16)许多花争先恐后地开了,然后谢去,一场场花事是一个个陷阱,等着我们的心情陷进去,防不胜防。(17)对人,为了躲避散时惆怅,你可以不聚,可是对花,你能怎么样?那花该开时就开了,你不能不看,不能不爱,那花该谢时就谢了,丢下你狼藉满地的心情。(18)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谁不怜?可是怜又能怎么样呢?(19)为了想躲过心痛,其实不要花开。但是春天一到,偏偏花开,偏偏花谢。(20)五月六日,立夏。(21)昨天半夜,或者说今天的凌晨,起风了,然后打起了雷,怪不得昨天开始头疼。雨下下来了,头渐渐不疼了。起来出门,看到第十宿舍围墙外的地上,一片雪白的细碎落花。那几棵绣球不落则已,一落就到了这步天地。走近了看,五瓣五瓣的,依然精细着,像满地的小篆,曲曲折折的心事无人能懂。比起“立夏”这个抽象的节气,这满地的雪白小篆,更加让人彻悟,春天过去了。(22)过去也就过去吧。一千个春天都凋零了,一万场悲喜都凋零了,多少代看花人都成了别人的追忆。16第(5)自然段中写观扬州徐园樱花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17赏析第(21)自然段划线的一段文字。(6分) 18作者通过春天的花事的描述,寄寓了哪些人生感悟?结合全文,加以概述。(6分) 19第(3)段中,作者说“比起辜负来,还是宁可被辜负吧”,这句话应如何理解?你是否赞同这种说法?请阐述你的理由。(6分) 六、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访北大教授钱理群 钱理群,北京大学资深教授,生于1939年,中国内地最具影响力的人文学者之一,被视为北大的神话和传奇。 记:印象中古人立传必歌功颂德,您怎么看自己写的这本我的精神自传? 钱:我的精神自传没有歌功颂德,应该只是一本个性化非常鲜明的思想学术人生自传,更是一部结合我个人身心创痛和研究心得,来总结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思潮的变迁和中国经验的得失,反省思想界、知识界、学术界所遭遇的大问题、大困境,表达一个真正知识分子的立场和追求的东西。 记:您觉得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分子出现的哪些新问题值得反思? 钱:知识分子在90年代后出现了新问题,那就是知识分子与民众的分离。首先是生活本身的变化,知识分子自身越来越贵族化,越来越脱离中国的土地,特别是两极分化之后知识分子越来越关注自己,自觉不自觉地陷入一种自恋、自怜、自娱之中,而忽略了身外的广大的世界。而且在发展过程中也有知识分子把知识分子与民众关系的问题推向极端,在他们心中,民众就是暴民,民众总是非理性的。这就导致了知识分子与民众的分离。 记: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一直期待能出一个像鲁迅那样有知识分子精神的人,您觉得有可能吗? 钱:我们年轻的时候,所有人类文明都在被批判,所以我们的知识结构有非常严重的缺陷,跟鲁迅那个年代不能相比。知识结构有缺陷,生存状态紧随其后,暴露出致命的问题,所以我们这一代是最没趣味的、最没文化的一代,就是这样一个差距,导致我们不太可能再出现鲁迅这样的人,至少在我们这一代不会有。我在北大每年都要讲鲁迅,都受到学生的欢迎。这说明,喜欢思考问题的人还是很多的,他们对鲁迅的态度可以分成两派,一派接受鲁迅,另一派不接受鲁迅,但我发现,这与学生个人的生命选择有关系,一部分人选择“生命之轻”,他们就难以接受鲁迅,另一部分人选择“生命之重”,他们就接受鲁迅。 记:您曾是被北大学生投票直选出来的10位最受欢迎的老师之一,退休5年,您现在可以评价一下目前北大的状态吗? 钱:就目前北大的现状,我只能说她已经和我们理想的北大渐行渐远了。北大的很多传统已经被摒弃。令人焦虑的是现在的中学教育与升学无关的不教,大学与就业无关的不教。这是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这完全与做学问相违背。大学不能成为职业学校,也不是一个取得就业资格的地方。这样发展下去的话,大学就失去了最根本的东西,这就是学术和精神。 20上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分子出现了什么新问题?试分条概括出现的原因。(6分) 21钱理群为什么认为现今出一个像鲁迅那样的人不太可能?(6分) _七、作文(7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一些人去山里玩耍,下山的时候,面前出现一条羊肠小道,像是山民常走的捷径。大家很高兴,决定沿此道尽快下山,远远地看见山下的停车场,果然是条捷径!正当大家庆幸时,眼前出现一道断崖,而捷径在此一拐,伸向远方的一座小山村。大家一筹莫展,只得先向山村方向走,中途再踏上另一条小道曲曲弯弯地,费了许多力气才到达目的地。读了这则故事,你对“捷径”与“弯路”的关系有什么认识和体会?请以“捷径与弯路”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高二语文12月月考参考答案1C ( A. ch,c/s,b;B. b/p,zho/zho,shng;C. li,zi ,jin ;D.qing/qing,gun/gun,lu/l)2. D.(A. 部署、截然不同;B. 作壁上观;C. 缔造、防御工事)3. B(“同日而语”指同一事物,不同时间的比较。这里应用“相提并论”,“相提并论”,是指把不同的事物不加区别的混在一起来谈论或对待。“无可非议”,前提是做得好,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做得妥当。“无可厚非”,前提是做的不是很好,但不能过分责备。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可以谅解。.细大不捐:小的大的都不抛弃。望文生义。B. “惨淡经营”指费尽心思、辛辛苦苦的经营筹划,后指在困难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常被错用于经营得不好。)4D (A. 结构混乱(句式杂糅),“根据看”,可以把“根据”改为“从”,或者删去“看”。 B. 不合逻辑,“日前”指几天前,与“正在”矛盾,应该为“目前”。 C. 定状语语序不当,应将“新出土的”调至“八千年前”。)5D(伐:功劳。)6C(而:连词,表顺接/表并列;乃:才。)7A(A. 下:使动用法,使 放下;屈:使动用法,使屈身。B. 奇:意动用法,认为特别;砭:名词作动词,刺。C. 亡:使动用法,使 灭亡;目:名词作动词,看。D. 膝:名词作状语,用膝盖;感:使动用法,使感慨。)8B(例句是定语后置句。A. 判断句、被动句;B. 定语后置句;C. 宾语前置句;D. 判断句。)9答:(1)这幅漫画讽刺了学科歧视(学科瘸腿)的现象(2分);(2)长期下去将导致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素质下降,对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也会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必须捍卫语文学科的地位(3分)。10. A.(“慢”应释为“玩忽,轻视”。)11. C.是盗贼出现的一个原因,是说明在衣食足的基础上才能对百姓施以道德教化12. D.作者引用孔子的名言,其主要用意是借此说明平息盗贼根本的办法是要根绝盗贼产生的社会土壤。13.(1)所以用死威胁他们却不能让他们害怕,用活命劝勉他们却不能使他们感激奋发。 (2)天子派遣侍御史督察逮捕,并且对它们加以招安,也不能全部平息。14(1)因时光流逝而惊梦。因容颜的易老而惊梦。因离别的痛苦而惊梦。因无尽的思念而惊梦。因西风的骤起而惊梦。因月色的惨白而惊梦。因高楼的雁叫而惊梦。(每点1分,四点就可) (2)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作者借哀景抒发悲情,骤急的西风、惨白的淡月、高楼的雁叫都渲染了一种伤离别、苦相思的悲情。运用衬托的手法。以时光的“只解“不信衬托人的敏感多情;以雁归衬托人未归。运用拟人的手法。首句将时光拟人化,说“时光”“催人老,表达了时光流逝、容颜易老的伤感。(三种手法答出两点即可。手法1分,具体分析2分,各3分)15(1) 数罟不入洿池;(2)砯崖转石万壑雷;(3)梦啼妆泪红阑干;(4)东隅已逝,桑榆非晚;(5)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6)珠帘暮卷西山雨;(7)雕阑玉砌应犹在;(8)歌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