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的格式模板范文.doc_第1页
论文的格式模板范文.doc_第2页
论文的格式模板范文.doc_第3页
论文的格式模板范文.doc_第4页
论文的格式模板范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文的格式模板范文 中文题目MM1 作者班级,学号 姓名 邮箱地址MM2 关键词: 摘 要:摘要内容(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要素) MM3 请作者重视摘要的写作 关键词1; 关键词2;关键词3;(一般可选38个关键词,用中文表示,不 用英文,分号隔开) 正文部分用小四号宋体字,分两栏排,其中图表宽度不超过8cm.,请参照样本。设置为A4页面 1 一级标题 (从1编号,引言为可选项,引言编号从0开始。四号黑体) 1.1 二级标题 (小5号黑体) 1.1.1 三级标题(小 5号楷体) 正文中,图表须注明中英文图题和表题,且在正文中应明确提及(例:如表1所示)。其中图的编号和图题置于图下方的居中位置,表的编号和表题置于表上方的居中位置,表格采用三线表。 示图尺寸一般为(宽*高):75mm*50mm.黑白绘图,请确保图表中文字清晰。 表1表题 公式用6号字体(最好横排,如a/b),其中量的符号应采用斜体,矢量、矩阵用黑斜体表示,最好用公式器。函数(单词)用正体小写,第一个字母小写;单个字母斜体。 定理1 (*。)定理内容。(定义、算法等的排版格式与此相同) 证明:*证明过程.* “例”等的排版格式相同 结束语 (内容勿与摘要或引言雷同) 参考文献:MM4 (参考文献示例参见下页) 1 著者dell5 .题目J.刊名(全称,英文期刊名以黑体标志), 出版年,卷号(期号):起始页 码. 期刊 2 著者.书名M.译者,译.版本项(初版不写) 出版地(城市名): 出版者dell6 , 出版 年:起始页码.书籍 3著者.题目:文集实际完整名称,出版年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会议录 (论文集、论文汇编等) 4 著者.析出题目文献类型标志/整本文献的编者姓名. 文集实际完整名称.版本项.出版地 (城市名): 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析出文献) 5 著者.题名D. 所在城市:学位授予单位, 出版年.学位论文 6 著者.题名,报告号R. 出版地 (城市名): 出版者, 出版年.科技报告、手册等 7 著者.准编号 标准名称S.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 8 著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报纸文章 出版日期按YY-MM-DD格式 9著者.题名文献类型标志/电子文献载体标志.(更新日期) 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如).电子文献 10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P.公告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 示例如下: A 期刊 1卢浩,胡华平,刘波.恶意软件分类方法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xx,23(9):4-7,12.(卷号黑体) 2VARSHNEY U,VETTER R. Mobile merce: framework, applications and working supportJ.Mobile Networks and Applications, xx, 7(3):185-198. (英文期刊名及卷号黑体) 3李晓东,张庆红,叶瑾琳.气候学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35(1):101-106. B 专著 4昂温 G,等.外国出版史M.陈生铮,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88. 5ROOD H J. Logic and structured design for puter programmersM.3rd ed.S.l.:Brooks/Cole-Thomson Learning,xx. 无出版地的中文文献标注“出版地不详”,外文文献标注“S.l.”并置于方括号 内;无出版者的中文文献标注“出版者不详”,外文文献标注“s.n.”并置于 内 C 论文集、会议集 6YUFIN S A. Geoecology and puter: proceedings of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s of Computer Methods in Geotechnical and 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Moscow,2000C.Rotterdam: A A balkerma,2000. 7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D 专著、论文集中析出的文献 8程根伟.1998年长江洪水的成因与减灾对策M/许泽厚,赵其国.长江流域洪涝灾害与科技对策.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32-36. 9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C/赵玮.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文集.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471. 10FOURNEY M E. Advances in holographic photoelasticityC/Americ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Applied Mechanics Division. Symposium on Applications of Holography in Mechanics,1971,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Los Angeles. New York:ASME,1971:17-38. E 学位论文、科技报告(用户手册)及技术标准 11史龙.无线传感器网络自身定位算法研究D.西安:西北工业大学,xx. 12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Factors regulating the immune response:report of WHO Science GroupR.Geneva:WHO,1970. 13MC8100 RSIC Microprocessor Users manualR. 2nd ed. Englewood Cliffs: Prentice Hall,1990. 14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七分委员会.GB/T 5795-1986 中国标准书号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6. 15ISO/IEC 10181-3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security frameworks for open system: aess control frameworkS. Geneva: ISO/IEC,1996. F 报纸、专利文献 16丁文祥.数字革命与竞争国际化N.中国青年报,2000-11-20(15). 17刘加林.多功能一次性压舌板:中国,92214985.2P.1993-04-14. G 电子文献(包括专著或连续出版物中析出的电子文献) 18黎妹红,张其善.用迭代法求指纹图像中的阈值EB/OL.(xx-12-18) xx-05-20. /news/n1941c72.aspx. 19CHRISTINE M. Plant physiology: plant biology in the Genome EraJ/OL. Science,1998, 281: 331-3321998-09-23. .sciencemag/cgi/collection/anatmorp. 20OTT A. The Rule Set Based Aess Control(RSBAC) Linux kernel security extensionC/OL/The 8th international Linux Kongress, Enschede, xx(xx-11-30). .rsbac/linux-kongress/index.html. 21TURCOTTE D L. Fractals and chaos in geology and geophysicsM/OL.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21998-09-23.seg/reviews/morm30.html. 22Scitor Corporation. Project schedulerCP/DK.Sunnyvale: Scitor Corporation,1983. 部分示例引用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xx-03-23发布的GB/T 7714-xx 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MM1居中,黑体三号,不宜超过20个字 MM2居中,楷体小四号。 MM3精练,200字以内第三人称主动态表述,切忌将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使用规范化术语,除常用术语,对于缩略语在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 MM4楷体5号,按正文中引用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 我国IT企业技术获取模式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小 二号黑体,居中) (空一行) 张 三(小四号仿宋,居中) (1.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学号)(小五号楷体,居中) (空一行) 摘要:(五黑) 技术获取模式是企业技术战略的重要组分,对企业竞争力及可持续发 展具有深远影响。本文以我国的IT企业为研究对象,将技术的获取模式按照企业研发力量的参与程度划分为内部研发、合作研发和外部购买,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企业技术获取模式的选择对企业绩效产生的影响。(五楷) 关键词:(五黑)技术获取;技术战略;新产品开发;IT产业(五楷体) (空一行) 0 引言(小四黑) 当今世界,全球的竞争越来越体现在经济和科技实力的竞争,而技术创新则日益成为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科技竞争力的关键。技术获取模式作为企业技术战略的重要一环,对企业长远发展意义重大。 (五宋) (空一行) 1 技术获取的相关研究回顾(五黑) 1.1 技术获取模式的分类研究(五黑) 1.1.1 技术获取模式的分类 (五) 中外学者对于技术的获取模式有不同的分类方法。Dussauge 和 Hart曾将技术获取模式划分为内部研发、合资公司、外部契约研发、技术授权、直接购买最终产品五种形式2。(五宋) 公式中的变量一律斜体,函数如max、ln、sin()、s.t.等用正体。 特别注意:本刊正文中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在引文处按引用文献在论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不能遗漏或颠倒。序号置于方括号内,排列在文中相应位置右上角;同一文献在文中被反复引用者,均用第一次出现的序号标示。所引文献的页码、出版年代,均标于文末参考文献中,正文中不标注。 表1 技术获取模式分类(六黑,居中)(图表一定要有名称) 年度(六宋) 变量(六宋) 变量(六宋) A A F F 注:(六宋) :(六宋) P1 P2 产业供求(六宋) 图1 企业同质性条件下企业自由的进入和扩张导致租金的耗散(六黑,居中) (空一行) 参考文献:(五黑,居中. 注意:文中出现的参考文献在此处应均有体现) (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专利P) 1 Artzner P, Delba F, Eber JM, et al. Thinking coherently J. Risk, 1997, 10: 68-71.(小五宋)(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J.期刊题名,年(期):起止页码. 或(需要标注卷号的)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J. 期刊题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 2 崔雪松,王玲.企业技术获取的方式及选择依据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xx,31(2):141-144. 3 Dussauge P, Hart S, Ramanantsoa BG. Strategic technology managementM.New York: John Wiley,1992. 3 李京文.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选择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人名后不加“著”、“编”、“主编”、“合编”) 4钟文发.非线形规划的应用A.赵威.中国运筹学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256-266. 5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 特别注意:外文文献一律姓前名后(姓不能缩写;姓、名之间不用逗点,空一字格;名字可以缩写,多个缩写字母之间不用缩写点,不空格),多个著者之间使用逗点,作者不超过三位,全部列出;超过三位,列前三位,后加 et al. 所列项目、使用标点以及排列次序与中文文献相同。忌用中文叙述外文。 试论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高校“两课”教师角色的转变 朱 峰 (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 辽阳 111000) 内容提要:深化“两课”改革必须解决“两课”教学方法的科学化、现代化问题。过去“两课”用专业课的教学方法,使“两课”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如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发挥新技术优势,开辟高校“两课”教学改革的新途径,是高校“两课”教学工作的新课题。本文试论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高校“两课”教师在角色方面的转变,以适应新形势下的“两课”教学工作。 关 键 词:信息技术、教学、角色转变、两课 一、现代信息技术对“两课”教师角色的挑战 与传统教育的教师相比,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两课”教师在内涵、作用、教学方式、方法、教学内容及设计、解惑行为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信息技术对“两课”教师的传统角色发起了挑战。 (一)、教师由教学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导学者。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教育指南中说过:“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在现代信息技术的高等教育中,“两课”教师从传统的“教学者”转换为“导学者”。所谓导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指导及辅导学生完成学业。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的学习多大是以自我研究、自己学习为主,这种自学是在教师的导学下完成的,所以说,导学就成为教师的重要工作。导学和教学的最大区别就是教师要在“导”字上下功夫:其一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选择教学媒体,帮助其找到实现目标的最佳途径。其二是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规律,对学生进行辅导,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解惑”。它包括单元的总结。重点、难点的讲解等。根据“两课”课程的特点,教师要重点介绍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引导者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选择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方式,以各种方式调动和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经过精心设计的情境中进行探索研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等。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中教师借助于课程教学设计、资源开发、指导学习活动,扮演了设计者、指导者和学习活动参与者的角色。教师角色由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主讲人成为学生学习中的导演者。由于学生的个体存在差异,亦即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学习基础和智力水平都存在很大的差别,要完成学习任务,对教学内容要做到熟练掌握,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没有教师的引导是不可能实现的。教师必须全面考虑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和安排有关细节,其重要的内容包括如何运用计算机以及各种媒体和网络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使学生从网上浏览的信息更有价值。因此导学对学生完成学业是至关重要的。 (二)、“两课”教师不仅要做知识的传播者,还要成为学生学习的鼓舞者、心灵的塑造者。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技术媒体代替了常规的、口头讲授的、以及集体学习为基础的教育模式。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完成自主学习、自我研究,信心是至关重要的。教师除了要参与设计出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丰富的网络化学习环境,组织一种“虚拟”的学习团体外,还要成为学生学习的鼓舞者,要鼓舞学生树立信心,克服自主学习的困难,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把过去所学的知识与当前的新学科联系起来,坚持完成学业。教师还要鼓舞学生与其他团体组织成员和专家进行交流,使他们能帮助自己的学习。“两课”教师除了担当学生学习的导学者、学习的鼓舞者外,最重要的是成为学生心灵的塑造者、观念的引导者、时尚的指导者和道德品质的引路人。“两课”教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要担负起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的使命。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现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拓宽了人们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内容。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克服一切急功近利的思想,避免只侧重于实用、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因为,学生无论是接受何种教育,都要步入社会,具有社会性。因此,必须从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观点出发,既要注重人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又要注重人的道德品质的教育,两者不可偏颇,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能够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正确把握人生的方向,有健康的思想意识和伦理道德观念等,能够尊重他人正确的意识和行为,成为诚信守法的公民。这过程中,“两课”教师在教学中的育人作用,是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师所不能替代的,“两课”教师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角色转变的作用是培养学生的道德伦理、情感与精神等素质方面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三)、教师不仅要做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要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者。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教师不仅要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理论、而且要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运用多媒体技术,编制CAI课件,制作教学光盘和课件,能掌握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掌握学习过程的设计、管理和评价等。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对教学资源的搜集整合和利用开发,是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对“两课”教师角色的基本要求。 二、现代信息技术对“两课”教师能力和素质的挑战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在现代信息技术的环境下,“两课”教师教学的环境、任务、内容、渠道和对象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了,“两课教师”这“唯一重要”的角色不但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而且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其他新型的社会教育职业群体所分担和分解,使人们头脑中原有“教师”的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大规模制作,使人们明显感到,传统的“教师”角色,实际上被现代信息技术的媒体所代替,如何胜任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工作?现代信息技术对“两课”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除了要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和课件的制作等教育的常规手段外,还要有更高的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境界,这对原来只需“动口”,不需“动手”的“两课”教师来说,又是一场新的挑战: 1、 熟悉教学支持服务体系。学会通过设计、搜集和综合课堂的课件制作、学会下载网上发布的资源和信息。 2、 熟练掌握多媒体教学资源的使用方法。如对音像资料、教学光盘、U盘的使用。学会利用文字教材、直播课堂、网上课堂和讨论、录像带、录音带、光盘、各种视频等,即以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老师一方面娴熟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努力提高资源利用 率,有效地发挥各种教学资源的作用。同时要将教学资源清单以及使用方法,及时向学生介绍,使学生能随时借阅、复制、上网学习。另一方面又要指导学生学习知识,引导学生逐步自主完成学习。 4、 能组织教学。包括面授辅导、指导小组学习活动、答疑等,教师在网上解答学习提出的问题,尤其要结合各种教学媒体组织教学过程。重要的是教师必须对网络信息资源所提供的教育信息进行精心的筛选、利用和评价,正确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有选择地消化吸收。 5、 熟悉教材。对教材内容有深入的钻研,对学生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等有较强的预见性,并由此做好大量、充分的准备工作,随时随地应对学生的咨询或电话、电子邮件、传真等方式的提问,给学生以准确、科学、具体及时的答复。 三、现 代 信 息 技 术 不 断 发 展 决 定 了“两 课”教 师 教 学 角 色 的 转 换 (一)现代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了变化 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指计算机技术、数字音像技术、电子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卫星广播电视技术、远程通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仿真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和信息高速公路。这些技术已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完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活动。具体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二)、新形势下“两课”教师角色的转换 为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的变化,教师就必须进行角色的转换。 .教师职能应从“教”转变为“导” 在信息时代,老师的角色将不再以信息的传播者或组织良好的知识体系的呈现者为主,其主要职责应从“教”学生,转变为“导”学生。其形式可表现为以下几种:a引导。帮助学生建立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选择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b指导。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认知能力。c诱导。创造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d辅导。辅导学生利用各种便利手段获取所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