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防爆保护措施。电厂所有压力容器高压锅炉设备等,均设有安全阀,以防超压爆炸,锅炉设备按安全监测规程要求设置安全门,主蒸汽管道设安全监测点。对危险品、易燃易爆品均要限量贮存于专用仓库。8.1.3.2 防电伤照明具有正常照明、交流事故照明、直流事故照明三个分开的供明网络。事故照明按不同区域分别采用直流和应急灯,室外照明有防雨措施,室内外照明器的安装位置便于维修。进配电室、变压器室等处,均设计加弹簧锁门,防止非工作人员进入。严格遵照要求进行设计和操作,严禁误操作。对各种电压等级的电气设备的安全净距。为防止静电危害,保证人身及设备安全,电力设备均宜采用接地或接零防护措施。为防止直接雷击电力设备,在配电装置侧、主变、起/备变的高压侧均装有氧化锌避雷器。下阶段将进行雷电侵入波的保护计算,以确定保护设备的配置。8.1.3.3 防机械伤害及防跌落所有机械设备的联轴器、液力耦合器部分均设有防护罩或护栅。在有检修起吊设施的地方,留有足够的检修场地和安全起吊距离,设置围栏及标志,防止发生起重伤害。各车间地面平整,起吊孔均设盖板及栏杆,以防失足跌落造成损伤。所有暗井均加盖,所有平台均加围栏或护沿。根据设计规程等设置栏杆和护板等。考虑楼梯等的防滑措施。8.1.3.4 防尘防毒及防化学伤害本工程运行过程中的粉尘主要是秸秆在运输和卸载、解包过程中产生的。秸秆运输栈桥、储存棚均为全密封结构,以防粉尘外泄。在锅炉料斗等处设除尘器。贮存、输送腐蚀性介质的容器、管道均采用防腐蚀材料。管道地面采用防腐涂料或花岗岩制作,施工时要求保持墙面光滑、平整,不使有毒气体聚集;对地下直埋管道采用防腐漆或用环氧煤沥青、玻璃布等材料进行防腐处理。酸、碱管道一般沿地面敷设,稀酸稀碱须架空敷设经过人行通道时,法兰、接头等处加防护套。有腐蚀性介质如酸碱等场所的设备、设施、地面、管沟、照明、建材等均为防腐型。对化学水处理再生排水(酸性或碱性排水)均通过排水沟排入废水池,经中和池处理使pH值达到69才允许排至下水道。以上所有废水在整个排放过程中均为封闭状态,以防止人身的接触。8.1.3.5 防噪声和防振动8.1.3.6 防暑降温和防寒防潮8.1.3.7 防电离、电磁辐射及工频超高压电场以上三章节内容详见本报告中的“8.2.3本工程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章节。8.1.3.8 安全标志和安全标识的设置按照国家标准的规定对生产设备、设施、管道、阀门等涂色。在高毒物品作业场所,设置红色警示线。在一般有毒物品作业场所,设置黄色警示线。在易发生危险危害的场所设置相应的安全标志。在可能造成跌落伤害的检查井、平台护栏门等处,设置“当心跌落”警告标识。8.1.3.9 劳动安全机构与设施本工程需新建劳动保护基层监测站和安全教育室,人员编制3人,负责日常监测、维修、保养、检验及劳动保护教育等,由安质科下属管理。监测仪器设备费列25万元,由电厂根据需要购置与化学/环保相关仪器设备统筹购置。8.2 职业卫生8.2.1 遵循的现行相关规程、规范和标准(1)火力发电厂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深度规定(DLGJ1181997)(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2)(3)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卫生部2002)(4)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卫生部2002)(5)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6)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7)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2002国务院352令)(8)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国务院1987)(9)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国务院令第334号)(1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03国务院令第376号)(11)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卫生部2002)(12)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13)工业x射线探伤卫生防护标准(GBZ117-2002)(14)火力发电厂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技术规程(DL/T5035-2004)(15)工业企业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91)(16)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92)(17)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1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19)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8.2.2 本工程在生产、运行过程中产生或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国能黑龙江望奎生物发电工程在生产、运行过程中产生或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秸秆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多环芳烃、盐酸、氢氧化钠、氨、联氨、硫酸、氯气、磷酸盐、复合阻垢剂、六氟化硫等有毒有害物质;噪声、高温及热辐射、工频超高压电场;检修过程中产生或存在的电离辐射、电焊烟尘、氧化锰、臭氧、氮氧化物等。8.2.3 本工程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8.2.3.1 厂址条件与总体布局本工程厂址不在自然疫源地,区内尚无探明的重要矿产资源和保护文物,附近也无机场及重要的通讯设施和军事设施。本工程厂址地形近似长方形,地势平坦开阔,东高西低,不受洪水威胁。本工程秸秆储存棚采用全封闭结构,且与厂内生活区、办公区以及周围村庄有足够宽度的卫生防护距离后,对厂区建筑污染影响较小。将生产控制过程中涉及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系统布置在主厂房的边缘,以便通风换气,减少毒物浓度。本工程生产区、厂前区和辅助设施分开设置,相互之间影响较小。采暖、通风设施齐全,采光、照明情况良好,建筑物结构设计考虑了防尘、防震等措施。8.2.3.2 防尘本工程运行过程中的粉尘主要是秸秆在运输和卸载、解包过程中产生的。秸秆运输栈桥、储存棚均为全密封结构,以防粉尘外泄。在锅炉料斗等处设除尘器。合理安排工人的作业时间,尽可能减少工人的接尘时间;为巡检工人配备效果良好的防尘口罩,减少粉尘的实际接触量。8.2.3.3 防毒贮存、输送腐蚀性介质的容器、管道均采用防腐蚀材料。对氨、联胺仓库及加药间、化验间,均设有自然进风和防腐轴流机械排风等通风设备,一般按换气量15次考虑。在可能发生氨、联氨、氯以及酸碱等泄漏的场所设泄险区等应急设施;为加氨和联氨的工人增加过滤式防毒面具等个体防护用品。8.2.3.4 防暑对高温的设备及管道均进行保温或加隔热套,保证其外表温度小于50,以减少热辐射,防止接触烫伤。在夏季高温季节对高温作业工人配备隔热服、隔热面罩等个人防护用品。8.2.3.5 防寒本工程属于集中采暖区,生产建筑、辅助及附属生产建筑均应设计采暖。寒冷季节为室外作业工人配备防寒服(手套、鞋)等个人防护用品。8.2.3.6 防潮厂内比较阴暗潮湿的地方,为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设置自然进风轴流机械排风等通风系统,通风换气次数按每小时15次计算。8.2.3.7 防噪声与振动设备订货时要求厂家制造的主机设备和辅机设备噪声值不超过标准允许值,并在一些必要的设备上加装消音、隔音装置。汽轮机、发电机外加罩壳,内衬吸声材料;送风机、空压机的入口设有消音器;各种高噪声设备均做减振处理,露天高噪声设备设计隔声罩及采用隔声包扎等措施;集中控制室采用双层窗,并选用吸声性能好的墙面材料。设备基础在设计上采用减振与隔振相结合综合治理,为减少基础的振动,设备基础与厂房基础采取一定措施,起到隔振效果。佩戴个体防护用品如耳塞或耳罩以减少噪声危害。8.2.3.8 防电离、电磁辐射及工频超高压电场金属试验室在布置上考虑放在尽量远离办公室的角落里,避免设在人流较多的场所附近,其屏蔽厚度应保证室外人员的安全。库房周围设置围墙,入口处设置放射性标志,以及必要的防护安全联锁、报警装置。定期对探伤机的技术性能进行检测,为工作人员配备个人防护用品如铅衣、铅帽、铅眼镜、铅围裙等,并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产生工频超高压电场设备安装地址周围没有居住区、学校、医院、幼儿园等生活、工作区。产生工频超高压电场的设备在人通常不去的地方用屏蔽网、罩等遮挡起来,并在周围设置防护栏,设置警示标识。产生工频超高压电场的设备应有必要的防护措施。8.2.3.9 设置卫生警示标识及应急救援体系本工程建成后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配备齐全的急性职业中毒救援设施如急救药物、急救器材等,定期对应急救援队伍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及应急救援知识的培训和演练。8.3 综合评价本工程在设计中对防火防爆、防尘防毒、防电伤、防机械伤害、防暑、防寒、防潮、防噪声、防振动等各方面均按各项规程、规范、标准等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为电厂安全生产、减少事故发生以及维护职工健康创造了较好的条件。电厂投产运行后应严格执行运行、检修、操作规程,本工程将在劳动安全及职业卫生方面达到良好的效果。第9章 节约和合理利用能源9.1 节地措施(1)为了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本工程在满足建筑消防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压缩各建(构)筑物之间的间距;精心规划管线走廊,合理压缩管线走廊宽度,尽量减小建(构)筑物和管线之间的水平间距,尽量减少厂区用地;(2)有条件的辅助、附属建(构)筑物尽量做联合建筑,不设广场,不专门为绿化增加厂区用地。(3)以满足施工要求为原则,严格控制施工区、施工生活区的临时用地面积。9.2 节电措施(1)全厂采用10型低耗节能变压器,降低变压器损耗,节约厂用电。(2)照明系统选用气体放电灯,提高照明质量,降低能耗。(3)采用全空冷发电机,使系统大大简化,运行成本降低,可靠性提高,经济效益显著。(4)部分设备根据负荷情况采用变频或软启动设施和根据液位采用自动调节达到节能效果。9.3 节水措施(1)采用带冷却塔的二次循环供水系统,冷却水循环使用。(2)冷却塔加装除水器,减少风吹损失。(3)辅机冷却水和主厂房内部分工业水回至循环水系统,重复使用。(4)收集并处理厂内生活及工业污(废)水,处理后回用。(5)在厂区补水母管和各主要用水点设置水表,统一管理、统一分配,节约用水。(6)水池进水加液位控制阀,减少溢流水量。9.4 节油、节煤措施(1)合理设计锅炉点火油系统和锅炉燃烧系统,以减少燃油量。(2)本工程燃烧秸秆,属于可再利用能源,没有煤炭消耗,是节能型、环保型、效益型电厂。利用秸秆这种可再生的生物质能源,建设热电厂,不但避免了秸秆随处焚烧对环境的污染,而且符合“经济循环发展”的要求,同时也节约了能源,使农民增加了收入。本项目年耗用秸秆近30.8万t,折合标准煤约13.7万t。第10章 热力管网10.1 热力管网本供热工程供热建筑面积161.36104;敷设热网管线总长10244米,其中主干线长4335米;支干线长2508米,支线长3401米,管径DN600DN200;建设换热站17座,换热站建筑利用原有锅炉房改建;最大供热半径3511米。10.1.1 热网现状望奎镇城区集中供热热网始建于1990年,热源为金都热电厂,供热介质为热水,供回水参数为65/50,供热一级网出口管径为DN450,热网出口压力1.2MPa,回水压力0.5MPa,循环水量1062t/h,设置热力分配站56个,供热面积33.36104,管网最大供热半径4公里。热网主干线沿中央大街自西向东敷设,管网全部采用直埋敷设,保温采用聚氨酯泡沫保温,防腐采用两布三油,主干线补偿为“橡胶轮胎”敷设,无固定支墩和分段阀门井,支干线无补偿直埋且无支线井及流量调节阀门。望奎县望奎镇集中供热管网现状图见附图K06001-W-01。10.1.2 管网布置原则1.保证技术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维修方便。2.在具备条件的前提下,管线尽可能穿越负荷中心,缩短管线长度,减少建设投资和运行费用。3.尽量减少地上、地下设施的拆迁量,以降低投资加快工程进度。4.采用经济合理的敷设方式。5.使用技术成熟的管材和管件。6.近期和远期规划相结合,布局合理。10.1.3 热力管网型式一、二级管网均采用一供一回的双管制。一、二级管网均采用枝状管网型式。枝状管网其形式简单,运行费用低、管理方便。一级管网干线末端采用连通管连接,互为备用,可提高供热运行的可靠性。10.1.4 供热介质及设计参数由于热网全部为供暖用户,采用热水做为热媒。热电厂出口的一级网采用高温水,为了保证管网兼顾远期热网规划一次性建设,本期一级网采用130/70设计水温,经换热站换热后,二级网采用85/60的设计水温。10.1.5 管网连接方式由于本工程供热管网规模较大,供热距离较远,为解决不同位置用户压力问题,本工程供热系统采用一、二次网间接连接供热方式。10.1.6 管网布置路由走向望奎镇供热区域范围是南起交通街,北至建设街,西起西环路,东至东环路的一个带状区域,热负荷中心为中央大街和奋斗路两侧。由于中央大街和奋斗路为景观大街,地下附属设施较多,不允许挖开敷设管道,所以热网主干线不在中央大街和奋斗路两侧敷设。从规划发展角度来看,红旗街和前进路为供热热负荷的中心区,地下设施较少,经与望奎县有关部门协商,确定两路供热管网干线分别敷设于中央大街北侧的红旗街和南侧的前进路。热网从热源引出来后向东敷设到西环路后分为两路:一路为南部主干线,管线由西环路向南敷设到前进路后,向东至解放路后到达农具厂院内的9号换热站。另一路为北部主干线,管线由西环路向北敷设到红旗街至解放路后,向南转敷设至物资局院内的17号换热站。热网管线总长10244米,其中主干线长4335米;支干线长2508米;支线长3401米。管径DN600DN200,最大供热半径3511米。设置换热站17座,以中央大街为分界,北部换热站8座;南部换热站9座。换热站建筑全部利用原有小区锅炉房。为提高管网运行的安全性和互补性,在解放路9号换热站和17号换热站之间设一根连通管进行环网连接。连通管管径DN200,设置关断阀门,平时隔断运行,互补时打开阀门。望奎县望奎镇集中供热热热负荷分区图见附图K06001-W-02望奎县望奎镇集中供热管网布置图见附图K06001-W-0310.1.7 热网敷设方式和保温一级管网敷设主要采用直埋敷设,局部采用不通行地沟敷设,二级管网全部采用直埋敷设。直埋敷设方式具有占地面积小、施工进度快、保温性能好、使用年限长、工程造价低、节省建筑材料等特点,与其他敷设方式相比更优化,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管道保温全部采用以聚胺酯泡沫为保温材料,以高密度聚乙烯为保护外壳的直埋预制保温管。它不仅保温性能好,防水、耐腐蚀、而且寿命长,施工简便。10.1.8 管网补偿方式管道补偿除利用自然补偿外,主要采用波纹管补偿器。波纹管补偿器体积小,重量轻,流动阻力小,且易于布置。考虑到管网敷设范围较大以及设施检修方便,建议设补偿器井室。10.1.9 管网管材和附件管道公称直径DN200mm,采用螺旋焊缝钢管,材质为Q235B;管道公称直径DN200mm,采用材质为20#钢无缝钢管。为运行及检修方便,管道分支处设置分支阀门。阀门均采用金属硬密封蝶阀,连接采用焊接。管道的高点处设放气阀,低点处设放水阀、排污装置。10.1.10 特殊位置跨越穿越主要道路的管道,与公路及市政管理部门协商采用顶管或涵洞的敷设方式。10.1.11 管网水力计算及水压图由于供热指标中已包含了热网的漏损,因此管段流量计算中不再附加漏损系数,水力计算公式如下:R=6.8810-3 K0.25 G2/d5.25 (Pa/m)W=3.5410-1G/d2 (m/s)d=0.388K0.048 G0.381/(R)0.19 (m)式中:G管段的水流量 (t/h)d管子的内径 (m)p水的密度 (kg/m3)K管壁的当量绝对粗糙度(m)W管内流体流速 (m/s)管道管壁的绝对粗糙度取K=0.5mm,一级网供回水温度差t=60;二级网供回水温度差t=25。主干线平均比摩阻按规范推荐取Rp=30-60Pam;局部阻力当量长度百分比,主干线按0.2计算,支干线、支线按0.3计算。热力站一级网端压力损失为100kPa,热源处首站压力损失为100kPa,热网回水从围墙处一米至热网循环水泵入口压力损失为50kPa。10.1.11.1 管网水力计算热网供回水温度130/70,供热面积161.36104,流量1455t/h。从热源出口至9号换热站,主干线全长4335m,管径DN600DN200。经计算:主干线单程阻力171.63kPa,热网总阻力为593.26kPa。管网主干线、支干线水力计算表见表10.1.11.1-1管网支线水力计算表见表10.1.11.1-2管材用量统计表见表10.1.11.1-3管网水力计算简图见附图K06001-W-04管网水压图见附图K06001-W-05热负荷曲线图见附图K06001-W-06表10.1.11.1-1 管网主干线、支干线水力计算表 管段号热负荷QMW流量Gt/h管径Dm m流速Wm/s比摩阻RPa/m长度lm折算长度Lm管段阻力损失P=RLkPa主干线A-B98.81455D63071.4128.116371964.455.20B-C55.71789.5D47871.3738.8206247.29.59C-D49.59710.8D47871.2331.5233279.68.81D-E46.53666.9D47871.1326.5786943.224.99E-F39.18561.6D42671.2235.51702047.24F-G26.94386.1D37771.0933.5417500.416.76G-H20.8298.4D32671.1.1544.71501808.05H-97.35105.4D21960.946.4736883.240.98合计4335171.63支干线B-I43.47656.07D47871.1325.970842.18I-J40.41612.21D42671.3342.010011201250.45J-K37.35568.35D42671.1733.0143171.65.66K-L30.00463.00D37771.2946.6206247.211.52L-M23.88375.28D37771.0430.150601.81M-N16.53269.93D37770.6712.53504205.25N-O9.18131.58D32570.721.1447536.411.32O-173.0643.86D1594.50.744.9241289.212.99合计11534672.84表10.1.11.1-2 管网支线水力计算表 管段号热负荷QMW流量Gt/h管径Dm m流速Wm/s比摩阻RPa/m长度lm折算长度Lm管段阻力损失P=RLkPa支线0-166.1278.72D1594.50.7832.384109.23.53N-157.35105.35D21960.9046.4103133.96.21M-147.35105.35D21960.9046.494122.25.67K-137.35105.35D21960.9046.4165214.59.95L-126.1287.72D21960.78322.394122.239.39J-113.0643.68D1594.50.7244.996124.85.60I-103.0643.68D1594.50.7244.9197256.111.50H-097.35105.35D21960.9046.4736956.844.40H-087.35105.35D21960.9046.4222288.613.39G-076.1287.72D21960.7832.34963.72.06F-066.1287.72D21960.7832.3471612.319.78H-056.1287.72D21960.7832.3307399.112.89F-046.12105.3D21960.7832.3295383.512.39E-037.35105.3D21960.946.4162210.69.77D-024.6843.68D1594.50.7244.988114.45.14C-015.8587.72D21960.7832.3238309.49.99表10.1.11.1-3 管材用量统计表 管径(mm)管长(m)D1594.5706D21963672D3257597D37771023D42671314D52971295D63071637合 计1024410.1.11.2 水静压线的确定水静压线的确定原则:(1) 在系统最高点不倒空、不汽化,并应有35m富裕压力;(2) 不应超过系统中任何一点的允许压力。本规划换热站都布置在地上一层,系统的最高点可能出现在热源处或者地形最高的换热站内。经计算系统的最高点在6号换热站内,以热源地形标高为基准标高0.0m,130水汽化压力17.6m,计算水静压线。地势最高用户6号换热站地形标高比锅炉房高22.5m,充水高度定为5米,另外考虑4.9m富裕值,确定本工程静压线为50mH2O。热网的定压方式为补水泵变频补水定压,定压点设在热源循环水泵入口处。10.2 换热站10.2.1 换热站的设置原则本工程换热站的设置遵循以下原则:1. 换热站的位置尽量靠近供热区域的中心或热负荷比较集中的中心地带,并使所带负荷区域尽量不跨越主要街道。2. 换热站建设尽量利用原有的供热锅炉房及其设施,以节约工程费用,缩短建设周期,降低工程造价。3. 兼顾原有供热系统,尽量减少用户二次网的改造。4. 为了便于运行管理及提高综合经济性,换热站的规模控制在515万平方米热负荷范围内。10.2.2 换热站的设置根据以上设置原则及热负荷分布情况,按照区域供热负荷将换热站分为A、B、C三种标准型,即A型供5万平方米、B型10万平方米、C型12万平方米。本工程共设置换热站17座。各规模换热站数量为:A型4座、B型8座、C型5座(换热站编号及规模见表10.2.2-1)。表10.2.2-1 换热站热负荷规模汇总表(万) 序号站号现有热负荷设计热负荷序号站号现有热负荷设计热负荷1R012.611010R101.6652R02511R1153R033.851212R12104R041013R133.46125R051014R142.52126R064.781015R152.33107R071.231016R162.23108R083.591217R172.4259R092.68121810.2.3 换热站主要设备1.换热器从便于维修及节省占地、并且具有较高换热效率的角度考虑,各换热站内换热器均采用板式换热器。考虑运行调节、检修等因素,每站内换热器均设三组,以便于调节及备用。2.循环水泵热力站内均设循环水泵二台,一台运行,一台备用。考虑占地、检修等因素,采用立式泵。二次网采用变频调速泵补水定压方式,设置补水定压泵二台,一用一备。补给水采用软化水,每站设全自动软化水设备一套。3.其他设备换热器一次、二次网侧各配置一个除污器、一个过滤器,每组换热器进、出口均设阀门、压力表、温度计,进出口处设旁通阀,一次网进口设电动调节阀,并均设置流量、压力、温度检测设备。二次网采用变频调速泵补水定压方式,设置补水定压泵二台,一台备用。补给水泵用软化水,设软化水设备。各类型换热站设备详见表10.2.3-1表10.2.3-1 A型(5万m2)换热站主要设备明细表 名 称型 号 及 规 格单位数量备 注板式换热器F=32m2 BB0.35 PN1.6MPa t150台3循环水泵Q=93.5-112m3/h H=44-37m t80台2电机N=18.5kW补水泵Q=2.8-4.8m3/h H=33-30m t80台2电机N=1.5kW全自动软水器Q=4m3/h套1双床流量控制一备一用软化水箱V=4m3个1旋流除污器DN200 PN1.6个1B型(10万m2)换热站主要设备明细表名 称型 号 及 规 格单位数量备 注板式换热器F=42m2 BB0.8 PN1.6MPa t150台3热网循环泵Q=187-225m3/h H=44-38.3m t80台2电机N=37kW补水定压泵Q=7.5-12.5m3/h H=32.3-32m t80台2电机N=3kW全自动软水器Q=8m3/h套1双床流量控制一备一用软化水箱V=8m3个1旋流除污器DN250 PN1.6个1C型(12万m2)换热站主要设备明细表名 称型 号 及 规 格单位数量备 注板式换热器F=82m2 BB0.8 PN1.6MPa t150台3循环水泵Q=280-400m3/h H=41.4-38m t80台2电机N=55kW补水泵Q=8.8-12.5m3/h H=41.4-38m t80台2电机N=4kW全自动软水器Q=10m3/h套1双床流量控制一备一用软化水箱V=10m3个1旋流除污器DN300 PN1.6个1换热站原理图见附图K06001-W-0710.2.4 换热站的管材及保温防腐管道公称直径DN200mm,采用螺旋焊缝钢管,材质为Q235-AF;管道公称直径DN200mm,采用无缝钢管,材质为20#钢。换热站内管道均采用岩棉保温管壳保温,外缠玻璃丝布,外包白铁皮。岩棉具有导热系数较低(0.047W/mK),容重轻(150kg/m3),吸湿性小(3),使用温度范围广(268350)等特点。10.2.5 热工控制与热网监控系统换热站热工控制采用数据采集、实时监控系统SCADA系统,它包括以下两个部分:换热站系统,热网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将各换热站控制器采集到的信号通过ADSL网络或无线手机通信网络引至监控系统服务器上,它将各换热站信息进行分析计算并自动形成运行方案,再通过传输到各换热站控制器,从而控制各设备的运转状态。10.2.6 热网的补水定压方式由于热网供热半径较大,阻力损失较大,一级网采用循环水泵吸入口补水,旁通管定压的方式补水定压,二级网采用循环水泵吸入口补水定压方式。10.2.7 热网的运行调节作为以热电厂为主要热源的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热网的供回水温度调温曲线和调节方式将关系到系统的设备选型、系统的投资和运行费用。为使热用户室温达到设计要求,除在系统运行前需要进行初调节之外,还应在整个供暖季节随室外气温的变化,随时对供水温度、流量等进行调节。10.2.7.1 一次网调节方式为实现节能运行,同时考虑到首站实际操作的可行性,一次网采用分阶段改变流量的质调节运行调节方式,即把整个供暖期按室外温度的高低分为三个阶段:a.室外温度最低时:低于-18;b.室外温度较低时:(-18)(-6);c.室外温度较高时:(-6)(+5)。在室外温度较低的阶段采用较大的流量,在室外温度较高的阶段采用较小的流量,而在每一阶段内则维持流量固定不变,通过改变供水温度进行供热量的调节。实际各阶段的划分及对应采取的流量如下:在a阶段,即低于-18时,采用100%设计流量;在b阶段,即(-18)(-6)时,采用80%设计流量;在c阶段,即(-6)(+5)时,采用60%设计流量。根据分阶段改变流量的质调节条件,结合二次网连接间接换热条件,计算出一次网的不同室外温度下的供回水温度。10.2.7.2 二次网调节方式考虑到二次网直接与用户连接,为避免调节过程出现的水力、热力失调现象,故采用单纯质调节的调节方式。不同室外温度下水温、水量计算表tw()-26-24-21-18-18-15-12-9-6-6-3035二次网tg()8581.377.673.973.970.166.262.358.358.354.149.945.642.6th()6058.056.053.953.951.849.647.344.944.942.439.937.235.3G111一次网T1()120113.9108.2101.9110.8103.797.29082.692.784.875.967.061.5T2()7067.464.761.960.858.155.352.549.548.545.642.639.537.3G1.00.80.6管网调节曲线图见附图K06001-W-08第11章 劳动组织及定员11.1 劳动组织及管理火力发电厂劳动定员标准(试行)-1998年4月版仅规定了50MW机组容量以上的燃煤、燃油、燃气火力发电厂的定员标准,对25MW燃用秸秆的生物发电厂未有规定。本工程只能参照此标准进行测算,待下阶段与锅炉岛的供应商(BWE)详细探讨锅炉岛生产、检修的定员标准后再确定本工程最终的定员。经测算,本工程生产人员为132人,管理人员15人,党群人员3人,服务性管理人员3人。全厂生产人员指标为5.3人/MW,全厂人员指标为6.1人/MW。详见表11.2-1。11.2 电厂人员配置表11.2-1 本工程各类人员配备表 序号项 目人员配备备 注一生产人员132(一)机组运行551机、炉、电352循环水系统33除灰、除尘84化学9(1)化学运行6(2)化验3(二)机组检修341热机202电气103热控4(三)燃料系统381运行20(1)卸上料16(2)燃油42检修103燃料管理8(四)其它51仓库32车辆2二管理人员15三党群工作人员3四服务性管理人员3合 计153注:不包括子弟学校、医院、招待所、商店等社会性服务人员。11.3 热网人员配置按本项目热网建设规模确定编制,合理配置供热管理机构,确保热网及供热系统安全可靠运行,取得优化经济技术指标。热网生产工人、管理与技术人员和服务人员定员如下:人员定员序号人员类别人数备 注全部职工定员1511生产运行工人114其中:换热站运行人员10217座站6=102人(3班制)管网巡检工(抢修)6机械维修工3电器、仪表维修工32管理与技术人员32其中:正副经理、总工4管理人员20包括经营收费人员技术人员5司机33其他人员5其中:仓库管理1采购员1勤杂人员3第12章 工程项目实施的条件和轮廓进度12.1 工程项目实施的条件12.1.1 施工场地施工场地可利用厂区内预留露天临时堆场及车辆临时停放场地进行施工,另外在厂区外租用1万m2的施工周转场地。施工生活区考虑依托望奎县城,不租用土地。12.1.2 当地建筑材料工程建设所需的砖、瓦、灰、砂、石、水泥等建筑材料,本地区基本可满足供应,高标号水泥、钢材等需要外地调入。12.2 施工组织构想12.2.1 施工单位应具备的条件本工程采用招标方式,确定施工单位。根据招投标有关规定,施工单位应具有下列资格:(1)必须持正式营业执照,并具有承担25MW及以上机组建筑安装施工的资质;(2)具有被授予合同的资格,并具有足够的资源和能力来有效地履行合同。(3)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的施工机械、加工配套设施及技术力量。12.2.2 施工总平面布置原则(1) 施工总平面布置是根据厂区总平面布置、火电工程施工要求、工程量、厂区交通、地质条件等因素加以综合考虑的。(2) 施工场地的布置按布局合理紧凑、节约用地、便于施工的原则,并满足施工生产要求和有利于管理的需要来进行。(3) 合理组织交通运输,保证各个施工阶段都交通方便、运输通畅,尽量避免二次搬运和反向运输。(4) 按施工流程划分施工区域,从整体考虑,保证各专业和各工种之间互不干扰、便于管理。12.3 工程项目实施轮廓进度12.3.1 热源工程实施计划参考类似工程经验并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情况,从开工(主厂房浇第一罐混凝土)到机组投产,共需约14个月。本工程计划2006年5月开工,2007年7月#1机组投运,2007年10月#2机组投运。12.3.2 热网工程实施计划本工程热力网结合热源建设进度制定工程实施计划如下:2006年2月开始从事建设项目前期工作2006年4月12月从事热网及换热站的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2007年1月3月从事设备、施工单位的招投标及施工前期准备2007年4月9月一、二级热网及换热站施工2007年9月10月工程检验验收2007年10月15日正式供热第13章 投资估算及财务评价13.1 投资估算13.1.1 工程规模:本期工程设计规模为本期工程建设225MW单级抽凝式汽轮发电机,配2130t/h振动炉排高温高压锅炉,考虑热电联产,不堵死扩建。13.1.2 投资估算编制依据13.1.2.1 根据国家电力公司国电电源2002247号颁发的电力工业基本建设预算编制方法。13.1.2.2 项目及费用划分:根据国家电力公司国电电源【2002】247号颁发的电力工业基本建设预算项目及费用性质划分办法进行项目及费用性质划分。13.1.2.3 工程量:按各专业设计人员提供的有关资料。13.1.2.4 定额选用: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2002年4月1日发布实施的电力建设工程概算定额(2001年修订本):建筑工程、热力设备安装工程、电气设备安装工程及电力建设工程预算定额建筑工程册。另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2001年8月30日发布实施的电力工程建设投资估算指标(火电工程)。分系统调试费和整套启动调试费执行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2002年中电联技经200248号发布的电力建设工程预算定额第六册调整(2002年修订本)。13.1.2.5 设备价格及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水滴画发言稿
- 时间拓扑课件
- 趣味布玩偶制作指南
- 课堂跑步动画课件
- 生产管理培训课程
- 2025版语音助手升级录音合同升级录音合同模板
- 2025版酒店装修设计施工一体化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房地产项目监理服务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KTV装修设计专利授权合同
- 2025版文化产业第三方股权转让合同书
- GB/T 19722-2005洗净绵羊毛
- GB 27742-2011可免于辐射防护监管的物料中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
-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课件(15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新版《工会基础知识》试题库及答案汇总-上(单选、多选题)
- 2022年液化气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控室人员进出登记表
- 口部运动功能评估分级标准
- 细胞重组和细胞融合PPT
- STOP安全观察卡
- 《汉服发展史》PPT课件
- CE-可用性工程评价报告EN62366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