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设计2赵松焕.doc_第1页
优秀教案设计2赵松焕.doc_第2页
优秀教案设计2赵松焕.doc_第3页
优秀教案设计2赵松焕.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球的卫星月球”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 中学 小学 2,学科:科学2,课时:1二、教学课题:地球的卫星月球知识目标:通过网络、书籍等中收集、整理相关资料进行课堂交流等活动,初步认识月球的一般情况,了解人类对月球的不断探索历程。学会制作“我的月球卡”。 能力目标:经历运用多种途径收集有关信息,并按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整理的过程。 情感目标:从人类探索月球的艰辛历程中,体会到科学的进步和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对宇宙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能关注我国升空探测技术的发展。三、教材分析“地球的卫星月球”是一节运用已有资料理解科学进行自主探究的教学。面对这样的非动手实验的科学课,教材上提供的信息(文字资料)是很有限的,教师该怎么备课?我想一要通读教材补充教材的“空白点”。比如本课教材上仅仅介绍了各个时期人类探索月球的观测工具及一些基本数据,而各个时期人类的发现,还有“人类留在月球上的第一个足迹”的背景资料等都是教材的“空白点”。教师只有在课前从网络、书籍上广泛阅读有关月球的资料,才能游刃有余地指导学生整理资料、认识月球。【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验到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人教版的地球的卫星月球的相关教学材料,并找了很多名师的课堂实录和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方法。同时,又利用百度搜索关于“地球的卫星月球”的图片及视频,做成PPT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四、教学方法1、参观法2、探究法学生的学习过程仍是从问题出发,带着自己的假设结论,获取(接受)前人的研究事实(结果),把它变成验证自己假设的事实依据,从而建立自己的正确认识。五、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引入主题。1、教师:2007年10月24日18时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让我们一起乘坐“腾讯号”直播船进行“嫦娥”探月序曲绕月之旅吧!【百度视频】有关嫦娥一号发射模拟视频/u/vw/322365学生观看这段视频后,交流感想。2、教师小结:在全国人民热切的期盼中,在世界各国关注的目光里,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成功进入环月工作轨道并传回月面图像,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奔月梦想。3、谈话:月球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星球,人们仰望夜空,月球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秘密。那么,月球到底有哪些奥秘,人们又是怎样去探索认识月球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地球的卫星月球。(板书课题)二、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 1、阅读课本第46页中的插图,说说在探索月球的历程中,人类观察月球的工具和手段发生了哪些变化?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适时地梳理板书:(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 2、讨论:从这些工具的发展过程中,你知道了些什么?3、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及时地进行评价和鼓励学生大胆发言。4、教师:对这些工具,你有没有补充的内容,说给大家听听。(预设:人类探月的技术与工具越来越先进;人类对月球的数据勘测越来越精确;人类对月球奥妙的了解越来越多;人类对月球的疑惑也越来越多。)5、师生交流:中国、美国登月情况的比较。,实现了人类登上月球的梦想。图为美国宇航员登月的资料图片【百度图片】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图片/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C3%C0%B9%FA%D3%EE%BA%BD%D4%B1%C4%E1%B6%FB%2E%B0%A2%C4%B7%CB%B9%CC%D8%C0%CA%B5%C7%D4%C2&in=16190&cl=2&lm=-1&pn=23&rn=1&diln=906&fr=&fmq=&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百度图片】埃德温奥尔德林乘“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首次成功登月图片/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fr=&fmq=&pv=&ic=0&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word=%B0%A2%B2%A8%C2%DE11%BA%C5&s=0#pn=45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10秒,嫦娥一号卫星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精确控制下,准确落于月球东经5236度,南纬1、50度的预定撞击点。【百度搜索】嫦娥撞月信息/doc/1004/6/4/5/100464539.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0464539崛起的中国:跨出第一步。月球探测刚起步,和美俄差距还比较大。停留在探月中“绕”的阶段;日本“月亮女神”始于1999年,“嫦娥工程”启动于2004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运载火箭系统原总指挥黄春平:在资金到位、项目按时启动等理想条件下,中国完全有能力在15年内将载人航天器送往月球。三、制作我的“月球卡”1、教师:课前大家收集了有关月球的信息,你们收集到了月球哪些方面的信息? 2、学生:小组内先将课前收集的月球资料进行交流和分类整理。教师提出要求,巡视指导。(要求:轮流发言;发言者要说明信息的来源;有冲突的地方要记下来,然后分类整理。)3、各组派一名代表,汇报交流本组收集到的信息。4、教师:从刚才汇报的情况看,同学们收集的信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月球的运动;【百度知道】一是月球的基本情况和相关数据/question/130437624.html【百度图片】二是月球的地形/i?ct=201326592&cl=2&lm=-1&tn=baiduimage&istype=2&fm=index&pv=&z=0&word=%D4%C2%C7%F2%B5%C4%B5%D8%D0%CE&s=0这是1972年美国阿波罗17号宇宙飞船在返回地球途中拍摄的月球照片【百度知道】四是有关人类登月的故事。/question/125555944.html5、下面请大家根据各组交流的情况,完成月球基本信息卡的制作,将有关的信息填写在活动记录中。学生活动:阅读教材中的“月球卡”制作,根据自己或小组内的月球资料,选择所需要的信息,制作自己的“月球卡”。6、小结:通过制作“月球卡”,我们发现月球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很多方面与地球不同。四、拓展延伸 1、在课外进行“月球卡”的展示评价活动。 2、请大家课后继续搜集更多的有关月球的资料。六、教学反思一是找准教学的“起点”。儿童很早就对自然现象有自己的想法,教师了解儿童对科学的初始想法非常重要。根据儿童的初始想法,鼓励他们用适宜的方式表达出来、记录下来,并在探究活动结束时,引导他们将新的认识与初始想法相比较,才能促进儿童认识的主动建构和概念的发展。因此本课的合作探究式科学教学,教师充分利用百度网络、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方式进行补充教材的“空白点”,让学生通过交流现有的认识和资料收集与整理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修正一些已有的想法和前概念。通过学习同学们了解了人类对月球的探索是历经了几千年的,是一个探测工具不断改进的过程,体现着科学不断进步,人类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伟大精神,而且通过学习向学生指出,人类对月球的认识还没有终止,因为人类对宇宙的探索的没有止境的。二是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网络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信息量大。人类进入了信息社会,教育将不再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让学生学会一种获取知识的方法,让学生终身受益。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曾说,网络革命对人类进步的影响,至少相当于,甚至超过书本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这是因为,书本学习往往是一种被动的方式,是一种单向的知识传授过程;而互联网络的知识学习过程却是一种主动的信息追求,是一种双向,甚至多向的知识探讨、辩论及总结的过程。在本课教学中,我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七、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河南省 学校:新密市市直第二小学 姓名:赵松焕 职称:小教一级 电话电子邮件:554760857通讯地址: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北密新路9号院赵松焕,女,河南省新密市市直第二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