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一《包身工》 教案.doc_第1页
人教版必修一《包身工》 教案.doc_第2页
人教版必修一《包身工》 教案.doc_第3页
人教版必修一《包身工》 教案.doc_第4页
人教版必修一《包身工》 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课包身工包身工是中国报告文学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篇文章,作者以确凿的事实、精确的数据、精辟的评点,表现了苦难深重的包身工的不幸遭遇。包身工是一篇报告文学,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非常强。它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动来组织材料,采用点面结合的手法,行动地展现了包身工的悲惨生活,揭露了帝国主义、资本家、带工老板的压榨和掠夺,对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人权意识等有着重要的作用。1了解报告文学的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培养阅读报告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筛选信息的能力。 2引导学生掌握新闻事实、背景材料、作者的主观评价三方面的内容,通过解读文本,学习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以及本文的语言特色。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培养学生的对于人的尊严和生存权利以及劳动权利的尊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权意识。1结合具体句子,学习课文的修辞手法。 2结合具体段落,体会并学习运用课文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包身工写于上世纪,学生与其中人物所处时代的隔膜,彼此生活境遇,体验的迥异,特别是情感体验的限制,使得作品情感与学生情感上产生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有碍于心灵的“介入”。做好课前预习,及相关资料的查找,要让学生从现实再回到那个黑暗的时代去感受残酷。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同学们老师一起学习了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奥斯维辛集中营那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一幕,人间地狱,杀人工厂。今天咱们要回顾的这段往事,那也是被称为人间地狱。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残酷最野蛮的剥削制度。70多年前,在中国上海的一些工厂里,有着这样一些中国女工,他们没有基本的人权,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对于工作他们根本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包身工二、 介绍作家及作品夏衍:原名沈乃熙,号端先,浙江杭县人。著名剧作家、电影艺术家、社会活动家。早年留学日本,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太阳社,是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人之一。抗日战争时期,主编救亡日报和重庆新华日报副刊。解放后,任全国文联常务委员、文化部副部长等。曾写过许多作品,代表作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考验等话剧剧本,并把小说祝福林家铺子等改编为电影文学剧本。三、 文章的结构把握 段落 、记叙 、说明、议论18 (15)起床的情景 (68)包身工的来源和身份917 (911)早餐的情景 (1217)分析包身工发展的原因1825 (1823)上工的情景 (2425)在中国的纱厂因剥削包身工而飞跃膨 大的趋势 2633 总结全文。概述包身工的悲惨命运,指出包身工制度必然灭亡四、 文本研读 在了解课文结构的基础上,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细读描写包身工一天活动的段落,感受她们所受的非人待遇,并概括包身工的悲惨遭遇。a)分别朗读14段,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1、 这一场面描写按什么顺序着笔,下边的分析哪一项不符合原文:a、先写打杂再写包身工;b、先写地下再写楼上;c、先写群体再写个人;d、先写环境再写人的活动 (d)2、 试用一个词概括穿拷绸衫裤的男子的形象。(凶恶)3、 用扼要的词语概括一下这几段中所描写的包身工住宿的环境的特点。(地方窄,空气浊)4、 分析描写楼下包身工起床情况的这句话:“打呵欠小便。”(1)试用一个词语概括句中所描写的情况(乱哄哄)(2)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情况?(住的地方太狭窄)(3)这句话用了7个短语,这些短语按什么顺序排列?产生怎样的表达效果?(按起床时动作先后的顺序排列,这一连串动作的记叙与描写具体表现了骚乱的情况)5、 分析描写楼上的包身工起床下楼的句子“蓬头、赤脚”(1) 用一个短语概括这句子描写的情况。(狼狈不堪)(2) 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是什么?(穿拷绸衫的男子的威迫)(3) “冲”这一动作表现了包身工当时怎样的心态?(害怕)(4) 这句子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这句话把描写包身工起床后赶忙下来的短语放到主语前边,突出了她们当时的狼狈相,更深刻地表现了她们被奴役,被威迫的可怜)6、 第二段最后两句写包身工女性害羞感觉的迟钝,是一种怎样的心态表现?为什么会有这种心态的出现?(表现了包身工长期受非人的折磨而变得麻木的心态)7、14段和第5段都写到包身工住的条件的恶劣,两者运用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15段写包身工清晨起身的情景,介绍恶劣的住宿条件,这是群像的描写,写的是“面”,作者还写了群体中的个体即“点”。“点”写的是谁? (前面用叙述、描写方式通过写起床情况表现了住地的狭窄,空气的污浊,后者用说明方式直接作介绍。前者形象、具体,使人有如临其境的感觉;后者准确,使人有全面的了解。两者结合给人较完整的认识。这样写法显示了作者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技巧的熟练);(十五六岁,没有名字,手脚瘦得像芦柴棒,被人叫作“芦柴崐棒”的人)b)文章的第二部分、第三部分也有“点”的描写。请同学朗读1315段、2123段,思考讨论下列问题:1、作者在这里写“芦柴棒”受虐待是为了说明什么?(目的在说明包身工没能做或不做的自由,表现她们受残酷的压迫。)2、场面描写着笔有轻有重,表现有主有次,14、15段的场面描写重点是“芦柴棒”的惨,打杂的“凶”,还是老板娘的奸?(打杂的凶)3、分析打杂的怎样给“芦柴棒”“医”病的,把15段第一句、第二句、第五句中描写打杂的虐待 “芦柴棒”的主要动词找出来,体会它们的作用。(摔、踢、泼三个词表现了打杂的“凶” )小结:这一段场面描写用词准确,文字紧凑,主次配合得很好。摔、踢、泼三个动作,一个凶似一个。“芦柴棒”的“跳”使这个场面描写达到了高潮,寒风的冷,“芦柴棒”突然的跳,衬托了打杂的“凶”,突出了“芦柴棒”受虐待的惨,最后老板娘的笑和她的话既与上文“假病!老子给你医!”相照应,又表现了她的残酷,无人性,更显出了“芦柴棒”遭遇的悲惨,短短的一段文字使人发指。这一段“点”的描写与“面”的描写相配合,大大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深刻地表现了主题。4、选材要有典型性的材料,2123段是“点”的描写,写“小福子”受惩罚,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材料很有典型性,大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讨论:小福子为什么受惩罚?小福子受到什么惩罚?小福子受到哪些人的惩罚?小福子受惩罚的时间有多长?小结:包身工是“人人得而欺之”的,这话很能体现出她们悲惨的处境。文章对小福子受罚的叙述与描写正体现了这一点。她只因为整好了烂纱没有装起这一点小事就遭打,“拿摩温”打她,东洋婆罚她头顶皮带盘心子,向着墙壁站立,罚了两个小时,赶不出一天的活,带工老板又打她。此外还会被饿饭、吊起、关黑房子等惩罚。小福子受罚的描写表现了包身工受罚的随意性、残酷性、多样性和时间长等特点,典型地表现了她们受压迫的惨重。具体形象的面上的材料使课文的内容充分,典型突出的点上的材料使课文内容深刻鲜明。点面结合,相得益彰,增强了课文的说服力和感染力。c)全班朗读2633段,请同学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分析26段,并回答:1、这一段是写什么的?(是写包身工的悲惨遭遇的)2、这一段共有三句话,各从什么角度去表达这一段的中心?(第一句从面上作概括的叙述,第二句是作形象的描写,第三句举典型人物作点上的描写)3、第一句开头有六个短语,表述了丰富的内容,试指出每一个短语所指的内容: “两粥一饭”指:(恶劣的饮食) “十二小时工作”指:(长时间的劳动) “劳动强化”指:(沉重的工作) “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服役”指:(超经济剥削) “猪一般的生活”指:(生活条件恶劣) “泥土一般地被践踏”指:(受压迫的惨重)4、这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起了什么表达作用?(排比:加强了语势,增强了感情色彩。反复:表达了作者深切的同情。比喻: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使读者更形象地感受到包身工命运的悲惨。)提问:27、28段,29、30段各主要写什么?(写老板娘剥削包身工的狠心)提问:主要写什么?(以“芦柴棒”为例,具体地揭露包身工受剥削的深)小结:2630段是课文第四部分的一个层次,作者作者从总体(面),从个体(点),又从反面写老板的狠作反衬,揭示包身工命运的悲惨。第二课时一、 包身工的悲惨遭遇是如何形成的?包身工制度是如何造成的?它形成的政治经济原因是什么? 68段 由包工头“招工”的实例指出包身工制度的起因1217 由“芒柴棒”等人的实例分析包身工制度得以发展的三个原因。2425 以大量确凿的数据阐明包身工制度发展的实况。1923 以包身工所受的三大威胁和三大罚规为例揭露包身工制度的罪恶。 明确:文章用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反映包身工一天的活动,使读者对包身工的悲惨遭遇产生触目惊心的形象认识。中间穿插的对包身工制度的产生、发展、趋势等的说明、议论,又能使读者对包身工制度获得理性认识。二、 这种“吃人”的制度还会存在吗?学习文章的最后三段(3133)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1、 作者在这几段中作了怎样的联想,这些联想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明确:31段由包身工的制度联想到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通过联想把包身工和墨鸭比较,指出墨鸭养活船户,包身工养活船户,包身工养活带工老板,但船户对墨鸣没有怎么虐待,带工老板却残酷压迫包身工,连一点施与的温情也没有,强烈地揭示了包身工受压迫的惨重,人不如禽的命运。32段由包身工的处境联想到16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指出20世纪的工人却和16世纪的奴隶受着同样惨无人道的待遇。33段联想到美国进步作家索洛警告19世纪美国资产阶级的话,既控诉了资本主义对包身工的剥削压迫,又表现了作者对包身工制度必然灭亡,新社会必然出现的信心。2、“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谋利的制度”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为什么要用“饲养”这个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用他们多年熟练了的,可以将一根稻草讲成金条的嘴巴,去游说那些无力饲养可又不忍让他们的儿女饿死的同乡”这一句中也用了“饲养”一词,其作用与表达的感情有没有不同?明确:用“饲养”一词是运用了比拟(拟物)的的修辞方法,这词在两句中作用和表达感情是不同的。在前一句中,揭露了资本家不把包身工当人,表现了作者愤怒的心情;在后一句中是描写农民的贫困,无力抚养儿女,只能像饲养牲畜那样对待他们,表现了作者同情。3、 第32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开头连续用了五个“没有”,用排比的句式表现了作者对包身工处境的同情;又用“没有”和“有时是”对比,揭露包身工制度的残酷,野蛮,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愤怒。4、“黑夜,静寂和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句中的“黑夜”象征着什么?黎明象征着什么?用“毕竟”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黑夜象征着旧社会,黎明象征着光明的新世界;“毕竟”一词表现了作者对新社会出现的坚强信念。小结:人吃人的社会,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可是我们得记住:要赶走帝国主义,要推翻人吃人的社会制度,人们的先人曾献出了无数的眼泪、血汗与生命。幸福不是无代价可以得来的,我们要居安思危,懂得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地来之不易的。为了今天的幸福,为了更幸福的将来:爱党、爱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应该是我们青年一代的责任。三、 写作特点:1、 选材精当,有感性地表现了包身工生活情况的材料,也有理性的分析、议论,具体地统计数字;既有面上反映一般情况的材料,也有点上的反映个别典型的材料。2、 丰富的想象和联想3、 结构安排恰当。4、 语言生动有力。四、 作业(略)板书:包身工夏衍 从清晨到晚上 从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