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年级 教师: 时间:课题21 向卫星求救(第一课时)复备学习目标1独立学习本课生字“踪、范、租、型、峦、剧、峡、援、搜、轨、监、疗”;联系上下文理解“忧心忡忡、轨迹、卫星、救援卫星”等词语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了解人们如何借助卫星成功救援西姆三人。3、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练习绘声绘色地讲故事。给课文划分层次结构,总结段意。学情分析 学生对卫星这个名词,听过不少,但实际了解不多。课外布置搜集有关“卫星”的资料拓展学生视野,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重点难点1、掌握本课生字,理解生字新词语的意思。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并给课文分段。突破方法以读代讲、读中想象、读中感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 学 流 程【导】(3分钟)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1出示课题:“向卫星求救”。2请同学介绍一下自己课外搜集到的有关卫星、的资料。3解释卫星:卫星是指在围绕行星轨道上运行的天然天体或人造天体。在宇宙中所有围绕行星轨道上运行的天体。环绕哪一颗行星运转,就把它叫做哪一颗行星的卫星。比如,月亮环绕着地球旋转,它就是地球的卫星。卫星是怎样发现目标,如何营救失踪人员的,让我们也随着作者一起去经历那个扣人心弦的营救吧!二、导学“出示自学内容:1、把课文读通顺流利,看看课文主要讲了什么?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表达内容的?文章可以分成几部分,简练地概括段意。【思】(10分钟)1、独立思考。 2、不会的先查工具书再小学友之间交流,未能解决的问小老师。【议】(5分钟)1、 先小学友交流。2、再不懂的向小老师请教。【展】(13分钟)1、 认读下列词语。绵延广阔、险峻、山峦起伏、 救援、忧心忡忡、跟踪、范围、出租、小型、剧烈、峡谷、搜索、轨迹、监控、治疗、维护。2、读完讨论交流课文表达顺序: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3、段落: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西姆寻找儿子时遇险。第二部分:(第2-9 自然段)向卫星求教后,西姆三人得救了。【评】(9分钟)1、同学互评 2、老师点评,总结。【检】(5分钟)1:联系上下文理解“忧心忡忡、轨迹、卫星、救援卫星绵延广阔、险峻、山峦起伏 搜索、轨迹、监控2、 找出本课的多音字,拼音组词。得 没 空板书设计21 向卫星求救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西姆寻找儿子时遇险。第二部分:(第2-9 自然段)向卫星求教后,西姆三人得救了。课后反思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改进措施:四年级 教师: 时间:2011-1-12课题21 向卫星求救 (第二课时) 复备学习目标1、品读文字,深入理解课文,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探索科学的精神。2、深入阅读、思考并讨论,把握文章中心,体会文章的写作手法。学情分析自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航天技术日新月异,越来越广泛地服务于人类、影响人类社会。本文讲述了第一颗救援卫星首次救人的故事。意在向小学生展示现代科技的神奇魅力,唤起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同时引导学生初步感悟文章的表达顺序。重点难点1、品读文字,深入理解课文,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探索科学的精神。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描写及动静结合的表达方法。突破方法借助音像等形象、直观、感性的东西,创设语言以及画面情境,让学生理解课文,培养爱科学的兴趣。 教 学 流 程 【导】(3分钟)一、 精读课文,体会情感:出示自学内容:1.谁向卫星发出了求救?他为什么要求救?怎样救助的?默读课文,找出有关段落。2.你对文中哪部分内容感受最深? 3.体会读一读这些段落,你又从中感受到什么? 【思】(10分钟)1、独立思考,动情朗读。2、结合有关的语句谈感受。【议】(5分钟)1、先小学友交流,补充质疑。2、然后在小组内统一意见。【展】(9分钟)全班汇报。 1.向卫星求救原因:西姆的儿子驾驶私人飞机,在加拿大西部山区上空飞行时失踪了。父亲在寻找儿子时,因为山峦起伏,森林茂密,气流变化剧烈,西姆驾驶的飞机也在群山峡谷中失事了。 (1) 从“绵延广阔”这个词,可以想象出地域很广,要寻找一个人不是那么容易的。点明这个地区自然条件复杂,寻人不易。从“山势险峻”这个词知道这样的山势,飞机不容易着落,寻找很困难。 从“丛林密布”这个词,想象到了满山的树木密密葱葱遮住了整个大地,也遮挡了人的视线,给寻找带来了很大的麻烦。2、 学生可围绕“从东南到西北”、“绕圈飞行”、“一个多小时”谈自己的感受,在这样的环境地势中寻找人,有危险吗?感受父爱的伟大。第四至第九自然段为事情的经过和结果部分。飞机救援无果,向卫星求救,卫星搜寻并未发现目标,飞机实施救援,三人得救。“飞机经过一小时的搜寻,没有收到呼救的无线信号,也没有发现任何踪迹”,而几个小时后,救援卫星果然传来了微弱的无线电呼救信号,计算机迅速寻迹追踪,很快就查出了地点和方位。这一对比的方法,表现了救援卫星的神奇和现代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的快捷与高效。小结:通过对比说明卫星搜寻的位置确切,表明卫星的神奇作用。【评】(9分钟)1、同学互评2、老师点评,总结。再读课文,要求读出情感,尤其是读出使学生身临其境感觉,体味西姆的情感,救援队员的情感,作者的情感以及周围人们情感变化,从中感悟到人们对生命的关注,对现代科技为人类服务的慨叹。【检】(5分钟)读完人造卫星第一次救人的故事,我想说:“( )。”【作业】:1抄写带生字的词语。2感情朗读课文,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板书设计21向卫星求救遇险利用卫星求救确定遇险地点和方位-获救课后反思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改进措施:教师: 时间:课题22 妙趣横生的太空生活(第一课时)复备学习目标1独立学习“宇、例、娱、培、疏、饰、洒、绑、隔、惧、障、维”等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妙趣横生”、“无土栽培”、“密封舱”、“俯瞰”词语的意思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了解一些太空生活的常识。给课文划分层次结构,总结段意。学情分析妙趣横生的太空生活用浅显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一些新奇有趣的太空生活知识,并巧妙的交待了造成“妙趣横生”的原因。学生喜闻乐见,兴趣浓厚。重点难点1、掌握本课生字,理解生字新词语的意思。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并给课文分段。突破方法预习课文,搜集与太空相关的资料;课堂上学生交流,教师进行指导。小组交流 教 学 流 程【导】(3分钟)导入:太空生活是神秘的,让人浮想联翩。而今,人类的“飞天”已不再只是一个梦。感受更多宇航员在太空生活,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妙趣横生的太空生活吧!导学“出示自学内容:1、 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2、 本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妙趣横生的太空生活,划分段落,概括段意。【思】(10分钟)1、独立思考。 2、不会的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议】(5分钟)1、 先小学友交流。2、再不懂的向小老师请教。【展】(13分钟)3、 认读下列词语。妙趣横生”、“无土栽培”、“密封舱”、“俯瞰”2、密封舱:飞行器中用以保证人在高空或宇宙空间正常生活的安全设备。宇宙飞船的密封舱是一个封闭系统,外表面覆有绝热保护层,座舱设有快速开启的舱门和用耐热玻璃保护的舷窗。舱内采用再生式供气,并有环境调节系统;高空飞行飞机的密封舱,又称“气密舱”或“增压舱”,由增压调压系统向舱内输入增压空气,大型飞机还有湿度调节的装置。无土栽培:是指不用天然土壤、而用营养液来栽培作物的方法。空间站:是一种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可供多名航天员在其中生活工作和巡访的载人航天器。小型的空间站可一次发射完成,较大型的可分批发射组件,在太空中组装成为整体。在空间站中要有人能够生活的一切设施,不再返回地球。生物钟:又称生理钟。它是生物体内的一种无形的“时钟”,实际上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它是由生物体内的时间结构序所决定。3、段落: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与我们日常的生活对比,点明了宇航员太空生活的奇妙有趣。第二部分:(第2 -4 自然段)作者用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结合具体实例介绍了宇航员的生活环境、行走和睡眠的基本情况。第三部分:(第58自然段)介绍在太空中看到的奇妙景象。【评】(9分钟)1、同学互评 2、老师点评,总结。【检】(5分钟) 同桌复述课文内容。板书设计22 妙趣横生的太空生活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与我们日常的生活对比,点明了宇航员太空生活的奇妙有趣。第二部分:(第2 -4 自然段)作者用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结合具体实例介绍了宇航员的生活环境、行走和睡眠的基本情况。第三部分:(第58自然段)介绍在太空中看到的奇妙景象。课后反思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改进措施:四年级 教师: 时间:2011-1-12课题22 妙趣横生的太空生活(第二课时) 复备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太空生活的欲望,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2引导学生初步感悟说明性文章的表达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情分析 在上课学习的基础上,回忆课文内容,结合具体语句体会写作方法,学生容易接受。重点难点1. 让学生了解宇航员在太空生活的情况,唤起学生爱科学、学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2. 使学生初步感悟文章的表达方法。突破方法结合重点语句,通过读、思、圈、注、议, 真正的体会出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小组合作交流。 教 学 流 程 【导】(3分钟)二、 精读课文,体会情感:出示自学内容:熟读课文,思考: 1“宇航员的生活与我们平时生活有什么不同”?2、课文从几个方面介绍了宇航员的太空生活? “你对宇航员的太空生活哪方面最感兴趣? 结合具体实例介绍课文中你最感兴趣的宇航员的太空生活。 【思】(10分钟)1、独立思考,动情朗读。2、结合有关的语句谈感受。【议】(5分钟)1、先小学友交流,补充质疑。2、然后在小组内统一意见。【展】(9分钟)全班汇报。(一)1、介绍宇航员的生活环境。2、介绍宇航员的太空行走。3、介绍宇航员怎样睡觉。4、介绍奇妙的太空景象。【评】(9分钟)1、同学互评2、老师点评,总结。(一)课文从宇航员在太空舱的生活、在太空行走、睡觉、景观等四个方面介绍了太空生活与地面的不同:奇妙、有趣而又艰难,最后表达了作者和宇航员的共同情感:故乡地球才是最美的。(二)拓展:1宇航员妙趣横生的太空生活使我们了解到人类科技水平的高超,但宇宙是无限的,太空中更多的奥妙还等待着你们去探索!也许,今天的学习中就会有一颗科学的幼芽萌发,也许,今天的点滴思考就是一颗科学的巨星蹒跚启程!阅读童年书架。2阅读科普书籍,了解更多太空知识(三)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作者运用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的表达方法。【检】(5分钟)1、给生字注音组词并抄写一边 2向别人介绍妙趣横生的太空生活。【作业】宇航员描绘的地球是怎样的?对此,你有怎样的感受?写一写吧。板书设计22 妙趣横生的太空生活妙趣 总起:奇妙有趣横 生活环境生 太空生活 太空生活的 睡眠情况太 星星:明亮清晰,不再闪烁空 所看景象 太阳:发出白光,位置准确生 月亮:白天,天蓝色,夜晚亮的多活 地球:色彩如画,美丽至极课后反思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改进措施:四年级 教师: 时间:课题23*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一课时)复备学习目标1.学会书写本课7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句内容,体会人类进步要靠探索和努力。3.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尝试着模仿习作。 学情分析这是一首饱含童真的儿童诗,有较强的科学性和趣味性。诗中处处洋溢着盎然的儿童情趣,写出了儿童的心事与天真,心中的渴望以及他们的理想。全诗语言质朴,通俗易懂,揭示了科技的进步、人类愿望的实现,要靠我们不懈地探索和努力。通俗易懂,学生容易理解。重点难点1、掌握本课生字,理解生字新词语的意思。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并给课文分段。突破方法以读代讲、读中想象、读中感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优美。 教 学 流 程【导】(3分钟)导入:一、题目激趣,引入新课 1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以课题激趣,提问:你喜欢这个题目吗?为什么?2课前你搜集到了哪些有关“移植”方面的资料。和同学们交流一下。导学“出示自学内容: 1、自读诗歌,把诗歌读正确、读流利。标示出诗节,圈画出生字新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不懂词语的意思。2、选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诗歌,思考:诗歌写了一件什么事?3、“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生活该是多么有趣。”围绕这一中心话题感悟课文,作者产生了哪些奇妙的想象?结合有关语句谈谈自己的感受。【思】(10分钟)1、独立思考。 2、不会的查字典。【议】(5分钟)2、 先小学友交流。2、再不懂的向小老师请教。【展】(13分钟)4、 认读下列词语。教授、硕士、蝴蝶、苦涩、嫁接、坚持不懈、努力。2、这是一首饱含童真的儿童诗,有较强的科学性和趣味性。诗中处处洋溢着盎然的儿童情趣,写出了儿童的心事与天真,心中的渴望以及他们的理想。全诗语言质朴,通俗易懂,揭示了科技的进步、人类愿望的实现,要靠我们不懈地探索和努力。3、段落: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第一节总写了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生活该是多么有趣。第二部分:(第24 自然段)第二至第四节描写了假设记忆可以移植后种种奇特而有趣的情景:【评】(9分钟)1、同学互评 2、老师点评,总结。同学们,移植哪里仅限于植物呢?瞧,人体骨髓移植、肾移植、心脏移植、肝脏移植不知挽救了多少人的生命。(播放一段医学移植发展历史的图像或图片资料,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检】(5分钟)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你会想些什么呢?让同学们大胆想象,能说多少说多少。板书设计23*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第一节总写了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生活该是多么有趣。第二部分:(第24 自然段)第二至第四节描写了假设记忆可以移植后种种奇特而有趣的情景:课后反思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改进措施: 四年级 教师: 时间:课题24 蝴蝶的家(第一课时)复备学习目标1、学会书写6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认识“撼、盈、玷”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雀”,会写“避、撼、喧、嚷、盈、玷”6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给课文划分层次结构,总结段意。学情分析本文是一篇言辞优美的散文,作者构思独特,以问题与思索为线,以雨天为蝴蝶躲藏在哪里而着急的情感贯穿,学生易于接受。重点难点1、学会书写6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给课文划分层次结构,总结段意。突破方法以读代讲、读中想象、读中感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教 学 流 程【导】(3分钟)导入:(一)幻灯片出示蝴蝶图片、最后定格下雨的图片。过渡:花丛中、阳光下,小动物们在自由自在地翩翩起舞。突然,天空中电闪雷鸣下起了大雨,蝴蝶的家在哪里?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探寻蝴蝶的家。导学“出示自学内容:1、 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把句子读通顺,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生字2、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都写了什么内容,并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意。【思】(10分钟)1、独立思考。 2、不会的查字典。【议】(5分钟)3、 先小学友交流。2、再不懂的向小老师请教。【展】(13分钟)5、 认读下列词语。吼叫、震撼、喧嚷、雨幕、黑压压、水淋淋 轻盈 素洁 2、本文是一篇言辞优美的散文,作者构思独特,以问题与思索为线,以雨天为蝴蝶躲藏在哪里而着急的情感贯穿,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幼小生命的关爱之情。3、段落: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风雨猛烈。第二部分:(第2 自然段)蝴蝶弱不禁风雨。第三部分:(第36自然段)不知蝴蝶在哪里躲雨,为蝴蝶着急。【评】(9分钟)1、同学互评 2、老师点评,总结。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天气恶劣。第二自然段:描写了蝴蝶的弱小。第三、四自然段:描写了作者找不到蝴蝶的家,很着急。第五自然段:小女孩肯定蝴蝶有家。第六自然段:作者希望知道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检】(5分钟)找出本课的多音字拼音组词。【作业】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板书设计24 蝴蝶的家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风雨猛烈。第二部分:(第2 自然段)蝴蝶弱不禁风雨。第三部分:(第36自然段)不知蝴蝶在哪里躲雨,为蝴蝶着急。课后反思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改进措施:四年级 教师: 时间:2011-1-12课题24 蝴蝶的家(第二课时) 复备学习目标1、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2、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优美,激发探索意识。3、深入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在读中加深对词句和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读中升华情感。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学情分析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把握课文情感,学生非常感兴趣,难度不大。重点难点1、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2、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优美,激发探索意识。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突破方法1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多种形式理解重点词语。2读与品词相结合,读与想象相结合,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在读中加深对词句和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读中升华情感。 教 学 流 程 【导】(3分钟)三、 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过渡:上节课,初读了课文,感受到下雨时作者为蝴蝶着急、担心。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能感受到作者为蝴蝶着急、担心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蝴蝶的家。出示自学内容: 1、仔细地读课文,你从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为蝴蝶担心的急切心情?动笔划一划,批注自己的感受。2、试一试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思】(10分钟)1、独立思考,动情朗读。2、结合有关的语句谈感受。【议】(5分钟)1、先小学友交流,补充质疑。2、然后在小组内统一意见。【展】(9分钟)全班汇报。 1、“常想”他总这样想,一直为蝴蝶担心。 感受:作者直接表达他对蝴蝶的担心,仿佛一下子就走进了作者的心。2、“雨点密集地喧嚷”, 体会喧嚷的状态、谁会喧嚷, 从而感悟拟人的手法。 从密集的喧嚷体会到雨的狂暴,进而扩展到对这一句话的理解,体会到天低、云黑、电闪、雷鸣、雨骤、风狂的恶劣的自然环境,感悟作者的担忧与着急。 3、它们的身体是那样轻盈,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 是啊!这轻盈的、素洁的蝴蝶,它们是多么弱不禁风啊!作者心里是那样的 【评】(9分钟)1、同学互评2、老师点评,总结。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感受到作者什么心情?(担心、着急。)这种担心、着急更让我们体会到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心。【检】(5分钟)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躲避 确信 猛烈 柔弱 急忙 喧嚷 板书设计24 蝴蝶的家 天气:疯狂雨暴蝴蝶:轻盈、素洁、柔弱如何避雨何处藏身:屋宇、麦田、松林 、花下、 树干底下 大桥下 树叶下 不可能,更着急 对弱小生命的关心课后反思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改进措施: 四年级 教师: 时间:课题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第一课时)复备学习目标1、1.学会书写7个生字,认读4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给课文划分层次结构,总结段意。学情分析这篇课文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年轻时代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敢于挑战权威,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所谓真理产生了怀疑,经过反复试验求证后,在人们的辱骂与猜疑中走上比萨斜塔,用事实验证了真理。多方搜集资料,拓展对伽利略的认识。重点难点1、掌握本课生字,理解生字新词语的意思。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并给课文分段。突破方法通过自主、合作、研讨性学习,弄清伽利略是怎样不盲目迷信权威的,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 学 流 程【导】(3分钟)导入:简介比萨斜塔。比萨斜塔在意大利比萨城内,建于1174年。塔体共8层,高54.5米。该塔建至第三层时,便发现地基开始倾斜,当整座塔体完工后,塔顶中心线已经偏离塔体中心垂直线2米左右。该塔由于“斜而不塌”名声远扬。1590年,伽利略在塔上做试验。该塔名声更大了。目前,斜塔仍在倾斜,科学家正在采取措施保护这一世界名塔。导学“出示自学内容:(一)把课文读通顺流利,不会的先查工具书再小学友之间交流,未能解决的问小老师。(二)按自然段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然段的中心句或重要词语,概括讨论自然段的段意。文章可以分成几部分,简练地概括段意。【思】(10分钟) 1、独立思考。 2、不会的查字典。【议】(5分钟)先小学友交流。2、再不懂的向小老师请教。【展】(13分钟)6、 认读下列词语。着地、辩论、哲学、宣布、比萨城、胆大妄为、固执。2、伽利略: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是一位敢于提出疑问,大胆试验的人。具体说,是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他是利用望远镜观察天体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人。他发现月球表面高低不平,木星有四个卫星,太阳黑子、银河由无数恒星组成的等等。3、段落: 第1自然段: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学生时代就敢于提问,被称为“辩论家”。第2自然段:当时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第3自然段:亚里士多德说,一个重10磅和一个重1磅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10磅的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而伽利略对这句话产生了疑问。第4自然段:伽利略多次试验,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说法错了。两个大小不同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总是同时着地的。第5自然段:很多人都要看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公开试验。第6自然段: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试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了。大家惊讶地明白了:亚里士多德的话也不是全对的。【评】(9分钟)1、同学互评 2、老师点评,总结。课文结构可分为四部分。【检】(5分钟)想像补白:当看到两个铁球同时落地,伽利略走下斜塔时,人们有什么表现?“伽利略走下斜塔,人们( )。刚才还嘲笑他的人说:“( )”;信奉亚里士多德的科学研究人员说:“( )”;曾劝阻伽利略公开试验的学生说:“( )。”【作业】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板书设计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第一部分:(1)伽利略早在学生时代就爱提出问题。第二部分:(2)科学研究者把亚里斯多德的话当作真理。第三部分:(3)伽利略敢于怀疑亚里斯多德的话。第三部分:(4-6)伽利略经过反复试验证明了自己的怀疑是对的,推翻了亚里斯多德的理论,创立了新的理论。课后反思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改进措施:四年级 教师: 时间:2011-1-12课题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第二课时) 复备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2.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6161.1-2025道路车辆气压制动系第1部分:管、端面密封外螺纹接头和螺纹孔
- GB/T 5563-2025橡胶和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静液压试验方法
- 办事处燃气安全培训课件
- 初级安全主任考证培训课件
- 初心与梦想的课件
- 路由器营销方案(3篇)
- 化学药品安全培训记录课件
- 竹制品营销方案(3篇)
- 营销平台系统方案模板(3篇)
- 内裤安全培训课件
- 丝锥制作工艺流程
- 2025年计算机二级WPS考试题目
- 护理危急值报告制度
- 运输行业特殊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 品管圈PDCA案例-中医医院减少住院患者艾灸烫伤率医院改善成果汇报
- 《土地变更调查讲义》课件
- 财务整账合同模板
- 2020年水利水电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
- 《农产品安全与质量检测》课件-3.2.食品中的灰分的测定
- 钢结构厂房排水系统安装方案
- 对新员工保密基本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