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2010经济学综合真题-答案.pdf_第1页
复旦2010经济学综合真题-答案.pdf_第2页
复旦2010经济学综合真题-答案.pdf_第3页
复旦2010经济学综合真题-答案.pdf_第4页
复旦2010经济学综合真题-答案.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翔高教育 复旦大学经济学综合基础考研培训中心 官方网址 客服咨询 021 6511 1511 QQ 834561843 2010 年复旦大学经济学综合基础考研试题 2010 年复旦大学经济学综合基础考研试题 一 简答题 一 简答题 1 政府考虑以两种方式补贴低收入家庭 一种是实物性补贴 如食品补贴 另一种是现金 补助 请画图回答以下问题 1 请表明如果两种方式耗费相同的财政收入 被补贴的人一般喜欢第二种方式的补助 10 2 假设两种方式都耗费相同的财政收入 请解释在什么情况下 被补贴的人会感到这 两种方式无差异 10 1 政府考虑以两种方式补贴低收入家庭 一种是实物性补贴 如食品补贴 另一种是现金 补助 请画图回答以下问题 1 请表明如果两种方式耗费相同的财政收入 被补贴的人一般喜欢第二种方式的补助 10 2 假设两种方式都耗费相同的财政收入 请解释在什么情况下 被补贴的人会感到这 两种方式无差异 10 解 1 用发现金的方法给消费者会带来更高的效用 因为发了现金 消费者可以根据 自己的偏好选择自己需要的商品 而发实物 则可能此实物不是消费者所需要或最需要 的 这时 消费者就难以得到最大的满足了 如下图 MQN 线代表食品 y 轴 和其他物品 x 轴 的价格一定时 发了一笔 现金所形成的预算线 MQP 线为食品和其他物品价格一定时 发放实物 食品 补助 所形成的预算线 在消费者偏好一致的情况下 假设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形状如图中 U1 和 U2 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 发放现金时 消费者可以得到更高的效用 U2 因而 消费者一般偏好第二种补助方式 即发放现金 2 由 1 中的分析可以知道 消费者之所以偏好现金 是因为现金补贴和食品补贴 形成了不同的预算线 使得当发放食品补贴时 消费者无法自由的购买到想要数量的其 他物品 以最大化效用 如下图 如果消费者对食品的偏好非常大 即无差异曲线形状如下图中 U3 所示 则无论是发放现金还是发放食品补贴 消费者都会选择消费大量食品以最大化自己的效 用 这个时候 改变补贴方式不会改变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的想切点 两种补助方式对 这类消费者来说是无差异的 翔高教育 复旦大学经济学综合基础考研培训中心 官方网址 客服咨询 021 6511 1511 QQ 834561843 注 本题是复旦指定参考书微观经济学绿皮书上的原题 这里稍有扩展 可见同学 们要一如既往的重视绿皮书的复习 此题同时也是陈钊陆铭参考书中的知识点 也是我 在给翔高学员辅导时指出的第一个重点 同时我不只一次强调画图的重要性 2010 年 有两个地方均考到画图题 注 本题是复旦指定参考书微观经济学绿皮书上的原题 这里稍有扩展 可见同学 们要一如既往的重视绿皮书的复习 此题同时也是陈钊陆铭参考书中的知识点 也是我 在给翔高学员辅导时指出的第一个重点 同时我不只一次强调画图的重要性 2010 年 有两个地方均考到画图题 2 如果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同时接到一份宏观经济数据汇总的报告 几个重要指标的变动情 况如下 去年一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 20 远远高于历年的平均值 其中有色金属 冶 炼 造纸化工等高耗能 高污染的行业投资增长尤其迅速 居民消费 CPI 经历了连续三年 的下降 现有所回升 同时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上升速度很快 东部省份的失业率较低 但中 部和西部省份的失业率相对较高 本币仍然继续升值 出口增速放缓 进口增长迅速 同时 进口税收入增长迅速 面对上面这些资料 你认为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将分别采取什么性 质 扩张性的 稳健或紧缩的 的经济政策 2 如果他们的政策方向一致 请列出相应 的政策清单并简要说明理由 如果他们的政策方向可能不一致 你觉得他们之间该如何协调 最终应达到怎样的政策组合 同样列出具体的政策工具清单和操作方向 8 2 如果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同时接到一份宏观经济数据汇总的报告 几个重要指标的变动情 况如下 去年一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 20 远远高于历年的平均值 其中有色金属 冶 炼 造纸化工等高耗能 高污染的行业投资增长尤其迅速 居民消费 CPI 经历了连续三年 的下降 现有所回升 同时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上升速度很快 东部省份的失业率较低 但中 部和西部省份的失业率相对较高 本币仍然继续升值 出口增速放缓 进口增长迅速 同时 进口税收入增长迅速 面对上面这些资料 你认为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将分别采取什么性 质 扩张性的 稳健或紧缩的 的经济政策 2 如果他们的政策方向一致 请列出相应 的政策清单并简要说明理由 如果他们的政策方向可能不一致 你觉得他们之间该如何协调 最终应达到怎样的政策组合 同样列出具体的政策工具清单和操作方向 8 答 1 财政部长应该施行紧缩的财政政策 央行行长应该施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 他们的政策方向是相反的 财政政策是紧缩的 货币政策是适度宽松的 紧缩的 财政政策是为了降低通货膨胀的趋势 同时减少进口 避免贸易赤字的发生 适度宽松的货 币政策是为了缓解本币升值的压力 刺激经济增长 增加就业岗位 同时又不至于过分刺激 投资的增长 因而 最终的政策组合应该是紧缩的财政政策加上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3 但是 要看到 紧缩的财政政策同时也会减少经济中的就业 但是这个问题由适 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创造的就业机会弥补了 另外 宽松的货币政策会造成利率的下降 从而 推动投资的增加 正是在紧缩财政政策的配合下 才不至于导致通货膨胀的发生 我们要注 意到 在政策使用时 一定要注意控制高污染高能耗行业的投资 注 政策搭配的重要性我在讲课过程中曾多次强调 一定是今年考试的重点 注 政策搭配的重要性我在讲课过程中曾多次强调 一定是今年考试的重点 3 产品内贸易的其他效应具有那些 请分别阐述其具体含义和发生机制 10 3 产品内贸易的其他效应具有那些 请分别阐述其具体含义和发生机制 10 答 1 产品内贸易是指生产产品的中间投入的贸易 与传统的产品间分工相比 产品 内分工是一种更为细致的分工 也更有利于各国比较优势的发挥 因此对各国的经济发 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 产品内分工的发展 意味着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外移 从而有助于整体国家福 利的提高 1 技术扩散效应 实行产品内贸易 一个国家在进行中间品生产的国际分 工中 获得了来自于他国扩散的技术 从而提高自身的技术进步 2 加工贸易使一国 快速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成为可能 比如 从传统的分工角度讲 中国并不具备发 展这类产业的比较优势 同时可能不具有发展一些产业的必备技术条件 通过加工贸易 翔高教育 复旦大学经济学综合基础考研培训中心 官方网址 客服咨询 021 6511 1511 QQ 834561843 中国迅速地发展了这类产业 促成了出口产品结构的升级换代 3 产品内分工的发展 使得分工更加细化 可以提高该产业的竞争力 从而有助于生产规模的扩大 4 发展 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加工贸易有助于一国贸易条件的改善或者缓和贸易条件恶化的危险 5 收入分配效应 产品内贸易催生了该产业的就业需求 从而增加了该行业收入 产 生收入分配效应 6 就业效应 产品内分工 产业的转移 使得一国该行业规模扩大 从而对该国的就业有促进作用 4 简述级差地租第一形态和级差地租第二形态的联系与区别 10 4 简述级差地租第一形态和级差地租第二形态的联系与区别 10 答 1 资本主义地租是农业资本家因租种地主的土地而向其缴纳的租金 它是土地所有 权的收益 资本主义地租是农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具体而言 是超过平均利 润之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即超额利润 资本主义地租体现了农业资本家 土地所有者共同剥 削农业工人并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 2 资本主义级差地租是同土地的不同等级相联系的地租 它由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 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所构成 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是土地的优劣等级不同 包括 土地的肥沃程度不同 土地所处的位置不同 距交通线和市场远近不同 以及同一块土地连 续追加投资所形成的劳动生产率不同 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是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的垄断 级差地租的源泉是优等地和中等地的农业工人创造的超额剩余价值 耕种优等地和中等地的 农业工人的劳动是一种具有较高生产率的劳动 这种劳动是加强的劳动 因此它能创造出超 额剩余价值 3 级差地租第一形态和级差地租第二形态的区别 级差地租第一形态 级差地租 是指不同土地因优劣条件不同而形成的级差地租 级 差地租第二形态 级差地租 是指同一块土地因连续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而形成的级差 地租 构成级差地租 I 的超额利润一般在租约内做了规定 归土地所有者所有 而构成级差 地租 II 的超额利润 在租约期内属于农业资本家所有 当租约期满 签订新租约时 就能 够通过提高地租额转归土地所有者所有 4 级差地租第一形态和级差地租第二形态的关系 级差地租 与级差地租 虽然各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但是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它 们由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所形成的超额利润转化而成的 在二者的关系 上 级差地租 要以级差地租 为前提和基础 马克思指出 级差地租 的 5 极差地租虽然是资本主义社会里农业资本家剥削农业工人的体现形式 但是在我 们社会主义现实生活中也可以得到应用 为社会主义的建设提供经验 比如 可以通过对不 同繁荣程度的路段按照不同的价格承包给各运输公司 这不仅能解决政府垄断运输可能造成 的低效率 还可以调动各运输公司的积极性 使各种不同路段的公交运营得到实现 最后造 福人民群众 二 计算题 二 计算题 5 市场中有 N 个同质产品的古诺厂商 每个厂商的成本为 TC5 市场中有 N 个同质产品的古诺厂商 每个厂商的成本为 TCi i q qi i C 0 i 1 2 N 市场 需求曲线则为 C 0 i 1 2 N 市场 需求曲线则为 1 N i i PabQabq 其中 P 为价格 参数 a b 0 a c 1 给出厂商 i 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 2 给出古诺纳什均衡结果 包括每个厂商的均衡产量 市场的总产量 市场的价格 3 证明当 N 趋近于无穷大时 此古诺博弈的结果趋近于完全竞争结果 15 其中 P 为价格 参数 a b 0 a c 1 给出厂商 i 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 2 给出古诺纳什均衡结果 包括每个厂商的均衡产量 市场的总产量 市场的价格 3 证明当 N 趋近于无穷大时 此古诺博弈的结果趋近于完全竞争结果 15 翔高教育 复旦大学经济学综合基础考研培训中心 官方网址 客服咨询 021 6511 1511 QQ 834561843 解 1 由题意知 厂商 i 的最优化问题如下 ii N i i iii qcqqba qTCpq max 1 所以 其利润极大化的一阶条件为 0 2 1 1 N i ii i N i ii qbcbqa cqqbbqa 即 2 由于 N 个厂商同质 所以每个厂商的利润极大化的一阶条件都相同 都为 式 所以有 N i iN N i i N i i qbcbqa qbcbqa qbcbqa 1 1 2 1 1 解得 bN ca qqq N 1 21 即为每个厂商的均衡产量 所 以 市 场 的 总 产 量 为 bN ca NNqQ i 1 市 场 价 格 为 1 1 N Nca bN ca bNabQaP 3 当 N 趋于无穷大时 市场产量为 b ca bN ca NQ NN 1 limlim 市场价格 为 c N Nca P NN 1 limlim 下面看完全竞争下的情况 下面看完全竞争下的情况 在完全竞争下 每个厂商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 自己的产量决 策也不影响市场价格 完全竞争均衡时 厂商利润为零 因为每个厂商的边际成本相同 都 为cMC 所以最终竞争均衡时 市场价格为cP 从而由市场需求函数得市场产量 为 b ca b Pa Q 这与古诺情况下 N 趋于无穷大时的结果一致 所以 N 趋于无穷 翔高教育 复旦大学经济学综合基础考研培训中心 官方网址 客服咨询 021 6511 1511 QQ 834561843 大时 古诺博弈的结果趋近于完全竞争市场的结果 6 我们考察一个存在两种消费品的世界 这两种商品分别是 X 和 Y 它们的价格分别为 P6 我们考察一个存在两种消费品的世界 这两种商品分别是 X 和 Y 它们的价格分别为 P1 1 和 P和 P2 2 消 费 者 W 生 活 中 他 的 收 入 为 m W 具 有 如 下 形 式 的 效 用 函 数 消 费 者 W 生 活 中 他 的 收 入 为 m W 具 有 如 下 形 式 的 效 用 函 数 00 ab U X YXXYY 其中 其中 0 X 0 Y都是大于零的常数 参数 a b 均大于零 1 都是大于零的常数 参数 a b 均大于零 1 证明 W 的效用函数等价于 证明 W 的效用函数等价于 00 1 U X YrLn XXr Ln YY 2 2 假设 W 的收入 m 满足假设 W 的收入 m 满足 1020 mPXPY 根据 1 中新的效用函数 构造 Lagrange 函 数 求 W 对 X Y 的需求函数 3 根据 1 中新的效用函数 构造 Lagrange 函 数 求 W 对 X Y 的需求函数 3 求最优选择情形下的消费者效用 即间接效用函数求最优选择情形下的消费者效用 即间接效用函数 12 P P m 4 4 证明 P 证明 P1 1 P P2 2 m m m m 0 P 0 P1 1 P P2 2 m P m P1 1 0 5 m m m P r m P r 翔高教育 复旦大学经济学综合基础考研培训中心 官方网址 客服咨询 021 6511 1511 QQ 834561843 0 P V YP XP YP XP 1 r ln 1 YP XPln rln P V 1 0201 10201 0 1 2 0201 1 1 m P r m X P P r m P r 即得证 5 对间接效用函数进行变换 即 m P V P ln 1 lnln 1 r ln 1 YP XPln rln 1 r ln 1 YkP XPln rlnkm kP V kP 21 2 0201 1 2 0201 1 21 krkrk P r m P r kP r kkm kP r 所以 间接效用函数 V P1 P2 m 是关于 P1 P2和 m 的零齐次函数 注 这一题是中高级微观经济学中的基础知识 超出了复旦大学所给参考书的内容 但 是同学们如果对参考书以外的经济学书籍多少有过涉猎的话 解决这个题也不是不可能的 这一道题从一个侧面说明 复旦经济学综合的考试方向将会向考察考生们的学习能力方向转 变 不再只是复现式的考核 这应该引起同学们的注意 注 这一题是中高级微观经济学中的基础知识 超出了复旦大学所给参考书的内容 但 是同学们如果对参考书以外的经济学书籍多少有过涉猎的话 解决这个题也不是不可能的 这一道题从一个侧面说明 复旦经济学综合的考试方向将会向考察考生们的学习能力方向转 变 不再只是复现式的考核 这应该引起同学们的注意 7 假定一国的总量资本积累方程可以表示为7 假定一国的总量资本积累方程可以表示为 dK KSYK dt 其中总产出函数为 Y AK 其中总产出函数为 Y AK L L1 1 0 1 S 为储蓄率 或投资率 为资本折旧率 请回答以下问题 0 1 S 为储蓄率 或投资率 为资本折旧率 请回答以下问题 1 假定人口增长率为假定人口增长率为 L n L 请将总量资本累积方程改写为人均资本积累方程 也就 是将 请将总量资本累积方程改写为人均资本积累方程 也就 是将k和参数 S A n 的函数 6 和参数 S A n 的函数 6 2 分析人口增长率和折旧率上升对稳态资本的影响 作图说明 6 分析人口增长率和折旧率上升对稳态资本的影响 作图说明 6 3 在图中画出 黄金资本积累率 所对应的资本存量 3 y K 在图中画出 黄金资本积累率 所对应的资本存量 3 y K 翔高教育 复旦大学经济学综合基础考研培训中心 官方网址 客服咨询 021 6511 1511 QQ 834561843 解 1 由题意 人均资本量为 L K k 根据总量资本积累方程 KsY dt dK 得 KsY dt kLd 即 1 nksAknksy dt dk k AkLYyLAKY nksyknksy dt dk L dt dL nLYy L dt dL kLKLsY dt dk L KsY dt dk L dt dL k 人均资本积累方程 代入上式得所以又因为 即有 人口增长率为由人均产出为 得两边同时除以 2 由题意知 稳态资本即为0 k时的人均资本量 此时个人资本积累不再变动 即 0 nksAk 解得稳态资本为 1 1 n sA k 由于 0 1 可知当人口增长率和折旧率上升时 稳态资本下降 如下图 在同一坐标系中分别作出 sAk和 nk 的曲线 由稳态资本定义知 两曲 线相交的 A 点即为稳态点 稳态资本为 k 当人口增长率和折旧率上升时 nk 曲线逆时针转动 假如转到 nk 曲线 与 翔高教育 复旦大学经济学综合基础考研培训中心 官方网址 客服咨询 021 6511 1511 QQ 834561843 sAk 曲线交于 B 点 此时稳态资本为 k 可见稳态资本减少 3 所谓 黄金资本积累率 是指 资本的积累应该使得国家的稳态人均消费水平最大 稳 态 人 均 消 费 为 ksfkfC 由 2 知 稳 态 时 有 0 nkksfnkksf 即 代入上式得 nkkfC 最大化消费的一节条件为 nkf dk dC 0 即有 此即为黄金资本积累的条件 画到图中即为 kf曲 线上斜率为 n 的点对应的资本量 如下图 图中 g k 即为 黄金资本积累率 所对应的资本存量 注 在翔高辅导班模考班的试题里面 笔者就曾出过一道新古典增长模型的题目 也是 关于求稳态资本存量的题目 目的就是要同学们关注新古典增长模型 因为这个部分已经有 几年没考过了 按照规律应该要考这一部分了 注 在翔高辅导班模考班的试题里面 笔者就曾出过一道新古典增长模型的题目 也是 关于求稳态资本存量的题目 目的就是要同学们关注新古典增长模型 因为这个部分已经有 几年没考过了 按照规律应该要考这一部分了 三 论述题 三 论述题 8 古典主义和凯恩斯主义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两大基本阵营 前者包括传统的古典主义 货币 主义 新古典主义和真实周期学派等 在西方经济思想史上 这两大阵营的对立和争论从来 就没有停止过 上世纪 30 年代的 大萧条 和 70 年代的 滞胀 都对当时的 主流 思 想和学派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引起它们的对立学派的复兴 进而成为经济思想史上的转折点 试简要说明思想史上的这两次变迁过程 10 在学习经济学的方法论方面 这段历史对你 有什么启发和帮助 5 8 古典主义和凯恩斯主义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两大基本阵营 前者包括传统的古典主义 货币 主义 新古典主义和真实周期学派等 在西方经济思想史上 这两大阵营的对立和争论从来 就没有停止过 上世纪 30 年代的 大萧条 和 70 年代的 滞胀 都对当时的 主流 思 想和学派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引起它们的对立学派的复兴 进而成为经济思想史上的转折点 试简要说明思想史上的这两次变迁过程 10 在学习经济学的方法论方面 这段历史对你 有什么启发和帮助 5 答 1 在本世纪 30 年代之前 在西方经济学界居于正统地位 起着支配影响的新古 典经济学 一直坚信资本主义经济通过市场上自由竞争总会自动调节达到充分就业 经 济增长 市场出清的均衡境地 因此不可能发生普遍性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精雕细琢 的和谐均衡毕竟未能经受住 30 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萧条的考验 面对长期的萧条 面对近 40 的社会生产力损失 新古典经济学家们既在理论上难给予解释 又在政策 上无法提出解决的措施 新古典经济学濒临崩溃的边缘 这被公认为是经济理论真正意 翔高教育 复旦大学经济学综合基础考研培训中心 官方网址 客服咨询 021 6511 1511 QQ 834561843 义上的危机 凯恩斯 1936 年发表的 就业 利息和货币通论 正是当时西方经济理论危机的产 物 凯恩斯在理论 方法和政策三个方面都提出不同于传统的观点和主张 因而被称为 凯恩斯革命 2 自 6 0 年代后期起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大量失业与剧烈的通货膨胀并 存的 停滞膨胀 滞胀的现实从经验上动摇了占据统治地位的凯恩斯主义 使各种反 凯恩斯的学派得到了发展的机会 这些与凯恩斯主义相抗衡的新自由主义学派反对国家 政府干预经济 主张自由放任 这一大批发展起来的古典主义相关的学派主要包括 以哈耶克为首的新自由主义 奥地利学派 以弗里德曼为主要代表的现代货币主义 以卢卡斯等为代表的理性预 期学派 以科斯 诺思等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派 等等 与凯恩斯革命一样 这一次 的经济学理论革新也是经济思想史上的一次关键的转折点 为经济学理论注入了丰富的 血液 3 在方法论上 凯恩斯回到了重商主义研究的宏观经济问题 开创了宏观经济 的分析方法 即总量分析 凯恩斯还将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密切结合于一体 从而克服 了传统经济学在分析过程中运用的 二分法 的不一致性 在理论上 凯恩斯反对萨伊 定律 属于古典经济学 萨伊定律认为供给本身创造自己的需求 需求是供给的函数 凯恩斯从理论上推翻了这种观点 认为供给是需求的函数 从而抛弃了 储蓄会自动地 转化为投资 的传统观点 由于三大心理规律 消费倾向规律 资本边际收益规律和流 动偏好规律 的作用 导致有效需求不足 从而必然产生大规模失业 生产过剩的经济 危机 凯恩斯从理论上说明了市场经济的不稳定因素和非均衡趋势 在政策上 凯恩斯 反对新古典经济学的完全 自由放任 凯恩斯反危机政策有三个特点 国家调节和干 预经济生活是其前提 财政政策是其重心 财政政策最重要 货币政策也重要 举债 支出是其手段 4 从这两次经济学理论的变革中 我们可以看到 经济学的理论往往与现实经 济世界有着紧密的联系 要想理论的创新 必须紧密联系现实世界 从现实世界中寻找 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理论中追求解释现实世界的观点 只有理论与现实相结合才是经济 学的正确学习方法 另外 在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 要勇于打破以往权威的观点和论断 要带着批判的精神去学习 最后 经济学理论的学习不应只停留在模型上 而应该为现 实所用 能够指导现实经济的运行 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支持 9 2008 年中国承受了巨大的输入型通胀压力 而之前几年的中国始终是世界通货收缩的主 要输出国 原因何在 有人认为可以通过人民币的加速升值缓解这方面的压力 这种做法是 否可取 试用有关理论加以说明 25 9 2008 年中国承受了巨大的输入型通胀压力 而之前几年的中国始终是世界通货收缩的主 要输出国 原因何在 有人认为可以通过人民币的加速升值缓解这方面的压力 这种做法是 否可取 试用有关理论加以说明 25 答 1 中国有 7 亿劳动力 正式就业的也就 3 亿多 潜在的失业人口非常多 这使得中 国的劳动力具备了两个特点 第一 它的成本远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第二 通过改革开放 中国的劳动力使用效率又大大增长 由于劳动力成本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所以中国一旦参与 国际分工 马上就会成为一个通货紧缩输出国 像 VCD 机 过去在美国的售价要在数百美 金一台 中国一出口 每台的价格就跌到 100 美金以下 所以中国就会经常被全世界指责 成为一个输出通货紧缩的国家 再从汇率理论中的弱购买力平价来看 一国的劳动生产率的 增长率越高 该国就越是会成为一个输入通货膨胀的国家 而当一个国家面临着这种输入性 通货膨胀的时候 升值的压力就会不断增强 因为升值可以降低进口商品的价格 从而使通 货膨胀能够得到缓解 中国目前的状况恰好是既有因为劳动力特别便宜而造成的通货收缩效 应 又有因为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大幅提高所带来的通货膨胀输入效应 在这样两种效应的 翔高教育 复旦大学经济学综合基础考研培训中心 官方网址 客服咨询 021 6511 1511 QQ 834561843 共同作用下 人民币汇率就产生了巨大的升值压力 因为人民币升值可以增加进口 减少出 口 进而达到对外降低通货收缩输出效应和对内降低通货膨胀输入效应之目的 2 以上的逻辑当然是可以成立的 但是当我们把分析问题的视野从有关汇率决定的 局部均衡拓展到宏观经济的一般均衡层面上来讨论人民币的汇率问题时 我们就可以发现 其实中国的人民币并不存在升值的空间 我们这样说的理由主要有三 第一 中国目前的现实状况究竟是资本过剩还是劳动过剩 一个资本过剩的国家 本国 货币应该升值 否则 就应当通过本币贬值把资本留在国内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 美元大幅 贬值的道理就是这样 2000 年纳斯达克股票市场暴跌 2001 年发生了非常不幸的 9 11 事件 而到了 2002 年又出现了更为糟糕的美国大公司财务造假案 所有这一切使得欧洲的 日本的 全世界的投资者都认定美国已经无利可图 无人可信 所以都想要从美国撤资 为 了阻止资本的大量撤出 美国就只能采取美元大幅贬值的方法来提高世界资本逃离美国市场 的成本 毫无疑问 相对于中国巨大规模的存量人口 以及继续在增长的流量人口来讲 中 国无疑是一个资本短缺严重的国家 因此 为了实现充分就业的目标 我们就必须吸引更多 的国际资本进入中国市场 以便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而为了能够让更多的国际资本流入中 国市场 保持汇率稳定恰好是一个必要的条件 第二 中国究竟是供给过剩还是需求过剩 毫无疑问 中国绝对不是一个需求过剩的国 家 而是一个供给过剩的国家 因为中国的内需严重不足 造成中国内需严重不足的原因是 多方面的 这不仅因为中国迄今为止还是一个低收入发展中国家 更加重要的原因还在于今 天的中国还处在经济和社会转型之中 而转型带来的不仅是私人储蓄的增加 而且还有地区 之间和阶层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 所有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造成了居民当期消费支出 的减少和内需不足 结果 出口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决定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基本因素 然而 对于一个需要依靠出口来推动经济增长的国家来说汇率是不能升值的 因为本币升值只会降 低本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进而导致经济增长的停滞 第三 中国目前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经济发展阶段 中国目前正处在经济高速增长 出口 导向和城市化发展十分迅速的经济起飞时期 对于处在这种经济发展时期的国家来说 无论 从理论上讲 还是从实践中看 低估汇率是有好处的 因为汇率低估可以增加出口 增加就 业 保持非贸易商品 特别是房产 价格的稳定 从而为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和城市化提供有 利的宏观经济环境 总而言之 在讨论人民币究竟要不要升值这个问题时 我们提请人们需要予以高度关注 的一个基本的事实是 中国有 13 亿人 有 7 亿劳动力 这是中国最为重要的基本面 也是 中国政策当局在制定任何经济政策时都无法回避的约束条件 假如不能满足这样的约束条 件 那么再好的经济政策都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 注 该题来自华民老师于 2008 年 7 月提供给上海市世界经济学会和上海市社联的 咨询报告 人民币在短期内为什么不能升值 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的网 页上有原文 像这类摘自复旦经院老师文章的考题 每年都会有所体现 如果同学们在复习 的过程中能适当关注一下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相关主要老师发表的文章的话 那么这样的题就 不会无话可说了 注 该题来自华民老师于 2008 年 7 月提供给上海市世界经济学会和上海市社联的 咨询报告 人民币在短期内为什么不能升值 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的网 页上有原文 像这类摘自复旦经院老师文章的考题 每年都会有所体现 如果同学们在复习 的过程中能适当关注一下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相关主要老师发表的文章的话 那么这样的题就 不会无话可说了 10 马克思政治经济危机理论是什么 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经济危机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论 述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对这次全球金融危机有何意义 25 10 马克思政治经济危机理论是什么 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经济危机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论 述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对这次全球金融危机有何意义 25 答 1 马克思政治经济危机理论认为 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由此决定的资本主义基 本矛盾的运动是爆发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 2 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分析 根据马克思的分析 经济危机是特定的生产方式下所产生的历史现象 人类社会最初的 翔高教育 复旦大学经济学综合基础考研培训中心 官方网址 客服咨询 021 6511 1511 QQ 834561843 交换过程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 此时的交换是一种典型的直接的物物交换 即 W W 这一 交换过程中的交换客体仅限于剩余产品且交换行为十分偶然 但是任何参与交换的个人既是 买者又是卖者 产品的交换存在直接的同一性 这种直接的交换过程是绝对平衡的 因此不 可能引发任何形式的经济危机 当人类社会进入以一般等价物为中介的间接的物物交换阶段 W 等价物 W 时 特 别是当货币进入商品流通领域充当一般等价物 W G W 之后 情况就发生了质的改变 这种以 G 为媒介而进行的商品流通过程 不仅在形式上 而且在实质上不同于直接的产品 交换 在这种商品流通过程中 由于 G 的介入与交换时间和空间的不断扩展 交换内部 原有的统一被分裂成买 G W 和卖 W G 这两种行为 这两种行为的外部对立促成使用价 值与价值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以及物的人格化与人格的物化这四对 商品本身内在矛盾的不断运动 发展甚至激化 这些矛盾运动的最终结果必然导致商品流通 过程中社会需求与社会供给在空间与时间上出现双重断层 预示着商品流通中可能出现需求 与供给的失衡 为经济过剩危机的爆发提供了可能性 但是 在简单商品生产条件下 人类 社会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商品货币经济只处于从属地位 因而商品内 在的矛盾对立与冲突还仅仅是局部的 表层的 还不足以形成经济危机爆发的物质基础 3 经济危机的现实性分析 简单商品经济仅仅提供了经济危机爆发的可能性 这种可能性要发展为现实 必须有 整整一系列的关系 从简单商品流通的观点来看 这些关系还根本不存在 根据马克思 的分析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 经济危机爆发所需要的 一系列关系 也初步形成 大致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第一 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引发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和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 的矛盾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经济危机开始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 根据马克思的 论述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 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有 三个主要事实 一是 生产资料集中 在少数人手中 并 转化为社会的生产能力 二是 劳动本身由于协作 分工以及劳动和 自然科学的结合而组织成为社会的劳动 三是 世界市场的形成 正是 三个主要事实 的发生 使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发展并不断激化 导致了经济危机的发生 第二 经济宏观发展与微观运行之间的矛盾是引发经济危机的社会前提 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之上 需要政府进行宏观调控 但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 制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竞争的盲目性决定了微观经济行为选择的自主性与分散化 导致国家 宏观调控与市场微观运行的冲突与矛盾 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 资本既是合乎比例的 生产的不断确立 又是这种生产的不断扬弃 但是 要求生产同时一齐按照同一比例扩大 这就是向资本提出了决不是由资本本身产生的外部的要求 同时 一个生产部门超出现有的 比例 就会使所有生产部门超出这种比例 而且超过的比例又各不相同 当社会生产所要 求这种比例或遭到破坏时 宏观与微观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经济危机便会不可避免地爆发 第三 生产与消费的矛盾是引发经济危机的基本动因 在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体系中 资本积累被看作是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的原始动力 资本家 唯一的目标把剩余价值不断地转化为新的追加资本 导致资本积累呈现出脱离社会需要而无 限扩张的态势 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 资本主义生产的真正限制是资本本身 这就是说 资本及其自行增殖 表现为生产的起点与终点 表现为生产的动机与目的 另一方面以广 大雇佣工人为主体的社会需求和消费却相对萎缩 因为 每一个资本家都知道 他同他的 工人的关系不是生产者同消费者的关系 并且希望尽可能地限制工人的消费 即限制工人的 交换能力 限制工人的工资 以最大限度地推动资本价值增殖 这种现象使生产扩大和工 人消费水平降低并存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发生异化与扭曲 一旦生产普遍超过 翔高教育 复旦大学经济学综合基础考研培训中心 官方网址 客服咨询 021 6511 1511 QQ 834561843 了工人的有限消费和需求 经济危机就有了爆发的可能 第四 信用制度的发展和商业过度投机是促成经济危机的重要推动力 根据马克思的分析 如果只有资本积累的内在驱动力还不足以引发持续的生产过剩 马 克思指出 危机最初不是在和直接消费有关的零售商业中暴露和爆发的 而是在批发商业 和向它提供社会货币资本的银行中暴露和爆发的 根据马克思的分析 生产规模的扩大引 起信用规模的扩大 而信用的膨胀又反过来促进生产规模的膨胀 在这种相互作用下 二者 的规模同时扩大 随着信用体系的不断完善 股票 债券等虚拟资本以及各种投机活动的大 量兴起 进一步要求扩大信贷规模 制造出虚假的市场繁荣 但是 手中堆积着大量商品的 批发商的资本回流速度却非常缓慢 以致银行催收贷款 或者为购买商品而开出的汇票在 商品再卖出去以前已经到期 危机就会发生 于是崩溃就爆发了 它一下子就结束了虚 假的繁荣 经济危机的必然性来自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是发达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必然伴生物 经济 危机的可能性之所以首先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转化成为现实性 从本质上讲是人类社会演 进的必然产物 也是商品经济基本矛盾历史嬗变的逻辑结果 4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对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意义 马克思认为 金融危机形成的条件有两点 第一 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资本积累的加剧 第二 信用的发展 所以 当上述两个条件同时具备 旦出现了危机的信号 如市场价格 下跌 银行倒闭等 危机就会被触发 从而引发生产的停滞和社会的混乱 当由此产生的破 坏使那种和资本一同发展起来的信用制度崩溃时 就会引发激烈的急性危机 当前这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的影响依然还在 按马克思金融危机理论 其 根源属于制度层面的问题 所以还必须从制度层面去剖析这次危机的性质和成因 主要有三 个方面的因素 1 生产过剩 马克思认为一切危机的实质是有效需求不足 生产过剩 即 资本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