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课堂”课时教学设计 施教日期 年 月 日教学内容23.古诗两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共几课时1课型新授第几课时1三维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 学会本课1个生字,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3. 借助阅读想象,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背诵古诗。“我”资源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苏洵之子。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望湖楼:楼名,在杭州钱塘门外西湖边上。西湖:湖名,在浙江杭州市城西,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我”准备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古诗。2.通过查阅工具书和结合古诗内容理解部分字词的意思。3.搜集作者苏轼的资料。4.积累描写雷雨的文章。“我”学习“我”引导调整与反思第一板块:走进古诗。(5分钟)1 读课题。2 了解古诗背景。3 欣赏范读。第二板块:展示预习(7分钟)1 读古诗。2 说说古诗描写的情境。3 齐读古诗。第三板块:复习学古诗的方法(3分钟)。第四板块: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20分钟)1 释诗题2 知诗人3 明诗意示学习单(1)想想哪些词语的意思你一看就明白了。哪些不明白的做上记号,和小组的同学一起来讨论。(2)读着古诗你的眼前出现了那些画面?(提示:云、雨、风、水)(3)理解全诗。再读读这首诗,说说诗的大致意思。理解全诗:【翻墨:指打翻的黑墨水,乌黑一片,没有规则。】【跳珠:指跳动的珠子,说明雨点大,杂乱无序。】【诗句的意思:黑云像打翻的墨水还未来得及把山遮住,白色的雨点就像珍珠一样乱跳,蹦进船里。忽然一阵卷地而来的大风把云和雨吹散了,此时从望湖楼上向下看,湖水就像天空那样广阔,一片汪洋大海。】4 悟诗情指名朗诵,体会情感。背诵诗句。第五板块:拓展阅读。(3分钟)第六板块:明确任务,完成作业。(2分钟)第一板块:走进古诗。1揭题: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板书并齐读课题)。2介绍古诗背景3. 欣赏范读。第二板块:预习展示1. 指名读古诗,注意诗歌的节奏。2. 尝试说说古诗所描写的奇特情境。3. 齐读古诗。第三板块:复习学古诗的方法第一步:释诗题;第二步:知诗人;第三步:明诗意;第四步:悟诗情。第四板块:用“四步法”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课堂交流。1释诗题:(写作诗的时间、地点和心情,六月二十七日在望湖楼被美景深深陶醉了写的诗。)2知诗人:作者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3明诗意:【翻墨:指打翻的黑墨水,乌黑一片,没有规则。】【跳珠:指跳动的珠子,说明雨点大,杂乱无序。】【诗句的意思:黑云像打翻的墨水还未来得及把山遮住,白色的雨点就像珍珠一样乱跳,蹦进船里。忽然一阵卷地而来的大风把云和雨吹散了,此时从望湖楼上向下看,湖水就像天空那样广阔,一片汪洋大海。】4悟诗情:(1)创设情境:假如你来到西湖边的望湖楼上,看见了这疾雨急来急去的变幻景色。你会怎么诵读?(2)指名朗诵,体会情感。5有感情地背诵诗句。6小结:苏轼在写景时,是抓住什么特点来的?景物多:云、雨、风、水、山、船、地、楼。变化快:未遮山、乱入船、忽吹散、水如天。动态多:翻、遮、跳、入、吹7. 想象诗歌描绘的奇特情境。第五板块:拓展阅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二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第六板块:布置作业1. 完成习字册。2. 完成一课一练。作业设计1.完成习字册。2.完成一课一练。3.搜集、积累关于夏天的古诗。“我”课堂”课时教学设计 施教日期 年 月 日教学内容23古诗两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共几课时1课型新授第几课时1三维目标1.学习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2.结合画面,理解诗句的意思,品味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呈现的画面,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4.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结合画面,理解诗句的意思,品味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教学难点: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呈现的画面,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我”资源1.70首必背古诗中描写大自然美景的诗。2.西湖荷花的图片资料。“我”准备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古诗。2.通过查阅工具书和结合古诗内容理解部分字词的意思。3.搜集作者杨万里的资料。4.积累描写荷花的美文、段落。“我”学习“我”引导调整与反思第一板块:背诗,走进古诗 时间:2分钟学生背描写大自然美景的诗。第二板块:朗读古诗 时间:5分钟1、读课题2.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3、练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尽。映日荷花别样红。第三板块:明确目标 时间:2分钟知作者、解诗意、入诗境、品诗情第四板块:知作者 时间:2分钟交流作者的资料。第五板块:解诗意 时间:15分钟1.交流预习成果(4分钟)2.明确学习任务,学习时间:6分钟学习单1读读诗句,看看插图,写写每行诗句的意思。有你觉得有难度的诗句旁加上“?”写完后小组交流,尝试解决你的问题。学习时间:6分钟3.学生先自主后合作学习。4.展示交流: (5分钟)毕竟西湖六月中,到底是六月中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同。这时的风景和四季不相同接天莲叶无穷碧,与天相接的荷叶一片碧绿,望不到头,映日荷花别样红在阳光的映照下,荷花显得特别的红艳。 在比较学习中掌握理解诗句的方法第六板块:写诗境(10分钟)(出示图 荷花图)1.学生想词语2.明确学习任务,学习时间6分钟3.学生先自主,后合作。最后展示交流第七板块:品诗情(2分钟)思考与比较从题目上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从内容上来看,这又是一首写景诗。八、检测反思 时间:2分钟第一板块:背诗导入1.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一定会背许多古诗。今天就请你们展示一下,背诵一些描写大自然美景的诗。 2.刚才有同学正好背到了我们今天要学的这首诗。(出示课题: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第二板块:朗读古诗1.谁来把这首诗的题目读一读。2、从这个题目中你知道了些什么?相机理解“晓:早晨。”3、根据老师的提示把这首诗读出节奏来。(指名读,齐读)第三板块:目标导向既然这首诗我们大部分同学会背了,又能读得有节奏了,那么,这节课我们该学些什么呢? 第四板块:知作者通过预习,你对杨万里有哪些了解,用简短的话来介绍一下。第五板块:解诗意.昨天大家己经预习了这首诗中的词了,谁来展示一下你的预习成果。毕竟:到底。四时:和平时不一样。接天:与天相接。无穷碧:无边无际,一片碧绿。别样红:特别的红艳。1.任务驱动2.学生先自主后合作交流,教师巡视。3.展示交流:教师相机导学:在理解诗句的意思时,要字字到位,语句尽量通顺优美。你读读这首诗,你觉得哪句诗描写得最美,为什么?(荷叶:多、绿荷花:红)第六板块:写诗境(出示图 荷花图)1.看到这图,你想到了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美景?2、.任务驱动,学习单2读读诗句。展开想象,写一写这首诗所描绘的美景。(提示:可以用上面的词)先小组交流,再全班展示。要求认真倾听,取长补短,并从语句通顺、语言优美、画面生动等方面进行评价,打星。3.展示交流,师生互动点评。4.诗人用简短的诗句写出了这样的美景,我们再来读一读吧。看到这样的景色,你会发出怎么的感叹?诗人也写出了自己的感叹。5.齐读整首诗。第七板块:品诗情1.思考与比较从内容上来看,这首诗写出什么?从题目上来看,这是一首什么诗?你觉得这个题目合适吗?为什么?2.教师总结。美景让我们回味无穷,意境又让我们遐想联篇,这就是古诗的迷人之处。第八板块:检测反思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知道我们学习古诗有什么方法吗?以后我们就可以按照这样的方法来学习古诗。作业设计:1.完成一课一练中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相关的内容。2.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用自己的话说说它描述的景象。:积累一些描写荷花、莲叶的诗句:找一些送别诗,研究一下送别诗的特点,(比如结构,所写的内容或者表达的情感等方面)写一篇关于送别诗的比较研究。“我课堂”课时教学计划 施教时期 年 月 日教学内容25望月共几课时 2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二两段。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的优美语句,通过朗读,激发学生积累诗句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教学资源教材开发:课本上的插图在教学时应充分利用,但由于图中的月色不够诗意,所以教师可以准备有关“月色”的图片,有条件的可以将图片制作成课件。相关材料:关于“月”的诗句: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月夜忆舍弟【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暮江吟【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枫桥夜泊【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父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水调歌头【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美文欣赏: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英语violin小提琴的译音)上奏着的名曲。 朱自清荷塘月色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月光曲预习设计1自学生字新词,练习正确美观地书写,完成习字册。2.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些词串,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安详 吐洒 清辉晶莹闪烁 光斑 跳动黑色剪影 伸展 起伏3.作者看到的月亮是怎样的呢?读读课文,并在读中思考:望月中哪个场景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学 程 预 设导 学 策 略调整与反思第一板块:走进课文第二板块:预习展示预习作业11.展示习字册2. 点评,总结记住字形,生字写美观的方法。3.练写一至二遍。4.同桌点评。预习作业21指名朗读展示。2在教师指导下练读。3自由练读。第三板块:整体感知1.自主学习5分钟。2.合作探究3.展示答案预设:(1)第一段:月夜江色。第二段:背诗、喻月。第三段:凝视、幻想。(2)分段和段意第一段(第一、二自然段)写“我”在江轮甲板上剪刀的月夜美景。第二段(第三至二十自然段)写小外甥和“我”的愉快交谈。第三段(第二十一自然段)写“我”凝视月亮小诗的地方,展开了幻想,留下美好的回味。4.学习反思一是可以采用合并法进行概括;二是要注意语言简洁、通顺。第四板块:精读第一段,感受“江之月”1.为诗人独自望月的画面取名字。2.读读作者眼中的江之月。3.学生说月亮.4.想象着月景一起有感情读读这一段。5.根据词组背诵。6.根据词串,说说你所看到的江之月。第五板块:明确目标,完成作业。第一板块:导入课文(2分钟)1.你们平时曾经仔细地欣赏过月亮吗?2那我们就先来聊聊你们曾经看到过的月亮。你们见到的月亮是怎么样的? 3.通过你们的讲述,老师仿佛也看到了那皎洁、美丽的明月。现在就让我们在这明月的沐浴下,轻轻地读一读课题吧。(学生读课题)第二板块:预习导学(11分钟)预习作业11选择有代表性的两名学生展示交流。2导学。“镀”“喻”“舱”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左右比例。渗透:汉字富有智慧,通过笔画的变化达到整体和谐、美观的效果。预习作业21抽组号为“3”的两名学生展示交流。2导学(1)安详 吐洒 清辉晶莹闪烁 光斑 跳动黑色剪影 伸展 起伏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些词串,说说你发现了什么?(2)出示完整的词串月亮 安详 吐洒 清辉江水 晶莹闪烁 光斑 跳动两岸 黑色剪影 伸展 起伏谁来美美地把这些词语读一读。第一行。好,评价。不好,评价后再请人读。第二行。月光下的江水晶莹闪烁。第三行。江两岸的美景隐隐约约、此起彼伏第三板块:整体感知(11分钟)1过渡:把这些词语放入课文中再读,相信你把月色读得更意境深远。2任务驱动:【学习单一】课文描写了哪几个场景?你最喜欢哪个场景,能读读吗?根据课文所描写的几个场景,给课文分3段。采用段意合并的方法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自学时间:5分钟。3.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4巡视,参与小组合作探究。5导学(1)小组推荐学生展示,通过答案的比较进行指导。(2)选择1名学生作例子,指导如何把段意连起来概括主要内容。6.组织反思:想一想,概括主要内容时要注意什么?第四板块:精读第一段,感受“江之月” (15分钟)过渡:诗人独自望月的这个画面,相信给许多同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吧!(月映清江、明月映江、月影婆娑、江清月明)好也写在黑板上。夜深人静,月亮把它的清辉普洒江中。老师也给这个画面起了个名字, “江之月”。让我们一起再读读作者眼中的江之月吧!1.夜深人静,作者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2.(播放音乐、图片)配乐朗读此时此刻,他看到了什么? 出示江水语句:跳动:个读.江两岸:个读。好; 听了你的朗读,江两岸的美景跃然纸上。不好:手势范读。谁再来读。(伸展得可远啦)伸展、起伏:月光照在树上,树变亮了,月光照在山上,山也变得更蜿蜒起伏了。3.(出示第二小节)让我们想象着月景一起再有感情读读这一段吧!4.出示词组,让学生根据词组背诵5.只留下月光、江水、两岸,让学生背诵现在谁再来说说。过渡:江之月是美妙的,它用一轮清辉安详地滋润着我们的心田,让我们沉醉在美丽而幽静、空旷而辽远的月景中。(音乐再次想起)此时此刻,你从中又看到了什么?7学生说。6.教师小结:江之月不仅给同学们带来了无限遐想,也让小外甥充满了好奇,充满了幻想,下节课就让我们和小外甥一起再来展开幻想的翅膀,走进诗之月、心之月中吧!第五板块:布置作业(1分钟)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重新描绘“ 江之月”吧!作业设计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重新描绘“ 江之月”吧! “我”课堂”课时教学计划 施教时期 年 月 日教学内容25望月共几课时 2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2教学目标1感情朗读,充分感受月夜之美、古诗之美、想象之美。 2在朗读训练中激发学生主动积累古诗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独特想象,用童心去感知世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教学难点: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去感知世界。教学资源学生经验: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月”的古诗,初步感受了月色的诗意,对月夜有了一定的情感倾向。 预习设计1.搜集描写月景的文章。学 程 预 设导 学 策 略调整与反思第一板块:走进课文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搜集的描写月景的文章。2.齐读第二自然段。第二板块:感受“诗之美”精读第三十二自然段。1.自主学习(4分钟)2.合作探究(2分钟)3.展示(19分钟)答案预设:(1)小外甥的聪明好学:他向我挑战背诗,他眼睛一眨就是一句。(读出机灵可爱的样子)品读诗句。分角色练读答案预设:生:心旷神怡生:神清气爽生:在清幽的月光下吟颂着美妙的诗句,真是人生的一大快事啊!生:似乎感到自己真的变成了诗人第三板块:精读课文第三部分体会幻想之美。1.爱幻想的小外甥的眼里,月亮像眼睛,天的眼睛。2.接读 “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答案预设:小外甥非常的天真可爱月亮与我们人类非常友好,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是我们的朋友。月亮是有生命的,月亮是有感情的,像一位慈祥的母亲。对月的畅想答案预设:生:月亮她犹如美丽的仙女,在空中轻盈地浮动 生:我多想变成玉兔也飞上月亮上,看看那里美妙的一切。 生:真是希望有一天能像杨利伟那样飞上月球,去那里做客,我想那将是人生中最伟大的一次旅行了。第四板块:明确任务,完成作业。第一板块:导入课文(3分钟)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望月这篇课文,并跟随作者的脚步在这夜深人静的时候悄悄地来到江轮甲板上,作者赵丽宏向我们展示了空旷的月夜,青辉洒落、江面点点的美好意境。 2还记得老师布置你们搜集描写月景的文章吗?把自己认为最美的语句用喜欢的方式展示出来,配乐朗诵比赛 (音乐和图片) 3.月光照水,水波映月,同学们精彩的朗读把我们带入一幅幅恬静的“月下美景图”,让我们齐声朗读第二节,共同描绘月下那美丽而清幽、空旷而辽远的美好意境。(板书:月之美) 第二板块:感受“诗之美”精读第三十二自然段。(25分钟)1.过渡:在如此美好的月光下,作者和小外甥来到甲板上干什么呢?2.任务驱动。【学习单一】(1)自由朗读3-12节,边读边画出自己喜爱的东西。 (2)把自己喜欢的诗句读给大家听听。(3)自主学习时间:4分钟。3.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4巡视,参与小组合作探究。5导学:(1)读了课文我们知道作者和小外甥在月下 (2)小外甥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聪明好学 爱幻想) (3)从哪些地方看出他聪明好学呢? (4)他是怎样向我挑战的啊?谁来挑战一下?(读出挑战的语气) 于是这舅舅和外甥就你来我往的开始了。 (5)现在我们来欣赏一下他们吟诵的诗句,谁来把自己喜欢的诗句读给大家听听。(课件展示图片和古诗文字) 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诗人小时候多么幼稚可笑,能读的再天真烂漫一些吗?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这是谁的作品中诗句呢?谁能接着往下背? 师:圆圆的月亮,勾起了诗人思念亲人的情怀,孤独之情油然而生。还有谁来抒发这样的情怀?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如果能摇头晃脑的读就更象诗人的样子了。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天上月,水中影,瞧,又来了位触景生情的诗人,谁还想读读这句诗。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你们听出了什么? 你能读出诗人的忧愁吗?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能大概说说诗的意思吗? 是啊,虽有月光相伴,但却远离了友人,几多不舍,几多无奈,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一读。 (6)这些诗句是小外甥和舅舅你一句我一句的比赛背出的,现在我们就来当舅舅和小外甥,来吟诵这些诗句,能当好吗?同位同学先分角色练习一下。 谁能当好舅舅?谁能当好外甥? 指名分角色读(其他同学做个细心的评委) 愿意对他们两的吟诗谈谈看法吗?师根据学生的评价及时点拨或小结:A、读出诗的意境B、语言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C、读出比赛时的热情(7)在这样的月色下吟颂着这样的诗句,同学们有什么感受?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表达。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齐读课文第12节诗,和月光一起(8)清幽的月色伴着美妙的古诗,它们互相融合,相得益彰!让我们再次沉醉,读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板书:诗之美)(9)大家注意外甥和舅舅只对了这几句吗?从哪儿看出?生:省略号可以看出师:读书真细心,连标点符号都不放过。那咱们就继续扮演外甥和舅舅往下对诗,行吗?(指名两名学生)还是外甥先开始其他同学都是候补队员,随时准备替补外甥: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舅舅: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外甥:好山好水看不够,马蹄催趁月明归 小结过度:我们的祖国是一个诗的过度,古往今来月亮一直被吟颂着,同学们搜集了那么多写月的诗句,相信有了这些美妙诗句的熏陶,我们也和小外甥一样更加的聪明、爱幻想。请大家继续读课文13至19自然段,对着月亮,小外甥产生了哪些幻想呢?边读边画出相关的语句。第三板块:精读课文第三部分体会幻想之美。(11分钟)1在爱幻想的小外甥的眼里,月亮像什么呢? 理解“不假思索”。 2你说说这是一双怎样的眼睛呢? (1)(出示“眼睛”课件)师:就像小外甥想象的,月亮是天的眼睛,它睁大了眼睛,我们就看到了白玉盘似的圆月,难怪诗人李白在古朗月行中写到 生:“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师:它若是眯上眼睛,我们就看见了一弯新月,诗人白居易在暮江吟中这样写生:“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师:它半睁半闭,就成了李白笔下的 生:“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了。 (3)(切换文字课件)喜欢这段话吗?请你们自由的读读,用心与语言文字交流,用心与外甥交流,用心与月亮交流。(鼓励个性化的阅读) 谁能谈谈读了这句话的感受? (4)月有阴晴圆缺,这是自然现象,可是,在爱幻想的小外甥心里,却成了一个现成的童话故事,他描述得绘声绘色,让我们有滋有味地读出来。齐读。 4你觉得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了小外甥特别爱幻想呢? “是月亮把我叫醒了。” “月亮困了“ 小结:圣洁的月亮在小外甥的眼里是有情有义有生命的,甚至它已成为小外甥亲切的朋友,快乐的伙伴,多有童趣多有创意的幻想啊!(板书:幻想美) (出示各种月色课件)面对如此美丽多姿的月色,请你也放飞幻想的思绪,大胆无束的表达你对月的畅想 师:同学们畅想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的确生活离不开幻想,正象美国的大作家马克吐温说的“不要放弃自己的幻想,因为没有了幻想也就没有了创造力。” 总结:同学们,本节课我们感受了浓浓的月夜美,欣赏了幽雅的诗之韵,也真切的体会了小外甥奇特而美妙的幻想!让我们再次回到课文走进舅舅,走进外甥,共同体会他们月下的交谈,男同学读舅舅的话,女同学读外甥的话,省去叙述部分。师: 此刻甲板上又只留下舅舅一个人。他久久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轻轻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在柔和的音乐声中结束课堂,意犹未尽)第四板块:布置作业(1分钟)课后积累有关山和水的诗句,认真朗读体会。作业设计课后积累有关山和水的诗句,认真朗读体会。“我课堂”课时教学计划施教时期2010年 月 日教学内容25 灰椋鸟共几课时2课型新授第几课时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并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辨识多音字“和”、“翘”。3抓住重点的段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4品读课文的第一段,知道我为什么决定去看灰椋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并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教学难点:抓住重点的段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资源学生经验:学生通过日常生活,对鸟类的生活习性和日常生活有所了解。学生以前曾学过放小鸟、珍珠鸟等课文。相关材料:本文的作者徐秀娟,是个热爱生命、热爱动物的女孩。她原是严惩林场的工作人员,为了救一只入沼泽地的丹顶鹤,她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后来,人们根据她的事迹,创作了感人肺腑的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可以把歌曲的磁带找来,上完课后給学生听一听,让学生了解徐秀娟,进一步体会徐秀娟对生命的热爱。预习设计1自学生字新词,练习正确美观地书写,完成习字册。2正确地朗读词语,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偶然、郁郁葱葱、倾诉、栖息、呼朋引伴。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给文中的多音字“和”、“翘”标注拼音,读顺文中的长句,难读的段落多读几遍。4. 读一读补充习题中“灰椋鸟的小知识”。5.在感受深或者有疑惑的地方做上记号。学 程 预 设导 学 策 略调整与反思第一板块:走进课文(2分钟)1读课题。2认识灰椋鸟。第二板块:预习展示(16分钟) 预习作业11.展示习字册2. 点评,总结记住字形,生字写美观的方法。3.练写一至二遍。4.同桌点评。预习作业21指名朗读展示。2在教师指导下练读。3理解意思。 预习作业31朗读展示(1)指导读准前、后鼻音:软绵绵 扑棱棱(2)读准两个多音字: h互相应和 Qio 翘首遥望2请第二、第三组的同学读课文。第三板块:整体感知(12分钟)1自主学习。(5分钟)2合作探究。(2分钟)3展示。(5分钟)答案预设:(1)分段和段意第一段(第一至二自然段):我决定去林场看一看灰椋鸟。第二段(第三至五自然段):我观赏到的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第三段(第六自然段):我在回来路上的感想。(2)主要内容:课文写了我和同伴一次去林场观察灰椋鸟的经过。重点在生动具体地描述“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表达自己爱鸟的心情,赞颂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第四板块:学习第一段(8)1自主学习。(4分钟)2展示。(4分钟)(1)读一读写灰椋鸟的句子,知道它是一种很普通、一点儿也不起眼的鸟儿。(2)想象作者在电视里究竟看到些什么?第五版块:明确任务,完成作业。(2分钟)第一板块:导入课文1板书:25 灰椋鸟2灰椋鸟,嘴尖尖的,背灰灰的,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性喜群飞,食种子和昆虫。让我们随大朋友去林场一趟,观赏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景象吧!第二板块:预习导学 预习作业11 选择有代表性的两名学生展示交流。2导学。教师示范写“毯”。“ 毯”是半包围结构,里面两个“火”字的第四笔都要写成点。渗透:汉字富有智慧,通过笔画的变化达到整体和谐、美观的效果。预习作业21抽组号为“3”的两名学生展示交流。2完成一课一练第一题。 预习作业31【出示:软绵绵 扑棱棱】 指导读准前、后鼻音 2【出示:互相应和 翘首遥望 】 指导学生读准两个多音字:和、翘。3完成补充习题第二题。第三板块:整体感知1过渡:2任务驱动学习单1自读课文,找出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 读一读这些句子及句子所在的段落。给课文分段,概括课文段意。自学时间:5分钟3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4巡视,参与小组合作探究。5导学。(1)读一读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 (2)小组推荐学生展示,相机点评。(3)根据“决定看灰椋鸟观赏壮观场面观后感想”给课文分段。(4)抓住重点段落,概括主要内容。第四板块:学习第一段。1任务驱动学习单2默读第一段,思考:一开始,“我”对灰椋鸟是什么态度?是什么原因使我改变了对灰椋鸟的看法?“我”和同伴准备在什么地方观看灰椋鸟归来的情景?自学时间:4分钟3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4导学。(1)读一读写灰椋鸟的句子,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就是这么一只小小的灰椋鸟,是什么原因使我改变了对灰椋鸟的看法?想象一下,作者在电视里究竟看到些什么?5引发期待: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主要写了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的壮观景象。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亲眼目睹这一壮观景象啊?下一节课,我们一起去欣赏,好吗?第五版块:布置作业。完成一课一练第三、四题。作业设计课内作业:完成一课一练第三、四题。课外作业:完成一课一练第五题。“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主备: 海浪之家 施教时期12年 5 月31 日教学内容27水共几课时 2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1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知道课文围绕“缺水”写了哪几个场景,并通过合并段意的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3.通过抓数量词的方法,并运用想象与联想,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体会取水的艰辛。4.继续培养边读边想,咀嚼品味、圈画批注的读书习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课文围绕“缺水”写了哪几个场景,并通过合并段意的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通过抓数量词的方法,并运用想象与联想,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体会取水的艰辛。教学资源1我国西部缺水的图片:人、土地、庄稼、牲畜等方面。2学生积累的描写缺水状况的词语。预习设计1自学生字新词,练习正确美观地书写,完成习字册。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下列4组词语,并想一想为什么这样排列?骄阳 干燥 炎热 风干期盼 渴望 盼望 水窖 储水 一勺水奔跑跳跃 大呼小叫 尽情享受 幸福舒服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给文中的两个多音字“血”、“扇”标注拼音,读顺文中的长句,体会“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一句中“逗号”的作用。4通过查资料的方式,简单了解我国的缺水状态。5在感受深或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学 程 预 设导 学 策 略调整与反思第一板块:走进课文(4分钟)1齐读课题,交流感受。2感知作者的生活环境,明确学习的内容。第二板块:预习展示(6分钟)预习作业11展示习字册。2点评、总结记住字形、生字写美观的方法。3练写12遍。4同桌点评。预习作业21朗读展示预设:炎热干燥的气候/盼水的急切心情/水的珍贵/狂欢的情形预习作业31朗读展示2麦秆扇(shn) 扇(shn)风血(xu)管 血(xi)母亲/一手从水窖中/打起一勺水,从我们的头顶/缓缓地倾注下来,一手拿着一把麦秆扇/往我们身上/扇风。在水的滑动中,我/听得到/每个毛孔张开嘴巴的吮吸声,我/感觉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动在加快。3“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的停顿时间适当延长,强调了水的珍贵。第三板块:整体感知(16分钟)1自主学习。(8分钟)2合作探究。(3分钟)3展示。(4分钟)(1)三个场景及其对应的课文:取水艰辛(1)雨中洗澡(2)勺水消暑(36)(2)作者通过取水艰辛、雨中洗澡、勺水消暑这三个场景回忆了缺水给村里人带来的苦难与欢乐。4学习反思(1分钟)一是可以采用合并法进行概括;二是合并时要注意语言简洁、通顺。第四板块:精读第一部分“取水艰辛” (14分钟)1自主学习(6分钟)【学习单二】默读第一自然段第二句话,边读边想象,假如把这段文字想象成一幅画,你仿佛看到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方法提示:凌晨( );傍晚( )。夏天( );冬天( )。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圈画出表示数量的词语,体会这些词语的表达效果,在文字旁边作简要批注,与同学交流时能够举例说明。()自学时间:6分钟2合作探究(3分钟)3展示(5分钟)(1)想象画面:长长的队伍;道路坎坷,骄阳似火;滴滴汗珠;快要干涸的泉眼;弓弓的肩背写话示例:凌晨,天还没亮,依稀看到星星的闪烁,四周静悄悄的。村里人开始起床,他们挑着担子,三五成群地走在崎岖的小路上。(2)有感情地朗读。(3)数量词写出了水的珍贵,水的来之不易、取水之艰辛。(能够举例说明)4学习反思(1分钟)预设答案:数量词准确、具体地写出了村里人取水之艰辛。第一板块:导入课文1板书:水“水”字不过四笔,今天写来,每一笔都觉得异常沉重,你知道为什么?2.是啊,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世间万物,可是世界上还有许多地方缺水。有一个作家,他叫马朝虎,他就出生在这样的地区,对于水,他有着和我们不一样的深刻体会,究竟什么不一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水。第二板块:预习导学预习作业11.选择有代表性的两名同学展示交流。2.导学。(1)引导学生观察“勺子”图,图字对应记“勺”。出示“匀”“勾”,作比较。(2)示范“膝”,指出右边点、撇、点的写法。渗透:汉字富有智慧,通过笔画变化达到整体和谐、美观的效果。预习作业21.小组推荐3名学生展示交流。预习作业31.抽组号为“2”的两名学生展示交流。2.导学。(1)例举“电风扇”“扇子”,说明表示事物读第四声,表示动作读第一声。“血”,单独作为一个词读xi,也有例外,如“血(xi)淋淋”。(2)示范朗读。(3)与“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一句作比较,引导体会逗号的表达效果。第三板块:整体感知1.过渡:水,在我们眼中再平常不过的东西,为什么会成为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2.任务驱动。【学习单一】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通过哪三个场景描写出水的“珍贵”?用简短的语句分别概括。()根据三个场景对应的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采用段意合并的方法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自学时间:8分钟。3.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4.巡视、参与小组合作探究。5.导学。(1)小组推荐学生展示,通过答案的比较进行指导。(2)采用场景与课文内容一一对应的方式指导分段。(3)选择1名学生作例子,指导如何把段意连起来概括主要内容。6.组织反思。想一想,这篇文章记叙了几件事,概括主要内容时要注意什么?第四板块:精读第一部分“取水艰辛” 1.任务驱动。让我们先来感受村里人的“取水艰辛”。3.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4.巡视、参与小组合作探究。5.导学。(1)指导抓住自然景物、人等方面内容进行想象。(2)课件显示数量词,从数量词表达的“多”与“少”中引导学生体会表达的效果。(3)补充荡涤流传着的一首民谣:半夜起来去爬山,爬过一山又一山,鸡叫天亮找到水,回家太阳快落山。朗读并感受。6.组织反思。这句话是怎么写出取水之艰辛的?7.引发期待:水成了村子里何等珍贵的东西啊,于是下雨天便成了村子里每个人都期盼的日子。下一节课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去感受水给我们带来的痛快、舒服、享受与幸福。作业设计1.完成补充习题一、四题,一课一练一、二、三题。2.修改课堂上的写话片段,使其成为一段美文。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主备: 海浪之家 施教时期12年 6 月 1 日教学内容27水共几课时 2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2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精读课文26自然段,通过想象、联想、对比等方法,体验缺水给村里人带来的苦与乐,并体会文中生动描述的方法和全文所采用的“反衬”的写作方法。3.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水的珍贵,激发学生珍惜水的情感。4.继续培养边读边想,咀嚼品味、圈画批注的读书习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精读课文26自然段,通过想象、联想、对比等方法,体验缺水给村里人带来的苦与乐。教学难点:体会文中生动描述的方法和全文所采用的“反衬”的写作方法。教学资源1网络等媒体中反映中国水资源现状的资料。2一课一练补充习题中有关水的资料和美文。3学生对水的认识,和水有关的生活经历。4多媒体课件、课文中的插图等。预习设计读读文中描写“雨中洗澡”和“勺水消暑”的情景,感受有水之乐。学 程 预 设导 学 策 略调整与反思第一板块:回忆课文(4分钟)1齐读第一自然段。2交流感受。第二板块:学习“雨中洗澡”,感受有水之乐(8分钟)1自主学习。(3分钟)【学习单一】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想想雨水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作者用哪些生动的词语向我们传递这份情感?默读课文,划出相关的词语。自学时间:3分钟2合作探究。(1分钟)3展示。(4分钟)(1)体会雨水给村子里的人带来的“快乐”。(2)读第二小节。(3)想象说话。第三板块:学习“勺水消暑”,感受苦中作乐(18分钟)(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美团骑手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景区导游讲解试题及答案
- 关于旅行的演讲稿英语
- 竞聘财务主管演讲稿
- 勤俭节约 演讲稿
- 200字学生演讲稿
- 2025年养老护理员手册笔试题目及答案
- 烈士墓前的演讲稿
- 2025-2030中国企业级SaaS服务垂直行业渗透与定制化需求分析
- 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修改试卷教案
- 护理安全及法律法规
- 水手岗位职责简述
- 普通货物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
- 2025消防宣传月专题宣讲课件
- 2025-2026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线和角)测试卷(人教版)及答案(三套)
- 乐高大颗粒课件大摆锤
- 压力性损伤诊疗及护理规程
- 2025年震动监测装置在石油化工设备状态监测中的应用
- 2025-2026学年冀美版(2024)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刻印结合 丰富的艺术语言》教学课件
- QC/T 1218-2025自卸半挂车
- 基于PLC的自动咖啡机控制系统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