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版九上五单元学案.doc_第1页
教师版九上五单元学案.doc_第2页
教师版九上五单元学案.doc_第3页
教师版九上五单元学案.doc_第4页
教师版九上五单元学案.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导学案 学习目标1、记住消息的特点和结构形式,学会迅速抓住消息的主要信息。(重点)2、培养新闻意识和对社会生活的敏感。3、运用所学的知识撰写消息、为消息拟一则标题。(难点)第一课时学习要点:记住消息的特点和结构形式,学会迅速抓住消息的主要信息。 过程与步骤一、请整理关于毛泽东的文学常识。二、读教材171页172页一、二部分,划出重点内容,了解新闻的相关文学常识 试一试,你能独立完成下面的内容吗?1广义的新闻报道包括 、 、 、 等多种体裁。2新闻报道的主体是 。3狭义的新闻报道指的就是 ,新闻学认为,消息是对新近发生的 的报道。4消息的结构一般包括 、 、 、 和 。主要结构有三:_ 、 _ 和 _ 。5新闻的特点是 、 、 。其中,为了体现真实,新闻一般须具备“五要素”,称为 :即 、 、 、 、 。三、读课文,找出消息的五要素。1、说一说,本则消息的五要素分别是什么?2、找出并分析本文的标题、导语和主体。 标题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三十万大军”突出了_ ,“胜利南渡”点明了_。 请写出本则新闻的电头,它交待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是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是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材料,是本则消息报道的价值所在。本文的导语是什么?主体:承接导语、揭示主体,对消息事实做具体的叙述与展开。 文中哪些词语描述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崩溃?哪些词语描述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3、小结: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消息的最前面。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住最重要的信息。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培养新闻意识和对社会生活的敏感,运用所学的知识撰写消息、为消息拟一则标题。一、请揣摩下面句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二、学习这则新闻,你可联想到毛泽东的七律诗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的哪些诗句?给你怎样的感悟或启示?三、为下面新闻拟写标题。 北京时间2005年1月18日3时16分,中国第21次南极冰盖昆仑科学考察队12名成员成功抵达南极内陆不能更改最高点。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海拔4093米的蓝天之下。这是人类首次登上南极内陆冰盖之巅。四、请同学们根据消息的特点,学写一则消息。 2009-7月,永昌五中八年级同学参加了全县史地生会考,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请大家根据有关情况,自己写一则关于会考成绩的消息。五、拓展。7、本文作者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他的许多经典语言哲理深刻,广为流传。下面是毛泽东流传较广的几句话,请将它们连线。一条千古不变的真理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最鼓舞人心的一句话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最豪迈最傲气的一句话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最谦虚的一句话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最震撼人心的一句话 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江泽民宣告香港进入新时代导学案 学习目标1、知道新闻文体的特点,培养概括能力。(重、难点)2、认识文本结构特点。3、感悟香港回归的重大意义,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一国两制”的提出及含义;香港问题的由来;香港回归祖国的时间和意义。过程与步骤:一、常识回顾:1、新闻又称 ,它 、 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事实。2、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六要素 、 、 、事件发生的 、 、 。还要注意它结构的五个部分: 、 、 、 、 。新闻消息一般以 为主,也可以适当穿插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要塞( ) 当做( ) ku( )退 ui( )靖区瓶塞( ) 锐不可当( ) xi( )气 ( )豫区三、解题:标题是对新闻报道的浓缩,本文标题中的“恢复”意味着香港已回归祖国的怀抱;“进入新时代”是对“一国两制”下的香港美好明天的展望和祝福。思考:哪一个是主标题?哪一个是副标题?四、默读全文。(圈点批注生字词和句子)五、小组将搜集到的有关香港回归的资料互相交流六、快速浏览全文,思考1、本文的导语、主体、结语、背景分别是什么?2、本文的“5W”、“HOW”分别是什么?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归纳。七、感受香港回归的重大意义(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并回答)八、布置作业:熟读课文;完成练习册配套1-4题。 第二课时学习要点:培养学生借助学科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过程与步骤:一、导入:“一国两制”乃智慧之策。香港回归后的实践证明,这一国策是可行的。让我们今天再次回顾1997那激动人心的时刻。二、研读课文讨论: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三、探究一:本文是如何组织内容的先后次序的?这样的结构是否最合理?为什么?哪些内容属于背景资料?讨论后明确:探究二:“50秒”意义何在?讨论后明确:四、比较阅读:与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相比,这则消息详细多了。请讨论:为什么要写得这么详细?写得最详细的是哪一方面的内容?这一素材写成一篇短消息行吗?请你试着写一写。五、作业:读熟比较探究两篇课文。 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再苦也没有苦孩子导学案 学习目标:1、认识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作为一种新闻体裁报告文学的笔法。(重点) 2、理解再苦也没有苦孩子平淡数据后的震撼信息作为一篇新闻分析(也称新闻评论)以写实为主的写法。(重点) 3、比较重两篇文章与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在写法上的不同。(难点) 第一课时学习要点:熟读两文,疏通字词并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作为一种新闻体裁报告文学的笔法。过程与步骤:一、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薇( )泰 谦逊( ) 鲍( )卢斯 趋之若鹜( ) 端倪( )2、给下列同音字或形近字组词。 勒( ) 谦( ) 捷( ) 诞( ) 鹜( ) 撼( ) 靳( ) 歉( ) 婕( ) 涎( ) 骛( ) 憾( )3、解释下列词语。 谦逊: 震撼: 惩罚: 趋之若鹜: 唏嘘不已:二、阅读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解题:什么是漫谈? 小组交流搜集到的有关背景资料。 1、默读课文。通过和前两篇文章比较,领会报告文学的特点。思考:本文的焦点是什么? 文章的脉络是什么? 本文的目的是讲述事实,还是阐明对事实所持的观点?2、讨论:本文的文体是什么?从本文中你能总结出它有哪些特点?讨论后明确: 。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它的基本特征: 性; 性; 性。报告文学的“新”:新在事实;新在时效;新在语言表达;新在篇章结构;新在推出结论的过程。三、探究1、同样写战争 ,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与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讨论后明确:2、既是写战争,作者为什么没有描写战争的大场面?讨论后明确:四、小结:本文讲述了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德双方态势发生的变化,揭示了 的道理。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战争给德军士兵及德国万千家庭带来的苦难。八、布置作业:熟读本文,并预习下文。 第二课时学习要点:理解再苦也没有苦孩子平淡数据后的震撼信息作为一篇新闻分析(也称新闻评论)以写实为主的写法。过程与步骤:一、解题:主标题以肯定的叙述句回应了政府提倡的“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的号召,给人以鼓舞。副标题表明评论的材料来源及给作者的感受。“震撼”一词写出了作者的惊讶,与“平淡”对举,更能吸引读者。思考:本文主标题是什么?副标题是什么?二、阅读文章。1、理解词语:参差cn c:不齐,不一致。趋之若鹜:趋:快走;鹜w:野鸭。象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情。(“鹜”与“骛”分清)2、探究理解内容:作者是针对什么调查而进行评论的?作者在调查数据中看到了什么?作者是直接写出这一结论的吗?作者又深入探究了什么内容?作者有何结论?你如何理解最后一句话?3学习这篇文章后,应学会了:新闻报道用 说话,寓观点于客观准确的事实之中,它的生命在于 。评论,是对事实进行直截了当的理论分析和判断,就事 , 服人。写新闻评论的一半步骤:分析现象- 观点- 观点-得出 三、情感交流。1、自己的父母是否在打工?对子女的上学问题持什么态度?2、 对那些在外打工的父亲你最想说什么?四、作业:给在外打工的父母写一封信。 报人邵飘萍我是怎样开始读报的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邵飘萍作为一位典型的理想主义者和坚定的自由主义者人生经历和高尚的人格精神。 2、学会怎样去书写评价别人,学会真实客观地再现自己。课时安排:一课时过程与步骤: 一、预习检测。1为下列拼音写出汉字。 晨x( ) 豪气gn( )云 一世之xio( ) 访w( ) 拉lng( ) 攻ji( ) pn( )请 gng( )筹交错 酒意正hn( ) 寻m( ) 2、读准下列字词的拼音。 恣z 肆 謇jin 署sh 名更逊xn 一筹 粗糙co 笨拙zhu 憎zng 恨 (把词语抄写一遍)3、 根据词义连线搭配。豪气干云 做了一辈子枭雄。比喻凶狠恶毒的人。一世之枭 触犯当时禁忌的。采访必工 揭发别人的过失或阴私而加以攻击。有干时忌 形容许多人相聚饮酒的热闹场面。觥筹交错 必定采访得精巧到位。攻讦 豪迈的气概直上云霄。恣肆: 原指宫室结构精巧工致,后比喻各用心机,互相排挤。勾心斗角: 言谈、写作等豪放不拘。 亦步亦趋: 比喻自己没有主张,或为了讨好,每件事都效仿或依从别人,跟着人家行事。二、课文内容学习。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邵飘萍是怎样的一个人?2、报人邵飘萍是一篇写人的散文,同学们是否发现写法有点特别:由于写的是“报人”,作者借用了消息的“高潮在前的”写法,你觉得这么写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