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学年七年级科学上册期中检测题(含2013年中考真题)_.doc_第1页
2013学年七年级科学上册期中检测题(含2013年中考真题)_.doc_第2页
2013学年七年级科学上册期中检测题(含2013年中考真题)_.doc_第3页
2013学年七年级科学上册期中检测题(含2013年中考真题)_.doc_第4页
2013学年七年级科学上册期中检测题(含2013年中考真题)_.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世纪教育网期中检测题本测试题满分12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13天津)学完密度知识后,一位普通中学生对自己的身体体积进行了估算,下列估算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A.30 B.60 C.100 D.120 2.(2013山东枣庄)小超为了检验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下列几种尺子哪种最合适( )A.量程15 cm,分度值0.5 mm B.量程10 m,分度值1 dmC.量程30 cm,分度值1 mm D.量程3 m,分度值1 mm3.裁剪衣服要量身长,下列测量工具较合适的是()A.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B.最小刻度是厘米的皮尺C.最小刻度是米的测绳D.以上三种测量工具都不能用编号量程/mL分度值/mL甲100.2乙501丙1002丁20054.要测一拇指粗细、长短的柱形金属块的体积,现有足量的水和表中所示的量筒可供选择,从可行性和准确性上考虑,应选用的量筒是()A.甲B.乙C.丙D.丁5.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有以下说法:a.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认清分度值;b.测量时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容器底充分接触;c.读数时应在温度计示数稳定后进行;d.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一定要留在被测液体中。其中正确的是()A.abcdB.acC.bdD.abc6.著名科学家牛顿从苹果落地现象出发,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他的发现最初来源于( )A. 调查 B. 实验 C. 观察 D. 阅读7.(2013四川宜宾)下列有关仪器使用或用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试管:加热时所盛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应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酒精灯:熄灭酒精灯时可用嘴吹灭.玻璃棒:常用作搅拌、过滤或转移液体8.(2013山东威海改编)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9.有甲、乙、丙三种量杯,它的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分别是:甲:500 mL,10 mL;乙:100mL,1 mL;丙:50 mL,1 mL。现要测量体积约为80cm3的石块体积,选择上述哪一种量杯进行测量好?( ) A.甲B.乙C.丙D.三种都可以10.一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这时,有位同学手拿一块磁铁吸了一下硬币。就“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问题B.猜想与假设C.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D.分析与论证11.(2013山东东营)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某生物兴趣小组调查校园里的生物,发现有麻雀、潮虫、蚯蚓以及各种树木花草。下面是同学们对这些生物共同特征的概述,其中错误的是()A.都能自己制造营养物质 B.都能进行新陈代谢C.都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都能生长繁殖12.右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何图形,要将图甲转换成图乙,载玻片移动方向和视野内的明暗变化是( )A.左下方 变亮 B.左下方 变暗C.右上方 变亮 D.右上方 变暗图1甲乙13.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同学们看到图中甲、乙两种物像。出现图甲结果的最可能原因是( )A.显微镜没有对好光B.在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C.在载玻片上滴加的是生理盐水甲 乙D.观察时细准焦螺旋没有调节到位14.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菠菜叶徒手切片,当他调节细准焦螺旋时,视野中有一部分细胞看得很清楚,另一部分细胞较模糊,这主要是由于( )A.物镜损坏 B.反光镜未调节好C.标本厚薄不均 D.细准焦螺旋损坏15.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转动目镜和物镜都未能把视野中的污点移走,那么可以断定污点在( )A.目镜上 B.物镜上C.玻片标本上 D.反光镜上16.东营名优产品“麻湾西瓜”,以瓤沙、味甜、水多、营养丰富而闻名,是夏季消暑佳品。甜味物质主要存在于西瓜细胞的()A.叶绿体B.液泡C.细胞膜D.细胞核17.从一个受精卵发育成一个可爱的宝宝,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神奇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表示细胞分裂,表示细胞分化B.大脑皮层主要由图中的神经组织构成C.人体内的血液属于图中的结缔组织D.细胞分化可导致细胞中遗传物质改变18.(湖南郴州)下图所示为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按图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A.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 B.肌肉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C.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D.神经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上皮组织19.构成人体的四大基本组织是( )保护组织 上皮组织 机械组织 肌肉组织 神经组织 营养组织 结缔组织 输导组织A. B. C. D.20.东营黄河三角洲动物园已于2012 年“十一”正式开放,首批引进了东北虎、金钱豹、狗熊、鸸鹋、斑马、白袋鼠、金刚鹦鹉等60余种野生动物。某同学参观后对上述动物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梳理总结,你认同的是()A.从呼吸方式上看,都是双重呼吸B.从生殖上看,都是体内受精、胎生C.从体温调节上看,都属于恒温动物D.从内部结构上看,体腔内都有膈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7分,每空1分。)21.如图所示,物体A的长度为 cm。22.(2013山东临沂)图中被测铅笔的长度为 cm。23.(2013贵州安顺)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请按要求进行填空。()实验室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药品时选用的仪器是_,在过滤操作中用于引流的玻璃仪器是_;()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仪器是_(填两种);()用量筒取用液体药品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_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24.(2013山东潍坊)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有关生物学问题:(1)与大豆根瘤菌相比,图甲特有的细胞结构是 ;与甲相比,大豆根尖伸长区细胞特有的结构有 。(2)图乙内合成有机物的结构是 ,表示有机物合成的反应式为: 。(3)图丙的叶片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上属于 。(4)丙和丁是由完全相同的种子种在不同环境中长成的万寿菊,你认为长在降雨量较大地区的一株是 ,这一事实说明生物能够 环境。25.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面是几种细胞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丙细胞与甲、乙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没有 。(2)细胞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在甲、乙细胞中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3)经观察发现,只在甲细胞中含有液泡和_ _,因此该细胞是植物细胞。(4)将图示甲、乙两种细胞放入蒸馏水中,甲细胞不会涨破,是因为甲具有起保护和支持作用的 。(5)多细胞生物体要长大,离不开细胞的分裂。如果乙细胞通过分裂产生了两个子细胞,子细胞与乙细胞的染色体 相同,因此它们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26.下图为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图,据图回答问题。(1)填写图中各部分名称: , , , , 。(2)为菜豆种子的萌发提供营养的结构是 ,为玉米种子的萌发提供丰富营养成分的结构是 。(3)我们常说的玉米种子实际上是植物的 。(4)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的相同点是都有 和 ,而且胚都由 、 、 、 组成。不同点是菜豆种子的子叶有 片,而玉米种子的子叶有 片,玉米种子中有 ,而菜豆种子中没有。玉米种子的营养物质贮藏在 中,菜豆种子的营养物质贮藏在 中。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5分。)27题图27.(4分)如图是李明利用小瓶、橡皮塞和玻璃管自制的液体温度计。这是根据什么原理制造的?该温度计实际使用中发现玻璃管中液柱变化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准确。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改进的建议。28.(3分)金属丝被拉断时所挂物体质量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某同学做实验时,提供了如下表中所列的 9 个品种(每个品种有许多根),根据有关猜想请选择实验的金属丝金属丝名称金属丝材料长度/cm横截面积/mm2A铜100.5B铜101C铜101.5D铜200.5E铜201.5F铜300.5G铁300.5H铝300.5(1)猜想一:金属丝被拉断时,其所挂质量大小与金属丝横截面积有关。为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的金属丝的序号为 。(2)猜想二:金属丝被拉断时,其所挂质量大小与金属丝的长度有关。为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的金属丝的序号为 。(3)猜想三:金属丝被拉断时,其所挂质量大小与金属丝的材料有关。为验证猜想三应选用的金属丝的序号为 。29.(6分)位于山东省东营市的黄河三角洲湿地,是世界上暖温带保存最广阔、最完善、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1992年确立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区共有植物393种,其中浮游植物4门,116种;蕨类植物3科,3属,4种;裸子植物2科,2属,2种;被子植物54科,178属,271种。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的野大豆在这里广泛分布。鸟类有265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丹顶鹤、白头鹤、白鹳、金雕、大鸨、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等7种;其中鸻目鸟类7科20属48种。请分析回答:(1)野大豆具有耐盐碱、抗寒、抗病等特点,其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属于 植物。(2)东方白鹳被列为濒危物种,全球不足3 000只,我市有“中国东方白鹳之乡”之称。与野大豆相比,东方白鹳在结构层次上的特点是 。(3)上述资料提到的生物分类单位中,最大的分类单位是 ;资料中划线部分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多样性。(4)湿地中的多种生物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在维持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以及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使用价值。(5)有人说:“保护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就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请谈谈你的看法。30.(4分)从1999年起,我国已经开始全面实施天然林保护工作,停止采伐长江中上游的森林,消减东北林区的采伐量。(1)1998年我国长江中下游和松花江流域都发生了特大洪灾,分析下表中的森林蓄水量数据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幼松林中龄松林阔叶次生林原始林蓄水量/米3667平方米-1100300560800(2)长江流域水质日益恶化,江水含沙量逐渐增加,请分析这些不良状况的形成与长江中上游植被破坏的关系。31.(8分)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我国特有的大熊猫仅存在于四川省西北部、甘肃省南部以及陕西省西南部,栖息于海拔1 500米以上的中、高山有竹原始森林内,专以箭竹类的茎叶为食,善于爬树,性情孤独,不群栖,视觉和听觉较迟钝,每年产一仔或两仔。躯体大多为白色,耳壳、眼圈、肩及四肢黑色,为著名的名贵兽类。由于大熊猫的食物、生活环境及选择配偶条件苛刻,现在数量已很少,到了濒临灭绝的边缘。我国已划定卧龙、王朗等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大熊猫。(1)根据大熊猫的生活习性,你认为陆地上生活的动物所需要的基本环境条件有哪些?(2)为了保护动物的栖息地,你有什么好的建议?(3)请你再写出三种以上濒临灭绝的动物,并分析它们濒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写出保护濒危生物的有效措施,至少写出三条以上。四、实验题(本大题共18分。)32题图32.(8分)小明了解到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时会有一些因素引起测量误差,其中刻度尺的温度变化也是引起误差的原因之一,他想通过实验研究刻度尺长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1)小明找来两把完全相同,长为20cm的钢尺,一把放在冰箱充分冷冻,一把放在阳光下长时间曝晒,再将两把钢尺互相测量,结果发现两把钢尺的长度几乎没有差异,请写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写出一条即可):_。(2)他重新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物体长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装置中AB是粗细均匀的铜棒,COD是可绕O点转动的指针,实验时,A端固定不动,指针C端紧靠在铜棒B端,当用酒精灯给AB加热时,小明可以通过观察_,分析金属棒受热时长度的变化。装置中指针设计成CO段比OD段短,这对实验现象起到了_作用。(3)请你根据小明的实验提出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问题:_。33.(10分)下图表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口腔上皮细胞和某植物细胞。请回答:(1)图中6 对细胞起 作用。(2)若B取自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辛辣物质存在于 中。(3)若B取自植物的绿色部分,则细胞中有绿色的 。(4)在普通显微镜下不易看清的结构是图中 。(5)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结构相比,都具有5 、2 、4 三个结构,而且功能基本相同。(6)A与B相比较,主要区别是无 1叶绿体、6 、3 。期中检测题参考答案1.D 解析:保护水资源,要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农药,而非禁止使用,A错;利用沉降的方法只能使水中的一部分大颗粒难溶物质沉淀到水底,使天然水实现一定程度的净化,但不能将硬水转化成软水,因为硬水是含较多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的水,沉降不能降低天然水中这些物质的含量,B错;工业废渣中含有很多有毒有害物质,任意排放会严重污染水体,C错;城市浇花,使用喷灌、滴灌技术,可以节约用水,D正确。2. C 解析:A、D是根据实验现象推出的实验结论,故不能选A、D。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可以直接观察到的现象应是C,至于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何种气体,还需要进行检验,不能通过直接观察确定,故不能选B。3. A 解析:汽水是二氧化碳等物质溶解在水中形成的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说法错误;蛋汤太咸,加水稀释后,汤的浓度小了,口味变淡,故B说法正确;鱼塘中放置喷水泵是为了增大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加水中氧气的溶解量,故C说法正确;凉茶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D说法正确。4. A 解析:食用油不溶于水,不能与水形成溶液;白醋、白糖和食盐能溶于水,与水都能形成溶液。5. D 解析:溶液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A错误。面粉与水混合后形成的是悬浊液,久置会发生沉降现象,故B错误。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该物质,但还可以再溶解其他的物质,故C错误。硝酸铵溶解在水中,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表现为溶液的温度降低,故D正确。6. D 解析:固体、液体、气体物质都可以作为溶质。如固体食盐溶于水可形成食盐溶液;酒精溶于水可形成酒精溶液;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可形成盐酸。7. D 解析: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明显降低;食盐、蔗糖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变化不大;生石灰与水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使杯内食物温度明显升高。8. D 解析:溶液不但具有均一性、稳定性,而且必须是混合物,如纯净的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不是溶液,A错;配制溶液时,搅拌只能加速固体物质的溶解,不能增大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溶质、溶剂的性质以及温度有关,与是否搅拌没有关系,B错;饱和溶液的浓度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这与溶质的种类以及温度有关,C错;某些物质溶于水后其水溶液的凝固点会比纯水的凝固点降低,使积雪不易结冰,D正确。9. D 解析:由于溶液是均一的,所以瓶内各部分溶液的颜色都相同;溶液又是稳定的,所以不会有固体析出。10. B 解析:把一定温度下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向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增加硝酸钾至不能继续溶解,或恒温蒸发水至饱和(因是一定温度下,所以不能采取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采取添加硝酸钾固体时,溶质和溶液质量都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变大;采取恒温蒸发溶剂时,溶液的质量减小,溶质质量分数增大。11. D 解析: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只有 D 选项符合题意。12. A 解析:将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通过改变溶液的温度的方法,有些溶液需要升温,有些需要降温,A说法不正确。13. C 解析:由氯化钠在20 时的溶解度可知,50 g 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18 g,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8 g/(18 g+50 g)100%26.5%。14. B 解析: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甲、乙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都会变成不饱和溶液,A错误;t1 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是30 g,即在100 g水中溶解30 g甲或乙,都会得到饱和溶液,B正确; t2 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不同,在相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所溶解的溶质质量不相等,C错误;t2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50 g,即在100 g水中最多溶解50 g甲物质,因此在100 g水中放入60 g甲,甲不能全部溶解,所形成的溶液是饱和的,D错误。15. C 解析:本题考查了部分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雨热不同期;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主要分布在亚洲和北美洲的大陆内部;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高温期和多雨期都在夏季。另外,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也具有“雨热同期”的气候特征。16.D 解析:“露重见晴天”,说明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幅度大,水汽因降温快而大量凝结成露,预示着第二天白天为晴天。17.B 解析:本题设置了两道障碍,首先要知道雅典所属的气候类型,然后才是判读气候资料图,雅典属于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B地1月气温高于0 ,7月气温在20 以上,1月降水明显多于7月,为典型的地中海气候。A为热带雨林气候,C为温带海洋性气候,D为亚热带季风气候。18.C 解析:北京为温带季风气候,其气候特征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因此北京的降水特点为夏季多雨。19.C 解析:一天中14时左右气温最高,所以能反映14时气温状况的是C。20.B 解析:我国的气候类型具有典型的季风性特点,季风气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夏季风不稳定,夏季风强的时候,降水多;夏季风弱的时候,降水少,这是导致我国水旱灾害比较频繁的主要原因。21.D 解析: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虽在相同的太阳辐射条件下,但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洋表面和陆地表面温度不相同。22.D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非洲以热带气候类型为主,大致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刚果盆地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东非高原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23.B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等温线数值自北向南递增,此图所示地区为北半球,气温随纬度的升高而降低。处气温比处气温高。24.B 25.B 解析:24.由图可以看出,图中曲线高度由赤道向极地地区递减,赤道地区的高度为18千米左右,极地地区为7千米左右,所以该曲线表示的是对流层的高度。25.由图可以看出,甲、乙大致位于同一纬度地区,而乙明显高于甲,所以乙处的气温低于甲处。26.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地形地势 季风 人类活动 解析: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季风和人类活动等都会对气候产生影响。27.水平 高气压 低气压 解析:在同一高度上,如果一个地方的气压和另外一个地方的气压高低不同,就会产生空气的水平运动,就形成了风,且空气是由高气压指向低气压的。28.50 200 解析:该同学能施加的最大力:F大G石m石g30kg10N/kg300N;该同学在水中搬石块时,在水中最多能搬得起石块的最大重力:G大F浮F大,设该石块的体积为V,则石Vg水VgF大,即:2.5103kg/m3V10N/kg1103kg/m3V10N/kg300N,解得V210-2m3。在水中最多能搬得起石块的最大质量m石V2.5103kg/m3210-2m350kg。这时石头受到的浮力F浮水V排g水Vg1103kg/m3210-2m310N/kg200N。29.受力面积 压强 解析:因为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所以斧头的刃越锋利,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越容易劈开木头。30.密度 0 解析:事实证明,温度高于4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密度越来越小;温度低于4时,随着温度的降低,水的密度越来越小。水在4时密度最大。冰下和水的交界处,有冰有水,其温度等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0。31.(1)氢气 氧气 21 (2)氢元素和氧元素 (3)B 解析:(1)在电解水的实验装置中,a玻璃管与电源负极相连,产生的是氢气,b玻璃管与电源正极相连,产生的是氧气,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2)电解水的实验证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3)A、D项措施可节约用水,C项措施可防止水污染,B项措施中过量的化肥和农药会随雨水流入水体,造成水体污染。32.(1)t1 (2)乙 (3)降温结晶(合理均可) (4)大于 (5) B 甲物质溶于水时会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甲物质的溶解度增大解析:(1)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t1 时有交点,说明甲、乙两种物质在t1 时的溶解度相等。(2)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随温度升高呈下降趋势,因此乙物质的溶解度是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的。(3)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比较陡,说明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因此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使甲物质从其饱和溶液中析出。(4)t1 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均为65 g,当甲物质由t2 降至t1 ,溶解度减小,溶液为t1 时的饱和溶液,而乙物质由t2 降至t1 ,溶解度变大,溶液为t1 时的不饱和溶液,因此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5)t1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65 g,因此在50 g水中最多能溶解甲32.5 g。将20 g甲放入50 g水中所得的B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再加入30 g甲充分搅拌后会有17.5 g(20 g+30 g-32.5 g)的甲没溶解,即C溶液为饱和溶液;升温至t2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90 g,即在50 g水中只能溶解45 g的甲物质,此时仍会有5 g(20 g30 g45 g)的甲没有溶解,即D溶液为饱和溶液;因此在B、C、D对应的溶液中只有B为不饱和溶液。t1 时在50 g水中最多能溶解32.5 g甲物质,而题中将50 g甲物质放入50 g水中“全部溶解”原因只能是甲物质在溶解过程中放出热量,使溶液的温度升高,而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从而使甲全部溶解;当一段时间后,溶液温度降到t1 时仍要析出不能溶解的(50-32.5) g甲物质。33.(1)70 (2)2.5103 偏小 (3)C 解析:(1)矿石体积V100mL30mL70mL70cm3。(2)矿石质量m175g,密度2.5g/cm32.5103kg/m3。实验中因从烧杯中取出石块时粘有一部分水,量筒补充到烧杯内的水较多,使测得的体积偏大,算出的密度值偏小。(3)加砝码后指针右偏,说明加的砝码偏大,应减砝码。34.(1)E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冈底斯山等 (2)降水多、热量丰富(或雨热同期) (3)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