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市乐山完小电子教案(数学).doc_第1页
诸暨市乐山完小电子教案(数学).doc_第2页
诸暨市乐山完小电子教案(数学).doc_第3页
诸暨市乐山完小电子教案(数学).doc_第4页
诸暨市乐山完小电子教案(数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诸暨市乐山完小电子教案(数学)课题比和比例第1课时教学内容比的意义教学目标、 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和读写法,会求比值。2、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正确地写出比。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沟通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 复习导入:、 六()班电脑兴趣小组有男生人,女生人。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倍?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 一辆汽车小时行驶千米,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导入:两个数进行比较,除了用除法算以外,在生产实践与生活中还有一种新的比较方法,这就是“比”,那么比的意义是什么?比的读法和写法怎样?比的各部分名称叫什么?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研究的内容。(揭题)二、 展开:、教学比的意义:复习题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倍,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也可以说成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比,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比;汽车每小时行千米,也可说成汽车行驶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是比。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 教学比的各部分名称和读写法。1)、自学课本并思考:比的读法、写法、比各部分名称,什么叫比值? 2)、班级交流,落实上述知识点。3、讨论:比的后项为什么不能是0?4、教学: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与区别1)学生举例说明 修改意见教学过程名称相当的部分区别除 法被除数除号除数商一种运算分 数分子分数线分母分数值一个数比前项比号后项后项两个数的关系2)总结,填写表格5、教学例1。 1)、自学例1,思考:比值只能用分数表示吗?为什么?2)、完成试一试、。三、 巩固练习:完成练一练、;完成练一练:大小两个齿轮,大齿轮每分转转,小齿轮每分转转。找出两个数的比,想一想,还可以找出哪些比?练一练同上。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五、作业:作业本21。诸暨市乐山完小电子教案(数学)课题比和比例第 2课时教学内容比的基本性质教学目标、 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知道“最简单的整数比”,会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将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培养学生自主迁移、自主构建知识的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能正确地求比值和化简比;区别求比值和化简比,特别是求分数形式的比值与化简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比的意义,什么叫做比和比值?比和除法、分数有什么联系?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并复习分数基本性质和商不变性质:(1) 1.50.3=()3=30()(2) = 3猜想引入。我们已经知道比与除法、与分数都有着密切的联系,由除法商不变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你们想到什么?(比的基本性质)那么,比的基本性质该是怎样的呢?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探讨它。(板书课题:比的基本性质)二、实践探究:1、教学比的基本性质。师:观察除法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猜一猜,想一想,比的基本性质应该是怎样的呢? (指名猜一猜,教师板书)你能想办法验证我们的猜想吗?(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汇报结果。达成共识。(出示比的基本性质,齐读一遍。)强调。学习了比的基本性质,你认为哪些词语是很重要,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点什么?修改意见教学过程巩固练习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各题:1、4:15=(43):(153)=12:5 ( )2、:=(6):(6)=2:3 ( )3、10:15=(105):(153) ( )4. 32:36 =(32):(364) ( )2教学例1。1)、说明。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我们可以把分数约分成最简分数。同样,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板书:最简单的整数比)2)、讨论:怎么理解“最简单的整数比”这个概念?独立思考后,在小组里议一议。3)、指名汇报,形成共识:比的前项、后项必须是整数,不能是分数或小数;比的前项与后项互质。4)、化简比。出示:化简0.9:1.5 和 :两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尝试练习。师:你还有其它的方法吗?(指名回答)5)、强调:今后化简比时,中间的步骤可以不写。三、巩固练习 课后练一练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五、作业诸暨市乐山完小电子教案(数学)课题比例尺的意义及根据比例尺求实际距离第1课时教学内容比例尺的意义及根据比例尺求实际距离教学目标1、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根据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求比例尺;会根据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出实际距离。2、 理解比例尺的应用,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数值比例尺的含义教学准备地图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搜集的一些平面图,让学生从中找出有关的数学知识,引出课题“比例尺”。二、新课教学1、 向学生介绍比例尺有两种,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今天我们先学习数值比例尺。2、 让学生自由说已知道数值比例尺的哪些知识?为什么要使用比例尺?(把实际距离扩大或缩小两种情况)。3、 自学书本,说说什么是比例尺?它有什么特性?使用比例尺应注意什么?4、 交流落实知识点(1)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比例尺 实际距离(2)特性:比例尺不是一般的度量长度的尺,而是一个比,用来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倍数关系,所以它不带有计量单位;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的比,这样可以使计算方便。(3)注意点:比的前后项的长度单位要统一。 (4)比例尺的作用:根据比例尺及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可修改意见教学过程以求出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5、 例2在比例尺是:30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上海到北京的距离是厘米。上海到北京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 方法一:(厘米)(千米)说说这样做的根据;方法二:解:设上海到北京的实际距离为x厘米=x=105000000105000000厘米=1050千米说说所列方程的等量关系6、 试一试 学生板书,并说明解题依据。三、总结,布置作业 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完成课后练习及作业本。诸暨市乐山完小电子教案(数学)课题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第2课时教学内容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教学目标1、 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巩固计算方法,并能根据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求图上距离。2、 能通过计算图上距离,画出简单的平面图。3、 认识线段比例尺,会根据线段比例尺求实际距离,会将线段比例尺转化为数字比例尺。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了解线段比例尺,能求图上距离。 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 复习准备。1、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二、 新课教学1、 出示例这道题该怎样设?(同一道题里有两个末知数:要求长和宽的图上距离);解:设长应画x米,宽应画y米。 = = X = 26 y = 14 X = 0.13 y = 0.07所列方程是根据什么公式列出来的?(比例尺) 这样可以了吗?(强调应化单位)0.13米=13厘米 0.07米=7厘米这题还有别的解法吗? (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列式) 26 14 2、 试一试 独立完成后说说解题思路。修改意见教学过程3、 教学线段比例尺出示地图上的线段比例尺。观察,说说什么是线段比例尺?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有什么区别?的数值比例尺怎样化成线段比例尺?一幅六百万分之一的地图上,化为线段比例尺,每厘米相当于地面上的实际距离是()。4、 试一试独立完成后反馈。三、 巩固练习完成练一练1-4。四、 总结,布置作业今天你又增长了哪些知识?在解题时应注意什么? 完成课堂作业本。诸暨市乐山完小电子教案(数学)课题练习八第3课时教学内容练习八教学目标1、 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巩固求比例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的方法,形成基本技能。2、 能够运用比例尺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五、 复习准备。1、 什么是比例尺?比例尺怎么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比例尺=)2、 如何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二、基本练习1、 填空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比例尺 14厘米 70千米 ? ? 150千米 1:2000 2.5厘米 ? 2、 题2、4、5 独立完成后说说解题思路。重点讲解题4。 “ 100:1”说明什么?(扩大)3、 题6重点分析画电影院的位置。 450=0.045米=4.5厘米 正南方应在学校的正下方。修改意见教学过程三、 实践练习。测量出教室的长和宽,用适当的比例尺画在作业本上,并标出线段比例尺。(1)测量得出:长:8米,宽:6米(2)确定合适的比例尺。 1:200(3)计算图上距离。(4)作图。四、 思考题 尝试解题后分析。五、总结,布置作业 完成作业本。诸暨市乐山完小电子教案(数学)课题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和基本方法第1课时教学内容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和基本方法教学目标1、 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的基本方法。2、 会正确地解答按比例分配的问题。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的基本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五(1)班体操队有男生5人,女生7人。(1)写出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2)分别写出男、女人数与总人数的比。2、250的是多少?一块地36公顷,其中种玉米,种玉米多少公顷?3、 一个农场计划在80公顷的地里种植水稻和棉花,把地平均分成8份。其中5份种植水稻,3份种植棉花。两种作物各种了多少公顷。二、教学新知1、导入。上面的第3道复习题,是用归一法解答分配问题的应用题。一般是先等分,再按不同的份额分配。这种问题,如果我们将问题改一改,引出例1。并指出: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类题的特征和解答方法。2、展开。(1)例1一个农场计划在80公顷的地里种植水稻和棉花,种植面积的比是5:3,两种作物各种了多少公顷? 水稻 棉花 80公顷修改意见教学过程画出示意图。引导学生比较,思考,并回答。两种应用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点:应用题的情节内容,种植总面积,水稻、棉花各占的份数,以及所求的问题都相同。不同点:第3道复习题不仅告知种植总面积中的5份种水稻,3份种棉花,还告诉我们种植总面积平均分成7份。而例1只告知水稻和棉花的种植面积的比是4:3。分小组讨论,再组织交流和汇总。解法一:(用“归一法”解)。水稻的种植的面积为: 棉花的种植的面积为: 80(5+3)5 80(5+3)3=50(公顷) =30(公顷)解法二(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解)。水稻的种植的面积: 棉花的种植面积为:80 80=50(公顷) =30(公顷)解法三:(用“列方程”解)解:设每份种植面积为x平方米。5x+3x=80 8x=80 x=10105=50(公顷)103=30(公顷)解法四(用“列正比例式”解)。解:设水稻种了x公顷。=x=x=50 棉花的种植面积为: 80 50=30(公顷)三、巩固练习1、 完成试一试 独立完成后反馈2、 完成练一练四、总结,布置作业诸暨市乐山完小电子教案(数学)课题按比例分配的应用第2课时教学内容按比例分配的应用教学目标进一步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巩固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基本方法,并能应用按比例分配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答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一种混凝土,由水泥,沙子按2:3拌制而成。要配制这种混凝土6000千克,需要水泥、沙子各多少千克? 6000=6000=2400(千克)6000=6000=3600(千克)二、新课教学1、 例2 在复习题的基础上改题 一种混凝土,由水泥,沙子和石子按2:3:5拌制而成。要配制这种混凝土6000千克,需要水泥、沙子和石子各多少千克?(1)比较例2与复习题的不同。(2)尝试用解复习题的方法解题。(3)交流反馈。 想: 2:3:5叫做水泥、沙子和石子这三种量的连比。意思是这种混凝土中水泥占2份,沙子占3份,石子占5份。 总份数: 2+3+5=10 水泥质量: 6000=1200(千克) 沙子质量: 6000=1800(千克)石子质量: 6000=3000(千克)2、 归纳修改意见教学过程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一般是先求总份数,再判断部分量占分配总量的几分之几,然后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分数乘法进行计算。3、 试一试一种青铜,内含铜88份,锡10份,锌2份。要炼制这种青铜400吨,需要铜、锡、锌各多少千克? 学生板书 说说解题思路。三、巩固练习1、 完成练一练1-5四、总结,布置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本诸暨市乐山完小电子教案(数学)课题练习九第3课时教学内容练习九教学目标1、 巩固比、比例尺、按比例分配等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熟练技能。2、 能解答稍复杂的按比例分配问题以及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拓展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基本内容复习说一说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二、基本练习1、 题1-4 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4名学生板演。 反馈,说说解题思路。(一般先求总份数,再判断部分量占分配总量的几分之几,然后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分数乘法进行计算。)三、提高练习1、 题6、7 小组讨论着完成。 派代表讲解解题思路。 重点分析: (1)题6:根据平均数是75可以得出总数为753=225,既15份共有225。 (2)题7:根据所有棱长的和是72厘米,得出一条棱长为723=24厘米,既长+宽+高=24厘米。2、 题8 小组讨论,鼓励用多种方法解题。 (1)从份数去考虑。 多1份,多20人,既每份为20人,所以3份为60人。 (2)从分数与比的关系去考虑 先求出总人数:20( - )=100(人) 男职员人数: 100=60(人)修改意见教学过程四、思考题学生独立思考后分析。 解法一:找出叠起来高度相等时,每种硬币最少个数。 (12枚1分硬币和10枚2分硬币、9枚5分硬币的高度相同。) 12+10+9=31 (枚) 12431=41241+1042+945=308(分)解法二:找出三类硬币高度相等时的比。 1分硬币和2分硬币的比: 6:51分硬币和5分硬币的比: 4:3 得出: 3者的比为 12:10:9 124 =48(枚)-0.48元124 =40(枚)-0.8元124 =36(枚)-1.8元0.48+0.8+1.8=3.08(元)五、总结,布置作业 完成作业本诸暨市乐山完小电子教案(数学)课题比例的意义和性质第1课时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教学目标1、 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比例,能根据比例的意义正确地写出比例。2、 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写出比例。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掌握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1、 下面的各比中,把相等的比用线连起来。 1220 10251.52.5 0.61.52、 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它们是相等的比?(看这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学生展示刚才计算比值的过程,验证它们的比值是否相等(如不能很快看出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可先分别计算这两个比的比值)。二、 新课教学。1、 “比例”概念教学。既然它们的比值相等,那么我们就可以在这两个比的中间用“”连接。抽取其中一组,例:得出: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2、 试一试 (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2 :20和18 :30 30 :6 和 1 :5 :和 10 :8 0.18 :0.06 和 :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的根据是什么?(比值是否相同)3、介绍比例的项12 :20=18 :3020、18为内项。 12、30为外项。修改意见教学过程4、 比的基本性质。(1)取上题的比例。分别把它的两个外项与两个内项相乘,你发现了什么?验证发现: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2)取几组分数形式的比例。 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交叉相乘,积相等。(把分子分母与比例的外项内项联系起来。)(3)小结 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5、 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三、巩固练习1、 完成练一练1-5 完成后交流反馈。四、总结,布置作业 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完成作业本。诸暨市乐山完小电子教案(数学)课题解比例第2课时教学内容解比例教学目标理解解比例的意义,掌握解比例的方法,能正确地解比例。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解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地解比例。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 说说比例的基本性质。2、 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9 :6和8 :5 30 :12和45 :18 30 :12 = 45 :18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你能列出等式吗?3018 = 12453、 把18改为未知数x,引出解比例。二、新课教学1、 例230 :12 =45 :x 学生尝试解题后集体板书。30 :12 =45 :x 解: 30x = 1245 这是根据什么? X= X= 182、 例3 = 解: 10x = 0.251.6 X = X = 0.04X = 0.04对吗?我们可以怎样来验证。修改意见教学过程3、 试一试2名学生板演。 指名讲解解题思路。三、巩固练习1、 题1 选择第一列进行板演。2、 根据条件列出比例,并且解比例。(1)15和24的比等于80和x的比。(2)和x的比等于1和1.2的比。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反馈。四、总结,布置作业说说解比例应注意什么。完成作业本。诸暨市乐山完小电子教案(数学)课题练习十第3课时教学内容练习十教学目标进一步加深对比和比例的意义及基本性质的理解,巩固按要求写比例和解比例的基本方法,提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熟练掌握写比例和解比例的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1、 说一说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比较项目比比例意义两个数相除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形式两个数构成的一个式子两个比构成的一个等式性质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两个内项与两个外项的乘积相等。项数两项四项2、 写出两个比值都是 的比,并组成比例。 这样的比例最多能写多少个?(无数个)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的根据是什么?(比值是否相同)3、 下面哪一组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2、15、3、10 (2)0.4、0.7、1.6、2.8(3)2、2、 (4)、0.6、3请学生口述解题思路。A:用这四个数写出两个比,根据比值是否相等来判断能否组成比例。B:从四个数中求出两组两个数的积,根据积是否相等来判断能否组成比例。修改意见教学过程4、 解比例(题6) 请6位学生板演。 口述解题思路。5、 题7 小组讨论,将0.08,0.16、0.2再配上一个数组成比例,有几种情况。6、 思考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反馈。(1)当第二项为9时,因为比值不变,仍为3,所以第一项应为27。 第三项乘2,使比值不变,则第四项也乘2。 使内项的积不变,则第二项除以2。 使内外项的积相等,则第一项也乘2。 (2)比例式成立。 第2项乘以2。7、 总结,布置作业 完成作业本诸暨市乐山完小电子教案(数学)课题正比例的意义和判断第1课时教学内容正比例的意义和判断教学目标1、 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和正比例关系,掌握正比例的数学表达式,会正确地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2、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深入观察、主动探究、发展规律的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 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2、 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 火车1小时行60千米,2小时行多少千米,3小时、4小时、5小时呢?得出:时间(小时) 1 2 3 4 5 6 7 8 路程(千米 )60 120 180 240 300 360 420 480 2、 一种铅笔,每支价格是0.3元,买2支要付多少元?买3支、4支、5支呢?得出:支 数 1 2 3 4 5 6 7 8 总价(元) 0.3 0.6 0.9 1.2 1.5 1.8 2.1 2.4二、新课教学1、 展开。 根据表一回答问题:(1)表中有哪两个相关联的量?(2)路程是怎样随着行车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3)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分别是多少?比值是多少?得出: 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时间扩大(缩小),路程也随着扩大(缩小)。路程和时间的比的比值是不变的。=速度(一定)修改意见教学过程2、 根据表2回答相应的问题。 得出:总价和铅笔支数是两种相关联的量。铅笔支数扩大,总价随着扩大,铅笔支数和总价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它们无论扩大还是缩小,总价和铅笔支数的比值总是一定的。 =单价(一定)4、 比较。 你发现了什么相同的地方?得出: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5、 字母公式 =k(一定)6、 试一试 一台织布机的生产效率一定,生产的数量和时间是不是成正比例?为什么? 请学生口述思考过程。三、巩固练习完成练一练1-4四、总结,布置作业 归纳: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应抓住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关键在于两种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是否一定。 完成作业本。诸暨市乐山完小电子教案(数学)课题正比例的意义和判断第2课时教学内容练习十一教学目标巩固正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 完成相关的口算训练(二) 完成书上的练习题。1、 完成第一、第二题,并复习正比例的意义: (1) 各生做书上(2) 校对2、 判断并说明理由。(学生个别口答)3、 第四题填表(各生做书上,集体校对)4、 解比例六生板演,集体校对(三) 作业完成作业本上的内容。修改意见诸暨市乐山完小电子教案(数学)课题用正比例方法解应用题第3课时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进一步巩固正比例的意义,掌握用正比例方法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能正确地用正比例的方法来解答应用题。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关系,并说明理由。(1) 火车的速度一定,路程和行车的时间。(2)出油率一定,黄豆重量与榨出的豆油重量。(3)出粉率一定,小麦重量与磨出的面粉重量。(4)花布的单价一定,总价和花布的米数。(5)每小时所制作的零件个数一定,零件总数和制作时间。2、解下面的比例。= = = 3、一列火车4小时行驶280千米,如果用9小时可行630千米,分别写出每次行车路线和时间的比,求出比值。这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二、教学新知1、 教学例3。 1)出示:一列火车3小时行使255千米,照这样计算,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了8小时。甲乙两地的铁路长多少千米?2)学生用原来的方法解题。解法一 8(2553)解法二 255(83)3)今天,我们学习用一种新的方法解这类应用题。(引出课题,并板书)。修改意见教学过程4)学习用正比例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A 题中用哪两个量?(路程和时间)他们是怎样变化的?B 在本题中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吗?为什么?C 请你根据题目意思,列出比例式。D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解答过程。E 请学生口头检验。2、自学例4,思考:题中的“吨”为什么不用化成“千克”?3、完成试一试。(两生板演,并校对)三、巩固练习完成书上练一练四、小结:正比例应用题的解题关键是什么?解题时,一般可分哪几个步骤?归纳:用正比例方法解应用题,首先要分析,弄清数量关系,判断题里的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的量是解题的关键,解题步骤: 分析、判断。 设未知数x. 列比例式求解。 检验,写出答案五、布置作业作业本诸暨市乐山完小电子教案(数学)课题用正比例解应用题第2课时教学内容练习十二教学目标1、 巩固正比例的意义和成正比例的量的判断方法。2、 巩固用正比例解答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四) 完成相关的口算训练(五) 完成书上的练习题1、第1题:口答2、 2、3、4题,学生试做(四生板演)并校对。(3、4两题注意单位名称)3、 集体讨论第5题。(表示什么意思?你认为可以怎样列方程?为什么?)4、 根据第5题的思路,完成6、7、8(学生独立试做,校对)5、 思考题a) 学生独立完成(先作图,后填表)b) 讨论:你有什么发现?(三)课堂小结(四)作业完成作业本上的内容。修改意见诸暨市乐山完小电子教案(数学)课题反比例的意义第1课时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1、 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和反比例关系,掌握反比例的数学表达式,会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2、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深入观察、主动探究、发现规律的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 宽(厘米) 1 2 3 4 5 6 长(厘米) 30 15 10 7.5 6 5 教学过程 一、复习辅垫 1、怎样的两种量叫做成正比例的量?成正比例的字母数量关系式是什么?2、如果每小时行车速度一定,路程和行车的时间是否成正比例?为什么?3、已知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如何求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长方形面积二、教学新知1、导入。 如果长方形面积公式中,长方形面积一定,它的长和宽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2、展开。(1)口算,并填表。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30平方厘米,如果它的宽是1厘米,长是多少厘米?如果它的宽是2厘米、3厘米、4厘米、5厘米、6厘米,长各是多少厘米?表一:长方形的长与宽的关系 修改意见 每小时加工个数节 60 30 20 15 12 加工时间(小时) 5 10 15 20 25 教学过程 为农机器厂加工300个零件,如果每小时加工60个,需要多少小时?如果每小时加工30个、20个、15个、12个,各需多少小时?表二:每小时加工数与加工时间的关系(2)引导学生观察上面两表,依次思考: 表中有哪两种量? 这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吗?它们是怎样变化的? 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各是多少?你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吗?从表一看出,表中有长方形的长和宽两种相关联的量。长方形长的长度随着宽的长度变化而变化,宽的长度扩大,长的长度反而缩小;宽的长度缩小,长的长度反而扩大,它们的扩大与缩小的规律为:长宽=长方形的面积(一定)从表二看出,表中有每小时加工个数和加工时间两种相关联的量。加工的时间是随着每小时加工的个数变化而变化。每小时加工的个数扩大,加工的时间反而缩小;每小时另工的个数缩小,加工的时间反而扩大。它们扩大与缩小的规律为:每小时加工个数加工时间=加工零件总数(一定)(3)比较一下,表一和表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两种相关联的量,如果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几倍,另一种量反而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这两种量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叫做反比例的关系。将表一和表二所归纳的数量关系式放在一起。如果用字母x、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积(一定),则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为: xy=k(一定)教学过程 3、自学课本P8385页,把你认为重要的句子划起来。三、巩固练习完成书上练一练四、小结怎样的两种量是反比例的量?请你举例说明,根据回答,教师适作归纳、小结。五、布置作业作业本诸暨市乐山完小电子教案(数学)课题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判断第2课时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 巩固正、反比例的意义和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判断方法,提高判断的技能。2、 通过比较、观察、理解并掌握正、反比例的意义和判断方法的差异,明确在同一组数量关系式中,什么量一定时,另两种量成正比例;什么量一定时,另两种量成反比例,并能正确判断。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 复习铺垫复习正、反比例的意义及数学表达式。二、 新授(一)教学例31、 学生根据表1和表2填空(P88、89),并校对。2、 讨论:这两张表有什么联系和区别?1) 四人小组讨论2) 集体反馈3) 小结。联系:两张表都反映的是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区别:表1中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成正比例关系。表2中总价一定,数量和单价成反比例关系。3、 集体讨论:在总价、数量、单价这三个量中,每两个量之间有怎样的比例关系?它们的条件是什么?4、 用以下句式说一说表示总价、数量、单价这三个量中每两个量的比例关系。当( )一定时,也就是( )和( )的( )一定,( )和( )成( )比例关系。5、 完成试一试。6、 学生列举其他的数量关系“说一说”(二)正、反比例关系的联系与区别1、 讨论:正、反比例关系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修改意见教学过程2、填表三、巩固练习完成书上练一练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五、布置作业 作业本诸暨市乐山完小电子教案(数学)课题用反比例的方法解答应用题第3课时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进一步巩固反比例的意义,掌握用反比例方法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说一说在速度、时间、路程中,每两个量成什么数量关系,为什么?二、教学新知(一)教学例41、 出示例4:2、 你认为可以怎样列式?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学生独立解答。3、题中用哪两个量?( 速度和时间 )他们是怎样变化的? 4、在本题中路程和时间成反比例关系吗?为什么?5、请你根据题目意思,列出比例式。 6、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