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WM直流斩波电路分析及测试.doc_第1页
PWM直流斩波电路分析及测试.doc_第2页
PWM直流斩波电路分析及测试.doc_第3页
PWM直流斩波电路分析及测试.doc_第4页
PWM直流斩波电路分析及测试.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四 PWM直流斩波电路分析及测试一实验目的1掌握BuckBoost变换器的工作原理、特点与电路组成。2熟悉BuckBoost变换器连续与不连续工作模式的工作波形图。3掌握BuckBoost变换器的调试方法。二实验内容1连接实验线路,构成一个实用的BuckBoost变换器。2调节占空比,测出电感电流iL处于连续与不连续临界状态时的占空比D,并与理论值相比较。3将电感L增大一倍,测出iL处于连续与不连续临界状态时的占空比D,并与理论值相比较。4测出连续与不连续工作状态时的Vbe、Vce、VD、VL、iL、iC、iD等波形。5测出直流电压增益M=VO/VS与占空比D的函数关系。6测试输入、输出滤波环节分别对输入电流iS与输出电流iO影响。三实验线路四实验设备和仪器1MCL-08直流斩波及开关电源实验挂箱2万用表3. 双踪示波器五实验方法1检查PWM信号发生器与驱动电路工作是否正常连接有关线路,观察信号发生器输出与驱动电路的输出波形是否正常,如有异常现象,则先设法排除故障。2电感L=1.48mH,电感电流iL处于连续与不连续临界状态时的占空比D测试将“16”与“18”、“21”与“4”、“22”与“5”、“19”与“6”、“1”与“4”、“9”与“12”相连,即按照以下表格连线。 16 1821422519614912合上开关S1与S2、S3、S4,用示波器观察“7”与“13”(即iL)之间波形,然后调节RP1使iL处于连续与不连续的临界状态,记录这时候的占空比D与工作周期T。3L=1.48mH,测出处于连续与不连续临界工作状态时的Vbe (“5”“6”)、Vce(“4”“6”)、VD(“9”“8”)、iL(“7”“13”)、iC(“6”“7”)、iD(“8”“7”)等波形调节RP1,使iL处于连续与不连续临界工作状态,用示波器测出GTR基-射极电压Vbe与集-射极电压Vce;二极管VD阴极与阳极之间电压VD;电感L3两端电压VL;电感电流iL;三极管集电极电流iC以及二极管电流iD等波形。4L=1.48mH,测出连续工作状态时的Vbe、Vce、VD、iL、iC、iD等波形调节RP1左旋到底,使iL处于连续工作状态,用双踪示波器观察上述波形。5L=1.48mH,测出不连续工作状态时的Vbe、Vce、VD、iL、iC、iD等波形调节RP1右旋到底,使iL处于不连续工作状态,用双踪示波器观察上述波形。6L=3.07mH,iL处于连续与不连续临界状态时的占空比D测试将开关S2断开,观察iL波形,调节RP1,使iL处于连续与不连续的临界状态,记录这时候的占空比D与工作周期T。7L=3.07mH,测出连续工作状态时的Vbe、Vce、VD、iL、iC、iD等波形调节RP1,使iL处于连续工作状态,测试方法同前。8L=3.07mH,测出不连续工作状态时的Vbe、Vce、VD、iL、iC、iD等波形9测出M=VO/VS与占空比D的函数关系(1)L=1.48mH,占空比D 从最小到最大范围内,测试56个D数据,以及与此对应的输出电压VO 。(占空比D用示波器观察, VO、VS用万用表测量,Vs(Vcc “14”)、Vo(“12”“15”)【红色为临界时的数值】D0.180.340.410.530.600.680.710.750.83Vo(V)-8.32-15.43-18.82-22.26-25.24-29.06-29.91-33.45-33.50M=Vo/Vs-0.555-1.029-1.255-1.484-1.683-1.937-1.994-2.230-2.300(2)L=3.07mH,测试方法同上。D0.160.230.370.450.500.600.680.750.83Vo(V)-6.15-9.18-12.58-14.83-16.84-19.19-26.96-31.16-33.84M=Vo/Vs-0.410-0.612-0.839-0.989-1.123-1.279-1.797-2.077-2.25610输入滤波器功能测试(断开电源S1 开关再接线)有与没有输入滤波器时,电源电流(即1514两端)波形测试(用示波器AC档观察)。11输出滤波器功能测试(断开电源S1 开关再接线)有与没有输出滤波器时,输出电流纹波测试(“12”“15”)(用示波器AC档观察)。五实验结果1分别在L=1.48mH与3.07mH条件下,列出iL连续与不连续临界状态时的占空比D,并与理论值相比较。L=1.48mH:D=0.68,T=133us,R=300。理论LC=(1-D)/2=0.0512;实际LC=L/RT=0.0371。L=3.07mH:D=0.60,T=133us,R=300。理论LC=(1-D)/2=0.0800;实际LC=L/RT=0.0741。2 画出不同L,连续、临界与断续时的Vbe、Vce、VD、iL、iC、iD等波形。(1-1)L=1.48mH时,iL临界:Vbe Vce VD iL iC iD (1-2)L=1.48mH时,iL连续:Vbe Vce VD iL iC iD (1-3)L=1.48mH时,iL断续:Vbe Vce VD iL iC iD (2-1)L=3.07mH时,iL临界:iL(2-2)L=3.07mH时,iL连续:Vbe Vce VD iL iC iD (2-3)L=3.07mH时,iL断续:Vbe Vce VD iL iC iD 3根据不同的L值,按所测的D,VO值计算出M值,列出表格,并画出曲线。连续工作状态时的直流电压增益表达式为M=D/(1-D),请在同一图上画出该曲线,并在图上注明连续工作与断续工作区间。(1)L=1.48mH【红色为临界时的数值】D0.180.340.410.530.600.680.710.750.83Vo(V)-8.32-15.43-18.82-22.26-25.24-29.06-29.91-33.45-33.50|M|=|Vo/Vs|0.5551.0291.2551.4841.6831.9371.9942.232.3(2)L=3.07mHD0.160.230.370.450.500.600.680.750.83Vo(V)-6.15-9.18-12.58-14.83-16.84-19.19-26.96-31.16-33.84|M|=|Vo/Vs|0.410.6120.8390.9891.1231.2791.7972.0772.2564 试对Buck-Boost变换器的优缺点作一评述。优点:电路简单;可通过简单地调节调节RP1以改变电感上的电压,升压、降压功能都可实现,环路稳定性更直接简单。缺点:以buck变换器方式工作时,输入输出之间没有隔离,而且只有一个输出。以boost(非隔离)反激式变换器工作时,存在最大输出功率的限制。5 试说明输入、输出滤波器在该变换中起何作用?能分别减小输入、输出电流的波动,使电流更平稳。6 实验的收获、体会与改进意见。这个实验的电路相对比较简单,经过实验,了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