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绍东《认识三角形》与互联网搜索教学设计.doc_第1页
郭绍东《认识三角形》与互联网搜索教学设计.doc_第2页
郭绍东《认识三角形》与互联网搜索教学设计.doc_第3页
郭绍东《认识三角形》与互联网搜索教学设计.doc_第4页
郭绍东《认识三角形》与互联网搜索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认识三角形(3)与互联网搜索教学设计佛山市顺德区养正西山学校 郭绍东 一、教案背景认识三角形(3)是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三角形中的内容。课时:1课时二、教学课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P143-144。三、教案设计理念互联网是一个世界规模的巨大的信息和服务资源,它存有大量数据(教学案例、课件、电子档案)、多媒体资源资料(如文本、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教学软件等学习资源,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简单而且快捷的通信与信息检索手段,更重要的是为人们提供了巨大的信息资源和服务资源。通过使用互联网,全世界范围内的人们既可以互通信息,交流思想,又可以获得各个方面的知识、经验和信息,为广大教师提供便利。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致力研究如何使数学学科教学与互联网有效结合,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所以在进行认识三角形(3)的教案设计时,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数学课堂教学,相信教学效果更佳。四、教材分析为准确地把握好教材内容,尤其要理解各种不同版本的教材内容上的异同,更有的放矢地进行教材重组,我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查阅与本课时相关的教案、说课稿、PPT、课堂实录视频等,如【百度搜索】/view/3f35297c27284b73f2425018.html【百度搜索】/v?ct=301989888&rn=20&pn=0&db=0&s=8&word=%C8%CF%CA%B6%C8%FD%BD%C7%D0%CE%283%29&fr=ala0以便更准确地定出本课时的教学目标、重、难点。1、教学目标(1)学习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中线的概念,并利用折纸和画图等方法认识它们分别共点的性质。(2)通过操作与实践,能在具体三角形中作出角平分线和中线,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中线的体验和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教学重点:探索和发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中线的性质。3、教学难点:通过探索、验证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和空间观念的发展。4、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卡片。学具准备:学生分小组围坐,每组自制多个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卡片。五、教法与学法【教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数学活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学习来自于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因此,本节课以学生发展为目的,以活动为主线,以创新为主旨进行设计教学,指导学生通过“折”、“画”等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和感悟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中线的性质,降低学习难度。同时,在教学中,善于设置富有开放性和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讨论、难证去探求知识,既达到愉快教学的目的,又能真正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学法】本节课教学时,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采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与交流”等学习方式,让学生遵循“观察猜想、探究难证、归纳总结”的主线进行学习,学会操作、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归纳,并学会想象和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真正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六、教学过程【课前指导】在教学前,先指导学生利用互联网的百度搜索,查找与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中线有关的相关资料,并对所查资料进行分类,归纳,形成一个表象。也可看看网上对三角形知识的阐述和剖释,既可复习三角形的特点,也能扩阔学生对几何知识的了解。例如在百度搜索中查阅出以下网页均对学生的自学有所帮助:【百度搜索】/softList.aspx?ClassID=463&ChapterID=415&NodeID=1662此网页中可以查找到许多关于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中线的学习课件。【课内教学】第一环节:引入新课活动内容:教师提出问题: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三角形及其基本要素:边、角,现在来回顾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三角形的三条边有什么关系呢?三个角呢?在学生回答后,进一步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观察与思考:如图,ABC中,有一条红色线段,一端点在顶点A处,另一端点从点B沿着BC边移动到点C,观察移动过程中形成的无数条线段(AD,AE,AF,AG,)中,有没有特殊位置的线段?你认为有哪些特殊位置?设计意图:在复习回顾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供学生观察与思考,在学生的回答中自然引入新课。第二环节:出示新知活动内容:1、教师出示表格:三角形的重要线段意义图形表示法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1 2BAC或BAC2122中 线三角形中,连结一个顶点和对边中点的线段BDDCBC或BC 2BD2DC2、教师分析定义:三角形中重要的线段:角平分线、中线,它们都是线段,而且一个端点是顶点,另一个端点在对边上。设计意图:在观察与思考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地引出三角形角平分线和中线的定义,能给予学生较深的印象,让学生产生较高的求知欲望。第三环节:动手做一做活动内容:(1)要求同学们动手来做一做:在一张薄纸上任意画一个三角形,你能设法画出它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吗? 你能通过折纸的方法得到它吗?(2)在操作的基础上抽象概括三角形角平分线的定义,并提出注意点。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角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焦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在定义中注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一条线段而不是射线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操作力求创设一个现实有趣的问题情景使学生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模型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探索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发现三角形的有关结论,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将新旧知识联系在一起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积累数学经验。这样的教学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心理,也符合知识的呈现过程,学生接受知识比单纯的听讲印象深刻。第四环节:议一议活动内容:每人准备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纸片各一个。(1) 你能分别画出这三个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吗?(2) 你能用折纸的办法得到它们吗?(3) 在每个三角形中,这三条角平分线之间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相互交流中研究问题,通过自身的探索发现结论,同时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促进学生同他人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意识。第五环节:猜一猜活动内容:1什么是三角形的中线?2如何画出三角形的中线?3三角形的三条中线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设计意图:用类比的方法研究三角形的中线,鼓励学生先猜测再验证,对学生的空间观念提出更高要求。学生先猜测后验证,对自己的发现一定会很兴奋,师生共同讨论总结三角形中线的定义和性质就水到渠成了。第六环节:巩固练习/view/069a804fc850ad02de804145.html?st=3活动内容:练一练1. AD是ABC的角平分线,那么BAC= BAD;2. AE是ABC的中线,那么BC= BE。3.如图:CD,BE是ABC的角平分线,它们相交于点I,则ACD= = ACB,ABC= ABE(角平分线定义)BI是 的角平分线,CI是 的角平分线。若ABC=60度,ACB=80度,则BIC= 度你能画出ABC的第三条角平分线吗? 4.如图:若AD是ABC的中线,则BD= = BC,BC= BD(中点定义)若BD=CD,则AD是ABC的 。BCAED5.ABC中,AD是它的中线,若ABD的周长比ACD的周长大4cm,则AB-AC= cm。6、如右图,ABC中D、E是BC上的点,BE=DE=CD,则AD是 的边上的中线,AE是 的边上的中线。设计意图:设置一组有层次的问题对新学知识进行巩固,有基本概念和性质的简单呈现,有画图,有利用新学知识解决问题。第七环节:本课概要活动内容:1今天你学到了什么?2你觉得角平分线有哪些注意点?中线呢?3想一想在三角形中除了中线、角平分线外还有其他线吗?设计意图:使学生清楚地了解本节课的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同时为下一节课的学习留下线索。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要点,并敢于提出问题,说出自己的困惑,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为下一节课作了铺垫。第八环节:布置作业 P144/1-2。七、教学反思1、本人能成功地借助互联网进行数学知识发挖,提高教师个人对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理解。互联网是一个世界规模的巨大的信息和服务资源,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简单而且快捷的通信与信息检索手段,更重要的是为人们提供了巨大的信息资源和服务资源。通过使用互联网,全世界范围内的人们既可以互通信息,交流思想,又可以获得各个方面的知识、经验和信息,为广大教师提供便利。2、科学利用互联网,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人能把互联网教学与数学学科教学有效地整合。几何知识的教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对空间想象能力较差的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课前我指导学生在家利用互联网进行预习,既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又为新授知识时打下基础;课内恰当地借助网上课件、视频等资源,降低教学难度,扩阔学生的知识层面,提高课堂教学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