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一历史学考考点复习(填空七).doc_第1页
2020届高一历史学考考点复习(填空七).doc_第2页
2020届高一历史学考考点复习(填空七).doc_第3页
2020届高一历史学考考点复习(填空七).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历史学考考点复习(填空七)2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殖民扩张与掠夺的方式及其影响(必考c)殖民扩张方式: 、疯狂屠戮、 、黑奴贸易 殖民扩张的影响: a、对殖民国家来说,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转化为资本,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b、对殖民地来说,殖民主义是灾难和祸害,造成了 地区的落后;殖民主义带来了先进的 、生活方式和 ,促进了殖民地历史的发展和进步。 c、对世界来说:打破世界 状态,使世界日益成为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促进了世界 的进程3“蒸汽”的力量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必考b) 前提: 在英国的确立 条件: 劳动力:通过 ,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廉价的自由劳动力; 技术: 的发展使技术改革和 的条件成熟; 资金:通过 、圈地运动、奴隶贸易等,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的来源; 原料:通过圈地运动和海外掠夺; 市场:英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殖民国家,圈地运动又提供了国内市场(直接推动)。英国工业革命进程中的重大发明(必考b) 1733年,凯伊发明飞梭 1764年,哈格里夫斯发明 1739年,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纱机 改良了蒸汽机,发明联动蒸汽机 1807年,美国人 发明汽船 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 。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必考c) 工业革命密切了 。工业革命引发的技术革新,打破国界、洲界,超越大洋,向欧美及亚洲扩展。各行业间和各国间生产的互补性,使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准备了 条件。 工业革命促进了国际间人口和资金的流动,引起 的技术革命。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先后发明,使人际关系、国际交往日趋密切,人们的活动范围扩大,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促进了国际间的人口和资本流动,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联结世界经济的纽带逐渐形成。 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格局,促进了 体系的形成。殖民体系的确立成为世界市场形成的 。 19世纪中期, ,标志着世界市场形成。 的确立(自由主义原则),使世界经济交流更加理智,信用增强,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4走向整体的世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必考b) 前提:19世纪下半叶,欧美主要国家确立了 ;出现了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 条件: 科技: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 (直接推动); 市场: 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资本:工业革命为新兴工业部门的创建和崛起提供了资本;国际货币出现; 劳动力:工业革命推动了 进程以及 壮大。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标志和发源地(必考b) 1866年,德国科学家兼工程师 发明世界上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标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 美国和 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两个发源地和“中心”。爱迪生、贝尔、本茨与莱特兄弟的重大发明(必考b) 爱迪生发明了 ,改进被贝尔发明的电话,实验电车成功,发明 ,与乔治伊斯曼共同发明了电影放映机。1882年9月,建立 ,是第一座中心发电厂。 1876年,美国的贝尔发明电话机。 1893年,本茨开始生产 ,现代汽车工业兴起。 1903年, 发明了飞机。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必考c) 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 趋势,局部性的国际交流发展为全球性的沟通,分散的、局部的世界变为互动的、连成一体的整体性世界。 ,全世界基本完成了一体化过程, 体系形成。 的变革,使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地联结在一起,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迈进了关键性的一步。 世界一体化,促进了人群的大规模流动与融合,也带来 的广泛交流,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国际劳动分工向 和 发展,生产的 程度提高。资本主义国家成为世界贸易和国际分工的最大受益者。 世界一体化促进了 交流的扩大,客观上是历史的进步,但是也扩大了各个国家与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出现了亚非拉 的高涨,导致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加剧。1“自由放任”的美国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必考b) 时间长:从1929年到1933年,1937年又陷入新的危机; 范围广:在经济领域,大危机期间出现了货币危机、工业危机与农业危机并发,相互交织;从地理范围上看,危机从 开始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不仅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德、日、英、法等国未能幸免,就连 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也受到影响。只有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未受冲击。 破坏性大: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1/3以上,国际贸易下降2/3以上,失业工人达3000万人之多。2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目的(必考b) 时间:1933-1939年 目的:直接目的是 ,摆脱危机;在取得初步效果后,逐步发展成为具有改革意义的一系列金融、工业、农业和劳工政策。根本目的: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必考b) 整顿银行业,克服金融危机(首先)。通过 ,禁止兑换黄金和出口黄金,成立 加强国家对银行的管理和控制。使银行与金融秩序恢复了正常,人们恢复了对银行的信心。 恢复工农业生产。1933年通过 ,规定国家向减耕减产的农民 ,以提高农产品价格。政府用行政手段调节农业生产,减少农产品过剩,保证农民利益,对农业复苏起到积极作用。1933年6月,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中心措施),成立 执行该法。该法以恢复工业生产为目标,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以减少盲目生产;并由国家干预、调节企业关系和 关系,为企业复兴创造良好的条件。 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1933年通过 ,规定政府拨款进行大规模救济,并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负责。同时,政府大力举办 ,对缓解失业“ ”起到重要作用,成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战胜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典型。如:修建 水利工程。 保护劳工权利。1935年的全国劳工关系法和1938年的 既是美国工人运动赢得的一个空前胜利,也是罗斯福为缓和劳资矛盾而断然做出的一项改革。 建立 体系。1935年通过社会保险法,有助于社会稳定,有助于早日摆脱危机。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必考c) 特点:在 的前提下,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必考c) 从现实影响上看,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从深远影响看,开创了美国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及 ,对二战后的欧美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通过罗斯福新政,美国的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地、大规模地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已成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家了。3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20世纪 90 年代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与特点(必考b) 新经济时代原因: 克林顿政府实施的“ ”的经济政策,使国家调节经济的机制更为灵活; 科技革命掀起新高潮,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 产业飞速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 经济运行机制发生深刻变化,打破了 的连动关系,实现了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美国企业区域结构调整,给美国带来区域优势和国际竞争的优势; 二战结束以来长期稳定繁荣发展奠定的良好基础; 有利的国际和国内良好的政治环境。特点:“新”在 经济持续繁荣高速发展; “新”在低通货膨胀和低事业率同时出现,基本实现 ; “新”在经济运行机制发生深刻变化:打破了经济增长、事业率和通货膨胀的连动关系。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主要内容、特征及其成就(必考b) 主要内容:限制 ,保护竞争秩序,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完全自由竞争产生的消极作用;实行稳定的 和 ,使联邦德国一直保持财政收支大体平衡;政府用 政策来实现相对的社会公平。特征:让市场充分发挥调节作用。 政府建立完善的 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 成就:二战后,联邦德国经济奇迹般迅速恢复和发展,成为西欧经济的“ ”,60年代,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三经济大国。日本政府主导型经济的主要内容、特征及其成就(必考b) 主要内容: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政府调整“统制经济体制”,逐步确立起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自由竞争机制,但政府始终掌握社会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的决策权,形成政府 。(2)特征: 远远大于市场调节。 成就:短短25年时间日本快速赶超英、法、联邦德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年,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2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欧元的诞生(必考b) 诞生:1999年1月,欧洲统一货币欧元诞生。 年1月,开始进入流通领域 影响:有利于推动 。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的标志和影响(必考b) 标志:1994年1月1日,美、加、墨三国签署的 生效。影响: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第一个由 组成的自由贸易区;它的建立使美、加、墨三国相互弥补不足,加强了本区域经济的优势,积极推动了三国经济的发展;加快了美洲的经济合作和 的进程,为最终建成以美国为中心的 奠定基础。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必考b) 建立:澳大利亚总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