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哲学思想与唯物论、认识论教学设计.doc_第1页
专题十哲学思想与唯物论、认识论教学设计.doc_第2页
专题十哲学思想与唯物论、认识论教学设计.doc_第3页
专题十哲学思想与唯物论、认识论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轮复习课案 专题十 哲学思想与唯物论、认识论一、唯物论 考情聚焦(1)从知识的考查看:近三年试题聚焦于哲学的基本派别、按客观规律办事、意识的作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真理及其认识的过程。其中意识的作用、认识过程是考查的重点,特别是2011-2012年有关意识作用的试题较多。(2)从试题类型上看:试题多以体现类为主,时事类材料题明显减少,具体案例类试题增多。选择题多以体现、表明等设问词出现,考查对具体概念和哲理的理解。材料题多以辨析类和措施类、体现类为主,考查对哲学原理的理解与运用。重点要点备考策略(1)立足专题复习:可以分为三部分哲学的基本知识、唯物论和认识论。哲学的基本知识要把握两对关系,认识两种派别,明确一项作用。两对关系是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两种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项作用是真正哲学的作用。唯物论要认识一种方法、两个概念、三对关系。一种方法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两个概念是物质和意识。三对关系是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认识论要明确实践与真理两个概念,明确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理解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2)立足整个教材:合理区分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明确物质与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立足可持续发展主线;认识规律、意识的作用、联系、发展和矛盾的观点。识记:意识(实践、认识、真理)的特征考向预测 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美丽中国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和目标,围绕这一重点,我们必须把握如下几方面。(1)结合教材和现实生活中的名言警句,区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并认识唯物主义的基本派别。(2)结合人工降雨、环境改造、经济调节等现象,认识物质世界的客观性,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合。(3)结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人类重大发明和文化繁荣,认识意识的作用。(4)结合人类实践活动,特别是重大科技活动(国防、神舟九),以及应对自然灾害的具体活动,理解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明确人类认识和追求真理的过程。错题笔记易错点 人们可以改变规律为人类造福。D 纠错心得:规律具有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但可以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易错点 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颠倒。A 纠错心得: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求我们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因此,主观要符合客观,而不是客观符合主观。 基础探究 例 近日,成都大邑新场镇、崇州怀远镇、浙江高速、广西来宾、江西南昌也相继出现“天坑”。材料告诉我们( C )A人与自然界是难以和谐相处的 B人在自然界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C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D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例2011全国卷 某农牧区由于长期滥垦草原、超载放牧,不仅没有改变经济落后的面貌,反而导致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草原承载力急剧下降。践行科学发展观以来,农牧民改变以往的经济发展方式,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种植沙柳资源林,大力发展沙柳加工业,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也保护了生态环境。农牧民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取得明显成效,得益于他们()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积极促进沙柳产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完整地保护当地的自然面貌从该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展沙柳种植业发挥自觉能动性,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A B C D D错题笔记易错点 鬼神观念不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纠错心得: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神灵观念是对客观存在的虚幻的歪曲的反映。易错点 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纠错心得: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而错误的意识起阻碍作用。 易错点 人们可以改变规律为人类造福。纠错心得:规律具有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但可以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例2011海南卷 “非洲屋脊”埃塞俄比亚自然条件恶劣,长期以来无人成功种植蔬菜。我国某农学专家坚信,粮食作物能生长的地方一定能种蔬菜。他在总结前人失败教训的基础上,采取收集雨水、提高土壤墒情、选择抗寒性较强的品种等措施,在埃塞俄比亚成功种植了大白菜、茄子、辣椒等蔬菜,创造了“里程碑式的”奇迹。他的成功从一个侧面表明()意识活动的创造性是认识外部世界的重要条件意识活动的能动性是改造外部世界的可靠保证尊重客观规律是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总是统一的A. B. C. D. C【解析】 此题凸显了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的体现。二、认识论 考情聚焦 近两年高考中,认识论主要考查了人类认识的发展。立足认识论,回答认识发展我们必须把握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二是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三是追求真理的过程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四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重点要点探究 1实践观。(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2真理观。(1)真理是客观的(即真理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对于同一个确定对象的真理性认识是唯一的)。真理是有条件的(即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是具体的(即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追求真理是无止境的过程。 3认识观。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例2011山东卷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山东省委、省政府将进一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努力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为进一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2010年10月,山东省委组织专家分赴全省17市进行了实地调研。针对调研中发现的新问题,山东省委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和群众的建议,深化了对转方式调结构的认识。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分析山东省委开展调研工作的合理性。【解析】 本题集中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非常简单直白,主要考查学生平时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回答本题时要注意做好观点与材料的衔接。【答案】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山东省委通过实地调研获得了认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山东省委通过调研发现新问题,推动了认识的深化;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山东省委通过调研获得认识的目的是推进转方式调结构。【时政要闻】时政热点链接 科学探索谱新篇 2011年7月27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第九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从2000年到2003年,我国建成由3颗卫星组成的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第二步,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于2012年前形成我国及周边地区的覆盖能力。第三步,于2020年左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形成全球覆盖能力。视角:用“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知识,分析我国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工程的实施过程(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我国导航卫星的不断进步和认识总结,源自导航卫星的研发,并经过发射实践的检验。(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其使用的范围,导航卫星的研发实施三步走,推动了人类真理性认识的发展(3)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导航卫星三步走战略,体现了人类在实践中总结认识,通过认识指导实践,再通过实践推动认识发展的过程。(4)认识的发展要求我们与时俱进,不断解放思想,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三步走的过程就是人类立足实践,推动认识发展的过程。时政热点滚动链接 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如果让你组织一次有关北斗导航卫星先进事迹的宣传,你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