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地理).doc_第1页
2010-2011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地理).doc_第2页
2010-2011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地理).doc_第3页
2010-2011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地理).doc_第4页
2010-2011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地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0-2011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高一地理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读“甲、乙两国人口变化曲图”,完成12题。1.下列关于甲、乙两国人口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A19世纪中期,甲国人口急剧减少 B20世纪初期,乙国人口增长最快C欧洲发达国家的人口变动趋势与甲国相似D目前老年人口的比率乙国高于甲国2.关于目前两国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国人口增长快,人均资源占有量明显减少B乙国人口增长快,原因是国家经济迅速发展C甲国人口出现负增长,青壮年劳动力不足D乙国人口增长缓慢,城市化进程明显减慢读右图,完成34题。3.在人口增长阶段转变过程中,先转变的是A出生率 B死亡率 C自然增长率 D生育率4.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是A B C D5下图是我国第五批人口普查中四个省份的有关人口数据统计分析图。读图判断、所代表的省份依次是A辽宁、江苏、湖北、贵州 B贵州、湖北、江苏、辽宁C江苏、辽宁、贵州、湖北 D湖北、江苏、辽宁、贵州表1资料摘自联合国于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据此完成67题。迁出国数量(万人/年)迁入国数量(万人/年)中国30.3美国110.0墨西哥26.7德国21.1印度22.2加拿大17.3印度尼西亚18.0英国13.6菲律宾14.4澳大利亚8.36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A.从发展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B.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 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 D.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7.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 A.更高的社会地位 B.更多的休闲时间 C.更高的收入 D.更优的自然环境8下列属于人口迁移的是A江苏英语教师到澳大利亚进修学习英语2个月 B加拿大人到中国定居C到欧洲、澳大利亚“十日游” D空间移动距离在100千米以上9下列对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因素对人口迁移自古至今起主导作用B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越来越明显C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不同时起作用D婚姻家庭对人口迁移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10下列有关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农业社会的人口迁移对环境无影响B工业社会科技的进步削弱了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C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地矛盾D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在任何时候都大于对迁出地11由政治因素导致的人口迁移往往具有A、较高的保密性 B、较强的组织性 C、较长的距离 D、较长的时间1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人口容量特点的是A临界性 B相对性 C规律性 D警戒性13.与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因素是A资源数量 B科技发展水平 C人口的消费水平 D地区对外开放程度右图是“N、M两国人口年龄金字塔结构图”,读后完成14题。14.关于两类国家人口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N类国家因环境人口容量潜力大而人口增长快BM类国家因人口数已超过环境人口容量而导致人口萎缩类国家因资源十分丰富所以环境人口容量大DM类国家因经济发达所以环境人口容量较大15.关于环境承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承载力就是环境人口容量 B环境承载力就是人口的合理容量C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D是衡量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指标16. 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正确的是 ( )A在一定历史阶段内,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B在假定条件下,可对环境人口容量进行绝对量的估计C在实际中,通常把某一种或几种资源能供养的人口数作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D假定条件不同,估计方法不同,对于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结果大致相同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因。读某城市地租分布等值线图,判断1719题。17据考证:该城市早期商业活动主要集中在沿河地区。据此可推知该城的地域形态是 ()A集中式 B组团式 C分散式或块状 D条带式或放射状2,4,618造成图中局部地区地租分布等值线由中心向外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条件 B交通条件 C人口分布状况 D早期商业活动19近年来甲地出现了高级住宅群,主要原因是该地 ()A位于城市外缘,环境质量好 B远离中心城区,地价便宜C地势开阔,便于建立工业区 D位于河流附近,取水方便读“伦敦的城市规划和布局”示意图,回答2021题。20伦敦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属于 ()A同心圆模式B扇形模式C多核心模式 D块状模式21伦敦曾经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为改善城市环境,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分散和减少大城市功能B在城市周围建设新城和卫星城C把政治只能为主的首都和经济完全分离D选择新址,建新首都下图为“我国19902007年某城市各区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2223题。22.区土地利用类型应为 ()A.商业用地 B.工业用地 C.政府机关用地 D.居住用地23.下列关于该城市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城市总人口明显减少B.区商业服务等级最高、种类最多C.K滨河带适宜建开放式公园D.高新技术产业区应建在区2009年2月11日武汉召开的“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工作调度会,要求年内将在机制创新、产业发展、建设示范工程三个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并力争全国率先。据此并读图回答2425题。24武汉城市圈内城市的等级层次组合正确的是()A.3级 B.2级 C.4级 D.1级25若干年后武汉城市圈将成为一个有机联系的大都市,其城市形态可能是()A.组团式 B.条带状 C.放射状 D.集中式右图为某城区地价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回答2627题。26城市中最繁华的商业街是 ()A.L1及L3B.L2及L4C.L1及L2D.L3及L427.下面反映该城市地价剖面的曲线,正确的是()28下列有关城市布局形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布局形式在城市规划中不是重大问题B中小城市只要有条件,就应采用分散疏松式C集中紧凑式布局可以节省城市建设投资D分散疏松式布局是城市布局的发展方向下图为“某地城市城市化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29题。29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城市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B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C城市化缩小了城乡差距D城市郊区化又叫逆城市化这种现象在发展中国家的小城市周围比较明显右图为“某干旱地区城市分布图”,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回答30-31题30图中a、b、c、d四个位置,最容易形成城镇的是Aa Bb CcDd31解决城市交通拥挤行之有效的办法是 在市中心区建立大量停车场 学校、工厂和机关安排相同的上下班时间 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控制和减少小汽车数量,禁止大货车入城32关于高级中心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数目较多 B服务范围较大 C门槛人口较少 D相互之间距离较近(门槛人口是能使某项城市商业服务活动正常开业、并获得基本赢利的最小服务地域范围内的居民数。)33.通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是城市人口数量 城市的用地规模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特大城市数量34下列不属于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是人口出生率居高不下 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35在城市化过程中A城市数目减少,规模扩大 B劳动力由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逐渐转移C城市数目增多,规模缩小 D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36影响农业在三江平原和青藏高原这两个地区的区位的最主要因素是()A自然B市场C交通运输D政策37下列农业生产成果是通过对自然因素的改造而取得的是() A城市农业的重点转向以蔬菜、肉、蛋、奶以及园艺业为主 B通过改造地形,我国将小麦的种植高限发展到海拔4000米的高度 C通过大棚、玻璃温室,生产反季节蔬菜 D农业在大范围内形成区域专业化生产3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是决定性的 B一地农业的选择,应充分考虑气候因素 C人们通过垦荒可扩大农作物的区位范围 D限制我国西北地区农业发展因素的是地形39.在各项社会经济因素中,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的是A.政府干预B.市场因素 C.文化传统D.生活习惯40.世界农业发达地区主要分布在A.河流的中下游平原 B.面积广大的高原和山地C.海拔较低的丘陵地区 D.降水丰富的沿海地区二、综合题(共3题,40分)41阅读下列人口统计图表,计算并回答问题。(16分)(1)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 ;在A、B、C三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国,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2004年约6)相似的是 国。(2)与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类似的国家主要分布于 (单项选择)A非洲B亚洲C欧洲D北美洲(3)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在图2中标出A点,以表示A国15岁以下、65岁及以上人口年龄构成。2004年A、B两国人口年龄构成(%) 年龄国家 15岁以下15岁到64岁65岁及以上A国50455B国176518(4)分析图1和图2可以看出,A国人口问题主要是、 和等。(5)图3所示的城市流动人口数量变化对该市产生的积极影响是、。可能带来的问题是 、 。42.下图是“我国某特大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1)早期该城市选址的有利条件是,。(2)目前该城市的空间形态属于。M、P、Q中处是高级住宅区。(3)拟在甲、乙两处规划建设高新技术工业城和石油化工城两座卫星城市。石油化工城应建在_处。(4)请简述甲、乙两卫星城建设对该城市发展的意义。43. 读“城镇周围农业区位布局图”,完成下列各题。(12分)请你根据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判断下列六个区域农业区位的选择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A地养鱼_,理由:_。C地苹果园_,理由:_。D地养鸡场_,理由:_。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0-2011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答案高一地理二、综合题(共3题,40分)41(16分)(1)30 A C(3分)(2)A(1分)(3)略(1分)(4)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少年儿童比重大,加大资源、环境、教育、就业等压力(任答三点即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