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版琵琶行.doc_第1页
学生版琵琶行.doc_第2页
学生版琵琶行.doc_第3页
学生版琵琶行.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2014-2015学年度高二上学期学业测试复习题之语文必修三琵琶行 并序复习题 1下列词语中加粗体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A湓浦口(pn)憔悴(jio)六玄(yo) B铮铮然(zhng) 贾人(ji) 荻花(d) C虾蟆陵(h) 嘈杂(co) 钿头(din) D江浸月(jn) 呕哑(y) 嘲哳(zh) 2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曲罢悯然 钿头银蓖 连篇累牍 口诵心唯 B转徒江湖 幽愁暗恨 扣人心弦 豪言壮语 C轻拢慢捻 天崖海角 幽咽泉流 汗流浃背 D东船西舫 恬然自安 翻复无常 春寒料峭 3下列句子中加粗体的词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A使快弹数曲 快:赶快。 B歌以赠之 歌:歌唱。 C凡六百一十六言言:句。 D座中泣下谁最多 泣:眼泪。 4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A弦弦掩抑声声思 抑:低沉抑郁。 B老大嫁作商人妇 老大:排行第一。 C去来江口守空船 去来:离去回来。 D满座重闻皆掩泣 掩泣:掩饰哭泣。 5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铁骑突出刀枪鸣 B门前冷落鞍马稀 C整顿衣裳起敛容 D凄凄不似向前声 6下列句子中加线的熟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些老屋确实有些味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新的小区要开发了,不得不推倒啊! B刚退居二线的老王抱怨说:“你看我才退了下来几天,就门前冷落鞍马稀了,真是人走茶凉啊!” C大家出来闯天下,到一起就是缘分,“相逢何必曾相识”,我提议,干杯! D轮到中国选手申雪、赵洪博出场了,大家都屏住呼吸,场内一片寂静,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7下列各句在诵读时,节拍正确的一句是( ) A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B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C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D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8对琵琶行中词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嘈嘈”形容弹奏动作的粗重,“切切”形容弹奏动作的轻细。 B“间关”形容鸟声婉转,这里指音乐的流畅悦耳。 C“别有幽愁暗恨生”,是说音乐勾起听众内心深处的愁思和怨恨。 D“银瓶乍破”“刀枪鸣”形容音乐的激越雄壮,惊心动魄。 9诗人用“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来表现琵琶女出场时迟疑不决的心情,意在强调的是( ) A拘于礼法,男女有别,不能见男人 B技艺高超,弹奏能手,不屑见官人 C深怀怨恨,内心痛苦,无心见生人 D世态炎凉,人心叵测,不可见路人 10“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 ) A以景色的宁静,衬托音乐演奏的昂扬。B以听众的专注,反衬音乐演奏的成功。 C以景色的静寂寥廓,烘托听众完全沉浸在音乐声中。 D渲染静寂的气氛,衬托听众感情的凄凉。 11对下面的诗句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获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A第一句概括地介绍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主人送客人)。 B第二句描写环境,有力地烘托了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 C第四句中的“无管弦”三字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张本。 D第五、六句写出了与朋友分别时的悲惨心情。 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1213题。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2对下列词语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轻拢”一句描写琵琶女弹奏的动作特点,同时也表现了她高超的演奏技巧。 B“大弦”“小弦”两句写出了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如急雨”“如私语”使两种旋律形象可感。 C“大珠”一句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给人以眼花缭乱,耳接不暇的感觉。 D“间关”一句继续写了旋律的变化,用“莺语花底”这一美的视觉形象,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13对以上部分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冰泉”“凝绝”两句写出了音乐的又一境界。幽咽之声,悲抑哽塞,好像“泉流冰下”,用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 B“别有”“此时”两句写出了音乐结束后的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无声胜有声”给听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 C“银瓶”“铁骑”两句表现了“声暂歇”后力量的大爆发,同时,这两句也将音乐的魅力推向了高潮。 D“曲终”“四弦”两句写出了音乐进入到高潮时戛然而止,乐曲虽终,但由音乐而产生的惊心动魄、回肠荡气的艺术魅力并没有因此而消失。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 白居易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有人评论这首诗中的“景”和“情”全由第三句关联,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邯郸冬至注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在唐代,冬至是一个重要节日,朝廷里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一切和元旦相似。 本诗写诗人冬至时节客居邯郸驿,孤寂思家,诗人是怎样表现他的思乡之情的?请结合全诗的三、四两句加以赏析。 1.下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湓浦口(pn) 贾人() 六幺(yo) 迁谪(d)B.转轴(zhu) 拨弦(xin)幽咽(y) 花朝(zho)C.船舫(fn) 衣裳(shn)信手(xn) 虾蟆陵(h)D.慢捻(lin) 荻花(d)钿头(din) 琵琶行(xn)提示:A项迁谪zh;C项衣裳chn;D项慢捻nin。2.默写填空。(1)座中泣下谁最多?_。(2)千呼万唤始出来,_。(3)同是天涯沦落人,_。(4)_,此时无声胜有声。(5)东船西舫悄无言,_。(6)嘈嘈切切错杂弹,_。3.下面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快弹数曲(畅快)/歌以赠之(作歌)/欲语迟(迟疑)B.低眉信手(随手)/银瓶乍破(忽然)/却坐(退)C.声声思(思考)/阑干(纵横交错)/是夕(这)D.漂沦(漂泊沦落)/间关(形容鸟鸣声)/弦转急(变化)14.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两个“为”字相同,两个“其”字相同B.两个“为”字不同,两个“其”字不同C.两个“为”字不同,两个“其”字相同D.两个“为”字相同,两个“其”字不同5.所用的修辞方法不相同的一句是()A.主人下马客在船 B.终岁不闻丝竹声C.秦时明月汉时关 D.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6.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最喜欢用景物描写反衬人物心境和音乐效果,请找出三处描写景色的句子。7.琵琶行中“行”属“歌行体”古诗的标志,从本诗看,这种诗体的主要特点是哪一项()篇幅较长篇幅较短音节、格律有严格的规定句式长短偏差,富于变化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讲究对仗、声调和韵律A. B.C. D.8.对诗句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A.“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第一句包含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第二句通过环境描写有力地烘托了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B.“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第一句点明了送别的基调:“惨”。第二句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心境,可谓情景交融:与友分别心绪难平,心情和眼前月色一样,一片茫然。C.“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情景交融。不仅与开头“夜”“船”“月”相呼应,而且烘托了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巧以及演奏的悲凉气氛,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广阔空间。D.“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该句运用了反问和借代修辞手法将诗人的感情推向了高潮。“江州司马青衫湿”一句实为画龙点睛之笔,同时也是全诗的主题即上段“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形象化说明。9.对诗句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该句表现了诗人对弹奏者的尊重,“欲语迟”三字,用语精练,直接刻画出琵琶女的持重和绝不轻浮的性格特征。B.“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不仅表现了诗人热情相邀、急于相见的心情,又精练而细腻地表现了琵琶女此时的矛盾复杂的心情,本不愿出场又迫不得已。“半遮面”是一处很典型的细节描写,也是一个特写镜头,生动地表现出琵琶女的羞涩情态。C.“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这是描写琵琶女调弦校音的动作,进而表现她此时已进入乐曲的境界之中,也显示了琵琶女演奏的才能和丰富的感情。D.“轻拢慢捻抹复挑”,写出了琵琶女指法的娴熟。轻轻的拢,慢慢的捻,一会儿抹,一会儿挑,一连串的动作,具体地表现了琵琶女扣弦、揉弦、顺弦、回拨弦的动作熟练,技艺精湛。10.对诗句及词语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A.“终岁不闻丝竹声”“丝竹声”借指美妙的音乐。“丝竹”是借代修辞格,诗人用原来终年听不到的令人心醉的音乐,来衬托听了琵琶女的演奏后“耳暂明”的神奇感受。B.“春江花朝秋月夜”寥寥七字,其用量极大。它浓缩了春秋两季,又融进了江花月三景。足见诗人的炼字功夫炉火纯青。C.从“五陵年少争缠头”到“门前冷落鞍马稀”,诗人选取了具有典型意义的两个细节,从巨大的落差中形象地反映出人物命运的突变。这种描写的审美价值在于以点带面凸现她沉沦的社会根源。D.“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是全诗的“诗眼”,是全诗的主旨句。诗人把对琵琶女的无限同情和自己被贬不得志的悲愤融在一起,揭露了封建社会的冷酷与黑暗。11.对诗中描写有关音乐的鉴赏不准确的一项是()A.诗人运用生动的比喻,同时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使读者在想象中亲聆琵琶女的美妙音乐和旋律的发展变化。B.从“大弦嘈嘈如急雨”至“大珠小珠落玉盘”可理解为第一乐段,兼用比喻和摹声,分写大弦和小弦,二者交错进行而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声,表现了乐音的急切,圆润清脆。C.第二乐段从“间关莺语花底滑”至“此时无声胜有声”,“间关”句表现了乐音的婉转、流畅、动听,接着描写乐音由低沉至缓慢半终止的状态,“此时无声胜有声”提供给读者充分的思维空间,激发人的想象力,从而深化了人们对诗人所描绘的琵琶乐音的玩味和品评。D.第三乐段一开始就是“银瓶乍破水浆迸”,这是音乐高潮到来的信号;“铁骑突出刀枪鸣”,乐音激越雄壮,强化了热烈而紧张的场面,是音乐的高潮所在;乐曲的终止也写得非常精彩,“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写出了琵琶乐曲终止时的特点,撕心裂肺戛然而止,与“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一样,均从侧面烘托,使听众都沉浸在“余音绕梁”的韵味中。12.俞伯牙高山流水觅知音,诗人与琵琶女则是素昧平生,两人的情感是如何产生共鸣的?(开放性试题。)综合拓展提升阅读下面描写音乐的诗,完成1316题。听蜀僧濬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不觉暮山碧,秋云几万重。注:绿绮:古代名琴,传为司马相如之琴。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半山有九钟,霜降而鸣。13.“蜀僧抱绿绮”中写“绿绮”意思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14.“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中“一挥手”“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15.“馀响入霜钟”意思是什么?与苏轼前赤壁赋里哪两个成语意思接近?16.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暮山碧,秋云几万重”的理解。(开放性试题。)(2006广东珠海测试,13)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719题。柳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垂柳唐彦谦绊惹春风别有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