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人教.doc_第1页
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人教.doc_第2页
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人教.doc_第3页
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人教.doc_第4页
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人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一历史试题命题单位:堰桥中学 命题人:朱水强 审核人:徐宪新 章敏 2009.5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考试时间100分钟,分值120分。第卷(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择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1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自行修建了一条铁路,成为中国铁路诞生的标志,此铁路是 A淞沪铁路 B唐胥铁路 C紫光阁铁路 D京张铁路 2近代航运业在坎坷中发展,造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是 A清政府不重视 B列强的联手压价和排挤 C中国科技落后 D发展航运业利润不高3近代新式交通和通讯的发展 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加快了信息的传递速度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A B C D新 式 文 明 婚 照 (20世纪20年代)旧式婚礼4.从旧式婚礼与新式文明婚照两幅图片可以看出,我国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表现在 服饰的变化 发式的变化 礼仪的变化 是否缠足的变化 A B C D5.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轿车。不料,太后仅坐一下便弃置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且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令老太后实在难以忍受。这一事例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A慈禧生活俭朴 B中国不需要汽车 C封建观念阻碍近代化 D中国汽车依赖进口6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电视迅速普及的最主要原因是 A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卫星传送技术的进步 C电视节目的丰富多彩 D电视价格的优惠720世纪后半叶以来,大众传媒的发展非常迅速,正在崛起的媒介是 A印刷媒介 B电波声像媒介 C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媒介体系 D报纸、广播和电视媒介81929年,美国发生的经济危机很快波及到全世界,最重要的原因是 A资本主义在全球占据优势 B美国是头号经济大国 C经济规律在起作用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作用9有人在日记中把30年代的大危机比喻为“世界末日已经来临”。这个比喻主要说明了这场危机 A可能导致世界大战 B给法西斯上台提供了机遇 C将改变资本主义民主政治 D对社会经济的破坏性极大10.美国总统罗斯福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文中“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是指 A美国政府加紧在国际市场上争夺 B美国进一步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加强掠夺 C美国政府仍然奉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D美国政府对国家经济全面加强干预11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程度地推行了社会福利政策,主要结果是 A.促进了社会和谐 B.强化了国家机器 C.阶级矛盾基本消除 D.消除了社会不公现象1219291933年时,美国不少著名文化人被卷入赤贫人群,愤怒的葡萄的作者约翰斯坦贝克连一块肥皂都买不起,只好使用猪油加草木灰和盐做肥皂洗衣服。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美国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B美国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C资本家的残酷剥削 D生产绝对过剩导致危机13.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内阶级矛盾相对缓和,其主要原因是 A国家降低税率,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B资本家减轻对工人的剥削 C被压迫阶级放弃了斗争手段 D政府推行福利政策14.以下哪项不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 A.把大中企业都收归国有 B.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 C.取消一切商品贸易 D.生活必需品由国家集中分配15.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它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B.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C.实行了军事化措施 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16一部描写1919年苏俄人民抗击协约国和国内白匪的电影,有这样几组镜头,你认为不符合历史真实的是 A一位农民牵着几头羊到集市上去卖,与一位买主讨价还价 B几乎所有的工厂都注明“苏维埃国有”字样 C老百姓的生活用品由政府定期发放,他们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D成年人每周都自觉参加一天义务劳动17.列宁在纪念十月革命四周年时说:“重要的是,坚冰已经打破,航路已经开通,道路已经指明。”下列各项说明“道路已经指明”的是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结束国内战争和粉碎外国武装干涉 C实行新经济政策 D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18.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新”在 A.由工农苏维埃政权掌握国家经济命脉 B.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 C.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创造条件 D.开展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19赫鲁晓夫改革未能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不顾自然条件限制,盲目扩大玉米种植面积 B没有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揭露斯大林错误引起了国内的思想混乱和社会动荡 D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没有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的束缚20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1991年12月25日辞职演讲中沉重而无奈地说:“我们什么都多: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得多,越来越落在他们的后面”这种现象的主要决定性原因是A经济基础薄弱 B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弊端C东欧剧变的直接冲击 D西方国家长期的经济封锁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一历史试题题号选择题总分1202122232425得分评卷人第卷(非选择题部分 共60分)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其中第21题12分,第22题12分,第23题11分,第24题12分,第25题12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时务报,清末维新派的报刊,旬刊。上海强学会被封禁后,会员黄宗宪、汪康年等倡议以学会余款创办报馆,以继续宣传维新变法,于1896年8月9日在上海出版时务报。该报以变法图存为宗旨,设论说、谕折、京外进事、中西报译等栏目,梁启超连续发表变法通议等重要文章。其他维新人士也纷纷撰稿,揭示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倡言变法,抨击顽固守旧势力,颇受读者欢迎。 材料二 改革开放之初,小屏幕的黑白电视机是许多普通家庭最高档的消费品。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每百户拥有彩电统计(台/百户) 年份1985年1990年1995年1998年2000年彩电17.2159.0489.79105.43116.56材料四 2008年9月22日,很多中国观众通过中央电视台知道了“质检总局撤销蒙牛、伊利、光明液态奶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日本麻生太郎当选为日本新一任首相”等时事信息。 请完成: (1)时务报创办的目的、宗旨分别是什么?(2分)据材料一反映出当时报刊的主要功能是什么?(2分) (2)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有何不同?(2分)这一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是什么?(2分) (3)结合材料四以及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人们如此青睐电视?(4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 材料一 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然秩序”,它莫基于人的利己主义本性。因为人都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从事商品生产与交换的,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将生产的分工与商品的交换调节起来,使人们彼此满足了需求,从而促进社会的利益。他们要求让“看不见的手”所造成的“自然秩序”不受干扰地存在,不要用人为的制度去加以控制。政府只需发挥保卫国家的职能,并维持某些公共工程,其余的就该让“看不见的手”去发挥作用。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 世界史 近代史编 下卷 材料二 从30 年代经济危机之后,凯恩斯学派在西方世界就大行其道,并且占据了统治地位。这一学派给资本主义经济开的灵丹妙方是:当经济出现萧条时,通过扩大政府开支、减税和降低银行利率等办法来刺激需求,促进生产繁荣;当出现通货膨胀时,则以减少政府支出、增税和提高利率等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的发展。这些办法在相当时期内,收到了一定效果。 摘自王斯德世界当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三 里根当选之后(1981年),雄心勃勃,表示要实行少政府(干预)、少开支、少征税、少福利的政策,对美国经济来一番“引人注目的改变”。 摘自王斯德 世界当代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思想?(2分)(2)与上述思想相比,材料二所反映的思想主张有何不同?(2分)指出美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面临的经济危机有何特点(2分),它产生的根源是什么?(2分)(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当时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什么样的现象?(2分)里根政府进行“引人注目的改变”是指什么?(2分)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且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 苏联史 材料二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社会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选集 材料三 1921年列宁又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苏联兴亡史请完成: (1)材料一是针对什么政策而言的?(2分)依据材料一、二,苏俄实施这一政策除保证战争需要外,还有别的什么主要目的?(2分) (2)材料三反映出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分)变化后的政策产生了怎样的作用?(4分)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他(指罗斯福)迅速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法规和政策。诸如,通过紧急银行法来整顿银行秩序;签署农业调整法,以帮助恢复农产品价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为经济恢复注入资金。新政期间,美国还建立起养老和失业等方面的社会保障体系,整个美国就像经历了一场由总统推动的社会革命。在美国人的记忆中,这是政府第一次如此广泛、如此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大国崛起解说词之十一 材料二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引自苏联兴亡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新政的与工业和农业有关的主要内容。(4分)并指出罗斯福新政的实质。(2分)(2)材料二中列宁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的?(2分)概括指出1921年前后苏俄农业政策的变化?(2分)(3)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美为克服严重的国内危机,采取的措施对当今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借鉴意义?(2分)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政府开展大规模的救济工作,通过了社会保障法,采取社会保障措施,对失业者、老人和残废者给予一定的保险金,以使他们在失业或生活无助时能够渡过难关。政府还举办了许多公共工程,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材料二 欧洲的社会福利水平普遍较高,德国更是以高福利闻名。 一个叫汉斯的德国公民,现年56岁,由于长期失业成为社会救济对象。他一家5口人,每月可从社会保障局领到1255欧元的现金作为生活费。他家750欧元的房租和医疗健康保险均由政府支付。如果加在一起这个家庭每月的实际收入超过2000欧元。目前,德国职工月平均工资是2800欧元,实际收入并不比领取社会救济的人多多少。况且,每年换季时,领取救济金的人还能再得到几百欧元的服装补贴。如果生活仍有困难,可以申请额外资助。 记者在社会保障局的黑板上看到一些人申请实物的项目:结婚戒指51欧元,洗衣机306欧元,厨房用品161欧元,煤气灶397欧元等。大多数家庭在拿到现金救济后还会申请实物救济。 材料三 24年不工作却活得滋润。 据10月9日泰晤士报和法国解放报报道,法国44岁男子提尔里24年来从未工作过一天,但他却靠着政府的福利救济一直过着神仙般的滋润生活。令人惊讶的是,“超级懒虫”提尔里日前竟不知羞耻地出版自传我,职业求职者提尔里,披露他的“懒虫秘诀”。此书刚一出版立即成为畅销书,并在法国引发争议。 回答问题: (1)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一得信息,说明二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较以往有何特点?(2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请概括战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福利国家”的目的和实质。(4分) (3)综上述材料,如何全面评价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6分)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一历史试题答题卷题号选择题总分1202122232425得分评卷人二、材料解析题 21(1) (2) (3) 22. (1) (2) (3)23(1) (2) 24(1) (2) (3)25(1) (2) (3)2009年高一历史第二次月考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答案BBDACADDD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AADBBACBDB21.(1)目的:宣传维新变法;(1分)宗旨是变法图存。(1分)主要功能有制造舆论(舆论监督)、唤醒民众(开启民智)(2分) (2)不同:由黑白电视是普通家庭最高档的消费品变为彩电的普及甚至一家多台;(2分)重要原因是科学技术的进步。(2分)(写到卫星传送技术的应用亦可) (3)便于人们了解时事;电视节目越来越丰富;各电视台推陈出新,使节目内容更加充实,质量大为提高;电视满足各类人群的精神生活需求,广受人们欢迎;是人们消遣娱乐的重要方式。(4分,第一点必答,任答4点即可)22.(1)反映了国家不干预经济的思想。(答自由放任思想亦可)(2分) (2)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2分)特点:持续时间长;范围光;破坏性强;影响深远。(任意答两点即可得2分)产生根源:由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所决定的(2分)(或写“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亦可)。 (3)现象:出现“滞胀”;(2分)“引人注目的改变”指国家减少对经济的干预。(2分)23.(1)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分)目的: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1分)调整社会生产和产品分配;(1分) (2)变化: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变为“新经济政策 ”(2分)。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继续实施引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