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1)班传统文化《孝经》教案.doc_第1页
三(1)班传统文化《孝经》教案.doc_第2页
三(1)班传统文化《孝经》教案.doc_第3页
三(1)班传统文化《孝经》教案.doc_第4页
三(1)班传统文化《孝经》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级 三 年 级 科目 传统文化 教师 2013-2014 学年第 一 学期课 时 计 划第 1 周 第 课(章、单元)第 节 第 1 课时 年 月 日课 题开宗明义章第一课 型讲读课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 力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2、理解文章内容。3、懂得父母生养、培育我们,养育之恩报答不完。4、懂得师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的。了解先王的至德要道就是一颗孝心,以这颗孝心来治理天下,能够让天下人和顺,让国民百姓和睦,上下都没有怨言。过程与方 法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教师要逐节逐句进行指导性的读,使学生读准字音,乃至读通全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万事从孝开始,体会到父母的养育之恩,激起关心父母之情。2、我们懂得自爱,懂得自重,爱自己的身更要爱自己的德行,不使自己的品格、节操受辱。教材分析重 点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知道孝顺父母是每个子女的义务和责任。难 点我们要学习曾子对老师那种谦恭的态度,这样才能受教。教 法讲授法、实践法学 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教 具录音磁带、录音机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激发情感。(播放儿歌小乌鸦爱妈妈。) 师:刚刚这首儿歌好听吗?歌曲里面的小乌鸦是一只什么样的小乌鸦呢?(它关心妈妈,爱妈妈,是一只孝顺的小乌鸦。)说的对,小动物都知道孝顺自己的妈妈,那我们人类呢?(要孝敬父母,爱自己的父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孝经第一课开宗明义章第一,看看课文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板书课题:开宗明义章第一 二、出示原文,体会孝道。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仲尼居,曾子持。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忠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2教师范读。3、学生根据注音自由读。4、学生跟着录音进行试读。 三、再次感知。1、请学生说说应该怎样去读? 2、分小组讨论后回答(读中注意停顿,这篇古文讲了许多道理,念时要轻松、流畅)。 3、指名学生诵读。 4、学生评议。 四、教师指导朗读。 1、教师领读。 2、学生齐读。 3、教师进行点拨(指出不足之处)。 4、学生熟读。 5同桌互读,纠正字音。 6运用各种方式练读。(分组读、男女分读、齐读等。) 7指名读。板书设计:作业布置:将开宗明义章第一读给家长听。教后记: 课 时 计 划第 2 周 第 课(章、单元)第 节 第 2 课时 年 月 日课 题开宗明义章第一课 型复习课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 力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2、理解文章内容。3、懂得父母生养、培育我们,养育之恩报答不完。4、懂得师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的。了解先王的至德要道就是一颗孝心,以这颗孝心来治理天下,能够让天下人和顺,让国民百姓和睦,上下都没有怨言。过程与方 法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教师要逐节逐句进行指导性的读,使学生读准字音,乃至读通全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万事从孝开始,体会到父母的养育之恩,激起关心父母之情。2、我们懂得自爱,懂得自重,爱自己的身更要爱自己的德行,不使自己的品格、节操受辱。教材分析重 点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知道孝顺父母是每个子女的义务和责任。难 点我们要学习曾子对老师那种谦恭的态度,这样才能受教。教 法讲授法、实践法学 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教 具录音磁带、录音机教学过程:一、检查朗读,理解含义。 1、指名朗读。 2、学生自由说理解。 3、小组讨论。 4、全班交流。5、师出示译文并小结。开宗明义章第一讲的就是为什么要讲这篇经文,它的要点是什么。最主要的宗旨就是这句话“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后面还有一句“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所以才叫“开宗明义”。 二、走进文本,深入研讨。 1、出示自学要求: (1)孔子闲居,谁在旁侍坐? (2)曾子是怎样的人? (3)先王的至德要道是什么? (4)孔子对曾子以什么内容展开了教学? (5)我们如何把孝心扩展?谁是孝亲爱民的典范?举几个例子。 你对哪个问题最感兴趣?请说说你的感受。 2、小组讨论。 3、指名回答。 4、师生共同归纳。 5、你还有那些不懂的问题? 三、拓展延伸,继承美德。 孝敬父母自古以来就被人提倡。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故事亲尝汤药 。 1、听老师讲故事。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2、说一说你从故事中知道了什么? 3、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孝敬父母的故事? 四、许下承诺,付之行动。师:听了故事以后,同学们有没有什么想法呢?(学自由发言。)看来同学们有很多想法和感受,那么现在就请大家在小组内展开讨论,说说你们如何在生活中关心父母,尊敬老师。(讨论后在班级中交流汇报。) 五、熟读成诵,练习背出韵律、背出感情。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后记:课 时 计 划第 3 周 第 课(章、单元)第 节 第 3 课时 年 月 日课 题天子章第二课 型复习课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 力1、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3、要真正让社会和谐,人人懂得敬亲孝亲,需要大力提倡孝道的教育,即“德教加被天下”。过程与方 法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言语句,并熟读成诵。2、诵读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我国古文化的博大精深。2、让学生懂得我们只要真正自己做到“爱敬尽于事亲”,做一个孝子,树立榜样,用我们有限的时间、精力、体力,来做这个弘扬孝道的教育工作,德教也就“加于百姓”。教材分析重 点朗读、背诵,理解天子章第二。难 点朗读、背诵,理解天子章第二。教 法讲授法、实践法学 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教 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指名学生朗读开宗明义章。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孝经选篇中的第二篇天子章第二。 3、板书课题天子章第二。这一章经文不长,而义理非常深广。到底是什么呢? 二、初步感知,听读。 1、出示原文,教师范读。【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2、学生根据注音自由读。 3、学生跟着录音进行试读。 三、再次感知。1、请学生说说应该怎样去读? 2、分小组讨论后回答。 3、指名学生诵读。 4、学生评议。 四、教师指导朗读。 1、教师领读。 2、教师进行点拨(指出不足之处)。 3、同桌互读,纠正字音。 4、运用各种方式练读。(分组读、男女分读、齐读等。) 5、指名读。正音正字,指导语气停顿。6、全班齐读。板书设计:作业布置:将天子章第二读给家长听。教后记:课 时 计 划第 4 周 第 课(章、单元)第 节 第 4 课时 年 月 日课 题天子章第二课 型复习课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 力1、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3、要真正让社会和谐,人人懂得敬亲孝亲,需要大力提倡孝道的教育,即“德教加被天下”。过程与方 法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言语句,并熟读成诵。2、诵读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我国古文化的博大精深。2、让学生懂得我们只要真正自己做到“爱敬尽于事亲”,做一个孝子,树立榜样,用我们有限的时间、精力、体力,来做这个弘扬孝道的教育工作,德教也就“加于百姓”。教材分析重 点朗读、背诵,理解天子章第二。难 点朗读、背诵,理解天子章第二。教 法讲授法、实践法学 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教 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检查朗读,理解意思。 1、指名朗读。2、学生结合注释逐字逐句理解。 3、小组讨论。 4、全班交流。 5、师出示译文并小结。 【孝经译文】:孔子说“能够亲爱自己父母的人,就不会厌恶别人的父母,能够尊敬自己父母的人,也不会怠慢别人的父母。以亲爱恭敬的心情尽心尽力地侍奉双亲,而将德行教化施之於黎民百姓,使天下百姓遵从效法,这就是天子的孝道呀!尚书甫刑里说天子一人有善行;万方民众都仰赖他。” 师小结:孔老夫子在孝经中说:“教民亲爱,莫善于孝。”要使社会和谐,人人懂得相亲相爱,最好的教育是孝道的教育。“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让上下能和睦,要讲究礼。这个礼,要从家里做起。以礼治家,则家庭和谐;以礼治国,则社会和谐;以礼待天下人,则世界和谐。礼的根本,就是孝心,就是爱敬。同学们,赶快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吧。二、走进文本,深入研讨。 1、出示自学要求: 天子的孝道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古来就有皇帝行孝治天下的例子。你知道吗?讲讲看。 2、小组讨论。 3、指名回答。 4、师生共同交流。 5、你还有那些不懂的问题?大家一起交流解决。 三、拓展延伸,感知大爱。(多媒体出示)板书设计:作业布置:将诸侯章第三背给家长听。教后记: 课 时 计 划第 5 周 第 课(章、单元)第 节 第 5 课时 年 月 日课 题诸侯章第三课 型复习课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 力1、熟读会背孝经诸侯章第三。2、对照译文初步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过程与方 法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言语句,并熟读成诵。2、诵读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我国古文化的博大精深。2、让学生懂得我们只要真正自己做到“爱敬尽于事亲”,做一个孝子,树立榜样,用我们有限的时间、精力、体力,来做这个弘扬孝道的教育工作,德教也就“加于百姓”。教材分析重 点朗读、背诵,理解天子章第三。难 点朗读、背诵,理解天子章第三。教 法讲授法、实践法学 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教 具1、多媒体课件 2、让学生收集一些有关孝顺的名人名言和故事。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指名学生朗读天子章第三。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孝经选篇中的第三篇诸侯章第三。 3、板书课题诸侯章第三。这一章经文不长,而义理非常深广。到底是什么呢? 二、初步感知,听读。 1、出示原文,教师范读。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2。制节谨度3,满而不溢4。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5,而和其民人6,盖诸侯之孝也。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7。 2、学生根据注音自由读。 3、学生跟着录音进行试读。 三、再次感知。1、请学生说说应该怎样去读? 2、分小组讨论后回答。 3、指名学生诵读。 4、学生评议。 四、教师指导朗读。 1、教师领读。 2、教师进行点拨(指出不足之处)。 3、同桌互读,纠正字音。 4、运用各种方式练读。(分组读、男女分读、齐读等。) 5、指名读。正音正字,指导语气停顿。6、全班齐读。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后记:课 时 计 划第 6 周 第 课(章、单元)第 节 第 6 课时 年 月 日课 题诸侯章第三课 型复习课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 力1、熟读会背孝经诸侯章第三。2、对照译文初步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过程与方 法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言语句,并熟读成诵。2、诵读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我国古文化的博大精深。2、让学生懂得我们只要真正自己做到“爱敬尽于事亲”,做一个孝子,树立榜样,用我们有限的时间、精力、体力,来做这个弘扬孝道的教育工作,德教也就“加于百姓”。教材分析重 点朗读、背诵,理解天子章第三。难 点朗读、背诵,理解天子章第三。教 法讲授法、实践法学 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教 具1、多媒体课件 2、让学生收集一些有关孝顺的名人名言和故事。教学过程:一、检查朗读,理解意思。 1、指名朗读。2、学生结合注释逐字逐句理解。 3、小组讨论。 4、全班交流。 5、师出示译文并小结。 【孝经译文】:身为诸侯,在众人之上而不骄傲,其位置再高也不会有倾覆的危险;生活节俭、慎行法度,财富再充裕丰盈也不会损溢。居高位而没有倾覆的危险,所以能够长久保持自己的尊贵地位;财富充裕而不奢靡挥霍,所以能够长久地守住自己的财富。能够保持富有和尊贵,然后才能保住家国的安全,与其黎民百姓和睦相处。这大概就是诸侯的孝道吧。诗经小雅小曼篇中说战战兢兢,就像身临深水潭边恐怕坠落,脚踩薄冰之上担心陷下去那样,小心谨慎地处事。” 师小结:这一章书,是讲明诸侯的孝道,包括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在内,所以在上不骄和制节谨度、为诸侯孝道的基本条件,列为第三章。侯能长期保持他的财富和地位,不让富贵离开他的身子,那他自然有权祭祀社稷之神,而保有社稷。有权管辖人民,而和悦相处。这样的居上不骄、和制节谨度的作风,才是诸侯当行的孝道。二、走进文本,深入研讨。 1、出示自学要求:诸侯是天子政令的实施者,诸侯的品行也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孔子在“诸侯之孝?你知道吗?讲讲看。 2、小组讨论。 3、指名回答。 4、师生共同交流。 5、你还有那些不懂的问题?大家一起交流解决。 三、拓展延伸,感知大爱。(多媒体出示)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后记:课 时 计 划第 7周 第 课(章、单元)第 节 第 7 课时 年 月 日课 题卿大夫章第四课 型讲读课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 力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了解文章大意。3、理解重点词语。4、懂得卿大夫的孝行,从服饰、言论、行动都必须要合乎先王所制定的礼制,为民众作出表率,才能够保全宗庙祭祀,以事奉君上。过程与方 法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教师要逐节逐句进行指导性的读,使学生读准字音,乃至读通全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卿大夫完全地做到了三点,即服饰、言语、行为都符合礼法道德。2、明白卿大夫的孝道,是为民众作出表率教材分析重 点体会卿大夫为民众作出表率。难 点我们要学习卿大夫为民众作出表率,这样才能不断进步。教 法讲授法、实践法学 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教 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古诗导入,激发情感。 板书课题:卿大夫章第四 二、出示原文,体会孝道。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盖卿大夫之孝也。诗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2教师范读。3、学生根据注音自由读。4、学生跟着录音进行试读。 三、再次感知。1、请学生说说应该怎样去读? 2、分小组讨论后回答(读中注意停顿,这篇古文讲了许多道理,念时要轻松、流畅)。 3、指名学生诵读。 4、学生评议。 四、教师指导朗读。 1、教师领读。 2、学生齐读。 3、教师进行点拨(指出不足之处)。 4、学生熟读。 5同桌互读,纠正字音。 6运用各种方式练读。(分组读、男女分读、齐读等。) 7指名读。五、理解重点词语1. 卿大夫:卿是王朝和诸侯国中的高级官员,又称上大夫,地位比大夫略高。2. 法服:按照礼法制定的服装。古代服装的式样、着色、花纹、质料等,不同的等级,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规定。3. 法言:合乎礼法的言论。4. 德行:合乎道德规范的行为。5. 非法不言:不符合礼法的话不说,言必守法。6. 非道不行:不符合道德的事不做,行必遵道。7. 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行都合乎礼义,用不着斟酌选择。8. 口过: 言语的过失。9. 怨恶:怨恨,不满。10. 三者备:三者,指服、言、行,即法服、法言、德行。备,完备齐全。11. 宗庙:古代祭祀祖宗的屋舍。12. 夙夜匪懈,以事一人:出自诗经大雅烝民篇,原诗是赞美周宣王的卿大夫仲山甫,从早到晚,毫无懈怠,竭心尽力地侍奉宣王一人。夙,早。匪,非,不。懈,松懈,懈怠。一人,指周天子。六、运用各种方式朗读体会。(分组读、男女分读、齐读等。)板书设计: 卿大夫做到了三点 服饰、言语、行为都符合礼法道德作业布置:将卿大夫章第四读给家长听。教后记: 课 时 计 划第 8 周 第 课(章、单元)第 节 第 8 课时 年 月 日课 题卿大夫章第四课 型讲读课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 力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懂得文章大意。3、诵读体会卿大夫的孝行,从服饰、言论、行动都必须要合乎先王所制定的礼制,为民众作出表率,才能够保全宗庙祭祀,以事奉君上。过程与方 法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教师要逐节逐句进行指导性的读,使学生读准字音,乃至读通全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卿大夫完全地做到了三点,即服饰、言语、行为都符合礼法道德。2明白卿大夫的孝道,是为民众作出表率教材分析重 点熟读成诵难 点我们要学习卿大夫的孝道,为民众作出表率。教 法讲授法、实践法学 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教 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检查朗读,理解含义。 1、指名朗读。 2、学生自由说理解。 3、小组讨论。 4、全班交流。5、师出示译文并小结。卿大夫章第四讲的就是为什么要讲这篇经文,它的要点是什么。 二、走进文本,深入研讨。 1、出示自学要求:同桌相互讲述大意。章节浅译不合乎先代圣王礼法所规定的服装,不敢穿在身上;不合乎先代圣王礼法的言语,不敢说出口;不合乎先代圣王规定的道德行为,不敢做出来。因此,不合礼法的言语不说,不合正道的行为不做;言语合于礼法,行为合于正道,就不用斟酌选择了。因此,言谈遍于天下,但从没有什么过失;虽然举止遍于天下,但从不会招致怨恨。完全地做到了这三点,即服饰、言语、行为都符合礼法道德,然后才能长久地保住自己的宗庙,祭祀先祖。这就是卿大夫的孝道。诗经大雅烝民篇里说:卿大夫从早到晚整天都要尽心尽力地侍奉天子,而不能有所松懈、怠慢。2、小组讨论。我们如何把忠心扩展?谁是忠心的典范?举几个例子。 3、指名回答。 4、师生共同归纳。 5、你还有那些不懂的问题? 三、拓展延伸,继承美德。 忠心自古以来就被人提倡。现在就让我们了解有关忠心的一个故事。 1、听老师讲故事。 2、说一说你从故事中知道了什么? 3、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忠心的故事? 四、许下承诺,付之行动。师:听了故事以后,同学们有没有什么想法呢?(学自由发言。)看来同学们有很多想法和感受,那么现在就请大家在小组内展开讨论。(讨论后在班级中交流汇报。) 五、熟读成诵,注意韵律和感情。板书设计:卿大夫的孝道,是为民众作出表率作业布置:熟读成诵教后记:课 时 计 划第 9 周 第 课(章、单元)第 节 第 9 课时 年 月 日课 题士章第五课 型讲读课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 力1、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过程与方 法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言语句,并熟读成诵。2、诵读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从小做个尊敬长辈的好孩子。教材分析重 点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了解士族的孝道。难 点朗读、背诵,理解士章第五。教 法讲授法、实践法学 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教 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激发情感。(大屏幕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师:刚刚这首歌好听吧,歌曲内容是什么?生自由回答。说的对,这首歌意在劝诫忙碌奔波的人们不要忘记操劳一生的父母,写出了这种对老人、对父母的关爱和对亲情的怀念。今天我们来学习孝经选篇中的第五篇士章,看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板书课题:士章第五。 解题:士族是古代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 3、学生跟着录音进行试读。 二、初步感知,听读。(出示课件原文):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1、教师范读2、学生根据注音自由读3、学生跟着录音进行试读三、再次感知。1、请学生说说应该怎样去读?2、分小组讨论后回答(读中注意停顿,这篇古文讲了一个道理,念时要轻松、流畅)。3、指名学生诵读。4、学生评议。四、教师指导朗读。1、教师领读。2、利用多种方式读。(分组读、男女分读、齐读等。3、教师进行点拨(指出不足之处)。4、学生熟读。五、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含义,体会孝道。1、学生自由说理解。2、小组讨论,谈谈自己的看法。3、重点理解。事:奉侍。 禄位:俸禄和职位。 夙兴夜寐:夙(s):早。兴:起来。寐:睡。早起早睡。形容做事勤奋。 忝(tin):辱,有愧于。4、全班交流汇报。用奉侍父亲的态度去奉侍母亲,那爱心是相同的;用奉侍父亲的态度去奉侍国君,崇敬之心也是相同的。所以奉侍母亲是用爱心,奉侍国君是用崇敬之心,两者兼而有之的是对待父亲。因此用孝道来奉侍国君就是忠诚,用尊敬之道奉侍上级则顺从。能做到忠诚与顺从地奉侍国君和上级,然后就能保住自已的俸禄和职位,并能守住自已对祖先的祭祀。这就是士人的孝道啊!诗经里说:“要早起晚睡,努力工作,不要玷辱了生育你的父母!”5、理解课文大意后再读文,练习读出韵律、读出感情。六、课堂小结,提练要点。1、教师小结:这一章书,是说明古代士族相当于现代初级公务员的孝道。第一,要尽忠职守。第二,要尊敬长辈上级。2、作为一个小学生我们该如何尊敬长辈呢?谈谈自己的看法。板书设计: 士章第五第一:要尽忠职守。第二:要尊敬长辈上级作业布置:将士章第五读给家长听。教后记:课 时 计 划第 10 周 第 课(章、单元)第 节 第 10 课时 年 月 日课 题庶人章第六课 型讲读课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 力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2、理解文章内容,知道上自天子下至百姓都要做到孝。3、懂得父母生养、培育我们,养育之恩报答不完。过程与方 法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言语句,并熟读成诵。2、诵读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我国古文化的博大精深。2、体会到父母的养育之恩,激起关心父母之情。教材分析重 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难 点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知道孝顺父母是每个子女的义务和责任。教 法讲授法、实践法学 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教 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出示士章第五1、接龙读。2、摇头晃脑读。二、歌曲导入,激发情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孝经 中庶人章第六 ,看看课文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板书课题:庶人章第六。学习“庶人”一词,理解意思。 二、学习课文,体会孝道。师:前几课我们学习了天子和为官的人如何尽他们的孝道,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老百姓是怎样尽孝的。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2播放视频:范读课文。3同桌互读,纠正字音。4.指名读。 5逐句讲解:(1)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慎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解释:利用自然的季节,认清土地的高下优劣,行为谨慎,节省俭约,以此来孝养父母,这就是普通老百姓的孝道了。(2)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解释:所以上自天子下至普通老百姓,不论尊卑高下,孝道是无始无终,永恒存在的。有人担心自己不能做到孝,那是没有的事情。6理解课文大意后再读文,练习读出韵律、读出感情。 7运用各种方式练读。(分组读、分男女读、齐读等。) 三、中华美德,继承发扬。 师:看来,每个人都应该尽孝,无论你的身份地位多么尊贵或多么卑微,对父母的孝心是永远不能忘的。因为父母生养了我们,对我们有养育之恩。他们也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教会我们开口说第一句话,走出第一步路所以孝敬父母也是一种中华传统美德,自古以来就被人提倡。 四、许下承诺,付之行动。 师:刚刚我们听了孝敬父母的故事,说说你们如何在生活中关心父母,孝敬父母。(讨论后在班级中交流汇报。)五、齐声诵读庶人章第六板书设计:孝敬父母是中华传统美德作业布置:将庶人章第六背给家长听。教学后记: 课 时 计 划第 11周 第 课(章、单元)第 节 第 11课时 年 月 日课 题三才章第七课 型讲读课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 力1、熟读孝经三才章第七。2、对照难理解词语解释初步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过程与方 法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言语句,并熟读成诵。2、诵读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我国古文化的博大精深。2、让学生懂得让自己做一个孝子,用有限的时间、精力、体力,真正自己做到“爱敬尽于事亲”。教材分析重 点朗读、背诵,理解三才章第七。难 点朗读、背诵,理解三才章第七。教 法讲授法、实践法学 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教 具1、多媒体课件 2、让学生收集一些有关孝顺的名人名言和故事。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指名学生朗读庶人章第六。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孝经选篇中的第七篇三才章第七。 3、板书课题三才章第七。这一章经文有点长,但义理非常深广。到底是什么呢? 二、初步感知,听读。 1、出示原文,教师范读。 曾子曰: 甚哉!孝之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于德义,而民兴行;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2、学生根据注音自由读后跟着录音进行试读。 三、再次感知。1、请学生说说应该怎样去读?2、分小组讨论后回答。3、指名学生诵读。4、学生评议。5、对照难理解词语解释初步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多媒体出示)【词语注释】(1). 甚哉,孝之大也:孝顺的道理多么高深伟大啊!甚,很,非常。哉,语气词,表示感叹。大,这里主要指孝道内涵的广博和作用的广大。(2). 天之经:如天道日月星辰的运转,永恒不变。经,常规,原则,指永恒不变的规律。(3). 地之义:如地道顺承天道,孕育万物,各得其宜。孝道又源于地道,所以人要取法于地道,如地道顺承天道一样,终身奉养孝顺父母。义,适宜。(4). 民之行:是说孝道是人的一切行为中最根本的品行,是符合人本性的必然行为。行,品行,行为。(5). 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天地这种经常不变的道理,人们应当效法它。是,因此,由此。则,效法。因地之利:善用土地顺承万物的利益。(6). 则天之明:效法上天明照宇宙的道理。四、教师指导朗读。 1、教师领读。 2、教师进行点拨(指出不足之处)。3、同桌互读,纠正字音。 4、运用各种方式练读。(分组读、男女分读、齐读等。)板书设计:孝道是贯通天、地、人三才为一作业布置:将三才章第七读给家长听。教后记:课 时 计 划第 12 周 第 课(章、单元)第 节 第 12 课时 年 月 日课 题三才章第七课 型讲读课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 力1、熟读会背孝经三才章第七。2、对照译文初步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过程与方 法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言语句,并熟读成诵。2、诵读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我国古文化的博大精深。2、让学生懂得天包罗万象,地孕育万物,人的孝道是百行之首。我们自己真正做到“爱敬尽于事亲”,做一个孝子,为他人树立榜样。教材分析重 点朗读、背诵,理解三才章第七。难 点朗读、背诵,理解三才章第七。教 法讲授法、实践法学 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教 具1、多媒体课件 2、让学生收集一些有关孝顺的名人名言和故事。教学过程:一、检查朗读,理解意思。 1、指名朗读。2、学生结合注释逐字逐句理解。 3、小组讨论。 4、全班交流。 5、师出示译文并小结。 三才章第七译文:曾子听了孔子说明孝道后说:孝顺的道理多么高深伟大啊!孔子继续说:孝道,如天道的运转,永恒不变;如土地顺承万物,各得其宜;是人类必有的行为。天地这种永恒不变的道理,人们应当效法它。效法上天明照宇宙的道理,善用土地顺承万物的利益,用来教化天下人民。因此,施行教化,不用严肃的态度就能成功。推行政治,不用严厉的手段而天下自可太平。先王看见教化可以感化人民,就率先实行博爱,因此没有人遗弃他的父母亲;向人民陈述道德仁义,使人民奋起而实行;并率先实行恭敬谦让,人民因此不会发生纷争;再以礼仪音乐来引导人民,人民就和顺亲睦相处;教导人民什么事情值得喜欢,什么事情应该厌恶,人民知道有禁令,就不会犯法了。诗经小雅节南山篇上说:名声显赫的太师尹氏,人民全都仰望你呀!二、走进文本,深入研讨。 1、出示自学要求:孝道是贯通天、地、人三才为一的道理。你知道吗?讲讲看。 2、小组讨论。 3、指名回答。 4、师生共同交流。5、你还有那些不懂的问题?大家一起交流解决。6再读文,读出韵律、读出感情。 7运用各种方式练读。(分组读、分男女读、齐读等。)三、拓展延伸,感知大爱。(多媒体出示)中华美德,继承发扬。四、许下承诺,付之行动。 师:刚刚我们听了孝敬的故事,说说你们如何在生活中关心他人,孝敬父母。(讨论后在班级中交流汇报。)五、齐声诵读三才章第七板书设计:天包罗万象,地孕育万物,人的孝道是百行之首作业布置:将三才章第七背给家长听。教学后记: 课 时 计 划第 7周 第 课(章、单元)第 节 第 13课时 年 月 日课 题广扬名章第十四课 型讲读课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 力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了解文章大意。3、理解重点词语。4、懂得侍奉父母亲能尽孝, 奉事兄长能尽敬。过程与方 法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教师要逐节逐句进行指导性的读,使学生读准字音,乃至读通全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懂得侍奉父母亲能尽孝, 奉事兄长能尽敬。2、明白孝道。教材分析重 点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难 点我们要学习孝道,这样才能不断进步。教 法讲授法、实践法学 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教 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 古诗导入,激发情感。 板书课题:广扬名章第十四二、 出示原文,体会孝道。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 2教师范读。3、学生根据注音自由读。4、学生跟着录音进行试读。 三、再次感知。1、请学生说说应该怎样去读? 2、分小组讨论后回答(读中注意停顿,这篇古文讲了许多道理,念时要轻松、流畅)。 3、指名学生诵读。4、学生评议。 四、教师指导朗读。 1、教师领读。 2、学生齐读。 3、教师进行点拨(指出不足之处)。 4、学生熟读。 5同桌互读,纠正字音。 6运用各种方式练读。(分组读、男女分读、齐读等。)7指名读。五、体会含义孔子说“君子侍奉父母亲能尽孝,所以能把对父母的孝心移作对国君的忠心;奉事兄长能尽敬,所以能把这种尽敬之心移作对前辈或上司的敬顺;在家里能处理好家务,所以会把理家的道理移於做官治理国家。因此说能够在家里尽孝悌之道、治理好家政的人,其名声也就会显扬於后世了。”六、运用各种方式朗读体会。(分组读、男女分读、齐读等。)板书设计: 广扬名章第十四 侍奉父母亲能尽孝, 奉事兄长能尽敬作业布置:广扬名章第十四读给家长听教后记: 课 时 计 划第 8 周 第 课(章、单元)第 节 第 14课时 年 月 日课 题广扬名章第十四课 型讲读课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 力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懂得文章大意。3、诵读体会在家里能处理好家务能尽孝。过程与方 法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教师要逐节逐句进行指导性的读,使学生读准字音,乃至读通全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明白孝道。2、体会懂得侍奉父母亲能尽孝, 奉事兄长能尽敬。教材分析重 点熟读成诵难 点诵读体会在家里能处理好家务能尽孝。教 法讲授法、实践法学 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教 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检查朗读,。 1、指名朗读。 2、学生自由说理解。 3、小组讨论。4、全班交流。5、回顾含义孔子说“君子侍奉父母亲能尽孝,所以能把对父母的孝心移作对国君的忠心;奉事兄长能尽敬,所以能把这种尽敬之心移作对前辈或上司的敬顺;在家里能处理好家务,所以会把理家的道理移於做官治理国家。因此说能够在家里尽孝悌之道、治理好家政的人,其名声也就会显扬於后世了。” 1、出示自学要求:同桌相互讲述大意。2、小组讨论。我们如何把忠心扩展?谁是忠心的典范?举几个例子。 3、指名回答。 4 、师生共同归纳。 5、你还有那些不懂的问题?三、拓展延伸,继承美德。 孝道自古以来就被人提倡。现在就让我们了解有关孝道的一个故事。1、听老师讲故事。2、说一说你从故事中知道了什么? 3、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孝道的故事?四、许下承诺,付之行动。师:听了故事以后,同学们有没有什么想法呢?(学自由发言。)看来同学们有很多想法和感受,那么现在就请大家在小组内展开讨论。(讨论后在班级中交流汇报。) 五、熟读成诵,注意韵律和感情。板书设计: 广扬名章第十四在家里能处理好家务能尽孝作业布置:熟读成诵教后记:课 时 计 划第 周 第 课(章、单元)第 节 第15 课时 年 月 日课 题谏诤章第十五课 型讲读课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 力1、能用现代汉语理解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过程与方 法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言语句,并熟读成诵。2、诵读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从小做个尊敬长辈的好孩子。教材分析重 点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了解士族的孝道。难 点朗读、背诵,理解谏诤章第十五。教 法讲授法、实践法学 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教 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激发情感。(大屏幕播放歌曲。)师:刚刚这首歌好听吧,歌曲内容是什么?生自由回答。说的对,这首歌意在劝诫忙碌奔波的人们不要忘记操劳一生的父母,写出了这种对老人、对父母的关爱和对亲情的怀念。今天我们来学习孝经选篇中的谏诤章第十五,题看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板书课:谏诤章第十五 3、学生跟着录音进行试读。 二、初步感知,听读。(出示课件原文):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1、教师范读2、学生根据注音自由读3、学生跟着录音进行试读三、再次感知。1、请学生说说应该怎样去读?2、分小组讨论后回答(读中注意停顿,念时要轻松、流畅)。3、指名学生诵读。4、学生评议。四、教师指导朗读。1、教师领读。2、利用多种方式读。(分组读、男女分读、齐读等。)3、教师进行点拨(指出不足之处)。4、学生熟读。五、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含义,体会孝道。1、学生自由说理解。2、小组讨论,谈谈自己的看法。3、全班交流汇报。用奉侍父亲的态度去奉侍母亲,那爱心是相同的;用奉侍父亲的态度去奉侍国君,崇敬之心也是相同的。所以奉侍母亲是用爱心,奉侍国君是用崇敬之心,两者兼而有之的是对待父亲。因此用孝道来奉侍国君就是忠诚,用尊敬之道奉侍上级则顺从。这就是士人的孝道啊!诗经里说:“要早起晚睡,努力工作,不要玷辱了生育你的父母!”劝告也是孝道的体现。5、理解课文大意后再读文,练习读出韵律、读出感情。六、课堂小结,提练要点。1、教师小结:这一章书,是说明古代人孝道的方式。2、作为一个小学生我们该如何尊敬长辈呢?谈谈自己的看法。板书设计: 谏诤章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