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481名高职高专类大学生自我成长报告的分析.doc_第1页
对481名高职高专类大学生自我成长报告的分析.doc_第2页
对481名高职高专类大学生自我成长报告的分析.doc_第3页
对481名高职高专类大学生自我成长报告的分析.doc_第4页
对481名高职高专类大学生自我成长报告的分析.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481名高职高专类大学生自我成长报告的分析仲稳山(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泰州,225300)【摘要】通过对481名高职高专类大学生自我成长报告的分析,发现高职高专生对学校及专业产生极低的认同感、成就动机匮乏、学习动力不足、交往技巧缺乏、容易发生校园恋情及性交行为,并且在人格上具有敏感、自卑、冲动和偏执等不良特征,因此,重新构建真正适合高职高专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显得非常紧迫。【关键词】高职高专 自我成长 心理健康辅导引言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无论是高职高专的院校数量还是高职高专类的在校大学生人数,都已经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截至2007年,全国高等院校共19091所,其中高职高专已达1168所,本科为741所),但是【1】高职院校大学生大都是本科的落榜者,整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比本科学生起点低,普遍有失败者心态,对读高职缺乏正确认识,学习动力缺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因此,如何重新培育高职高专类大学生的自信,激发其学习职业技术的兴趣,减少或消除各类原发的或继发的心理障碍,应成为现代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的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文献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主要发表于医学类杂志,多采用心理卫生评定量表进行自评或他评,如SCL-90、DSQ、LES、SAS、SDS、UPI、MMPI、EPQ等,运用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必要的统计学处理,来探讨大学生的心理状况;第二类主要发表于教育类及其他各类杂志,是对各种经验和现象的归纳、总结及推论,属于综述性文章,常采用定性的方法来描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本课题组不主张完全依赖于量表的测试和教条地使用量表的结果,认为既然不论何种量表的设计如何周密,其在信度和效度上都不可能同时达到完美的程度,那么量表的结果也就不能够完全反映出被试者的心理真实,同时也反对在完全没有实证材料与数据的基础上,根据对客观现象的主观推测,定性地分析研究被试者的心理真实,因此,在本次研究中,本课题组对高职高专类大学生的自我成长报告采取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力求能够触及他们的心理真实,为构建真正适合高职高专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奠定基础。1.研究过程及方法 整个研究过程可以分为5个阶段:一是宣传阶段,本课题组成员分别到泰州市广播电视大学、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省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4所高职高专学校,对中高年级的在校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宣传;二是报名阶段,各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鼓励有心理帮助需求的学生自愿报名参加心理健康团体辅导班;三是辅导阶段,本课题组成员与各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工作人员一起对自愿报名的学员进行团体辅导,辅导时间为16周,每周1次,每次90分钟;四是报告阶段,每期团体辅导结束后,本课题组成员布置所有学员在安静、舒适、隐蔽的环境下撰写自我成长报告,报告必须能够反映学员自己真实的心理状况;五是材料收集筛选阶段,本课题组在遵循保密原则的前提下,对学员完成的自我成长报告进行初步分析,剔除无效报告。 自2007年7月至2009年1月,本课题组共开设了三期心理健康团体辅导班:第一期,2007年10月到2008年元月,学员为100名;第二期,2008年4月到2008年7月,学员为200名;第三期,2008年10月到2009年元月,学员为200名。三期共收到自我成长报告500份,剔除无效报告19份,合格报告481份,有效率为96.2。2.结果与分析2.1高职高专学生对高考及录取学校的评价表1高职高专学生对高考及录取学校的评价项目第一期(n=97)第二期(n=193)第三期(n=191)合计(n=481)肯定反应人数(名)百分率肯定反应人数(名)百分率肯定反应人数(名)百分率肯定反应人数(名)百分率ABCD95268597.926.88.25.11905521898.428.410.84.118960251198.931.413.05.7474141542498.529.311.24.9注:项目中的A表示“自认为是高考的失败者”, B表示“自认为被高职高专录取纯属无奈”, C表示“对所学专业不满意”,D表示“对教师教学水平不满意”。从表1和自我成长报告的内容分析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高职高专类大学生认为自己是高考的失败者,并把亲历的高考看成是自己人生中所受的重大打击之一;近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自己是被服从志愿所录取或者是在没有其他退路时才选择了高职高专;入学报到时不但没有新鲜感、成就感和自豪感,反而会产生一种无地自容的羞耻感,觉得对不起养育自己的父母、培养自己的老师和关心自己的亲朋好友;【2】在与同龄人交往的过程中,羞于表明自己的高职生身份;对校园环境、师资力量及各种服务设施等往往采取情绪化的过低评价;由于对学校及专业产生极低的认同感,许多学生的成就动机缺如,学习动力不足,对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表现出淡漠和无所谓。本课题组分析产生上述结果的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高职高专在现实中遭遇到了被认可却不被认同的命运;【3】二是社会上许多人很难分清职高与高职的区别;三是许多高职高专是在2000年以后建校的,师资队伍及教学设施等教育资源严重匮乏、高等教育的专业底蕴不足、文化育人氛围不浓;【4】四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及工作岗位对学历层次的限制,使得高职高专类大学生的就业前景远不如本科毕业生。2.2高职高专学生对人际交往的自我评价从表2和自我成长报告的内容分析中可以看出:较少的同学曾经有过入学适应障碍;大部分同学渴望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但有近五分之一的学生自认为缺乏交往技巧;许多同学认为由于与父母、老师及其他同学的关系比较紧张,自己不得不采取自我封闭的方式来维护自尊;部分同学不能主动交往,喜欢被人包容和接纳;部分同学因气质性害羞或挫折性事件,害怕并拒绝与人交往。表2高职高专学生对人际交往的自我评价项目第一期(n=97)第二期(n=193)第三期(n=191)合计(n=481)肯定反应人数(名)百分率肯定反应人数(名)百分率肯定反应人数(名)百分率肯定反应人数(名)百分率EFGHI915171199.215.417.511.39.2203433271910.317.617.113.99.819403124219.920.916.212.510.948898162499.918.516.812.810.1注:项目中的E表示“有过入学适应障碍”, F表示“认为自己缺乏交往技巧”, G表示“与父母、老师、同学等关系紧张”,H表示“总是被动交往”,I表示“害怕并拒绝交往”。高职高专学生比本科生较少产生入学障碍的原因可能有如下三点:一是大部分高职高专是在本省行政区域内招生,生源地与就读地在语言、饮食、风俗习惯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二是高职高专教育主要是职业技术教育,而非学科教育,对学生的理论要求低于实践要求;三是高职高专的学习竞争不太激烈,从普通的高中生转化为普通的高职高专生,不会形成较严重的角色转换障碍。当初步适应学校的学习与生活环境后,高职高专学生迫切需要改善自己的人际交往。此时,由于与高中同学的长期分离,高考所带来的痛苦因缺乏与本科生的比较而逐渐消褪,许多同学开始在同等学历层次和相似经历的同学中寻找友谊。本次研究还发现,高职高专学生特别注重宿舍友谊的建立,学生的日常交往经常发生在宿舍内部,而舍际交往、班级内部交往与班际交往、校级内部交往与校际交往,除了异性之间的情感交流外,都没有舍内交往更能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2.3高职高专学生对恋爱和性的自我分析表3高职高专学生对恋爱和性的自我分析项目第一期(n=97)第二期(n=193)第三期(n=191)合计(n=481)肯定反应人数(名)百分率肯定反应人数(名)百分率肯定反应人数(名)百分率肯定反应人数(名)百分率JKL10(1)20(0)25(3)10.320.625.725(3)50(1)71(9)12.925.936.723(2)55(3)78(7)12.028.740.858(6)125(4)174(19)12.025.936.1注:项目中的J表示“自述初中有过恋情(性交)”,K表示“自述高中有过恋情(性交)”, L表示“自述大学有过恋情(性交)”。从表3中可以看出,高职高专学生在大学阶段产生恋情及发生性交行为的比例远远高于高中和初中阶段,但这一数据仍然与高职高专校园内的现状不相吻合,事实上,高职高专生谈恋爱已经成为校园内一道特殊的风景线,从学校附近出租房爆满的现象就可以做出如此判断。对表3的结果和自我成长报告的内容可以做如下分析:一是初中学生发生的所谓“恋情”并不是真正的恋爱,而是青春期初期的少年对异性的一种好奇,但十分之一多的比例也提醒学校和家长要对初中生开展恰当的性知识教育;二是高中阶段自述产生恋情的比例较高,发生性交的数量反而降低,主要是由于我国高中阶段的学习压力太大,学生渴望从异性的情感交流中,获得一种情绪的调节,来减轻对不可预知的高考和未来的焦虑,但此时处于青春中期的高中生,开始重视情感的交流,而对性交行为较为慎重;三是大学阶段出现恋爱泛滥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方面是高中阶段的教师和部分家长,为了升学率,竟用“只要进入大学,就可以自由恋爱”的信息,误导高中生;另一方面是大部分大学生由于没有升学的压力(除部分专心于“专转本”的学生外),空闲时间增多,加之高职高专院校内的休闲娱乐活动较少,许多人开始用谈恋爱的方式来增加生活的乐趣,打发无聊和空虚的时光。2.4高职高专学生对情绪和人格的自我分析表4高职高专学生对情绪和人格的自我分析项目第一期(n=97)第二期(n=193)第三期(n=191)合计(n=481)肯定反应人数(名)百分率肯定反应人数(名)百分率肯定反应人数(名)百分率肯定反应人数(名)百分率MNOPQRST57131018135.17.21.03.110.318.41.03.116185733417118.29.32.53.617.121.23.65.6211779304091010.98.93.64.715.720.94.75.242421319739917248.78.72.73.915.120.53.54.9注:项目中的M表示“自述情绪易波动”,N表示“自述心情易抑郁”,O表示“自述曾离家出走”,P表示“自述曾自杀过”,Q表示“自述很自卑”,R表示“自述很敏感”,S表示“自述很冲动”,T表示“自述很偏执”。从表4可以看出:自述非常敏感的学生比例最高,自述比较自卑的比例排列第二。结合自我成长报告的内容研究发现,凡自述自己心情易抑郁、易波动、曾离家出走过和曾自杀过的高职高专生一般都具有敏感、自卑、冲动和偏执的人格。在继续对此类学生的不良人格和消极情绪的成因进行分析时,还发现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在诸多影响因素中都占据主要地位,但对学生不良人格形成影响最严重的还是不良的家庭因素,主要包括家教不良、家庭暴力和父母关系异常。从现有的自我成长报告中已经明显地看出,高职高专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紧张、性情暴戾、情绪不稳、猜疑心重以及攻击性强等心理问题都与大学入学前的家庭因素有关。3.讨论本次研究是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481名学生的自我成长报告所进行的分析。自我成长报告与量表测试相比有两点优越性:一是前者是被试主动的自我暴露,后者是被试的被动反映;二是前者是在无阻抗或阻抗较小的情况下的心理剖析,掩饰性低,真实性强,可信度高,而后者则是在施测人员的指导下,对现有量表条目的主观反应,在各类心理测试泛滥的社会背景下,许多人已经对部分量表内容有所了解,在回答各个条目时,有希望获得较好分数的倾向,如果完全依赖于量表的得分,有可能获得与现实相反的结果。当然,采用自我成长报告分析法也存在许多缺点:一是花费时间较长,研究人员需要对每一篇报告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二是每个人在自我报告时,都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