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_圆的切线(初中_中考_练习题有详细答案).pdf_第1页
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_圆的切线(初中_中考_练习题有详细答案).pdf_第2页
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_圆的切线(初中_中考_练习题有详细答案).pdf_第3页
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_圆的切线(初中_中考_练习题有详细答案).pdf_第4页
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_圆的切线(初中_中考_练习题有详细答案).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 3 3 章 圆 中考题集 章 圆 中考题集 3939 3 23 2 点 点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圆的切线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圆的切线 2011 菁优网 2 解答题 1 2009 肇庆 如图 O 的直径 AB 2 AM 和 BN 是它的两条切线 DE 切 O 于 E 交 AM 于 D 交 BN 于 C 设 AD x BC y 1 求证 AM BN 2 求 y 关于 x 的关系式 3 求四边形 ABCD 的面积 S 并证明 S 2 2 2009 宜昌 已知 如图 1 把矩形纸片 ABCD 折叠 使得顶点 A 与边 DC 上的动点 P 重 合 P 不与点 D C 重合 MN 为折痕 点 M N 分别在边 BC AD 上 连接 AP MP AM AP 与 MN 相交于点 F O 过点 M C P 1 请你在图 1 中作出 O 不写作法 保留作图痕迹 2 与是否相等 请你说明理由 3 随着点 P 的运动 若 O 与 AM 相切于点 M 时 O 又与 AD 相切于点 H 设 AB 为 4 请你通过计算 画出这时的图形 图 2 3 供参考 3 2009 烟台 如图 AB BC 分别是 O 的直径和弦 点 D 为上一点 弦 DE 交 O 于点 E 交 AB 于点 F 交 BC 于点 G 过点 C 的切线交 ED 的延长线于 H 且 HC HG 连接 BH 交 O 于点 M 连接 MD ME 求证 1 DE AB 2 HMD MHE MEH 3 4 2009 芜湖 如图 在 Rt ABC 中 斜边 BC 12 C 30 D 为 BC 的中点 ABD 的 外接圆 O 与 AC 交于 F 点 过 A 作 O 的切线 AE 交 DF 的延长线于 E 点 1 求证 AE DE 2 计算 AC AF 的值 5 2009 温州 如图 在 ABC 中 C 90 AC 3 BC 4 0 为 BC 边上一点 以 0 为圆心 OB 为半径作半圆与 BC 边和 AB 边分别交于点 D 点 E 连接 DE 1 当 BD 3 时 求线段 DE 的长 2 过点 E 作半圆 O 的切线 当切线与 AC 边相交时 设交点为 F 求证 FAE 是等腰三 角形 6 2009 泰安 将一个量角器和一个含 30 度角的直角三角板如图 1 放置 图 2 是 由它抽象出的几何图形 其中点 B 在半圆 O 的直径 DE 的延长线上 AB 切半圆 O 于点 F 且 BC OD 1 求证 DB CF 2 当 OD 2 时 若以 O B F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 ABC 相似 求 OB 7 2009 沈阳 如图 AB 是 O 的直径 点 C在 AB 的延长线上 CD 与 O 相切于点 D 4 C 20 度 求 CDA 的大小 8 2009 上海 在直角坐标平面内 O 为原点 点 A 的坐标为 1 0 点 C 的坐标为 0 4 直线 CM x 轴 如图所示 点 B 与点 A 关于原点对称 直线 y x b b 为常数 经过 点 B 且与直线 CM 相交于点 D 连接 OD 1 求 b 的值和点 D 的坐标 2 设点 P 在 x 轴的正半轴上 若 POD 是等腰三角形 求点 P 的坐标 3 在 2 的条件下 如果以 PD 为半径的圆 P 与圆 O 外切 求圆 O 的半径 9 2009 清远 如图 已知 AB 是 O 的直径 过点 O 作弦 BC 的平行线 交过点 A 的切线 AP 于点 P 连接 AC 1 求证 ABC POA 2 若 OB 2 OP 求 BC 的长 10 2009 莆田 已知 如图 BC 是以线段 AB 为直径的 O 的切线 AC 交 O 于点 D 过 点 D 作弦 DE AB 垂足为点 F 连接 BD BE 1 仔细观察图形并写出四个不同的正确结论 不添加其它字母和辅助线 不必证明 2 A 30 CD 求 O 的半径 r 5 11 2009 宁波 已知 如图 O 的直径 AB 与弦 CD 相交于 E O 的切线 BF 与弦 AD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 F 1 求证 CD BF 2 连接 BC 若 O 的半径为 4 cos BCD 求线段 AD CD 的长 12 2009 南充 如图 半圆的直径 AB 10 点 C 在半圆上 BC 6 1 求弦 AC 的长 2 若 P 为 AB 的中点 PE AB 交 AC 于点 E 求 PE 的长 13 2009 梅州 如图 矩形 ABCD 中 AB 5 AD 3 点 E 是 CD 上的动点 以 AE 为直径 的 O 与 AB 交于点 F 过点 F作 FG BE 于点 G 1 当 E 是 CD 的中点时 tan EAB 的值为 证明 FG 是 O 的切线 2 试探究 BE 能否与 O 相切 若能 求出此时 DE 的长 若不能 请说明理由 14 2009 龙岩 如图 已知点 E 在 ABC 的边 AB 上 以 AE 为直径的 O与 BC 相切于点 D 且 AD 平分 BAC 求证 AC BC 6 15 2009 临沂 如图 AC 是 O 的直径 PA PB 是 O 的切线 A B 为切点 AB 6 PA 5 求 1 O 的半径 2 sin BAC 的值 16 2009 来宾 如图 AB 为 O 的直径 CD 与 O 相切于点 C 且 OD BC 垂足为 F OD 交 O 于点 E 1 证明 BE CE 2 证明 D AEC 3 若 O 的半径为 5 BC 8 求 CDE 的面积 17 2009 济宁 如图 ABC 中 C 90 AC 4 BC 3 半径为 1 的圆的圆心 P 以 1 个 单位 s 的速度由点 A 沿 AC 方向在 AC 上移动 设移动时间为 t 单位 s 1 当 t 为何值时 P与 AB 相切 2 作 PD AC 交 AB 于点 D 如果 P 和线段 BC 交于点 E 证明 当时 四边 形 PDBE 为平行四边形 18 2009 济南 1 已知 如图 在平行四边形 ABCD 中 E F 是对角线 BD 上的两点 且 BF DE 求证 AE CF 7 2 已知 如图 AB 是 O 的直径 CA 与 O 相切于点 A 连接 CO 交 O 于点 D CO 的延长线交 O 于点 E 连接 BE BD ABD 30 求 EBO 和 C 的度数 19 2009 衡阳 如图 AB 是 O 的直径 弦 BC 2cm ABC 60 度 1 求 O 的直径 2 若 D 是 AB 延长线上一点 连接 CD 当 BD 长为多少时 CD 与 O 相切 3 若动点 E 以 2cm s 的速度从 A 点出发沿着 AB 方向运动 同时动点 F 以 1cm s 的速度 从 B 点出发沿 BC 方向运动 设运动时间为 t s 0 t 2 连接 EF 当 t 为何值时 BEF 为直角三角形 20 2009 德州 如图 O 的直径 AB 4 C 为圆周上一点 AC 2 过点 C 作 O 的切线 l 过点 B 作 l 的垂线 BD 垂足为 D BD 与 O 交于点 E 1 求 AEC 的度数 2 求证 四边形 OBEC 是菱形 21 2009 达州 如图 O 的弦 AD BC 过点 D 的切线交 BC 的延长线于点 E AC DE 交 BD 于点 H DO 及延长线分别交 AC BC 于点 G F 1 求证 DF 垂直平分 AC 2 求证 FC CE 3 若弦 AD 5cm AC 8cm 求 O 的半径 8 22 2009 长沙 在 Rt ABC 中 ACB 90 D 是 AB 边上一点 以 BD 为直径的 O 与边 AC 相切于点 E 连接 DE 并延长 与 BC 的延长线交于点 F 1 求证 BD BF 2 若 BC 6 AD 4 求 O 的面积 23 2009 滨州 如图 PA 为 O 的切线 A 为切点 直线 PO 与 O 交于 B C 两点 P 30 连接 AO AB AC 求证 ACB APO 24 2009 安徽 如图 MP 切 O 于点 M 直线 PO 交 O 于点 A B 弦 AC MP 求证 MO BC 25 2008 漳州 如图 A B C 三点在 O 上 1 2 1 判断 OA 与 BC 的位置关系 并说明理由 2 求证 四边形 OABC 是菱形 3 过 A 作 O 的切线交 CB 的延长线于 P 且 OA 4 求 APB 的周长 9 26 2008 宜昌 如图 O 的半径 OD 经过弦 AB 不是直径 的中点 C 过 AB 的延长线 上一点 P 作 O 的切线 PE E 为切点 PE OD 延长直径 AG 交 PE 于点 H 直线 DG 交 OE 于点 F 交 PE 于点 K 1 求证 四边形 OCPE 是矩形 2 求证 HK HG 3 若 EF 2 FO 1 求 KE 的长 27 2008 孝感 如图 AB 为 O 的直径 PQ 切 O 于 T AC PQ 于 C 交 O于 D 1 求证 AT 平分 BAC 2 若 AD 2 TC 求 O 的半径 28 2008 天津 如图 在梯形 ABCD 中 AB CD O 为内切圆 E 为切点 求 AOD 的度数 若 AO 8cm DO 6cm 求 OE 的长 29 2008 双柏县 如图 AB 是 O 的直径 PA 切 O 于 A OP 交 O于 C 连 BC 若 P 30 求 B 的度数 10 30 2008 临沂 如图 Rt ABC 中 ACB 90 AC 4 BC 2 以 AB 上的一点 O 为圆心 分别与均 AC BC 相切于点 D E 求 O 的半径 求 sin BOC 的值 11 答案与评分标准 解答题 1 2009 肇庆 如图 O 的直径 AB 2 AM 和 BN 是它的两条切线 DE 切 O 于 E 交 AM 于 D 交 BN 于 C 设 AD x BC y 1 求证 AM BN 2 求 y 关于 x 的关系式 3 求四边形 ABCD 的面积 S 并证明 S 2 考点 切线的性质 矩形的性质 切割线定理 专题 计算题 证明题 压轴题 分析 1 根据切线的性质得到它们都和直径垂直就可证明 2 作直角梯形的另一高 构造一个直角三角形 根据切线长定理和勾股定理列方程 再 表示出关于 y 的函数关系式 3 根据直角梯形的面积公式表示梯形的面积 再根据求差法比较它们的大小 解答 证明 1 AB 是直径 AM BN 是切线 AM AB BN AB AM BN 2 解 过点 D 作 DF BC于 F 则 AB DF 由 1 AM BN 四边形 ABFD 为矩形 DF AB 2 BF AD x DE DA CE CB 都是切线 根据切线长定理 得 DE DA x CE CB y 在 Rt DFC 中 DF 2 DC DE CE x y CF BC BF y x x y 2 22 y x 2 化简 得 y x 0 3 由 1 2 得 四边形的面积 S AB AD BC 2 x 12 即 S x x 0 x 2 x 2 2 0 当且仅当 x 1 时 等号成立 x 2 即 S 2 点评 此题综合运用了切线的性质定理 切线长定理 勾股定理以及求差法比较两个数的大 小 2 2009 宜昌 已知 如图 1 把矩形纸片 ABCD 折叠 使得顶点 A 与边 DC 上的动点 P 重 合 P 不与点 D C 重合 MN 为折痕 点 M N 分别在边 BC AD 上 连接 AP MP AM AP 与 MN 相交于点 F O 过点 M C P 1 请你在图 1 中作出 O 不写作法 保留作图痕迹 2 与是否相等 请你说明理由 3 随着点 P 的运动 若 O 与 AM 相切于点 M 时 O 又与 AD 相切于点 H 设 AB 为 4 请你通过计算 画出这时的图形 图 2 3 供参考 考点 切线的性质 翻折变换 折叠问题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专题 作图题 综合题 动点型 分析 1 以 MP 的中点为圆心 以 MP 的长为半径作 O 则 O 过 M P C 三点 2 解法 1 假设两者相等 则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 MN DC 由 D 90 可得 MN AD 又 A 与 P 关于点 F 对称 P与 D 不重合 与 过一点 A 只能作一条直线与已知 直线 MN 垂直 矛盾 故假设不成立 解法 2 由折叠的性质知 MN AP 在 Rt AFN 中 cos FAN 在 Rt ADP 中 cos PAD 由 FAN PAD 可得 又 P 与 D 不重合 故 可得 与是不相等 3 作辅助线连接 HO并延长交 BC于 J 根据折叠的性质知 MN 垂直平分 AP 可得 AM DM AM 为 O 的切线 可得 AMD CMP AMB 90 又 BAM AMB 90 可得 13 CMP BAM B C 90 可证 ABM MCD MC AB BM CP 由 AD 为 O 的切线 可得 OJ AD 故 JH CP MOJ MPC 设 PD 的长为 x 则 PC AB x OJ PC OH AB OJ 可求出 O 的半径 又 MC AB 故在 Rt MCP 中 运用勾股定理可将 PD 的长 求出 解答 解 1 如图 2 解法一 与不相等 假设 则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得 MN DC D 90 DC AD MN AD 据题意得 A 与 P 关于 MN 对称 MN AP 据题意 P 与 D 不重合 这与 过一点 A 只能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 MN 垂直 矛盾 假设不成立 不成立 解法二 与不相等 理由如下 P A 关于 MN 对称 14 MN 垂直平分 AP cos FAN D 90 cos PAD FAN PAD P 不与 D 重合 P 在边 DC 上 AD AP 从而 3 AM 是 O 的切线 AMP 90 CMP AMB 90 BAM AMB 90 CMP BAM MN 垂直平分 AD MA MP B C 90 ABM MCD MC AB 4 设 PD x 则 CP 4 x BM PC 4 x 连接 HO 并延长交 BC 于 J AD 是 O 的切线 15 JHD 90 HDCJ 为矩形 OJ CP MOJ MPC OJ CP MO MP 1 2 OJ 4 x OH MP 4 OJ 4 x MC2 MP2 CP2 4 x 2 4 x 2 16 解得 x 1 即 PD 1 PC 3 BC BM MC PC AB 3 4 7 点评 此题作为压轴题 综合考查切线的性质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 3 2009 烟台 如图 AB BC 分别是 O 的直径和弦 点 D 为上一点 弦 DE 交 O 于点 E 交 AB 于点 F 交 BC 于点 G 过点 C 的切线交 ED 的延长线于 H 且 HC HG 连接 BH 交 O 于点 M 连接 MD ME 求证 1 DE AB 2 HMD MHE MEH 考点 切线的性质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垂径定理 专题 证明题 分析 1 连接 OC 证明 BFG OCH 90 即可 2 连接 BE 证明 HMD DEB EMB 即可 解答 证明 1 连接 OC 16 HC HG HCG HGC 1 分 HC 切 O 于 C 点 OCB HCG 90 2 分 OB OC OCB OBC 3 分 HGC BGF OBC BGF 90 4 分 BFG 90 即 DE AB 5 分 2 连接 BE 由 1 知 DE AB AB 是 O 的直径 6 分 BED BME 7 分 四边形 BMDE 内接于 O HMD BED 8 分 HMD BME BME 是 HEM 的外角 BME MHE MEH 9 分 HMD MHE MEH 10 分 点评 此题综合性较强 主要考查了切线的性质 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的性质 等腰三角形 的性质 内接四边形的性质 4 2009 芜湖 如图 在 Rt ABC 中 斜边 BC 12 C 30 D 为 BC 的中点 ABD 的 外接圆 O 与 AC 交于 F 点 过 A 作 O 的切线 AE 交 DF 的延长线于 E 点 1 求证 AE DE 2 计算 AC AF 的值 考点 切线的性质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圆周角定理 圆内接四边形的 性质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专题 代数几何综合题 分析 1 连接 OA OB 证明 ABD 为等边三角形后根据三心合一的定理求出 OAC 60 求出四边形 ABDF 内接于圆 O 利用切线的性质求出 AE DE 2 由 1 可得 ABD 为等边三角形 易证 ADF ACD 可得 AD2 AC AF 17 解答 证明 1 在 Rt ABC 中 BAC 90 C 30 D 为 BC 的中点 ABD 60 AD BD DC ABD 为等边三角形 2 分 O 点为 ABD 的中心 内心 外心 垂心三心合 连接 OA OB BAO OAD 30 OAC 60 3 分 又 AE 为 O 的切线 OA AE OAE 90 EAF 30 AE BC 6 分 又 四边形 ABDF 内接于圆 O FDC BAC 90 AEF FDC 90 即 AE DE 8 分 2 由 1 知 ABD 为等边三角形 ADB 60 ADF C 30 FAD DAC ADF ACD 则 10 分 AD2 AC AF 又 AD BC 6 AC AF 36 12 分 点评 本题考查了圆的切线性质 及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 运用切线的性质来进行计算或论 证 常通过作辅助线连接圆心和切点 利用垂直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有关问题 5 2009 温州 如图 在 ABC 中 C 90 AC 3 BC 4 0 为 BC 边上一点 以 0 为圆心 OB 为半径作半圆与 BC 边和 AB 边分别交于点 D 点 E 连接 DE 1 当 BD 3 时 求线段 DE 的长 2 过点 E 作半圆 O 的切线 当切线与 AC 边相交时 设交点为 F 求证 FAE 是等腰三 角形 18 考点 切线的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 质 专题 代数几何综合题 分析 1 由 DB 为直径可以得到 DEB C 90 由此可以证明 Rt DBE Rt ABC 有 把 AC BD AB 的值即可求得 DE 的值 2 由弦切角定理可得 B FED 再由等角的余角相等知 A FEA 故 AF EF 解答 解 1 C 90 AC 3 BC 4 AB 5 DB 为直径 DEB C 90 又 B B DBE ABC 即 DE 2 解法一 连接 OE EF 为半圆 O 的切线 DEO DEF 90 AEF DEO DBE ABC A EDB 又 EDO DEO AEF A FAE 是等腰三角形 解法二 连接 OE EF 为切线 AEF OEB 90 19 C 90 A B 90 OE OB OEB B AEF A FAE 是等腰三角形 点评 本题利用了勾股定理 直径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切线的概念和性质 相似三角形的判 定和性质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等知识 综合性比较强 6 2009 泰安 将一个量角器和一个含 30 度角的直角三角板如图 1 放置 图 2 是 由它抽象出的几何图形 其中点 B 在半圆 O 的直径 DE 的延长线上 AB 切半圆 O 于点 F 且 BC OD 1 求证 DB CF 2 当 OD 2 时 若以 O B F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 ABC 相似 求 OB 考点 切线的性质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解直角三角形 专题 综合题 分析 1 连接 OF 判断 OBCF 是平行四边形 2 首先分析相似三角形的对应顶点 从而得到角对应相等 再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 求解 解答 证明 1 连接 OF 如图 AB 切半圆 O于 F OF AB CB AB BC OF BC OD OD OF BC OF 四边形 OBCF 是平行四边形 DB CF 2 以 O B F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 ABC 相似 OFB ABC 90 OBF BFC BFC A 20 OBF A OFB 与 ABC 相似 A 与 BOF 是对应角 BOF 30 OB BFO 与 ABC 相似 A 与 OBF 是对应角 OBF 30 OB 4 故 OB 的长为或 4 点评 此题综合运用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 能够正确分析相似三角形的对应顶点 从 而得到有关的角对应相等 7 2009 沈阳 如图 AB 是 O 的直径 点 C在 AB 的延长线上 CD 与 O 相切于点 D C 20 度 求 CDA 的大小 考点 切线的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 CD 与 O 相切于点 D 则连接 OD CDO 90 求 CDA 的大小的问题可以转化为 求 ADO 的问题 解答 解 如图 连接 OD CD 与 O 相切于点 D CDO 90 C 20 COD 90 20 70 OD OA A ADO 又 ADO A COD 35 21 CDA CDO ADO 125 点评 本题考查了圆的切线性质 及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 运用切线的性质来进行计算或论 证 常通过作辅助线连接圆心和切点 利用垂直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有关问题 8 2009 上海 在直角坐标平面内 O 为原点 点 A 的坐标为 1 0 点 C 的坐标为 0 4 直线 CM x 轴 如图所示 点 B 与点 A 关于原点对称 直线 y x b b 为常数 经过 点 B 且与直线 CM 相交于点 D 连接 OD 1 求 b 的值和点 D 的坐标 2 设点 P 在 x 轴的正半轴上 若 POD 是等腰三角形 求点 P 的坐标 3 在 2 的条件下 如果以 PD 为半径的圆 P 与圆 O 外切 求圆 O 的半径 考点 切线的性质 坐标与图形性质 勾股定理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专题 综合题 分类讨论 分析 1 先求出点 B 的坐标 由直线过点 B 把点 B 的坐标代入解析式 可求得 b 的值 点 D 在直线 CM 上 其纵坐标为 4 利用求得的解析式确定该点的横坐标即可 2 POD 为等腰三角形 有三种情况 PO OD PO PD DO DP 故需分情况讨论 要 求点 P 的坐标 只要求出点 P 到原点 O 的距离即可 3 结合 2 可知 O 的半径也需根据点 P 的不同位置进行分类讨论 解答 解 1 B 与 A 1 0 关于原点对称 B 1 0 y x b 过点 B 1 b 0 b 1 y x 1 当 y 4 时 x 1 4 x 3 D 3 4 2 作 DE x 轴于点 E 则 OE 3 DE 4 OD 若 POD 为等腰三角形 则有以下三种情况 22 以 O 为圆心 OD 为半径作弧交 x 轴的正半轴于点 P1 则 OP1 OD 5 P1 5 0 以 D 为圆心 DO 为半径作弧交 x 轴的正半轴于点 P2 则 DP2 DO 5 DE OP2 P2E OE 3 OP2 6 P2 6 0 取 OD 的中点 M 过 M 作 OD 的垂线交 x 轴的正半轴于点 P3 则 OP3 DP3 易知 OMP3 DCO 综上所述 符合条件的点 P 有三个 分别是 P1 5 0 P2 6 0 P3 0 3 当 P1 5 0 时 P1E OP1 OE 5 3 2 OP1 5 P1D P 的半径为 O 与 P 外切 O 的半径为 5 2 当 P2 6 0 时 P2D DO 5 OP2 6 P 的半径为 5 O 与 P 外切 O 的半径为 1 当 P3 0 时 P3D OP3 P 的半径为 23 O 与 P 外切 O 的半径为 0 即此圆不存在 点评 本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 注意到分情况讨论时解决本题的关键 9 2009 清远 如图 已知 AB 是 O 的直径 过点 O 作弦 BC 的平行线 交过点 A 的切线 AP 于点 P 连接 AC 1 求证 ABC POA 2 若 OB 2 OP 求 BC 的长 考点 切线的性质 圆周角定理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专题 代数几何综合题 分析 1 由 BC OP 可得 AOP B 根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直角可知 C 90 再根据 切线的性质知 OAP 90 从而可证 ABC POA 2 根据 ABC POA 和已知边的长可将 BC 的长求出 解答 解 1 证明 BC OP AOP B AB 是直径 C 90 PA 是 O 的切线 切点为 A OAP 90 C OAP ABC POA 2 ABC POA 24 OB 2 PO OA 2 AB 4 BC 8 B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切线的性质等知识 综合性比较强 10 2009 莆田 已知 如图 BC 是以线段 AB 为直径的 O 的切线 AC 交 O 于点 D 过 点 D 作弦 DE AB 垂足为点 F 连接 BD BE 1 仔细观察图形并写出四个不同的正确结论 不添加其它字母和辅助 线 不必证明 2 A 30 CD 求 O 的半径 r 考点 切线的性质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圆周角定理 专题 综合题 分析 1 由 BC 是 O 的切线 DF AB 得 AFD CBA 90 根据 DE BC 和垂径定理知 弧 BD 弧 BE DF FE BD BE 由等边对等角得 E EDB 再由圆周角定理得 A E 可 证 BDF BEF BDF BAD 2 当 A 30 时 BD r C 60 再根据 Rt BCD 中 tan60 可求得 r 2 解答 解 1 BC AB AD BD DF FE BD BE BDF BEF BDF BAD BDF BEF A E DE BC 等 2 AB 是 O 的直径 ADB 90 又 A 30 BD ABsinA ABsin30 AB r 又 BC 是 O 的切线 25 CBA 90 C 60 在 Rt BCD 中 CD tan60 r 2 点评 本题利用了切线的性质 垂径定理 圆周角定理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锐角三角函数 的概念求解 11 2009 宁波 已知 如图 O 的直径 AB 与弦 CD 相交于 E O 的切线 BF 与弦 AD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 F 1 求证 CD BF 2 连接 BC 若 O 的半径为 4 cos BCD 求线段 AD CD 的长 考点 切线的性质 圆周角定理 解直角三角形 专题 综合题 分析 1 根据 运用垂径定理的推论得到 AB CD 根据切线的性质定理得到 AB BE 从而证明平行 2 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到 A C 根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得到直角 ABD 再结 合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求解 解答 解 1 直径 AB 平分 26 AB CD BF 与 O 相切 AB 是 O 的直径 AB BF CD BF 2 连接 BD AB 是 O 的直径 ADB 90 在 Rt ADB 中 cos A cos C AB 4 2 8 AD AB cos A 8 6 AB CD 于 E 在 Rt AED 中 cos A cos C sin A DE AD sin A 6 直径 AB 平分 CD 2DE 3 点评 熟练运用垂径定理的推论 切线的性质定理 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 能够利用锐角三 角函数的知识解直角三角形 12 2009 南充 如图 半圆的直径 AB 10 点 C 在半圆上 BC 6 1 求弦 AC 的长 2 若 P 为 AB 的中点 PE AB 交 AC 于点 E 求 PE 的长 27 考点 切线的性质 勾股定理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专题 综合题 分析 AB 是半圆的直径 点 C 在半圆上 ACB 90 在直角 ABC 中根据勾股定理就得到 AC 的长 易证 AEP ABC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相等 就可以求出 PE 的长 解答 解 1 AB 是半圆的直径 点 C 在半圆上 ACB 90 在 Rt ABC 中 AC 2 PE AB APE 90 ACB 90 APE ACB 又 PAE CAB AEP ABC PE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并且本题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对 应边的比相等 13 2009 梅州 如图 矩形 ABCD 中 AB 5 AD 3 点 E 是 CD 上的动点 以 AE 为直径 的 O 与 AB 交于点 F 过点 F作 FG BE 于点 G 1 当 E 是 CD 的中点时 tan EAB 的值为 证明 FG 是 O 的切线 2 试探究 BE 能否与 O 相切 若能 求出此时 DE 的长 若不能 请说明理由 考点 切线的性质 勾股定理 矩形的性质 圆周角定理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直 角三角形 专题 动点型 分析 1 在 Rt ADE 中 已知了 DE AD 的长 可求出 DEA 的正切值 由于 DEA 和 28 EAB 是两条平行线的内错角 因此它们的正切值相等 由此得解 连接 OF 证 OF FG 即可 由于 O F 分别是 AE AB 的中点 因此 OF 是 ABE 的中位线 即 OF BE 由于 FG BE 可证得 OF FG 即可得出所证的结论 2 先假设 BE 能与 O 相切 则 AE BE 即 AEB 90 易证得 ADE ECB 可得 AD DE EC CB 设 DE 的长为 x 然后用 x 表示出 CE 的长 代入上面的比例关系中 可得 出一个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 若 BE 能与 O 相切 那么方程的解即为 DE 的长 若方程无 解 则说明 BE 不可能与 O 相切 解答 解 1 过 E 作 EH AB 于点 H 则 EF AD 3 AF DE AB 故 tan EAB 法一 在矩形 ABCD 中 AD BC ADE BCE 又 CE DE ADE BCE 得 AE BE EAB EBA 连接 OF 则 OF OA OAF OFA OFA EBA OF EB FG BE FG OF FG 是 O 的切线 法二 提示 连 EF DF 证四边形 DFBE 是平行四边形 2 法一 假设 BE 能与 O 相切 AE 是 O 的直径 AE BE 则 DEA BEC 90 又 EBC BEC 90 DEA EBC Rt ADE Rt CEB 设 DE x 则 EC 5 x AD BC 3 得 整理得 x2 5x 9 0 b2 4ac 25 36 11 0 该方程无实数根 点 E 不存在 BE 不能与 O 相切 法二 若 BE 能与 O 相切 因 AE 是 O 的直径 则 AE BE AEB 90 设 DE x 则 EC 5 x 29 由勾股定理得 AE2 EB2 AB2 即 9 x2 5 x 2 9 25 整理得 x2 5x 9 0 b2 4ac 25 36 11 0 该方程无实数根 点 E 不存在 BE 不能与 O 相切 法三 本题可以通过判断以 AB 为直径的圆与 DC 是否有交点来求解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圆周角定理 矩形的性质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解直角三角形 的应用等知识 涉及的知识点较多 难度较大 14 2009 龙岩 如图 已知点 E 在 ABC 的边 AB 上 以 AE 为直径的 O与 BC 相切于点 D 且 AD 平分 BAC 求证 AC BC 考点 切线的性质 角平分线的性质 专题 证明题 分析 连接 OD 则 OA OD 1 3 OD BC 由 AD 平分 BAC 1 2 3 可知 AC OD 故 ACD 90 解答 证明 连接 OD 1 分 OA OD 1 3 3 分 AD 平分 BAC 1 2 2 3 6 分 OD AC 7 分 BC 是 O 的切线 OD BC 8 分 AC BC 10 分 30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圆切线及角平分线的性质 比较简单 15 2009 临沂 如图 AC 是 O 的直径 PA PB 是 O 的切线 A B 为切点 AB 6 PA 5 求 1 O 的半径 2 sin BAC 的值 考点 切线的性质 勾股定理 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专题 综合题 分析 连 OB OP 由切线性质知 OBP 和 OAP 为直角三角形且全等 从而知道 PO 垂直 平分 AB 利用勾股定理 求出 PD 在 OAD 中求 OA 解答 解 1 连接 PO OB 设 PO 交 AB 于 D PA PB 是 O 的切线 PAO PBO 90 PA PB APO BPO AD BD 3 PO AB PD 在 Rt PAD 和 Rt POA 中 tan APD AO 即 O 的半径为 2 在 Rt AOD 中 DO 31 sin BA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圆的切线性质及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 运用切线的性质来进行计算或论证 常通过作辅助线连接圆心和切点 利用垂直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有关问题 16 2009 来宾 如图 AB 为 O 的直径 CD 与 O 相切于点 C 且 OD BC 垂足为 F OD 交 O 于点 E 1 证明 BE CE 2 证明 D AEC 3 若 O 的半径为 5 BC 8 求 CDE 的面积 考点 切线的性质 勾股定理 垂径定理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专题 综合题 分析 1 根据 OD BC 运用垂径定理得到弧 BE 弧 CE 再根据等弧对等弦证明 2 结合切线的性质定理和等角的余角相等 把 D 转化为 OCB 再根据等边对等角和 圆周角定理的推论进行证明 3 根据垂径定理可以求得 DE 边上的高 CF 只需求得 DE 的长 要求 DE 的长 求得 OD 的长减去 OE 的长就可 根据勾股定理首先求得 OF 的长 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得 OD 的长 解答 解 1 BC 是 O 的弦 半径 OE BC BE CE 2 连接 OC CD 与 O 相切于点 C OCD 90 OCB DCF 90 D DCF 90 32 OCB D OB OC OCB B B AEC D AEC 3 在 Rt OCF 中 OC 5 CF 4 OF 3 COF DOC OFC OCD Rt OCF Rt ODC 即 DE OD OE 5 S CDE DE CF 4 点评 此题综合运用了垂径定理 切线的性质定理 圆周角定理的推论 勾股定理以及相似 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17 2009 济宁 如图 ABC 中 C 90 AC 4 BC 3 半径为 1 的圆的圆心 P 以 1 个 单位 s 的速度由点 A 沿 AC 方向在 AC 上移动 设移动时间为 t 单位 s 1 当 t 为何值时 P与 AB 相切 2 作 PD AC 交 AB 于点 D 如果 P 和线段 BC 交于点 E 证明 当时 四边 形 PDBE 为平行四边形 考点 切线的性质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专题 综合题 分析 1 当 P 在移动中与 AB 相切时 设切点为 M 连接 PM 根据 APM ABC 可求 得 t 的值 2 由 BC AC PD AC 易得 BC DP 再分别求得 PD BE 的值 证明其相等 即可得 出四边形 PDBE 为平行四边形的结论 33 解答 解 1 当 P 在移动中与 AB 相切时 设切点为 M 连接 PM 则 AMP 90 APM ABC AP t AB 4 分 2 证明 BC AC PD AC BC DP 当时 AP PC 4 EC BE BC EC 3 ADP ABC 34 PD PD BE 当 t 时 四边形 PDBE 为平行四边形 9 分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切线的性质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18 2009 济南 1 已知 如图 在平行四边形 ABCD 中 E F 是对角线 BD 上的两点 且 BF DE 求证 AE CF 2 已知 如图 AB 是 O 的直径 CA 与 O 相切于点 A 连接 CO 交 O 于点 D CO 的延长线交 O 于点 E 连接 BE BD ABD 30 求 EBO 和 C 的度数 考点 切线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圆周角定理 专题 计算题 证明题 分析 1 先证明 BCF DAE 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 AE CF 2 先求出 EBO 再利用同弧所对的圆心角等于圆周角的 2 倍 可求出 AOC 从而求出 C 的度数 解答 证明 1 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D BC AD BC ADE FBC 1 分 在 ADE 和 CBF 中 AD BC ADE FBC DE BF ADE CBF 2 分 AE CF 3 分 2 解 DE 是 O 的直径 DBE 90 1 分 ABD 30 EBO DBE ABD 90 30 60 2 分 AC 是 O 的切线 CAO 90 3 分 又 AOC 2 ABD 60 C 180 AOC CAO 180 60 90 30 4 分 点评 利用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以及切线的性质 圆的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直角 同弧所对的圆心角等于圆周角的 2 倍 19 2009 衡阳 如图 AB 是 O 的直径 弦 BC 2cm ABC 60 度 35 1 求 O 的直径 2 若 D 是 AB 延长线上一点 连接 CD 当 BD 长为多少时 CD 与 O 相切 3 若动点 E 以 2cm s 的速度从 A 点出发沿着 AB 方向运动 同时动点 F 以 1cm s 的速度 从 B 点出发沿 BC 方向运动 设运动时间为 t s 0 t 2 连接 EF 当 t 为何值时 BEF 为直角三角形 考点 切线的性质 含 30 度角的直角三角形 圆周角定理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专题 代数几何综合题 分析 1 根据已知条件知 BAC 30 已知 AB 的长 根据直角三角形中 30 锐角所对 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 AB 的长 即 O 的直径 2 根据切线的性质知 OC CD 根据 OC 的长和 COD 的度数可将 OD 的长求出 进而 可将 BD 的长求出 3 应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当 EF BC 时 BEF 为直角三角形 根据 BEF BAC 可 将时间 t 求出 当 EF BA 时 BEF 为直角三角形 根据 BEF BCA 可将时间 t 求出 解答 解 1 AB 是 O 的直径 ACB 90 ABC 60 BAC 180 ACB ABC 30 AB 2BC 4cm 即 O 的直径为 4cm 2 如图 1 CD 切 O 于点 C 连接 OC 则 OC OB AB 2cm CD CO OCD 90 BAC 30 COD 2 BAC 60 D 180 COD OCD 30 OD 2OC 4cm BD OD OB 4 2 2 cm 当 BD 长为 2cm CD 与 O 相切 3 根据题意得 BE 4 2t cm BF tcm 如图 2 当 EF BC 时 BEF 为直角三角形 此时 BEF BAC BE BA BF BC 即 4 2t 4 t 2 解得 t 1 36 如图 3 当 EF BA 时 BEF 为直角三角形 此时 BEF BCA BE BC BF BA 即 4 2t 2 t 4 解得 t 1 6 当 t 1s 或 t 1 6s 时 BEF 为直角三角形 点评 本题考查圆周角定理 切线的性质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的 综合应用能力 在求时间 t 时应分情况进行讨论 防止漏解 20 2009 德州 如图 O 的直径 AB 4 C 为圆周上一点 AC 2 过点 C 作 O 的切线 l 过点 B 作 l 的垂线 BD 垂足为 D BD 与 O 交于点 E 1 求 AEC 的度数 2 求证 四边形 OBEC 是菱形 考点 切线的性质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 菱形的判定 圆 周角定理 专题 计算题 证明题 分析 1 AEC 是弧 AC 所对的圆周角 而 AOC 是弧 AC 所对的圆心角 根据同弧所对 的圆周角是圆心角的一半 只要求出 AOC 的度数 则 AEC 的度数可求 2 根据菱形的判定定理 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只要先证得四边形 OBEC 是平行四边形 而 OB OC 都是圆的半径 则四边形 OBEC 是菱形 解答 解 1 在 AOC 中 AC 2 AO OC 2 AOC 是等边三角形 2 分 AOC 60 AEC 30 4 分 证明 2 OC l BD l OC BD 5 分 ABD AOC 60 AB 为 O 的直径 AEB 为直角三角形 EAB 30 7 分 EAB AEC 四边形 OBEC 为平行四边形 8 分 又 OB OC 2 四边形 OBEC 是菱形 9 分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及菱 形的判定 21 2009 达州 如图 O 的弦 AD BC 过点 D 的切线交 BC 的延长线于点 E AC DE 37 交 BD 于点 H DO 及延长线分别交 AC BC 于点 G F 1 求证 DF 垂直平分 AC 2 求证 FC CE 3 若弦 AD 5cm AC 8cm 求 O 的半径 考点 切线的性质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勾股定理 专题 计算题 证明题 分析 1 由 DE 是 O 的切线 且 DF 过圆心 O 可得 DF DE 又由 AC DE 则 DF AC 进而可知 DF 垂直平分 AC 2 可先证 AGD CGF 四边形 ACED 是平行四边形 即可证明 FC CE 3 连接 AO 可先求得 AG 4cm 在 Rt AGD 中 由勾股定理得 GD 3cm 设圆的半径为 r 则 AO r OG r 3 在 Rt AOG 中 由勾股定理可求得 r 解答 证明 1 DE 是 O 的切线 且 DF 过圆心 O DF DE 又 AC DE DF AC DF 垂直平分 AC 2 分 2 由 1 知 AG GC 又 AD BC DAG FCG 又 AGD CGF AGD CGF ASA 4 分 AD FC AD BC 且 AC DE 四边形 ACED 是平行四边形 AD CE FC CE 5 分 3 连接 AO AG GC AC 8cm AG 4cm 在 Rt AGD 中 由勾股定理得 GD2 AD2 AG2 52 42 9cm GD 3 6 分 设圆的半径为 r 则 AO r OG r 3 38 在 Rt AOG 中 由勾股定理得 AO2 OG2 AG2 有 r2 r 3 2 42 解得 r 8 分 O 的半径为cm 点评 本题考查了圆的切线性质 及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 运用切线的性质来进行计算或论 证 常通过作辅助线连接圆心和切点 利用垂直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有关问题 22 2009 长沙 在 Rt ABC 中 ACB 90 D 是 AB 边上一点 以 BD 为直径的 O 与边 AC 相切于点 E 连接 DE 并延长 与 BC 的延长线交于点 F 1 求证 BD BF 2 若 BC 6 AD 4 求 O 的面积 考点 切线的性质 相似多边形的性质 专题 综合题 分析 1 作辅助线 连接 OE 根据切线的性质知 OE AC 已知 ACB 90 可知 OE BC 得 OED F 再根据 OD OE 可知 ODE OED 从而可得 ODE F BD BF 2 根据 AOE ABC 可将 O 的半径求出 代入圆的面积公式 S O r2 计算即可 解答 证明 1 如图 连接 OE AC 切 O 于 E OE AC 又 ACB 90 即 BC AC OE BC 39 OED F 又 OD OE ODE OED ODE F BD BF 2 设 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