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2016年王洼煤矿安全改造项目建设方案(资料)第一章 企业安全生产现状 一、企业基本情况(发展历程)宁夏王洼煤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以东80km处,行政区划属彭阳县王洼镇管辖。是经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建设的区属国有地方骨干煤矿, 于1976年立项设计,1978年列为国家计划并开始筹建,同年暂停缓建。1983年9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决定恢复建设,1984年开工建设,1990年12月简易投产,设计生产能力21万吨/年。2007年依据批准的宁夏固原东部煤田王洼勘探区详查报告及宁夏固原东部煤田王洼勘探区劳沟川井田地质勘探精查报告完成了宁夏王洼煤矿120万吨技术改造。2008年4月完成改制。2008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宁经投资发【2008】155号文件对王洼煤矿项目批复核准。2009年经技术改造设计生产能力达120万吨/年。2012年7月,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以宁经信煤炭发【2012】372号文件对王洼煤矿生产能力核定结果批复,目前矿井生产能力为150万吨/年。(生产能力) 二、煤炭资源和开采地质条件1.资源状况(资源量)王洼煤矿矿井走向平均长度约3.84km,倾斜平均宽约1.58km,井田面积约10.75km2。开采深度+1550至+1150标高,批准开采煤层1.2(现1-2煤层).3.4.5.8.后经补充勘探增加5下.8-2.9参与储量计算, 截止2015年12月25日,王洼煤矿保有资源储量14526.32万吨(其中CY保有量11332.15万吨,BN保有量3194.17)。2015年年底之前累计动用资源量2216.73万吨。2.煤层瓦斯赋存情况1)煤层赋存情况(开采技术条件)全区可采煤层2层(5、8),大部可采煤层2层(1、9),局部可采煤层3层(1-2、5下、8-2)、不可采煤层7层(1-3、4、6、8上、8-3、9下、10)。5煤:在4勘探线上距1-2煤层底板平均间距58m,勘探区内全部可采,分布面积25.05km2,可采面积22.34km2,煤层厚度6.3818.07m,平均10.68m,在L2联络线以东、第34勘探线之间,见煤钻孔厚度均大于15m,煤层厚度特别稳定,巨厚煤层,煤层厚度总体由东向西变薄,中部小隆起的作用,第57勘探线浅部煤层沉积较薄,往南北方向变厚,第8勘探线以南,由于断层F7 的作用,断层下盘煤层被剥蚀变无,出现大面积的风氧化带,煤层结构简单,一般含夹矸3层,最多6层,岩性主要为泥岩和炭质泥岩,煤层对比可靠,属稳定煤层。8煤:在4勘探线上距5煤层底板平均间距33.65m,勘探区内全部可采,分布面积24.17km2,可采面积22.93km2,煤层厚度0.5113.78m,一般8m左右,平均6.11m,厚度变化不大。厚煤层,煤层厚度由西向东有变薄的趋势,但煤层厚度总体变化较小。大部分含夹矸68层,最多12层,夹矸厚度0.051.38m,平均0.29m,个别点的夹矸大于0.80m,夹矸基本稳定,全区可对比细分夹矸岩性主要为泥岩、炭质泥岩,结构极复杂。在第9勘探线以南,由于F7断层和剥蚀作用,存在大片的无煤区,由于煤层从东向西超覆沉积,在盆地的西边缘煤层变薄,上部煤层的覆盖,在西部边缘没有露头,对比可靠,属稳定煤层。2)瓦斯赋存情况根据2013年瓦斯鉴定批复结果,矿井CH4相对涌出量1.00m3/t,绝对涌出量为2.50m3/min。CO2相对涌出量1.16m3/t,绝对涌出量为2.92m3/min。王洼煤矿属瓦斯矿井。3.水文地质类型 全井田含水层属弱富水性,补给条件差,隔水层稳定性好,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即井田水文地质勘探类型为二类一型,即以裂隙充水含水层为主的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床。综合评价划分确定矿井水文地质条件“中等”。 4.煤尘爆炸危险新 勘探报告试验结果表明:井田各可采煤层煤的火焰长度一般大于400mm,抑制煤尘爆炸最低岩粉用量为3090%,平均为81%,均属有爆炸性危险的煤。经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2012年6月鉴定,矿井开采煤层煤尘具有爆炸性结果为火焰长度大于400mm,抑制煤尘爆炸最低岩粉用量为85%,煤尘爆炸指数38.48%,鉴定结果为煤尘具有爆炸性危险。5.自燃发火倾向性经2012年6月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鉴定我矿现开采的五层煤为一类容易自燃煤层,最短自燃发火期1.52.5个月,而在实际开采过程中,自燃发火期更短。矿井自1990年12月投产以来,井下先后自燃发火共90多起,发生地点多在废巷、煤柱、停采线和巷道冒落顶部。6.地温 根据宁夏王洼煤矿技术改造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研究报告,根据各测温钻孔计算出各主要可采煤层的底板温度。利用插值法,做出了1、5、8煤层底板地温等值线图,5、8煤层底板地温等值线图详见图1-2-12。由两煤层底板温度等值线图可看出,两层煤在井田内不同程度的存在热害区,5煤层的一级高温区面积约4.5km2,二级高温区面积约2.5km2;8煤层的一级高温区面积约6.6km2,二级高温区面积约3.1km2。 从勘探区内地温梯度和热害区的分布范围和变化规律分析,地温场明显受构造的控制。区内构造形态以单斜构造为主,地热沿层面传导较好,煤层露头和地层浅部为地热散失创造了条件,故浅部的地温梯度较小,深部地温梯度偏高,并有一、二级热害区存在,且一、二级热害区度主要分布在深部。7.影响安全生产的主要地质条件王洼煤矿主要开采5煤和8煤,5煤煤层顶板岩性以泥岩为主,次为粉砂岩,厚度0.5139.71m,平均厚5.8m。该煤层伪顶较发育,岩性以炭质泥岩为主,小于0.5m。顶采比Km0.54,其中中砂岩单向饱和抗压强度较高, Rc为45.1MPa,抗压强度大,抗变形能力强,稳定性好,属有周期来压强烈顶板;其它岩石:泥岩、粉砂岩、细砂岩Rc均小于2.0MPa,抗变形能力中等;粉砂岩易软化,不耐水浸,抗变形能力较差;易冒落的二类有周期来压顶板。底板岩性以泥岩、粉砂岩为主,少量细砂岩,厚度0.6020.29m,平均厚3.60m。 伪底较发育,岩性以炭质泥岩、细砂岩为主。允许底板单向抗压强度RP7.65 MPa,抗水、抗风化和抗冻能力差,易软化,岩石坚固性差,属极软弱类底板。8煤煤层顶板岩性以粉砂岩、泥岩为主,零星分布粗砂岩,厚度0.5336.02m,平均厚3.79m。该煤层伪顶较发育,岩性以炭质泥岩、粉砂岩为主,小于0.5m。顶采比Km0.65,各类岩石单向饱和抗压强度Rc均小于3.0MPa,抗变形能力差;泥岩易软化,不耐水浸,抗变形能力较差;属易冒落二类有周期来压顶板。底板岩性以泥岩为主,厚度0.5228.92m,平均厚3.68m。伪底较发育,岩性以炭质泥岩、粉砂岩为主。允许底板单向抗压强度低,抗水、抗风化和抗冻能力差,易软化,岩石坚固性差,属极软弱类底板。8.近几年安全事故分析2013年2014年2015年事故起数1271死亡人数100百万吨死亡率0.83%00我矿于发生2013年发生了1起顶板事故导致当事人伤亡,未发生瓦斯、煤尘、水灾、火灾等事故,同时不受冲击地压和热害威胁。安全事故分析:伤亡者未严格按1512-2综采工作面作业规程中关于防止综采工作面大块煤下滑伤人的安全技术措施作业,属个人违章作业,这是导致本次事故发生的主要直接原因;伤亡者实践经验不足,缺乏作业现场自我安全防范意识是导致本次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综采工作面防止煤壁片及大块下滑帮伤人的安全防护设施不可靠,无法确保作业人员作业时的安全是导致此次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综采工作面上下两巷压力及巷道返修量大,现场存在安全管理疏漏,加之习惯性违章作业是本次事故发生的原因;基层单位技术管理力量薄弱,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缺乏实效性、针对性,作业人员安全风险源辨识能力不足,作业现场的安全隐患得不到及时落实整改是导致本次事故的原因;新工人的操作技能、安全防范意识低;加之,综采队伍不断扩充,由原来的一个综采队在短时间内变成目前的四个综采队,每个队的新工人占到全队人数的60%以上是导致本次事故的原因;综采工作面上段过冲刷带(无煤区),为确保煤质,矿上采取了分段开采,分装分运等措施,打破了采面的正规循环,作业中抢时间赶任务,忽视了安全工作是导致本次事故的原因。9.近几年产销情况及安全费用提取与使用情况2013年2014年2015年产量(万吨)161.24154.83149.92销量(万吨)安全费用提取(万元)2418.452322.432248.84安全费用使用2418.452322.432248.84三、2013年至2015年安全改造项目完成情况及效果(一)2013年安全改造具体项目及完成后的效果1、项目具体内容(1)检测监控系统改造(2)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改造(3)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改造(4)井下压风自救系统改造(5)井下供水施救系统改造(6)井下通讯联络系统改造(二)项目资金来源王洼煤矿2013年安全改造项目估算总投资1584万元,其中:申请中央国补助金额为317万元;企业自筹资金1267万元。(三)项目完成效果六大系统的形成,为安全生产提供了巨大的技术支持和保障。1.监测监控系统通过对检测监控系统的改造,瓦斯超限断电及时有效,安全监控设备按规定定期进行调试、校正,性能完好,工作正常。同时装备有一套JSG-8井下自燃火灾束管监测系统,主要对井下束管采样点和人工采样进行分析。各采掘工作面瓦斯传感器严格按照(AQ1029-2007)要求进行安设,监控系统断电和故障闭锁功能灵敏、可靠。2.压风自救系统地面工业广场建有空压机房,现有空压机3台用于井下工作用风,双回路供电,其中:1台LGFD160/015Q27.5/0.8型螺杆式空压机和1台SA300-375A 50.2/0.85螺杆式空压机联合供风,1台备用,总供气量78 m3/min,能够同时满足井下风动工具、压风自救和地面生产系统用风要求。井下压风管路主干管采用低压流体输送钢管,支管采用聚乙烯复合管,共计总长7200m,管径为114mm,井下进、回风巷道均设有压风管路,每隔100m设置三通阀门,采掘工作面的压风管路均接设至距工作面不大于30m处。3.供水施救系统我矿的供水施救管路与消防洒水管路采用同一管路,地面有专供洒水的1个容量为700m3的蓄水池,井下建立了供水施救与消防洒水共用的供水管路系统,并敷设到所有作业场所。主干管采用低压流体输送钢管,支管采用聚乙烯复合管,管路长度总计为7200m,井下主干管管径为159mm,支管管径为114mm,管路均按要求每隔100米设一个三通阀门,采掘工作面的管路均接设至距工作面不大于30m的位置,且有30m的备用胶管能接至工作面。采掘工作面和主运煤系统装有喷雾洒水装置,在总进风巷、总回风巷、回采工作面机巷和风巷、掘进巷道等均设有三通阀门、水幕。现供水施救、消防洒水管路系统正常,能够在紧急情况下为避险人员供水、输送营养液提供条件。4.通信联系系统地面机房设在调度室,装有KTJ4H数字程控交换机一部,WAHY-0.3/0.5KW通讯电缆和KTH矿用防爆本安型电话机通讯,目前井下各点共安装内线电话53部,地面安装内线电话64部,办公外线电话42部,铺设线路8500余米。同时在+1290m井底车场、中央变电所、排水泵房、机电硐室、各皮带机头机尾等重要地点全部安装了通讯电话,保证井下各工作地点,岗位能与地面调度室、领导办公室、主管科队等部门直接联系,确保井上、下通讯畅通。5.人员定位系统改造后的检测监控系统能够满足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AQ6210-2007)、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管理规范的要求,所有入井员工全部携带识别卡,实现了对井下各区域、各部门、各工种、各职务下井人员的实时监测、跟踪定位和安全管理,能够及时、准确的将井下各个区域人员情况动态反映到调度指挥中心,随时掌握井下人员总数及分布状况,为矿井安全管理提供可靠信息。矿井调度室已设人员定位系统地面中心站,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目前已经安装了21台读卡分站。6.紧急避险系统 (1)井下作业人员均配备ZH30型隔离式化学氧自救器,共计1000台。(2)避难硐室紧急避险设施共布置1个永久避难硐室,1个临时避难硐室。两个避难硐室于2014年6月通过验收合格,现已投入使用,通防队日常管理。永久避难硐室按额定100人设计,设于+1380m水平,位于+1380m轨道石门和+1380m运输石门之间;临时避难硐室按额定20人设计,设于+1290m水平。二、2014年安全改造具体项目及完成后的效果(一)项目具体内容1、矿井通风系统2014年王洼煤矿安全技术改造项目投资表项 目单位数量单价(元)估算投资(万元)合 计一、宁夏王洼煤业有限公司(一)、王洼 煤矿1、矿井通风系统300.151主要设备(按名称分列)矿用钢丝骨架聚乙烯管m500012864矿用钢丝网骨架聚乙烯管短节根802401.92塑料管公斤1000151.5塑料管公斤85001512.75防爆水袋条100500.5防爆水袋条300601.8橡胶导风筒节2000830166橡胶风筒弯头节108210.821橡胶导风筒节100048048橡胶风筒弯头节103400.34橡胶导风筒三通节108250.825橡胶导风筒三通节103300.33负压变径风筒节514300.715负压变径风筒节513000.652、监控类系统改造、升级、维修101.02主要设备(按名称分列)空气发生器台1102601.026色谱柱个230000.6地面传输接口台1128211.2821监控分站台5135006.75矿用备用电源台568003.4远程断电开关台343001.29甲烷传感器台40260010.4一氧化碳传感器台40480019.2矿用烟雾传感器台2025005巷道负压传感器台238000.76风速传感器台1042004.2水仓液位传感器台245000.9温度传感器台2038007.6中控机台1120001.2避雷盒台118000.18岩芯管t0.2570000.175本质安全型红外线测温仪台551302.565便携式甲烷报警仪台1502003多种气体测定器台103250.325束管m40001.50.6化学氧自救器台60050130.06反光纸m2100511.0263、矿井防安全设备采购设备采购51.60矿用防爆型三相异步感应电动机台116000016.00减速箱台1150001.50矿用隔爆型可逆真空电磁启动器台6140008.40矿用隔爆型可逆真空电磁启动器台3130003.90交流软起动器台2100002.00矿用隔爆型排沙泵2550000.00污水泵2225000.00污水泵3230000.60监控分站23150004.50监控分站52135002.70调度绞车552000010.00矿灯1001002002.00设备改造更新1258矿井系统排水改造(包括水泵、启动设备等)198矿井系统排水改造(增设高位水池1个,中间水池1个)60主、副井口暖风系统改造80运下运输系统改造5000551、0552工作面排水、供电系统300完善太阳能洗浴设施(二期)100水源井供水网改造20主要设备(按名称分列)110程控交换机36工业电视系统36人员定位系统38合计1820.77(二)项目资金来源王洼煤矿2014年安全改造项目估算总投资1821万元,其中:申请中央国债补助投资金额为364万元;地方政府配套资金73万元,企业自筹资金1384万元。(三)项目完成效果1、综采工作面安装防尘管路和防灭火注氮灌浆管路,可以减少或解除煤尘对综采工作面安全生产威胁,王洼煤矿通过建立井下防尘系统和防灭火注氮灌浆系统,从根本上解决了矿尘对矿井安全生产威胁;减少矿尘对井下空气的污染,有利保护矿工心身健康。井下防尘系统和防灭火注氮灌浆系统建立,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了基础保障,对提高矿山的安全生产水平和抵御事故伤害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意义。2、加强矿井“一通三防”工作,完善监测监控系统,淘汰井下部分陈旧、老化、落后高耗能电气设备。通风设施、防尘设施、安全监控设备、防灭火设施等与煤矿通风相关的设施是矿井“一通三防”四大系统(通风系统、防尘系统、防灭火系统、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到四大系统能否合理、稳定、可靠运行。这些基础设施的布置,既要考虑到它的长远服务,又要考虑到它的构件投入及维护使用,同时要是它的合理性、可靠性、规范化达到要求。还要符合便于生产、安全,维护系统合理、稳定、可靠等要求。管理人员、相关人员要按规定对这些设施完好情况,可靠性进行检查、维护,保持设施灵活、可靠,使其充分发挥作用。搞好矿井“一通三防”关系到煤矿的发展与效益,减少甚至杜绝煤矿事故的发生,为国家和社会创造安定的环境,给职工生命财产能得有效的保证,给煤矿带来无形的效益。对部分电气设备及提升(运输)安全装备进行必要的更新是安全生产的必要保证。三、2014年安全改造具体项目及完成后的效果(一)项目具体内容1、“六大系统”的升级完善2、“一通三防”系统升级完善3、井下巷道维修(二)项目资金来源王洼煤矿2015年安全改造项目估算总投资2248.84万元,企业自筹资金2248.84万元。(三)项目完成效果1、通过对“六大系统”的完善升级,使我矿的抗灾救灾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各大避灾系统更加完善。2、加强矿井“一通三防”工作,完善监测监控系统,淘汰井下部分陈旧、老化、落后高耗能电气设备。通风设施、防尘设施、安全监控设备、防灭火设施等与煤矿通风相关的设施是矿井“一通三防”四大系统(通风系统、防尘系统、防灭火系统、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到四大系统能否合理、稳定、可靠运行。3、通过对变形巷道的维护、返修,提升井下的运输、通风能力,有效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第二章 安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一通三防”存在的问题1.通风系统王洼煤矿属瓦斯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主斜井、副斜井进风,斜风井回风。主扇型号为BDII617型隔爆对旋轴流式通风机2台,1台工作,1台备用,风机的额定风量为3275 m3/s。每台通风机选配YBF315M6型电动机2台,单台电动机功率90kW,电压380V,转速980r/min。随开采深度增加,矿井进、回风巷部分断面小,线路长,供风量不足。2.矿井防尘矿井的防尘管路直径多为57mm89mm,且使用时间长,结垢严重,水量供应不足,造成防尘效果不佳,需要对防尘管路进行更新改造。防尘设施落后,数量不足,除尘效果差,没有按有关规定设置粉尘浓度传感器等。按有关规定安设粉尘浓度传感器及自动喷雾降尘装置,并对淘汰落后注水泵等防尘设备进行更新改造。二、矿井防治水排水系统不完善,排水救灾能力不足。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延续,需在+1250m水平新建一个主水仓,作为该水平的主要水仓。若遇矿井涌水量增大,需对+1380m水平及+1250m水平的水泵排水能力及水仓有效容积进行重新核算,若无法满足矿井正常及最大涌水量的要求时,需对水仓进行改造,并对排水设备进行更换。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王洼矿区一矿北部扩大延伸勘探报告,王洼煤矿井田范围已探明断层有F2逆断层、DF2逆断层,根据110511(S)试采工作面回风顺槽实际揭露地质情况,F2逆断层中含有裂隙水,具体含水量未知。第三章 2016年防灭火要求与计划 一、处理火灾时的通风方法及其选择1.处理火灾时的通风条件处理火灾时常用的通风方法:维持正常通风、根据实际情况调节风量、反风、火烟短路。无论采用何种通风方法都必须满足下列基本要求:(1)保证灾区和受威胁区人员的安全撤退。(2)防止火灾灾情扩大,创造接近火源直接灭火的条件。(3)避免火灾区域爆炸气体达到爆炸浓度,避免瓦斯、煤尘爆炸。(4)防止出现再生火源和火烟逆退。(5)防止产生火风压造成风流逆转。扑灭井下火灾时,抢救指挥部应根据火源位置,火灾波及范围、遇险或受威胁人员分布,迅速而慎重地决定通风方法。2.当火灾发生在矿井总回风巷,或者发生在比较复杂的通风网络中,改变通风方法可能造成风流紊乱、增加人员撤退的困难,可能出现瓦斯积聚等后果时应采取正常通风,稳定风流。3.当火灾具体位置范围、火势受威胁地区等情况没有完全了解清楚时,应保持正常通风。4.当采掘工作面发生火灾且实施直接灭火时,采取正常通风,以维持工作面通风系统的稳定性,确保瓦斯正常排放。5.当采用正常通风方法会使火势扩大,而隔断风流又会使火区瓦斯浓度上升时,应采取减少风量的方法。这样既有利于控制火势,又不使瓦斯浓度很快达到爆炸界限。6.在减少灾区风量的救灾过程中,若发现瓦斯浓度在上升,特别是瓦斯浓度上升到2%左右时,应立即停止此法,恢复正常通风,甚至增加灾区风量以冲淡和排出瓦斯。7.在处理火灾过程中如发现火区内及其回风侧瓦斯浓度升高,则应增风,使瓦斯浓度降到1%以下。8.若火区出现火风压,呈现风流可能发生逆转现象时,应立即增加火区风量,避免风流逆转。9.处理火灾过程中发生瓦斯爆炸,灾区内遇险人员未撤离时,也应增加灾区风量,及时吹散爆炸产物、火灾气体及烟雾,以利人员撤退。10.火烟短路是救灾过程常用的方法,它是利用现有的通风设施(如打开进回风间的风门)进行风量调节,把烟雾和CO直接引入排风,减少人员伤亡。11.矿井进风井口、井筒、井底车场及其的主要硐室、中央石门发生火灾时,在保证整个进风流中人员全部撤离时,要采取全矿性反风措施,以免全矿或一翼之间受到烟侵而造成重大恶性事故,采区内部发生火灾,若有条件利用风门的启闭实现局部反风,则应进行局部反风。12.反风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决定,应慎重考虑反风后果。如果决定反风应首先撤出原进风系统的人员,并让指挥部成员、救护队长、全体救灾人员知道,同时设法通知井下人员,井口要设安全岗哨,控制人员入井。二、火风压的产生及其控制1.积极灭火,控制火势。火灾发生后,应尽一切可能创造条件积极灭火,力争在火灾初期消除火灾威胁。直接灭火失效时,当灾区人员已撤出的情况下,应在火源的进风侧建筑临时密闭,适当控制火区进风量,减少火烟生成。2.正确调整火风压压差,避免事故扩大。火灾发生在分支风流中时,应维持主要通风机原来的工作状态,特别是在救人、灭火阶段,不能采取减风或停止主要通风机运转的措施。3.减少排烟风路风阻,加大排烟能力。在可能的排烟风路上,应迅速打开风窗或已有的防火风门、甚至密闭,消除阻碍风流和火烟流动的障碍物,使回风路线畅通和扩大排烟能力,迅速将火烟直接导入总回风道排走。三、掘进巷道火灾的处理计划1.处理掘进巷道火灾必须考虑的条件:(1)由于巷道长、断面小,所以灭火工作受到很大的局限性,接近火源十分困难。(2)在多数情况下,掘进巷的火灾是由小型电气设备的电火花、爆破等原因引起的,在初始阶段易扑灭,一旦贻误战机,就可能引燃支架和煤壁,扩大灾变。(3)巷道支架烧毁后,往往发生冒顶,给救人灭火造成困难。(4)当掘进巷中有联络眼,火灾就可能通过联络眼侵入其它巷道,造成蔓延。(5)火烟沿倾斜巷道流动时,可能出现火风压和再生火源。处理掘进巷道的火灾,对局部通风机的管理十分重要,当巷道中瓦斯等情况不明时,应保持原来的通风状态;若局部通风机正在运转,则不应停转;如果局部通风机已经停转,则不要开动,派专人看守,待经过详细侦察判明情况后,再决定局部通风机的停启和其它救灾措施。如果局部通风机已经停转则应派队员(佩带呼吸器)进入巷内侦察,然后根据瓦斯浓度和烟雾多少、温度高低决定是否启动风机。当瓦斯浓度小于1.5%时可启动风机,以排烟降温,创造良好的救火环境。当瓦斯浓度高于1.5%时,无论烟雾多少和气温高低,均不准启动风机,以免供氧引起瓦斯爆炸。 2.掘进巷道中发生火灾后的处理方法(1)当火灾发生在掘进巷道迎头时一般来讲,这类火灾的处理比较简单,处理过程中也比较安全。此类火灾的特点是:此处火灾往往是由于爆破或电火花引起的,在初级阶段抓住时机直接灭火,成功率较高。工人易于发现,也易于撤退。在没有发生瓦斯爆炸的情况下,几乎没有人员伤亡。在发火初始没有爆炸的情况下,若正常涌出瓦斯,只要保持正常通风(工人撤退时不要停掉局部通风机),是不易构成爆炸条件的。救护队到达事故地点,如局部通风机正常运转,爆炸性气体浓度不高,只是浓烟高温。救护队员利用工作面洒水设备和轻型灭火装备就地扑灭火灾。万一扑灭不了(因消防材料不足等原因),只有封闭。当局部通风机已经停转,救护队要首先检查瓦斯和氧气浓度,然后根据有无爆炸可能性确定行动对策。当火灾发生在巷道中部时扑救这类火灾,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沉痛的教训。总的来说处理这类火灾比处理迎头火灾要复杂得多。火灾的特点:火灾发生后最易烧断风筒,火焰点以里容易造成瓦斯积聚。b、难以测定火焰点以里巷道中的瓦斯浓度及其变化情况。c、火焰的燃烧最易发生冒顶,既堵塞了人员通道,又堵塞了风流回路。d、发生火灾后,工人不易发现,也难于撤出。火灾处理措施设法直接灭火,用水灭火时,水量要充足,要防止水蒸气爆炸和氢气爆炸。b、火焰点以里有遇险人员时,在灭火的同时可打开压风管阀门,加大压气量或将水管改送压气,以延长遇险人员待救时间,降低瓦斯浓度,但供气量不能过大,以免把高浓度瓦斯吹向火焰点引爆。c、在救人灭火过程中,要严密监视瓦斯情况并分析判断发生爆炸的可能性。d、如有可能(火势不大未产生冒顶的),救护队员可穿过火区救人,同时在火源以里打上风障,阻止瓦斯外涌向火源;也可打开水幕,甚至拆除几架木支架以阻止火灾蔓延。e、火源以里无人时,可用氮气或惰性气体灭火。f、因人力、物力不足或火势太大,在短期内不能扑灭火灾时或火区瓦斯浓度已超过2%,并继续上升,火源以里瓦斯情况不明时,确认无人员的前提下应在巷道口附近封闭火区。h、在救灾过程中,严禁用局部通风机和风筒将火源以里的瓦斯排出经过火点,以免产生瓦斯爆炸。但火源点至巷道口之间可用风流吹散烟雾、排出瓦斯、降低气温以创造良好的救灾条件。采煤工作面CO气体超限及火灾的处理计划1.查明CO气体超限的原因(1)工作面上隅角CO气体超限,则可能是由于推进速度慢,机巷向采空区的漏风,引起采空区回风侧、距工作面不远处浮煤氧化升温,产生CO。 (2)工作面中部及上隅角都出现CO气体超限,则可能是由于地表漏风,引起采空区深部浮煤氧化升温,产生CO;或是由于机巷漏风,引起采空区浅部浮煤氧化升温,产生CO。(3)回风巷CO气体超限,则可能是回风巷煤柱压裂氧化升温,放出CO气体。2.工作面推进速度慢引起CO超限处理方法:(1)加快工作面推进速度;(2)降低工作面负压,减小向采空区漏风;(3)在上、下隅角规范挂设风障,减少向采空区漏风;(4)对采空区进回风巷要进行强制性放顶,并加大灌浆注胶和注氮量。3.地表漏风引起CO超限处理方法:(1)地表裂缝压实封堵处理;(2)充填采空区两道空洞,采用沙袋充填上、下隅角空洞;(3)降低主扇风压,减少地表漏风;(4)实施开放性注氮,注氮流量:1200m3/h,注氮释放口位置:深入采空区切顶线以内20m左右的区域。(5)加强工作面气体监测。每班至少二次检测工作面气体情况,每周至少一次取气样送地面气相色谱分析。4.回风巷CO超限处理方法:(1)判定回风巷CO超限区段:根据回风巷气体束管监测数据,判定自燃危险性;采用红外测温仪测定巷道表面温度,推断高温区范围;在可自燃区域打钻探测。 确定巷道喷浆范围及注胶量。根据判定出的巷道自燃危险范围和严重程度,确定喷浆范围,并初步估计总的注胶量。CO超限区段喷浆封闭:在自燃危险性范围的巷道四周煤壁上喷射厚度为100mm的水泥砂浆。布置注浆钻孔:根据火区范围确定的灌浆、注胶范围,下套管进行灌浆、注胶。气体检测:采用束管系统连续监测自燃危险区段气体变化情况,或人工定期检测火区气体变化情况。井下机电硐室火灾处理计划1.机电科专职技术人员,必须掌握井下供电系统的相关参数,计算各地点的短路电流,校验高低压电器设备的动稳定性和热稳定性,保证继电保护灵敏可靠。2.煤矿井下供电电力电缆多,对地电容大,要采取措施防止单相弧光接地的短路事故,并装设灵敏可靠的选择性漏电保护装置。3.及时更换国家明令淘汰电气设备及非矿用型高低压电气设备。4.煤矿井下低压电缆都要采用阻燃橡套电缆。5.发生火灾时,要采取以下措施灭火:(1)必须首先切断电源。(2)当火势不大时,应利用硐室内一切灭火器材进行灭火,并同时向矿调度室汇报。(3)当火势较大时,来不及扑灭时,应立即关闭防火门。(4)组织人员就地取材,设置临时密闭,防止火势蔓延。(5)矿调度室通知相关采区人员撤离火灾威胁区。(6)当没有进行矿井反风时,回风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水博园研学活动方案
- 棋艺比赛活动方案
- 桓台部门团建活动方案
- 横溪街道宣讲活动方案
- 法宣传活动方案
- 桂林沙发活动策划方案
- 水果拼盘新年活动方案
- 汉服设计课间活动方案
- 民生实事大比拼活动方案
- 植树节民警活动方案
- 对公客户经理培训课件
- 社会文物鉴定质检服务机构执业能力认可管理体系(公开征求意见稿)
- 高标准农田建设监理规范与实施策略
- 钢丝绳编接作业知识培训
-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设计:4.1公民基本义务
- 接触网电连接压接工艺及压接质量检查课件
- 2025北京朝阳六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
-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诊治专家共识(2025版)解读
- 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调研报告
- 交警交通安全培训
- 现场管理四大指标:安全、品质、成本、交期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