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习题解答(组合变形).pdf_第1页
材料力学习题解答(组合变形).pdf_第2页
材料力学习题解答(组合变形).pdf_第3页
材料力学习题解答(组合变形).pdf_第4页
材料力学习题解答(组合变形).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 1 求图示构件在指定截面上的内力分量 z x y a a a a 2a P2 P1 M P1a II II I I a a 2 A B C YA YC ZC ZA 解 1 受力分析 求约束力 11 22 11 22 0 420 2 0 420 2 0 0 2 0 0 2 zCC yCC ACA ACA MYaPaYPa MZaPaZP a YYYPYPa ZZZPZP a 2 截开 I I 截面 取左面部分 11 22 1 2 1 0 2 0 2 0 2 0 2 0 2 yIA zIA xIA yyIA zzIA YQPYP ZQPZP MTYaPa MMZaP MMYaPa P2 P1 YA ZA QzI QyI TI MzI MyI a 3 截开 II II 截面 取右面部分 M P1a YC ZC QyII NII MxII TII MyII 1 2 1 2 1 0 2 0 2 0 23 4 0 2 0 2 yIIC IIC xxIIC yyIIC zIIC YQYP ZNZP MMMYaPa MMZaP a MTYaPa 9 2 人字架承受载荷如图所示 试求 I I 截面上的最大正应力及 A 点的正应力 2400 18001800 250kN 300 I I D B C 100 200 200 100 100 z zc y A YD YB 解 1 受力分析 求约束力 125 DB YYkN 2 截开 I I 截面 取左面部分 I I D YD NI QI E MI 22 4 sin125100 5 3 cos1251 82 40 3202 5 5 ID ID NYkN MYDEkN m 3 截面的几何性质 2 6 12525 22 25175 3 3 33 84 20 1 0 20 04 200 10050100200200 125 0 04 10 200100 2517512525 2001003 083 10 33 c y Am zm Izdzzdz mm m 4 截面上最大拉应力和最大压应力 1 max 3 3 4 0 3 100 10 202 5 100 30 125 117 4 3 083 100 04 Ic c y MzN IA MPa 上海理工大学 力学教研室 1 3 3 1 max 4 100 10 202 5 100 125 79 6 3 083 100 04 Ic t y M zN MPa IA 5 截面上 A 点正应力 1 3 3 4 100 10 202 5 100 075 51 76 3 083 100 04 IA A y M zN IA MPa 9 3 图示起重架的最大起吊重量 包括行走小车等 为 P 40 kN 横梁 AC 由两根 No18 槽 钢组成 材料为 Q235 钢 许用应力 120MPa 试校核梁的强度 解 1 受力分析 当小车行走至横梁中间时最危险 此时梁 AC 的受力为 由平衡方程求得 0 sin303 51 750 40 0 cos300 cos3034 64 1 0 3 51 750 20 2 o CAA oo CACA ACC MSPSPkN XXSXSkN MYPYPkN 2 作梁的弯矩图和轴力图 30o A C P D SA YC XC 35kNm x M 34 64kN x N P 30o 3 5m A B C z y No18 2 此时横梁发生压弯组合变形 D 截面为危险截面 max 34 64 35 NkNMkN m 上海理工大学 力学教研室 2 3 由型钢表查得 No 18 工字钢 23 299 29 152cmAcmWy 4 强度校核 33 max maxmax 46 34 64 1035 10 22229 299 102 152 10 5 9115 1121 1 05 c y MN AW MPa 故梁 AC 满足强度要求 注 注 对塑性材料 最大应力超出许用应力在 5 以内是允许的 9 5 单臂液压机架及其立柱的横截面尺寸如图所示 P 1600 kN 材料的许用应力 160 MPa 试校核立柱的强度 P 900 1400 2760 3800I I 1400 890 yc 50 16 16 16 截面 I I A BC D P a bc d 860 解 1 计算截面几何性 2 1 2 2 2 12 1 40 861 204 1 40 050 0160 8620 0161 105 0 099 ABCD abcd AAm AAm AAAm 截面形心坐标 1122 1 40 050 016 1 2040 71 1050 05 2 0 51 0 099 cc c A yA y y A m 截面对形心轴的惯性矩 2 34 3 2 4 4 1 0 86 1 40 70 511 2040 24 12 1 0 8620 0161 40 050 016 12 1 40 050 016 0 050 511 1050 211 2 0 240 2110 029 I zc II zc III zczczc Im I m IIIm 2 内力分析 截开立柱横截面 I I 取上半部分 上海理工大学 力学教研室 3 I I N P 900 M yc 由静力平衡方程可得 1600 0 92256 c NPkNMPykNm 所以立柱发生压弯变形 3 最大正应力发生在立柱左侧 33 max 2256 100 511600 10 0 0290 099 39 6716 1655 83 160 C t zc MyN IA MPaMPa 力柱满足强度要求 9 6 图示钻床的立柱为铸铁制成 P 15 kN 许用拉应力为 t 35 MPa 试确定立柱所需要 的直径d P 400 d P 解 1 内力分析 N M P 400 如图作截面取上半部分 由静力平衡方程可得 15 0 46NPkNMPkNm 所以立柱发生拉弯变形 2 强度计算 先考虑弯曲应力 上海理工大学 力学教研室 4 max 3 3 3 3 6 32 32326 10 120 4 35 10 tt t MM Wd M dm m 取立柱的直径 d 122 mm 校核其强度 33 max 232 4324 15 10326 10 0 1220 122 1 2833 6634 94 t t NMNM AWdd MPa 3 m 立柱满足强度要求 注 注 在组合变形的截面几何尺寸设计问题中 先根据主要变形设计 然后适当放宽尺寸进行 强度校核 这是经常使用的方法 9 7 在力 P 和 H 联合作用下的短柱如图所示 试求固定端截面上角点 A B C D 的正应 力 100 150 600 25 75 50 P 25kN H 5kN z y A B C D P M H z y A B C D My Mz N Q 解 1 将力 P 和 H 向截面形心简化 3 25 100 025625 MN 2 截面 ABCD 上的内力 25 625 0 63 y z NPkN MMN m MHkN m 3 截面几何性质 2 24 24 0 150 10 015 1 0 1 0 153 75 10 6 1 0 150 12 5 10 6 z y Am Wm Wm 3 3 4 A 点的正应力 3 44 666 25 10 6253000 0 0152 5 103 75 10 1 67 102 5 108 108 83 y z A yz MM N AWW MPa 上海理工大学 力学教研室 5 B 点的正应力 6 1 672 58103 83 y z B yz MM N MPa AWW C 点的正应力 6 1 672 581012 17 y z C yz MM N MPa AWW D 点的正应力 6 1 672 58107 17 y z D yz MM N MPa AWW 9 8 作用于悬臂木梁上的载荷为 xy平面内的P1 800 N xz平面内的P2 1650 N 若木材的 许用应力 10 MPa 矩形截面边长之比为h b 2 试确定截面的尺寸 1m 1m x y z O P1 P2 h b a b 解 1 求内力 固定端弯矩最大 max1max2 21600 11650 zy MPNmMPN m 2 求应力 木梁在 xy 平面弯曲而引起的固定端截面上的最大应力为 maxmaxmax max 23 3 6 zzz z MMM Whbb 木梁在 xz 平面弯曲而引起的固定端截面上的最大应力为 maxmaxmax max 23 1 5 6 yyy y MMM Wbhb 3 强度计算 固定端截面上 a 点是最大拉应力点 b 点是最大压应力点 应力数值大小是 max max maxmaxmax 33 1 53 y z MM bb maxmax 3 3 6 31 5 3 16001 5 1650 90 10 10 2180 zy MM bm hbmm m 上海理工大学 力学教研室 6 9 9 图示 16 号工字梁两端简支 载荷P 7 kN 作用于跨度中点截面 通过截面形心并与z 轴成 20o角 若 160 MPa 试校核梁的强度 2m 2m P y zP 20o Py Pz 解 1 将 P 力向 y 轴和 z 轴分解 cos207cos206 578 sin207sin202 394 oo z oo y PPkN PPk N 2 画出梁在 xz 平面和 xy 平面内弯曲时的内力图 x My PzL 4 x Mz PyL 4 xz 平面内 xy 平面内 3 max 3 max 6 578 104 6 578 44 2 394 104 2 394 44 z y y z P L Mk P L Mk N m N m m 3 查表得截面几何性质 33 141 21 2 yz WcmWc 4 梁内的最大正应力 max max max 33 66 6 578 102 394 10 159 6 141 1021 2 10 y z yz MM WW MPa 梁是安全的 9 10 图示手摇铰车的轴的直径 d 30 mm 材料为 Q235 钢 80 MPa 试按第三强度理 论求铰车的最大起重量 P P 400 400 P 180 上海理工大学 力学教研室 7 解 1 轴的计算简图 画出铰车梁的内力图 0 18P T 0 2P M x x P 0 18P 危险截面在梁中间截面左侧 max 0 2 0 18MPTP 2 强度计算 第三强度理论 22 22 3 3 3 36 2222 32 0 2 0 18 0 0380 10 788 32 0 2 0 18 32 0 2 0 18 r MT PP Wd d PN 所以铰车的最大起重量为 788N 9 12 操纵装置水平杆如图所示 杆的截面为空心圆 内径 d 24 mm 外径 D 30 mm 材料 为 Q235 钢 100 MPa 控制片受力 P 600 N 试用第三强度理论校核杆的强度 100 250 150 200 300 P1 600N P2 80o A B C D 至控制舵 解 1 水平杆的受力简图 P1 M1 M2 P2sin80o P2cos80o A B C D x y z ZA YA YC ZC 上海理工大学 力学教研室 8 11 222 0 2600 0 2120 sin800 30 295 o MPN m MPP 列平衡方程 1222 2 2 12 12 0 1200 295 406 8 0 0 4cos800 50 88 3 0 cos800 17 66 0 0 150 4sin800 50 275 8 0 sin x o zCC o CAA o yCC AC MMMPPN m MYPYN YYYPYN MPZPZ ZZPZP 800 475 2 o A ZN N 画出内力图 x My 71 28N m x Mz xz 平面内 xy 平面内 40 06N m 7 064N m 2 649N m x T 120N m B 截面是危险截面 2222 71 282 64971 32 BByBz MMMN m 2 按第三强度理论计算 22 22 3 344344 3232 71 32120 89 2 1 0 03 124 30 B r MT MPa DdD 杆的强度足够 9 14 图示带轮传动轴传递功率P 7 kW 转速n 200 r min 皮轮重量Q 1 8 kN 左端齿轮上 的啮合力Pn与齿轮节圆切线的夹角 压力角 为 20o 轴的材料为Q255 钢 许用应力 80 MPa 试分别在忽略和考虑带轮重量的两种情况下 按第三强度理论估算轴的 直径 A B 500 300 200 200400 T1 2T2 T2 Pn 20o Q 解 1 传动轴的计算简图 上海理工大学 力学教研室 9 求传动轴的外力偶矩及传动力 2 212 7 95499549334 2 0 250 15cos20 200 1337 22674 0 25 2371 0 15cos20 o n n o P mNmmT n m TNTTN m PN P 2 强度计算 a 忽略皮带轮的重量 Q 0 轴的扭矩图为 x T 334 2Nm Q 3T2 Pnsin20o 0 25T2 Pncos20o 0 15Pncos20 x y z 在 xz 平面内弯曲的弯矩图为 x My 162 2Nm 在 xy 平面内弯曲的弯矩图为 802 2N x Mz 445 6Nm 求合成弯矩 2222 162 2445 6472 2 802 AAyAz BBzA MMMN MMN mM m Nm B 截面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